《文化苦旅》考级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43.56 KB
- 文档页数:12
文化苦旅练习题“文化苦旅”这个词组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它却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旅行方式。
文化苦旅是指通过参观、学习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方式,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这种旅行方式不仅可以提供与传统旅游不同的体验,还能够让人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进一步了解文化苦旅。
练习一:探索当地文化一个主要的文化苦旅目标是与当地文化深入接触。
请列举三种方法,以帮助旅行者更好地探索目的地的当地文化。
练习二: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通常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历史的理想地点。
请描述一个你曾参观过的博物馆,并谈谈你从中学到的文化知识和体验。
练习三:品尝当地美食在文化苦旅中,品尝当地美食被认为是一种绝佳的体验。
请分享一个你曾经尝试过的当地美食,并讲述你对这种美食的印象。
练习四:学习当地手工艺当地手工艺是文化苦旅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请举例说明你曾经学习过的一种当地手工艺,并介绍你对这种手工艺的看法和体验。
练习五:参加民俗活动参加民俗活动是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请描述一个你曾经参加过的民俗活动,并谈谈你对这种活动的感受和影响。
练习六:学习当地语言学习当地语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并与当地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请谈谈你是否曾经学习过一种当地语言,并分享你的经历和收获。
练习七:分享文化苦旅感悟请用一段话总结你对文化苦旅的看法和感悟。
结语文化苦旅既是一种旅行方式,也是一种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探索与学习。
通过参观博物馆、品尝当地美食、学习当地手工艺、参加民俗活动和学习当地语言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体验各个地方独特的文化。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激发你对文化苦旅的兴趣,让你拓展自己的知识与视野。
祝你在未来的旅行中,能够享受到文化苦旅的乐趣!。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三个崛起2、先锋精神3、市井小说二、写出下列作品的故事梗概(任选其一,共16分)1、《陈奂生上城》2、《受戒》3、《哦,香雪》4、《北方的河》三、赏析题(共20分)请赏析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四、论述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1、试分析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的精神心理内涵。
2、谈谈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批判意义。
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三只报春的燕子”的是的《曙光》、的《班主任》、的《哥德巴赫猜想》。
2、“乡土小说”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有等。
3、“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等。
4、马原在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先后创作了、、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
5、王蒙的小说创作运用了的写作技巧。
6、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有、、、、。
7、探索戏剧的代表作家是。
二、写出对应的作家:(每题1分,共10分)1、《一地鸡毛》 6、《我是少年酒坛子》、《山上的小屋》 7、《受戒》 23、《哦,香雪》 8、《白鹿原》4、《内陆高迥》 9、《爸爸爸》5、《你别无选择》 10、《北方的河》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三个崛起2、女性写作3、文化寻根小说四、写出下列作品的故事梗概:(10分,任选其一)1、《妻妾成群》2、《邢老汉和狗的故事》2、《海的梦》 4、《风景》五、赏析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共15分)1( 《远和近》 2。
《弧线》顾城鸟儿在疾风中你迅速转向一会看我一会看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葡萄藤因幻想你看云时很近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先锋小说家余华声称在创作观念中追求的是“真实”,但这并不是“被日常生活围困的经验”,而是“作家眼中的真实'.试分析其内涵,并谈谈你的个人理解。
2、试分析阿城的小说《棋王》的艺术魅力。
文化苦旅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成语与“文化苦旅”最相符?A. 突破重围B. 扬眉吐气C. 溪涧桥梁D. 天壤之别答案:A. 突破重围2. 文化苦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旅行经验B. 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C. 寻找自我D. 提高学习能力答案:B. 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3. 下列哪个城市最适合进行文化苦旅?A. 巴黎,法国B. 东京,日本C. 悉尼,澳大利亚D. 纽约,美国答案:A. 巴黎,法国4. 文化苦旅的挑战之一是什么?A. 语言沟通障碍B. 食物不符口味C. 交通不便利D. 费用过高答案:A. 语言沟通障碍5. 文化苦旅的收获之一是什么?A. 种植文化之花B. 亲身体验异国风情C. 打破自我限制D. 锻炼体魄答案:C. 打破自我限制二、填空题1. 文化苦旅是一种________的旅行方式。
答案:多元化/充实的2. 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你需要克服的首要挑战是________。
答案:语言沟通障碍3. 文化苦旅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亲身体验来________。
答案:增长见识/开阔眼界4. 文化苦旅所涵盖的领域包括________。
答案:历史、艺术、音乐、风俗等5. 在文化苦旅中,我们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________。
答案:传统三、问答题1. 什么是文化苦旅?请简要描述其概念和意义。
答:文化苦旅是指通过旅行的方式,深入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亲身体验和学习当地的文化、历史、艺术和风俗等,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打破自我限制。
文化苦旅的意义在于让人们通过亲身经历去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学习机会。
2. 文化苦旅的挑战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答:文化苦旅面临的挑战包括语言沟通障碍、食物和生活习惯的适应、不熟悉当地的交通和环境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可以提前学习一些当地的基本语言表达和礼仪,积极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做好旅行计划,研究当地的交通和路线,以避免迷路和不必要的麻烦。
文化苦旅相关练习题文化苦旅相关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 《西游记》b) 《哈利·波特》c) 《鲁滨逊漂流记》d) 《美人图》2. 以下哪个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物?a) 元宵b) 粽子c) 饺子d) 馒头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个是指南针?a) 火药b) 活字印刷c) 纸张d) 指南针4.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乐器?a) 笛子b) 小提琴c) 萨克斯5.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荷花b) 牡丹c) 玫瑰d) 菊花二、判断题1. 京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a) 对b) 错2. 中国传统的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
a) 对b) 错3.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a) 对b) 错4.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a) 对b) 错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
a) 对b) 错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2. 中国的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中国的京剧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形式,请简要介绍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4. 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5.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四、综合题请结合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谈谈你认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文化交流、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等。
五、创作题请你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为题材,用一篇短文或者一首诗歌来表达你对春节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包括你对春节的期待、家庭团聚、传统食物、庆祝活动等方面的描写。
文化苦旅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哪位?A. 余华B. 贾平凹C. 王小波D. 余秋雨答案:D2. 《文化苦旅》中提到的“文化”一词,主要指的是什么?A. 物质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自然文化D. 精神文化答案:B3.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些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探讨?A. 李白和杜甫B. 苏轼和王安石C. 孔子和孟子D. 岳飞和文天祥答案:B4. 《文化苦旅》中,作者提到了哪些文化现象?A. 古代诗词B. 现代小说C. 民间艺术D. 以上都是答案:D5. 作者在《文化苦旅》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A. 批判B. 赞扬C. 客观分析D. 漠不关心答案:C6.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些文化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A. 故宫和长城B. 敦煌和龙门石窟C.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D. 以上都是答案:D7.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些文化现象表达了担忧?A. 文化遗产的破坏B. 文化传承的中断C. 文化创新的缺失D. 以上都是答案:D8. 《文化苦旅》的写作风格属于以下哪一种?A. 抒情散文B. 议论文C. 记叙文D. 说明文答案:A9.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些文化现象进行了批评?A. 文化商品化B. 文化同质化C. 文化快餐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些文化现象表示了肯定?A. 文化多样性B. 文化创新C. 文化交流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苦旅》中提到的“文化苦旅”的含义。
答案:在《文化苦旅》中,“文化苦旅”指的是作者在探索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历程。
它不仅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也包含了对现代文化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2. 描述《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答案:作者对传统文化持有既批判又肯定的复杂态度。
阅读考题文化苦旅(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课外阅读考题:文化苦旅1 《文化苦旅》收编了______篇散文2 一书中,中的哪个道士叫_______,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___的家,把持这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3 "这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雨的马蹄,如雪的饿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这是作者在看到"全是远年的坟堆"所产生的联想,其中充满了无比的苍凉悲壮.中的这篇似乎也是在抒写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的苍凉悲壮4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舶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挑战者号"的坠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中这段话极具哲理性,这篇文章也是中最富文化哲理的一篇佳作1 收编了37篇散文2 一书中,中的哪个道士叫王圆箓,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这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3 阳关雪4 废墟《都江堰》中,作者认为,都江堰比长城要伟大得多,长城是雄伟的,但更多的是排场,背后是让人惊悸的残暴.而都江堰是质朴的,它造福千年,永久地滋润和灌溉了中华民族.“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而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作者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掩盖历史的创痛和丑恶,指出了长城背后的残暴,而肯定了都江堰的实用与贡献.桥多三桥让人赞叹都小巧玲珑,构筑典雅,即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明清建筑多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名人雅士多朱祥、陈去病、柳亚子⒈“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长城建造的时间比都江堰迟,社会功用比都江堰小.⒉“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试举一例加以证明.如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⒊第5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突出了都江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⒋第6 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之自豪,赞美.⒌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不同意,两者不具有可比性,长城在古代的作用是都江堰所不能比拟的,没有长城,北方游牧民族就长驱直入了,说不定中原文化就会毁于一旦一.选择题1.作者写完《柳侯祠》后,去了哪里A 白莲洞 B江南小镇 C天柱山 D 三峡2.作者在描绘莫高窟时,共描绘了莫高窟内壁画的几种色流A 3种B 4种C 5种D 6种3.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A长城 B 都江堰 C故宫 D兵马俑4.《这里真安静》中的“这里”指的是A 江南小镇 B狼山脚下 C天一阁 D坟地5.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下列的哪一种花A 桃花 B梅花 C莲花 D不知名的花6.作者在写《五城记》时写了哪五城A 开封,南京,兰州,广州,成都B 开封,南京,洛阳,重庆,上海C 北京,上海,兰州,成都,南京D 北京,上海,洛阳,重庆,成都7.作者在哪里发现了骆宾王的墓A 狼山山顶 B狼山山脚 C天柱山顶 D天柱山脚8.天一阁再哪一年被打开,让一位文人进去阅览A1673年 B1674年 C 1675年 D 1676年9.作者在哪里初识西湖A 书册上B 画卷上C 折扇上 D现实中10.在《三十年的重量》中,作者共写了几件事A 一件B 两件C 三件D 四件11.《信客》中的信客临终前担任的是什么职位A 校长B 老师C 信客D 没有职业12.作者在什么天气下去的天一阁A 暴雨时B 暴雨后C 晴天D 阴天13.是谁第一个被天一阁主人允许进入阅览的A 薛继渭B 张元济C 黄宗羡D 魏忠贤14.苏东坡,李白,王安石等古代文豪想在哪里安度余生A 狼山B 天柱山C 江南小镇D 苏州15.下列哪两位名人在洞庭湖留下诗篇A 柳宗元,李白B 柳宗元,白居易C 范仲淹 ,柳宗元D 范仲淹,吕洞宾二.判断题1.天一阁是由范仲淹建造的.2.作者认为最值得去的地方是三峡.3.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4.作者诅咒废墟,认为废墟应该清理掉,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5.吴江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6.作者通过例举徐光启来说明过去上海人的某种品质.7.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长江和黄河的强力冲撞,一个庞大名族的异质聚汇. 8.西湖胜迹是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只有苏堤.9.同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退思园.10.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南京却把历史溶解于自然.三.简答题1.作者对废墟有何和感想2.《信客》中讲了一件什么事3.为什么《酒公墓》中的“酒公”不让作者在墓碑上写下他的名字,而只称为“酒公”4.作者为什么怕人借书5.书中哪几个片段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背景是什么四.拓展题1.想象作者来到了你的家乡后,你将如何向他介绍你家乡的名胜美景.[150]字左右答案:一.选择题1.A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作者对废墟既诅咒,又寄情.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一种形式美.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土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但也不要留存所有的废墟,我们应该携带着废墟走向现代.2.“我”家邻村的一个年轻人受一位老信客之拖.而且自己也无以为生便当了一辈子信客,最后他撑持不了了,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两年后,他被大家选为地理老师,几十年的游历,使他知识增长了很多,不久便当了校长.死后,便依照遗愿将他葬于老信客的墓旁.3.因为他深感自己一生愧对祖宗,也愧对美国上海的师友亲朋,这个名字本身就成了一种天大的嘲虐.4.⑴怕急用的时候便找无着⑵怕归还书籍被弄“熟”弄脏⑶怕借去后彼此忘掉.5.《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四.拓展题发挥想象,合理即可《草房子》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 A 让秃鹤长出头发。
《文化苦旅》考级试题1.《莫高窟》中莫高窟的对面是什么山?【】A.三清山B.三危山C.三明山D.三岛山2.《阳关雪》中作者是冲王维的哪首诗去寻阳关的?【】A.渭城曲B.山居秋暝C.红豆D.鹿柴3.《都江堰》中描写的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当时的官职是什么?【】A.郡守B.刺史C.县尉D.州牧4.《三峡》中三峡的起点在哪里?【】A.宜川B.白帝城C.秭归D.巴东5.《洞庭一角》中洞庭湖畔修建了一座什么楼?【】A.滕王阁 B.岳阳楼 C.黄鹤楼 D.烟雨楼6.《洞庭一角》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作者是谁?【】A.范成大B.范仲淹C.滕子京D.王安石7.《庐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本世纪20年代有一位诗人就在庐山住过一个半月,但他每天听到的,已不是山风虫鸣,而是石工筑路造房的号子声。
他从这号子里听出了石工的痛苦,写了一首十分奇特的《庐山石工歌》,想把号子传达给读者。
”这位诗人是谁?【】A.郭沫若B.胡适C.闻一多D.徐志摩8.《青云谱随想》中出现的“八大山人”是谁的别称?【】A.朱权B.朱棣C.朱耷D.朱抱墟9.《白发苏州》中写道,当美国,澳大利亚在庆祝他们建国20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苏州悄悄的过了自己几周年的生日?【】A.2500周年B.2000周年C.3000周年D.1500周年10.《江南名镇》中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的居所沈厅位于哪个镇?【】A.同里B.西塘C.周庄D.南浔11.《青云谱随想》中郑燮刻过一个自用的印章,其文为“青藤门下走狗”,该文中“青藤”指谁?【】 A.朱耷 B.徐渭 C.原济 D.齐白石12.《白发苏州》中西施居住的馆娃宫位于苏州哪座山上?【】A.穹窿山B.花山C.灵岩山D.天平山13.《寂寞天柱山》中说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什么?【】A.东岳B.南岳C.西岳D.北岳14.《风雨天一阁》中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哪本书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水,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A.易经 B.诗经 C.礼记 D.春秋15.《西湖梦》中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谁?【】A.林和靖B.白居易C.苏轼D.陶渊明16.《狼山脚下》中提到狼山东麓有唐初四杰中哪一位的墓?【】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17.《狼山脚下》中告诉我们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于哪一年正式废除?【】 A.1890年 B.1900年 C.1895年 D.1905年18.《上海人》中有位明代进士,与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上海人是谁?【】A.徐光启B.杨晋C.徐阶D.严世蕃19.《五城记》中提到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现今的哪个城市?【】A.洛阳B.郑州C.开封D.杭州20.《庙宇》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句歌词作者李叔同出家后住在哪个寺庙?【】 A.金山寺 B.金仙寺 C.五磊寺 D.石湫头庙21.《夜航船》中提到一部明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夜航船》的编者张岱是哪里人?【】A.绍兴B.余姚C.宁波D.上虞22.《废墟》中叙述到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是什么?【】A.圆明园B.古长城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颐和园23.《夜雨诗意》中提到的《夜雨寄北》,该诗作者是哪位诗人?【】A.杜牧B.李商隐C.杜甫D.杜荀鹤24.《笔墨祭》中“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该句话中的“赵子昂”就是哪位书法家?【】 A.赵孟頫 B.赵其昌 C.赵明诚 D.赵真卿25.《五城记》中作者对兰州印象最深的两宗美食是什么?【】A.牛肉面与白兰瓜B.牛肉面与哈密瓜C.兰州烧饼与白兰瓜D.兰州烧饼与哈密瓜26.《腊梅》中描写的一枝腊梅生长于哪里?【】A.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B.上海龙华C.苏州西山D.南京27.《家住龙华》中作者到殡仪馆参加哪位历史学家的葬礼?【】A.孙思白B.李新C.王守稼D.陈旭麓28.《三十年的重量》中作者接到中学哪门学科老师的电话,要求作者和同学补画一张春节贺卡?【】 A.语文 B.英语 C.数学 D.美术29.《这里真安静》描写的是新加坡一个什么地方?【】A.医院 B.旅游景点 C.坟地 D.废墟30.《漂泊者们》中作者拜访的老人,林再有来自中国哪里?【】A.福建B.广东C.海南D.广西答案:1.B2.A3.A4.B5.B6.B7.D8.C9.A10.C11.B12.C13.B14.A15.A16.D17.D 18.A19.C20.C21.A22.A23.B24.A25.A26.A27.D28.A29.C30.A傅雷家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50个,每个1分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
《文化苦旅》:探索文化灵魂的艺术瑰宝【作家简介】余秋雨,祖籍浙江省余姚县。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
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十多年来,他越野历险上万公里,实地考察了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人类各大文明的兴衰脉络,并沿途写下了诸多的文学著作,享誉海内外。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于近几年在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乃至在港澳台地区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深度研究、有效传播、亲历考察”,这是海内外读者给予他的高度评价。
经过二十年多年的不懈努力,余秋雨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作品概述】《文化苦旅》是世界级文化学者、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集。
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思维敏捷受到读者们的一致好评。
要将散文写得优美已实属不易,更何况要写出历史意蕴。
在这一点上,余秋雨的历史散文绝对是别具一格的,他善于通过美妙的文字将读者逐步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发思想,融情于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称为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也绝不为过。
他从文化学者和史学家的角度出发,深刻表现学者人格、观察文化走向、剖析社会现象。
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渊博的文学知识和深厚的史学功底都在《文化苦旅》中得以充分展现,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这一点,在作者的自序中可见一斑:“我在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著,记得曾有几位记者在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
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由此,笔下也就一派端肃板正,致使海内外不少读者一直认为我是一个白发老人。
”全书共收录散文37篇,分文题依次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上海人》、《五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废墟》、《夜雨诗意》、《笔墨祭》、《藏书忧》、《腊梅》、《家住龙华》、《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结》、《这里真安静》。
《文化苦旅》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1、《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
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2、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3、《文化苦旅》由自序、后记和37篇文章组成,主要内容有: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
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
通过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忆,展示了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以及文化的走向。
4、《文化苦旅》虽有一“旅”字,作家在自序中也表明是漂泊旅程的感悟心得,但却与常规的“游记”大相径庭:其重心并非见闻描述,也非一般意义的借景抒情,更少游记特有的“轻快笔调”,反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这“苍老”是由于《文化苦旅》的起点和终点不止于地域和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从身体的艰难跋涉到心灵的强烈冲击,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来欣赏景物,而且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融入其中。
5、余秋雨在散文中更多地是对古代文人的考察、思索;妄图在这里找到一种健全的文化人格,正确的文化走向。
6、思使人睿智、深刻;思使心灵开阔,使灵感汩汩喷发,使艺术的想象奔突倾涌,而真正的思者又必有一颗情感丰润的高尚的心灵。
余秋雨就是这样心灵的激情对理性的滋润及其相生相长,成为《文化苦旅》的主要特质。
他用富有个人魅力的评议使《文化苦旅》不仅闪烁着理性的光泽又浸渍着艺术想象的激情。
7、余秋雨借助散文这种极富亲和力的文体反思文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生命哲理,把智性渗入景观,把学理融入世俗,以饱蘸人格情感的笔触阐释自然山水,超越了对有形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赞叹。
8、《文化苦旅》的艺术特色有三方面:内涵丰富深邃;语言平淡蕴藉;层次多重厚重。
好段欣赏★好段一: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
文化苦旅阅读训练及答案文化苦旅阅读训练及答案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
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
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
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
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
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
文化苦旅的阅读答案【篇一:上海市2015年奉贤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xt>九年级语文试卷(2015.04)(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2.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____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下列与本诗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___(2分)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诗人在诗中借大海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东晋大诗人___________(人名)。
文化苦旅阅读练习及答案《文化苦旅》阅读材料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
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
”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出发了。
当然不会去找旅行社,那种扬旗排队的旅游队伍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
最好是单身孤旅,但眼下在我们这儿还难于实行: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都雇不到了,我无法穿越那种似现代又非现代、由拥塞懈怠白眼敲诈所连结成的层峦叠嶂。
最方便的当然是参加各地永远在轮流召开着的种种“研讨会”,因为这种会议的基本性质是在为少数人提供扬名机会的同时为多数人提供公费旅游,可惜这种旅游又都因嘈杂而无聊。
好在平日各地要我去讲课的邀请不少,原先总以为讲课只是重复早已完成的思维,能少则少,外出讲课又太耗费时日,一概婉拒了,这时便想,何不利用讲课来游历呢?有了接待单位,许多恼人的麻烦事也就由别人帮着解决了,又不存在研讨会旅游的烦嚣。
于是理出那些邀请书,打开地图,开始研究路线。
我暗笑自己成为靠卖艺闯荡江湖的流浪艺人。
这就样,我一路讲去,行行止止,走的地方实在不少。
旅途中的经历感受,无法细说,总之到了甘肃的一个旅舍里,我已觉得非写一点*不可了。
原因是,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文化苦旅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一部以______为主题的散文集。
2.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表达了对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3. 余秋雨在书中提到了“文化苦旅”这一概念,意指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______的努力。
4. 作者在《文化苦旅》中,多次提到了“______”一词,用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艰辛和不易。
二、选择题1.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A. 历史事件B. 传统建筑C. 文化哲学D. 民间艺术2.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苦旅》中所讨论的主题?A. 文化传承B. 文化冲突C. 个人旅行D. 文化反思三、简答题1. 简述《文化苦旅》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 描述《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四、论述题1. 论述《文化苦旅》中所体现的“文化苦旅”精神,并结合现实谈谈这种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2. 分析《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看法,并提出你个人的观点。
五、阅读材料题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文化是一种力量,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历史,也塑造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在《文化苦旅》中,我试图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义,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和影响。
”1. 根据材料,作者认为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作者在《文化苦旅》中是如何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义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传统文化2. 反思与探索3. 不懈4. 苦旅二、选择题1. C. 文化哲学2. C. 个人旅行三、简答题1.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探索。
作者通过个人旅行的经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旨在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2. 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持一种尊重和热爱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文化苦旅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哪位?A. 余秋雨B. 王小波C. 贾平凹D. 莫言答案:A2. 《文化苦旅》中提到的“文化苦旅”是指?A. 作者的一次旅行经历B. 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C. 作者的一段情感经历D. 作者对历史的回顾答案:B3.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提到了哪个古代文明?A. 埃及文明B. 巴比伦文明C. 印度文明D. 中国文明答案:D4.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种文化现象进行了批判?A. 现代流行文化B. 传统文化的流失C. 文化商业化D. 文化全球化5. 作者在《文化苦旅》中表达了对哪种文化遗产的忧虑?A. 古建筑B. 传统手工艺C. 非物质文化遗产D. 自然景观答案:C6. 《文化苦旅》中,作者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A. 孔子B. 秦始皇C. 李白D. 苏轼答案:A7.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种文化现象表示了赞赏?A. 网络文化B. 传统文化的复兴C. 外来文化的融合D. 现代科技的发展答案:B8.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反思?A. 文化同质化B. 文化多样性C. 文化冲突D. 文化交流答案:A9. 《文化苦旅》中,作者提到了哪个外国城市?B. 纽约C. 伦敦D. 东京答案:A10.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哪种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A. 文化传承B. 文化创新C. 文化保护D. 文化发展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
(对)2. 《文化苦旅》主要讲述了作者的个人旅行经历。
(错)3.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流失表示了担忧。
(对)4.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现代流行文化持批判态度。
(对)5. 《文化苦旅》中,作者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错)6.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文化商业化现象表示了赞赏。
(错)7.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持积极态度。
文化苦旅练习题一、选择题1. 《文化苦旅》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余秋雨B. 鲁迅C. 张爱玲D. 钱钟书2. 《文化苦旅》主要探讨了哪些主题?A. 个人成长B. 爱情故事C. 文化与旅行D. 历史事件3.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通过旅行体验了哪些文化?A. 欧洲文化B. 亚洲文化C. 非洲文化D. 美洲文化4.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A. 完全接受B. 完全拒绝C. 既有批判也有认同D. 没有明确态度5.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于现代文化的看法是什么?A. 完全肯定B. 完全否定C. 认为现代文化与传统有冲突但也有融合D. 没有明确观点二、填空题1. 《文化苦旅》是著名作家______的作品,他通过______的方式,表达了对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2.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提到了______和______等文化现象,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
3. 作者在书中提到,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它还应该是______和______的结合。
4.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______的描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5. 作者认为,文化的发展需要______和______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文化苦旅》中作者对文化的理解。
2. 根据《文化苦旅》,作者认为现代文化与传统之间存在哪些冲突?3. 作者在《文化苦旅》中如何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4. 请根据《文化苦旅》的内容,谈谈作者对于文化传承的看法。
5. 《文化苦旅》中,作者对于旅行与文化的关系有何见解?四、论述题1. 论述《文化苦旅》中作者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态度。
2. 分析《文化苦旅》中作者对现代文化与传统的冲突与融合的看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
3. 请结合《文化苦旅》的内容,论述作者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考。
4. 论述《文化苦旅》中作者对旅行与文化关系的理解,并说明这种理解对当代文化发展的意义。
5. 根据《文化苦旅》的内容,谈谈作者对文化苦旅这一概念的诠释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文化苦旅》考级试题1.《莫高窟》中莫高窟的对面是什么山?【】A.三清山B.三危山C.三明山D.三岛山2.《阳关雪》中作者是冲王维的哪首诗去寻阳关的?【】A.渭城曲B.山居秋暝C.红豆D.鹿柴3.《都江堰》中描写的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当时的官职是什么?【】A.郡守B.刺史C.县尉D.州牧4.《三峡》中三峡的起点在哪里?【】A.宜川B.白帝城C.秭归D.巴东5.《洞庭一角》中洞庭湖畔修建了一座什么楼?【】A.滕王阁 B.岳阳楼 C.黄鹤楼 D.烟雨楼6.《洞庭一角》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作者是谁?【】A.范成大B.范仲淹C.滕子京D.王安石7.《庐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本世纪20年代有一位诗人就在庐山住过一个半月,但他每天听到的,已不是山风虫鸣,而是石工筑路造房的号子声。
他从这号子里听出了石工的痛苦,写了一首十分奇特的《庐山石工歌》,想把号子传达给读者。
”这位诗人是谁?【】A.郭沫若B.胡适C.闻一多D.徐志摩8.《青云谱随想》中出现的“八大山人”是谁的别称?【】A.朱权B.朱棣C.朱耷D.朱抱墟9.《白发苏州》中写道,当美国,澳大利亚在庆祝他们建国20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苏州悄悄的过了自己几周年的生日?【】A.2500周年B.2000周年C.3000周年D.1500周年10.《江南名镇》中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的居所沈厅位于哪个镇?【】A.同里B.西塘C.周庄D.南浔11.《青云谱随想》中郑燮刻过一个自用的印章,其文为“青藤门下走狗”,该文中“青藤”指谁?【】 A.朱耷 B.徐渭 C.原济 D.齐白石12.《白发苏州》中西施居住的馆娃宫位于苏州哪座山上?【】A.穹窿山B.花山C.灵岩山D.天平山13.《寂寞天柱山》中说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什么?【】A.东岳B.南岳C.西岳D.北岳14.《风雨天一阁》中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哪本书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水,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 A.易经 B.诗经 C.礼记 D.春秋15.《西湖梦》中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谁?【】A.林和靖B.白居易C.苏轼D.陶渊明16.《狼山脚下》中提到狼山东麓有唐初四杰中哪一位的墓?【】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17.《狼山脚下》中告诉我们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于哪一年正式废除?【】 A.1890年 B.1900年 C.1895年 D.1905年18.《上海人》中有位明代进士,与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上海人是谁?【】A.徐光启B.杨晋C.徐阶D.严世蕃19.《五城记》中提到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现今的哪个城市?【】A.洛阳B.郑州C.开封D.杭州20.《庙宇》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句歌词作者李叔同出家后住在哪个寺庙?【】 A.金山寺 B.金仙寺 C.五磊寺 D.石湫头庙21.《夜航船》中提到一部明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夜航船》的编者张岱是哪里人?【】A.绍兴B.余姚C.宁波D.上虞22.《废墟》中叙述到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是什么?【】A.圆明园B.古长城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颐和园23.《夜雨诗意》中提到的《夜雨寄北》,该诗作者是哪位诗人?【】A.杜牧B.李商隐C.杜甫D.杜荀鹤24.《笔墨祭》中“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该句话中的“赵子昂”就是哪位书法家?【】 A.赵孟頫 B.赵其昌 C.赵明诚 D.赵真卿25.《五城记》中作者对兰州印象最深的两宗美食是什么?【】A.牛肉面与白兰瓜B.牛肉面与哈密瓜C.兰州烧饼与白兰瓜D.兰州烧饼与哈密瓜26.《腊梅》中描写的一枝腊梅生长于哪里?【】A.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B.上海龙华C.苏州西山D.南京27.《家住龙华》中作者到殡仪馆参加哪位历史学家的葬礼?【】A.孙思白B.李新C.王守稼D.陈旭麓28.《三十年的重量》中作者接到中学哪门学科老师的电话,要求作者和同学补画一张春节贺卡?【】 A.语文 B.英语 C.数学 D.美术29.《这里真安静》描写的是新加坡一个什么地方?【】 A.医院 B.旅游景点 C.坟地 D.废墟30.《漂泊者们》中作者拜访的老人,林再有来自中国哪里?【】A.福建B.广东C.海南D.广西答案:1.B2.A3.A4.B5.B6.B7.D8.C9.A 10.C 11.B 12.C 13.B 14.A 15.A 16.D 17.D 18.A 19.C 20.C 21.A 22.A 23.B 24.A 25.A 26.A 27.D 28.A 29.C 30.A傅雷家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50个,每个1分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
2、《傅雷家书》曾荣获“( )”.3、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 )家、文艺( )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文学的译介工作4、《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的.5、《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 )——著名钢琴大师;( )——英语特级教师。
7、《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为()年至()年六月。
8.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第一()第一( )第一。
9、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次为(),再为(),终为()。
10、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和()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等日常生活以及()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11、()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12、.《傅雷家书》在12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及()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13、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
14、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甚至()的危险。
15、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
16、今日之下,你已经过掉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17、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18、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
多留一份(),在长里看还是()的。
19、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以()为重,以()为重。
20、年轻人往往()自己。
21、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做事要()、礼仪要()、遇困境不()二、选择题30个,每个1分1、傅雷的儿子是()A、傅聪B、傅作义B、傅敏2、傅雷是一个()的父亲。
A、严厉尽责B、慈祥仁厚C、和蔼可亲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的爱A、祖国、儿子B、父母C、妻子4、傅雷的长子是()A、傅敏B、傅聪C、傅震5、傅雷通过()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A、当面教诲B、电话C、书信6、傅雷对儿子的指导,都像()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A、良师益友B、老师C、好朋友7、这两封家书,是针对儿子()时而写的A、长大成人、留学海外B、学习不顺利C、心情不好8、写第一封家书的目的是()A、告之家里情况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9、写第二封信的目的是()A、提醒儿子加强学习B、提醒儿子在取得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精品文档10、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A、开心B、努力C、坚强11、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A、开心B、努力C、坚强、D、胜不骄败不馁12、傅雷希望儿子成为()的人A、严肃正直B、随和C、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13、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A、资治通鉴B、论语C、人间词话14、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B、随遇而安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15、傅雷用()来指导儿子的艺术修养A、教授钢琴B、听音乐C、书信的方式16、傅雷翻译过的作品有()A、人间喜剧B、高老头C、欧也妮·葛朗台17、这本书是一部()A、苦心孤诣的教子篇B、励志篇B、随笔18、傅聪最后成为了()大师A、翻译B、钢琴C、书法19、傅雷是我国著名的()A、翻译B、钢琴C、书法20、傅雷教育儿子要做一个()的艺术家A、德艺兼备、人格卓越B、技艺精湛21、傅雷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A、人间喜剧B、战争与和平、C、复活22、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做事要()A、谦虚、严谨B、严肃、认真C、随和随意23、傅雷一生中任何时期,都没忘记对()的忠诚A、爱情B、朋友、C、文学24、傅雷说,他最不赞成()A、自己责备自己而不表现B、做错以后情绪不高C、做错以后若无其事25、《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A、傅聪B、傅敏26、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A、情怀B、思想C、情商27、傅雷说,人总得常常()自己,不()就解决不了问题A、放纵B、强迫C、教育28、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A、艺术B、书籍C、书法29、()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A、辛酸的眼泪B、优异的成绩C、周游世界30、人一辈子都在()中浮沉,惟有唐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A、高潮——低潮B、平常C、烦恼三、简答题10个,每个2分第一封家书1、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聪,亲爱的孩子”?3、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4、“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5、作者在家书中举克利多夫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第二封家书6、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7、傅雷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8、“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9、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是什么?10、对“赤子之心”和“孤独”,你是如何理解的?一、填空题1、如何教育孩子2、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3、翻译、评论34 法国4、傅聪5、1866、傅聪;傅敏7、傅聪傅敏1954、19668、学问艺术真理9、人,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10、思想、道德、情操、传统文化修养起居、饮食、冷暖、开支婚姻家庭11、杰维茨基12、《矛盾论》、《实践论》13、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14、钢琴匠、奏琴的机器15、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16、如临深渊博如履薄冰17、没有事实表现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18、元气占便宜19、克制前途健康20、高估21、谦虚得体气馁骄傲二、选择题1、AC 2、A 3、A 4、B 5、C 6、A 7、A 8、B 9、B 10、C 11、D 12、C 13、C 14、C 15、C 16、ABC 17、A 18、B 19、A 20、A 21、A 22、A 23、C 24、A 25、A 26、B 27、B 28、A 29、A 30、A三、简答题1、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