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及石油产量估计值地区构成情况
- 格式:pdf
- 大小:12.32 MB
- 文档页数:1
《油气田勘探》名词解释简答题)(主管题资料)《油气田勘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而油气田勘探是找油的方法论。
2.作为一项高科技的产业,油气勘探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高、利润高的特征。
3.盆地找油理论的实质,是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与圈闭找油理论的有机结合。
4.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用六个字可以概括为:寻找、发现、探明。
5.油气调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油气资源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6.非地震物化探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简称。
7.总体上,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的磁化率较高,而沉积岩的磁化率较低。
8.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岩,岩石的磁性具有依次降低的特点。
9.录井技术依据其学科原理的差别,可以分为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录井、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录井、基于化学原理的录井三大类。
10.随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等方面。
11.根据测试时机的差别,测试工作可以分为:中途测井和完井测试。
根据取样方法的差别,测试又可以分为:钻杆测试和电缆测试等。
12.勘探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勘探对象、地质任务、资源-储量目标。
13.油气勘探的对象包括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地质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油气田、油气藏。
14.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择盆、选凹、定带。
15.工业勘探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
16.大区概查阶段应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重点研究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包括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条件。
17.盆地普查该阶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勘探范围的广阔性;二是勘探任务的基础性,三是勘探阶段的初始型。
18.盆地普查阶段要以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油气的生成条件。
19.盆地“五史”模拟是指: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第三名:伊朗,181亿吨;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第九名:中国,60亿吨;第十名:利比亚,54亿吨。
一、全球原油资源分布和储量(一)全球原油资源分布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1、中东波斯湾沿岸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
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2、北美洲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
墨西哥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3、欧洲及欧亚大陆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全球页岩油资源分布与开发情况页岩油(shale oil)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类似于页岩气,页岩油具有储层致密、渗透性差的特点,需要通过水平井钻探和压裂后方可开采利用。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1995)提出“连续(Continuous)油气聚集”的概念,对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进行评价,回避了页岩油和致密油之争,所有不受构造控制的非常规油气藏均可以称为连续型油气藏,与之相对的即为构造型的常规油气藏。
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NPC,2011)认为,致密油(tight oil)包括直接产自页岩层的石油以及与作为烃源岩的页岩具有密切关系的砂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
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NEB,2011)认为页岩油(shale oil)是致密油(tight oil)的一种,致密油除页岩油外还包含有致密砂岩、粉砂岩、灰岩和白云岩等致密储层中的石油。
加拿大自然资源协会(NRC,2016)也认为,页岩和致密油气资源(Shale and Tight Resources)都是赋存于极低渗透率的地质构造中的非常油气资源,并将其一同评价和研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8)认为,尽管致密油和页岩油的概念通常是可以互相代替的,但是页岩地层仅仅是低孔隙度致密地层的一部分,致密地层应该包括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和页岩,所有这些致密地层中产出的石油均为致密油(tight oil)。
目前,EIA 通常使用tight oil的概念代替shale oil,但为了保证数据和报告的历史延续性,有时也将shale oil混用,甚至干脆记为tightoil/shale oil。
页岩油与常规石油资源不同,具有很多特殊的特点:资源自生自储,没有发生运移或运移距离短;非构造高点控制,广泛分布于烃源岩发育的斜坡区或洼陷的中央区;自身流动性差,需要经过水平井钻探、压裂等人工改造手段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
2.全球资源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2.1全球页岩油资源分布全球页岩油资源丰富。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和%;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南美占%,中东为6%;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巴西深海油田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亿吨,占世界总量的%.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亿吨,占世界的%.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亿吨;马拉开波湖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 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墨西哥湾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石油工业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湾西部尤卡坦地区坎佩切湾的坎塔雷尔巨型油田每天生产原油370万桶,占墨西哥原油总产量 80%;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的水闸型运河,经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巴拿马航道的影响,只能通过载重6万吨至8万吨的油轮,因此,能够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油轮被称为巴拿马型油轮;巴拿马型油轮既不是大型原油轮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轮,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据的份额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举足轻重,已成为国际海运中一种标准的油轮类型;加拿大油砂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占全球石油资源70%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资源多达4000亿立方米合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松辽盆地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位于此的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庆也即将迎来油田50岁华诞;50年间,大庆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1976年到2002年实现持续27年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差;陆上有%的石油资源分布在高原、黄土塬、山地、沙漠、沼泽和滩海等较恶劣的环境中;56%的石油资源量埋藏在 2000~3500m之间;西部埋深则以大于3500m的为主;我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量占比例较大,陆上重稠油占%亿吨;海上重油资源的比率更高,占%.就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而言,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埋深更大、质量更差、边际性更强的难动用资源;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经过这一航道的5万多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即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产品,而且这些数字每年还以8%的速度递增;马六甲海峡是亚太许多国家或地区必经的运油航线;如日本、韩国石油供应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进口的90%来自中东,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目前,马六甲海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安全隐患;过分依赖这条“咽喉水道”的问题,已引起相关国家的关注;东南亚东南亚国家盛产石油的主要有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东南亚的原油和天然气以原油当量计算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7%;油气开采业是文莱、印尼和马来西亚三国的经济支柱;近几年,东南亚国家油气勘探获得累累硕果,预计到2012年之前至少有170座新油气田投产,分别位于文莱、柬埔寨、中国南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合作开发区、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呈人字形,是往来波斯湾各港的油轮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航运地位;海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一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西方国家把霍尔木兹海峡视为“生命线”;波斯湾亦称阿拉伯湾油区、海湾油区;这里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世界上的19个大油田中,这一带就占了14个;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的58%,达 500亿吨之多;石油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8%;这里的原油约70%用于输出,每天外运的原油达200万吨,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60%;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从俄罗斯、南欧和阿尔及利亚的炼油厂主要运往印度的石油必经此道,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1993年,埃及拓宽和加深苏伊士运河,进一步增加运河深度,使25万吨级油轮从此能够顺利通过,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轮使用苏伊士运河;几内亚湾几内亚湾是近年来发掘的新的石油富集地区;据估测,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蕴藏量的10%;这里的尼日利亚和安哥拉是非洲最大的两个产油国;几内亚湾的石油含硫量少,属于提炼成本低的高品质油,而且距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与战乱不断的波斯湾相比几内亚湾相对比较平静;几内亚湾实际上已经逐渐变成美国能源安全供应的后勤基地;北非石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至2008年,探明石油储量已近630亿桶;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石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 苏丹1999年开始生产石油,目前日产量已达30万桶,并计划把日产量提高到50万桶;突尼斯是北非的一个很有远景的油气区;非洲和南美地区截至2000年底,非洲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石油年产量达亿吨,占世界总量的%.该地区的油田一般油层较厚,油质优良,勘探成功率很高,预计西非将很快成为欧佩克以外的世界原油主要增产地;里海里海含油气盆地是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里海水域面积为38.64万平方公里的这块土地上,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 18%;里海西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随着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里海近年再度掀起“淘金热”;北海欧洲重要石油、天然气产区,已知储量石油约47亿吨,天然气约万亿立方米,年产原油已超过8630万吨;北海油气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储量仅次于波斯湾和马拉开波湾而居世界第三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油,80年代起大规模开采,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挪威其次,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并大量出口;季曼—伯朝拉位于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北部的高纬地区,地处能源短缺的西北区,距耗能高的中央区也比较近;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科米自治共和国,乌萨为该油田最大采油区;伏尔加—乌拉尔斯克伏尔加—乌拉尔油田,位于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区,又称“第二巴库”;储油区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产量占全俄产量的1/5以上;该油田位于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域,原油加工与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区内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能力达亿吨,原油与油品管道纵横交错并通往外区;西西伯利亚俄罗斯主要油气产地,目前70%的俄罗斯原油开采自西西伯利亚;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油气田之一;该油气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这里的石油低硫、低石蜡、汽油馏分含量高易挥发物质含量高,油品质较好;在西西伯利亚有数十个大油田,大部分油田位于秋明州;秋明州可采亿多吨原油,占整个西西伯利亚开采总量的90%强,整个俄罗斯开采总量的55%强;阿拉斯加位于美国西北角,是全球最大的飞地;虽然临近北极圈,极度寒冷,但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阿拉斯加仅石油的蕴藏量就在50亿桶至 160亿桶之间;主要产区位于普鲁德霍湾油田,每天原油的运输量高达180万桶,通过阿拉斯加管道向外输送;美国一直以保护环境为由限制石油公司开采阿拉斯加州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世界的各个地区,原油品种有很大差别;按重度分,有轻、中、重三种;按含硫量分,有低硫、含硫、高硫三种;原油品种可分为低硫轻油、含硫轻油、含硫中油和重油、高硫中油和重油等;低硫轻油经济价值最高,是原油中的佼佼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北海和东南亚;含硫轻油为数较多,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俄罗斯;含硫中油、重油和高硫中油、重油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中东和拉美;现在,各国和各石油公司对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在不断加强,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经济与技术实力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地缘政治与外交政策常常是重要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与安全保障已成为各国的重要政治与外交政策;石油在新世纪前50年仍将不可能被大规模替代,而且仍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军事装备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对世界经济运行仍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交通5部曲之管道2:中国天然气4大气区和11大气田(2018年版)中国天然气有四大气区,分别是塔里木盆地气区,四川盆地气区,柴达木盆地气区,陕甘宁盆地气区。
一.陕甘宁盆地气区1.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市苏里格庙地区。
【隶属】:中石油长庆油田。
【储量】:截止2003年,探明储量5336.52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230亿立方米。
【排名】:中国第一特大型气田。
2.靖边气田【位于】:榆林靖边县。
【隶属】:中石油长庆油田。
【储量】:截止到2017年3月,靖边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910.1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79.37亿方。
【排名】:有20年发展历史的长庆油田靖边气田是长庆油田天然气开发的发祥地,也是西气东输的“先锋气”源头。
3.大牛地气田【位于】: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交界地区。
【隶属】:中石化华北石油局。
【储量】:天然气资源量8237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36亿方。
二.川渝气区(四川盆地气区)1.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
【隶属】:中石化中原油田。
【储量】:截止2008年,普光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5000-5500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80多亿方(年产能力达110亿方)。
【排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现为中国第二大气田。
2.龙王庙组气藏【位于】: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安岳县和重庆市潼南县境内。
【隶属】:中石油西南油气田。
【储量】:设计动用储量3133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80多亿方(年产能110亿方)。
【排名】: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
3.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涪陵。
【隶属】:中石化江汉油田。
【储量】:资源量2.1万亿方。
【产量】:2016年产量50亿方(年产能100亿方)【排名】:是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同时也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中国勘探现状一、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图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注:加拿大油砂属于“剩余探明储量”,处于“积极开发状态”的储量较少(数据始于1999年)。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二、储量接替率与开采成本储量接替率是指年度全部新增净储量除以当年油气总产量之值,储量接替率大于1 意味着公司不需动用原有储量,只要靠新增储量就能满足开采,这样公司的总储量越滚越大,总开采年限变得非常长,因此国际市场一般会给储量接替率大于1 的公司较高的估值。
图2 世界石油公司储量接替率比较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图3 全球石油公司总储量排名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图4 世界石油公司开采成本比较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三、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情况1、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促使油气勘探空间广阔最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在勘探开发技术上均获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物探技术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如西气东送的主力气田-克拉2 气田,其勘探的发现主要得益于高分辨率的山地地震技术的突破;在测井技术上,成像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在钻井技术上,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井,大位移井等获得了应用。
南堡就是中国油气勘探技术进步的典范,我国对冀东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始于1988 年,但在其后14 年间的自营勘探和合作勘探中,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2002 年开始,中石油调整部署,转变勘探思路,强化精细三维地震勘探,配套应用大位移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才最终得以克服了众多地质勘探和工程施工方面的难题,将这一世界级油气田挖掘出世。
理论创新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沉积盆地很复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盆地一般都具有多构造层系;二是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三是成藏条件一般有三多一大:生烃层系和储集层系多、运移聚集期多、断层多,陆相岩性变化大。
这就决定了油气勘探的历程会相对漫长。
全球天然气供需现状及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布供需持续增长天然气管道主要分布在北美及欧洲地区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稳健增长中东资源最为丰富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勘探技术的突破、新气田的发现、以及深海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全球天然气储量持续增加。
根据BP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196.9万亿立方米。
近20年来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变迁资料来源:BP、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分地区看:北美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3.9万亿立方米,中南美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8.2万亿立方米,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中东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5.5万亿立方米,非洲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4.4万亿立方米,亚太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1万亿立方米。
2018年全球天然气储量分地区分布资料来源:BP、整理中东天然气资源丰富,2018年中东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39%,独立国家联合体占32%,亚太地区储量占9%,北美占7%。
2018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储量区域格局资料来源:BP、整理近十年来,全球天然气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天然气产量从2008年30298亿立方米增长至2018年38679亿立方米。
2008-2018年全球天然气产量走势图资料来源:BP、整理从产量区域分布看,2018年独立国家联合体产量占整体产量的22%,中东产量占18%。
独立国家联合体及中东国家天然气产量占全球整体产量的比重达40%,是全球天然气主要供给区域。
2018年全球天然气产量格局资料来源:BP、整理天然气消费量从2008年29988亿立方米增长至2018年38489亿立方米。
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大的两个天然气生产国,同时也是大的两个天然气消费国。
2008-2018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走势图资料来源:BP、整理2008-2018年全球天然气消费格局资料来源:BP、整理天然气管道总长度124.46万公里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在191.90万公里左右,其中天然气管道约124.46万公里,占管道总里程的64.86%;原油管道42.29万公里,占22.04%;成品油管道25.15万公里,占13.11%。
海洋石油发展史题库1、目前世界石油产量约为 39 亿吨,海洋石油产量占总产量的35 %;世界天然气产量约为万亿方,海洋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 30 %;2、世界四大油气富集区为中东、西西伯利亚、里海和玻利瓦尔;3、海洋石油金三角是指的墨西哥湾、西非和巴西三个地区构成的几何形状,三者的共有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目前海洋勘探开发投资最多的地区是西非 ;4、世界上第一口陆上商业井是1859 年钻成,第一口海上商业井是1947 年钻成;5、深海油气勘探开始于 20世纪70 年代;6、目前世界上七大海洋石油产区为波斯湾、马拉开波湖、北海、里海、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7、1891年英国石油公司在波斯湾的伊朗国家钻了第一口井,而波斯湾最大的海上油田是 1951 年在沙特阿拉伯国家发现的; 8、 1964 年英国开始开发北海油田,1975年正式开采投产,1978年首次达到5000万吨产量,1982年产量达亿吨,次于苏联、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1992年挪威产量也超过1亿吨,超过英国居欧洲第二石油生产国;9、20世纪70年代巴西首次在海洋发现石油资源;10、1917 年在马拉开波湖打出第一口生产井,1922 年起在马拉开波湖大规模开采石油,由此,在20世纪60年代委内瑞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到1971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生产地区,目前马拉开波湖原油产量占委内瑞拉总产量的约75 %;11、1960年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5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总部设在日内瓦,1965年迁到维也纳;12、中东地区探明原油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1%、探明天然气储量约占40%、原油产量约占40%、原油出口量约占2/3;13、西非海上油气开发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非深海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4、非洲海上油气主要集中在几内亚湾和苏伊士湾;15、西非海上油气产量主要集中在两个国家,即尼日利亚和安哥拉;16、埃及海洋油气构成中,主要产油海域在苏伊士湾,主要产气海域在地中海;17、美国曾一度控制着世界石油工业的生产与销售,最强盛时期被称为墨西哥湾时代,具体指的是从185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18、2004年深水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5%,2010预计可达到9%,其中57%是来自于巴西海域;19、美国国会1981年通过近海石油禁采法律,1990年老布什总统又签署了行政禁采令,使美国近海石油开采被完全冻结,2008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同年9月美国国会解除近海石油禁采令;近海石油禁采令主要是应对环境问题;20、有些地区由于油气资源丰富,被称为“第二个中东”或者“第二在波斯湾”,这样的地区有四个,分别是里海、北极、中国南海南部和中国东海;21、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现在为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俄文含义是石油城;22、里海周边国家以1991年为界,之前是两个国家,但之后变为五个国家,五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最高,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量最高,一直未在里海进行开发的国家是伊朗;23、里海地区第一条避开了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管线是2006年投产,输量为6000万吨;唯一一条从里海通往亚洲的运油通道为中哈石油管道,2006年投产,输量为2000万吨;于2008年开始建设的通往亚洲的天然气管线为中哈天然气管道,建成后,中国可从土库曼斯坦获得年输量300亿方的供给;24、据估计,北极石油储量约是世界总储量的25%、天然气储量约是45%;25、从1979年起,俄罗斯就已经在北极海域进行钻探和采油,并在2007年俄罗斯在4300米深的北极海域插旗,以此证明该地区为俄罗斯大陆架,由此引发了对北极的激烈争夺;26、2003年水深超过3000米的记录是由雪佛隆-德士古公司在墨西哥湾海域完成;27、1907年,在延长油田钻出中国陆地第一口现代油井,1967年,中国钻成第一口海洋井------海1井;28、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年产量约为336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海洋天然气年产量约为73亿方,占全国总产量的8%;29、目前,中国最大的海洋油田是1999年由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与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发现的蓬莱19-3油田;30、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率约为%,海洋天然气探明率约%,远低于世界石油73%和天然气%的平均水平;31、中国海洋第一个商业性油田是埕北油田,是在1972年通过海7井获得高产油流被发现,于1985年与日本国的某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正式投产;32、1959年,石油部联合组建第一支海上地震队;1964年,石油部组建了渤海第一支浅海地震队;1965年,由第一批海军战士复员队伍组成了我国海上第一支钻井队伍----3206钻井队;1966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座桩基式钻井平台;1973年,中国设计建造了第一条自升式钻井船---名称为渤海1号,而世界上第一条自升式钻井船是在1954年建造的“迪龙一号”;1997年,中国第一口大位移井南海西江24-3-A14井于1997年成功完井,创新了世界纪录;33、胜利油田第一个海上油田是1988年发现的埕岛油田;辽河油田发现了第一个海上油田是1991年发现的葵花岛油田;中石油第一个百万吨海上油田是2003年投产的大港滩海油田的赵东油田;冀东油田于2005年在滩海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南堡油田,为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增强了信心;34、1966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最早涉及北黄海盆地,但经过一系列勘探没有商业发现,至今仍没有大的突破;南黄海虽然在几口探井上发现了油气显示,但商业价值很不小,至今也是没有大的突破;35、据估算,东海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250亿吨,天然气约为8万亿方,被一些石油人员称为“第二个中东”;36、1980年中国东海海域第一口探井即龙井一号井;中国东海海域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为平湖油气田,它于1999投产,年产达到亿方;2003年,东海域春晓油气田投产,产量为19亿方;37、1974年,南海东部开始海洋石油物探作业;1976年,西沙群岛永兴岛钻探了南海第一口深探井西永1井;1996年,南海东部油田产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中国第四大油田;2005年发现的陆丰13-1油田成为南海东部第一个自营油田;38、1999年,在西沙海槽还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亦称为可燃冰,总资源量约达700多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我国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一半;39、南海南部海域水深在1000米-3000米,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300亿吨,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1/3,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目前,海域沿岸其它国家年产原油达6000万吨,我国反而未曾开发,因此,从多个角度出发,同海南部海域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四个方面:聚宝盘、生命线、导火索、突破口;40、1982年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之后开创了中国海域的大规模对外合作的盛大局面;41、1983年成立了南黄海石油公司,也是东海石油公司的前身;42、世界石油工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未来的石油发展方向将有三个面向:面向深层、面向隐蔽、面向海洋;43、中东海洋石油产量在1971年超过马拉开波湖地区,然后一直位居海洋石油产量第一;44、1996年,在安哥拉海域发现了西非第一个大型深水油田——吉拉索尔油田;45、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任何国家均可把其海岸线200英里以内的水域当作专属经济区,而海岸线350英里以外的大陆架主权也归该国所有;大陆架交错的国家应该经过协商解决划界问题,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则依照中线原则划分;46、印尼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澳大利亚国家是第一个向中国提供液化天然气的国家;47、中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油田,也是第二大海上油田是1993年投产的绥中36--1油田,也是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开发难度最大的稠油油田;48、中国自营的南海东部最大海上油田是2005年投产的陆丰13-1油田;49、中国最大的海上气田是1983年投产的崖13-1气田,称为“东方气龙”;中国自营的第一个海上气田是2003年投产的东方1-1气田;50、2006年中国海上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荔湾3-1-1井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深水海域油气发现的空白;。
摘要:非洲号称“富饶大陆”,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非洲的油气资源储量亦较为丰富,其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项目掌握在国际石油巨头手中,很多非洲国家存在着出口原油、进口成品油的情况,这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亟待改变。
关键词:非洲;油气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国际合作一、富饶大陆:非洲油气资源的储量情况非洲大陆面积为3 020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陆,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
世界上已探明的150多种地下矿产资源在非洲都有储藏,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与开发利用情况尤为值得关注,在非洲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极具代表性。
(一)石油非洲的石油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及安哥拉等地。
1991年以来,非洲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总体上呈现递増趋势(如表1),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具有一定地位。
2018年,据英国BP石油公司统计,非洲石油探明储量达1 253亿桶,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7.2%(如表1)表1 非洲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重(单位:亿桶)①(二)天然气非洲的天然气资源也较为丰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天然气探明储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比例总体上也较为稳定,大致维持在7%左右。
2018年,非洲天然气探明储量达 14.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7.2%。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②二、点线结合:非洲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非洲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点、线结合的特点。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至大西洋沿岸的利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另外在埃及、突尼斯、南苏丹、刚果、加蓬、喀麦隆等国也有一定量的分布。
利比亚为非洲第一大石油资源储量国,2018年储量为484亿桶,其次是尼日利亚,储量为375亿桶;再次阿尔及利亚,储量为122亿桶。
③非洲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等国,在喀麦隆、突尼斯、安哥拉、刚果、纳米比亚、南非、刚果(金)和加蓬等国也有一定量的分布。
世界六大产油区主要产油国石油储量与产量波动原因分析--------------------------------------------------------------------------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23截止2003年1月1日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比例大于1%的国家1.81%科威特①伊拉克①4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趋势图2,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10,000,00012,000,00014,000,00016,000,00018,000,00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世界各地区2001年底石油产量比例12.62%567世界石油产量趋势图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世界各地区石油储量与产量值及构成比例单位:万吨一、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与产量概况8(一)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概况初步统计,世界上有九十六个国家与地区在进行石油勘探和生产。
通过对1980~2003年期间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统计数据的分析显示,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呈现出缓慢增长趋势。
截止到2003年月1月1日,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1661.15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939.2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6.53%;美洲地区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429.6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5.86%;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108.71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54%;非洲地区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106.0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38%;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53.0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19%;西欧地区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24.7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49%。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和%。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南美占%,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巴西深海油田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
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
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亿吨,占世界总量的%.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亿吨,占世界的%.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
深海高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高艳波,李慧青,柴玉萍,麻常雷(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300112)摘要:深海高技术是海洋开发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和制高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深海高技术是综合性的技术,主要包括:深海环境监测技术,深水油气、矿产、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勘查和开发技术,深海运载平台和作业技术。
文章综合了国外深海高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了国外深海高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深海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了解认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深入开展我国深海高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深海;高技术;现状;趋势1 前言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水深大于300 m的深海/大洋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8%,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及其基因资源。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深海和大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已清醒地认识到深海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009年5月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这对我国深海高技术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也为我们发展深海高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发展深海高新技术,将为突破海水屏障,探查与开发深海资源,利用深海空间,提供技术装备和方法。
深海高技术是当前海洋技术发展的前沿与国际海洋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1]。
深海高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是综合性的技术,技术领域多有交叉。
按照《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的表述,深海高技术主要包括:深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深海潜水器与作业技术及深海通用技术等。
深海高技术的支撑作用:一是占有深海资源的保障作用;二是对海洋整体技术的推动作用;三是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形成辐射与带动作用[2]。
2 深海高技术发展现状2.1 深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加、日、英、法、德等海洋强国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推动了深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并纷纷建立了深海海洋观测系统或观测站。
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周立明; 韩征; 任继红; 李敬功; 张道勇; 冯志刚; 张晨朔【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9(028)009【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石油; 天然气; 储量现状; 变化特点【作者】周立明; 韩征; 任继红; 李敬功; 张道勇; 冯志刚; 张晨朔【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油气储量办公室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石油和天然气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油气储量不断增长,产量稳中有升,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石油界专家、学者曾对油气储量方面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1-12],并取得了一定认识。
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油气储量分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何把握油气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最新成果,从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未开发地质储量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油气储量发展现状及变化特点,为制订我国油气未来长远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 探明地质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1.1 探明地质储量分布现状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探明油田745个,累计石油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t,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240.87亿t,占比61.8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87.74亿t,占比22.52%;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50.02亿t,占比12.84%。
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田273个,累计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22 926亿m3,其中,中国石油87 997亿m3,占比71.59%;中国石化23 048亿m3,占比18.75%;中国海油9 313亿m3,占比7.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