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7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正确快速取穴方法(图文并茂)人体穴位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
十四经穴是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简称“经穴”。
十四经穴与经脉的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络和脏腑的病症,也可以反映与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和脏腑的病症。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它有固定的穴名,也有明确的位置,但它们不属于十四经脉,这些穴位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部位及其周边,这一类穴位的特点是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
快速取穴方法掌握正确的取穴方法是准确取穴的基础。
常用的取穴方法有简易取穴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度四种。
简易取穴方法此法分为触摸法、抓捏法、按压法三种。
是通过食指、拇指指腹按压皮肤,观察和感觉皮肤及指腹的反应来找穴的一种简单方法。
体表标志法快速取穴方法:体表标志法图此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固定标志取穴法和活动标志取穴法。
固定的标志,是指在人体上不受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乳头、肚脐等。
找到这些标志就可以确定腧穴的位置,如脐中旁开2寸处“天枢穴”等,活动标志是指人体在做某些动作时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穴等。
手指比量法简易取穴方法图:手指比量法这是一种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量到穴位的方法。
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所以此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穴: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第一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指”,患者将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第2横纹处为准,4指横宽作为3寸。
注:手指比量法只能在骨度法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
故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十四经腧穴分寸歌(1)肺经(LU)【歌诀】【歌诀】太阴肺经走里前,起于中府少商尖。
中府六寸一肋间,云门锁下窝里延,天府腋下三寸边,侠白府下一寸粘,尺泽就在肘纹尖,孔最腕上七寸连。
列缺腕上寸半边,经渠一寸寸口沿,太渊陷入腕纹尖,鱼际赤白肉际间,少商拇甲韭叶远,咳嗽热喘咽喉炎。
【白话解】【白话解】太阴肺经走里前,起于中府少商尖。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太阴肺经走里前,起于中府少商尖。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LU”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本经共11个经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中府六寸一肋间,云门锁下窝里延,天府腋下三寸边,侠白府下一寸粘。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距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
而云门恰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寸。
尺泽就在肘纹尖,孔最腕上七寸连。
列缺腕上寸半边,经渠一寸寸口沿。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腋前纹头下3寸处,侠白位于4寸处。
寸处。
尺泽穴位于肘横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孔最穴在尺泽、太渊连线,腕横纹上7寸。
寸。
列缺腕上寸半边,经渠一寸寸口沿,太渊陷入腕纹尖,鱼际赤白肉际间,少商拇甲韭叶远,咳嗽热喘咽喉炎。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易取法两手交叉食指尽头处即是列缺。
经渠位于桡动脉桡侧,腕横纹上l 寸处,太渊位于桡动脉桡侧当腕横纹桡侧端的凹陷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0.1寸即如一韭叶宽的地方。
叶宽的地方。
(2)大肠经(LI)大肠经手二十L I ,起于商阳迎香停,头面口鼻喉眼齿,胃肠神热与表皮, 商阳食指外侧钉,二间握拳节前定,三间握拳节后铭,合谷虎口岐骨进,阳溪腕上陷两筋,腕上三寸是偏历,温溜腕上五寸郗,池下四寸下廉气,池下三寸上廉臂,三里池下二寸请,曲池泽髁中央进,肘髎肱旁池寸离,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上方三角肌,肩髃肩峰举臂进,巨骨肩尖骨陷里,天鼎扶下一寸擒,扶突肌中喉结滨,禾髎孔外水沟平,迎香鼻唇沟外灵。
男性人体穴位图————————————————————————————————作者:————————————————————————————————日期: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2012-12-2721:18:02 穴位密码网阿牛哥文章浏览:( 346506)次[导读]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ﻫﻫ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ﻫ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ﻫﻫ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经络与调病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
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
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主血脉心⎪⎪⎪⎪⎪⎩⎪⎪⎪⎪⎪⎨⎧与大肠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肝 ⎪⎪⎪⎪⎩⎪⎪⎪⎪⎨⎧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液代谢、主纳气肾另外,心包(脏)和三焦(腑)相表里。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12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32、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45左右各67个,共134个:64、7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8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9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1011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12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13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14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15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16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176、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19208、21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222310、24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25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26期门穴。
2712、29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3014、31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32右各44个,共88个:16、3334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35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3637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38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39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40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4118、19、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434420、4521、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46右各9个,共18个:4722、4823、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49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十四经穴口诀(1)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诀(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存(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涉(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起商阳(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长(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扬(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曲池、肘髎、五里)(髎lia/o)臂臑肩髃巨骨当(臂臑、肩髃、巨骨)(臑na\o、髃yu/)天鼎扶突口禾髎(天鼎、扶突、禾髎)鼻旁五分号迎香(迎香)(3)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头维、下关、颊车)Array承泣四白巨髎过(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对人迎(地仓、大迎、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气户、库房、屋翳)(翳y1\)膺窗乳中连乳根(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村(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冲(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人(髀关、伏兔、阴市)(髀b1\)梁丘犊鼻足三里(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下条口味(上巨虚、条口) 下巨虚上跳丰隆(上巨虚、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内(解溪、冲阳、陷谷) 内庭厉兑经络终(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与太白(隐白、大都、太白) 公孙商丘三阴过(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开(血海、箕门、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排(府舍、腹结、大横) 腹哀食窦天溪水(腹哀、食窦、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来(胸乡、周荣、大包) (5)手少阴心经 午时九穴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遂(灵道、通里、阴郄)(郄x1\) 神门少府少冲寻(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 太阳小肠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溲(少泽、前谷、后溪)(溲s o ——u ) 腕骨阳谷养老黾(腕骨、阳谷、养老)(黾m1\/n ) 支正小海神经肘(支正、小海)肩贞臑俞与天宗(肩贞、臑俞、天宗)(臑na \o 俞sh u ——) 秉风曲垣肩外俞(秉风、曲垣、肩外俞)(垣yua /n ) 肩中俞天窗与天容(肩中俞、天窗、天容) 颧髎听宫耳前走(颧髎、听宫)(颧qua /n 髎lia /o ) (7)足太阳膀胱经六十七穴经膀胱睛明攒竹眉冲扬(睛明、攒竹、眉冲)(睛j 1——ng ) 曲差五处承光照(曲差、五处、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旁(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天柱、大杼、风门)(杼zhu \) 厥阴心督膈俞当(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 肝胆脾胃三焦肾(胆俞、胆俞、脾俞、三焦俞、肾俞) 气海大肠关小肠(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中膂套百环(膀胱俞、中膂俞、百环俞) 上次中下髎会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 承扶殷门下浮郄(承扶、殷门、浮郄) 委阳委中下肢量(委阳、委中) 附分魄户入膏肓(附分、魄户、膏肓) 神堂譩譆膈关上(神堂、譩譆、膈关) 魂门阳纲守意舍(魂门、阳纲、意舍) 胃仓肓门志室行(胃仓、肓门、志室) 胞肓秩边下合阳(胞肓、秩边、合阳) 承筋承山快飞扬(承筋、承山、飞扬) 跗阳昆仑长仆参(跗阳、昆仑、仆参) 申脉金门股骨旁(申脉、金门) 京骨束骨足通谷(京骨、束骨、通谷) 至阴矫正胎位良(至阴) (8)足少阴肾经 少阴肾经二十七涌泉然谷流太溪(涌泉、然谷、太溪) 大钟水泉入照海(大钟、水泉、照海) 复溜交信筑宾基(复溜、交信、筑宾) 阴谷横谷大赫鲁(阴谷、横谷、大赫)气穴四满中流注(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喝(肓俞、商曲、石关)阴都幽门腹通谷(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殿(步廊、神封、灵墟)身藏彧中不俞府(身藏、彧中、俞府)(9)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九穴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对(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侵(大陵、劳宫、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上(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四渎藏(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天井、清冷渊、消泺)(泺luo\)臑会肩髎天髎堂(臑会、肩髎、天髎)天牗翳风瘈脉晚(天牗、翳风、瘈脉)(牗yo\/u、瘈ch1\)颅息角孙耳门旁(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与丝竹穴(和髎、丝竹空)(11)足少阳胆经少阳胆经瞳子髎(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熬(听会、上关、颔厌)(颔ha/n)悬颅悬厘曲鬓卷(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刀(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变(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照(阳白、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了(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浇(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开(辄筋、日月、京门)(辄zhe/)带脉五枢走维道(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长(居髎、环跳、风市)中渎阳关阳陵交(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路(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飘(阳辅、悬钟「绝骨」、丘墟)足临泣地五会客(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趾端找(侠溪、足窍阴)(12)足厥阴肝经十四经穴厥阴肝大敦行间太冲连(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近(中封、蠡沟、中都)(蠡l1/)膝关曲泉阴包间(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紧相连(章门、期门)(13)督脉长强腰俞腰阳关(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断(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极(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弯(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照哑门(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银(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后顶、百会、前顶、囟会)(囟x1\n)上星神庭素髎真(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上(人中「水沟」、兑端、龈交)后侧正中线上寻(14)任脉任脉三八取会阴(会阴)曲骨中极关石门(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上盆(下脘、建里、中腕、上腕)巨阙鸠尾剑突下(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春(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妙(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人(天突、廉泉、承浆)。
十四经络图讲解明一.肺经(手太阴肺经)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以为肺不但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全部呼吸体系的统称.肺经乃以肺为中间,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体系受到伤害时,查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应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效主如果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派至五脏(内脏),以保持生计.若此机能产生平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消失.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段痛及麻木等.随著身材机能下降,皮肤呈现湿润.没有光泽的现象.神色惨白.声音微弱.元气损掉,并连带地掉去耐性.精力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境阴暗.呼吸体系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偏向,故请进步警醒.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材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负气血流畅顺畅,身材便能敏捷恢复轻松高兴.肺经的重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二.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平常亲密的经脉.呼吸体系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应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端,经直肠纵贯肛门的全部体系.大肠经产生平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消失.若榨取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痛苦悲伤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消失惨白湿润.掉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遂输送,精力有不安定.轻易烦躁的偏向.榨取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痛苦悲伤感.身材消失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应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材也会以为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喷鼻.水沟.颈项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三.胃经(足阳明胃经)胃经是有关于消化体系平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端,经颈项.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平常长的经脉.消化体系有障碍时,会消失疲惫.身材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嘴唇轻易决裂,有纵形皱纹,唇边轻易溃烂.发声无力,发音隐约.精力不振,迟疑不决,怏怏不乐,经常忧?,是以加倍重消化体系的累赘.有喜吃甜食的偏向.此外,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统一姿态,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静下来.因为胃经的平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忧?.消失前头部和眼睛的痛苦悲伤.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以为衰弱.麻木.消失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明显的改良.胃经是平常长的经脉,但重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具体情况请参阅图解.四.脾经(足太阴脾经)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效;特殊和胃有深挚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其重要的机能是暖和五脏,并接收输送胃部消化,完成之营养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材须要的细胞.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接收的功效.是以,脾经一产生平常,身材各类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邻近会有重压感,消失痛苦悲伤.恶心.打嗝等现象.轻易下痢或便秘,身材瘦削下去.尿量少,有时甚至完整无法排尿.脚部轻易冰冷.浮肿.身材有倦怠感.因为经常掉眠,故身材感到不适,不活泼.若消失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良不适的症状.脾经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个,列举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荣.胸乡.天谷.食卖.腹哀.大横.腹结等.下肢部分有府舍.卫门.箕门.血海.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公孙.太白.大都.隐白等.五.心经(手少阴心经)心脏在中医医学中是属于五脏之一:位于肺之下,横隔阂之上,状如莲花一般,且附著于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邻近.和现代医学所以为的心脏机能大致雷同,是保持性命运动的重要组织.心经是保持心脏功效的经脉,借使有任何伤害的话,机能便会下降或亢进,并呈现出各类不适的症状,如眼睛带黄并有充血的迹象.喉咙痛.由手臂开端,经肘部到手掌.小指为止.有痛苦悲伤.冰冷及麻木的感到.或者是相反地有热感.脸部发烧,有如上火一般.讲话的声音晴明,比较爱好措辞.笑.精力兴旺.富有同情心,有时也会情感用事.食物则偏好辣味,但体力却不太好.可以在位于第五胸椎邻近的…心俞穴位处压看看,会感到到似乎有硬块.心经的穴位包含有极泉.青云.少海.灵道.进里.阴刹.神门.少府.少卫等九个穴位.心经产生平常时,身材会有各类不舒畅的感到,此时请刺激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能减轻了.六.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整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渗出肠液并混杂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整融解为渺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接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以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合.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邻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残余则进入大肠,而须要营养由脾膜所接收.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领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阑珊,会使身材不折衷,并消失各类不舒畅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面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木.榨取痛苦悲伤的症状.头重.头痛的感到.若小肠经有平常时,榨取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会感到到似乎有硬块.榨取此处真的发明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肠经上的穴道,以减轻不高兴的症状.小肠经重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七.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平常重要,毫不克不及疏忽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压肾脏制作出来的尿液的功效,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以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离开后,水份流入的重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分,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平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产生平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类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惫.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消失于头部.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痛苦悲伤.轻易产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掉去光泽.轻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声音微弱,不轻易听到.轻易疲惫,精力欠佳.食物方面偏心咸食.以季候而言,冬天发病的机遇较大.若消失以上所述的症状,是因为膀胱经的平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畅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八.肾经(足少阴肾经)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过剩水份和代谢废料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效;但在中医医学的范畴中,肾脏包含着性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是以,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邻近.副肾是小型的内渗出器官,是掌握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产生平常,便会激发各类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掉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殊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轻易疲惫.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烧,有倦怠感,腰痛.精力弱退.精力弱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性命之源,但会跟着年纪的增加而逐渐衰弱.若消失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良.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请参阅图解.九.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现代医学并没有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刻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以为心脏外有一层膜呵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是以,心包有呵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效.心包经是经由过程火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经由过程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向中断下来.心包经包抄心脏,有呵护感化,如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痛苦悲伤.麻木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烧等症状.心包经有平常时,榨取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到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含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心包经平常时,请应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良.十.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现代医学并没有三焦这个名词.中医医学则言:[司掌后天元气之源].肾是人禀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接收体内,并让其轮回内脏的机能.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上焦由颈项根部开端纵贯心窝处,包含重要的呼吸体系和轮回体系.中焦由心窝开端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体系.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渗出体系.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重要义务.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说起,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三焦经的经脉产生平常时,身材会消失各类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面颊痛.颈项.下巴.肩膀.手臂痛苦悲伤.又,中焦部分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平常的征兆.三焦经的重要穴位有二十三个.十一.胆经(足少阳胆经)[肝胆照人]是一句平常著名的成语,也泄漏出肝.胆统一体的深挚关系,而胆其实更居于帮助肝机能的重要地位.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材正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条平常长的经脉.胆经产生平常时,会消失眼睛带青.缺乏活气.手段.脚踝莫名的痛苦悲伤等症状.食物方面比较偏好油腻的食物.情感虽轻易高兴,却比较有耐烦,做任何事能长期中断.轻易头痛,并有沿着经脉消失侧头部至颈项.腋下至侧腹.足外侧等部位痛苦悲伤有症状.脸部皮肤没有光泽,缺乏元气.疑惑胆经有平常时,可以榨取胸部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或背部第十胸椎的胆俞穴,若消失柔软.痛苦悲伤感,就可以判断胆经确切有平常.胆经的穴道散布于头部.脸.身材侧部.下腹侧部等,是以,头部和侧部是呈现症状的重要地带.胆经产生平常时,会对肝经有不良的影响,故身材消失不适的症状时,请早期治疗胆经的穴位,以便谋求症状的改良.属于胆经的穴位有四十三个.十二.肝经(足厥阴但经)肝脏经现代医学而言,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感化,并且是保持性命不成或缺的脏器之一.然而,在中医医学的范畴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保持人的性命机能的重要义务.肝属木,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将军带领着抵御外敌的部队,肩负消除体内.体外不竭拢击的毒素的义务,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产生平常时,身材即会呈现各类不适的症状.如:脸煞费苦色不佳.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定夺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端,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由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由第九肘骨的前端,经由过程肝.胆等内脏.肝经由此中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阁下两条,一条纵贯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固然有一个分叉,但是和十二经脉的肇端肺经相连接.是以,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性命永久的轮回通道.十三.督脉以上介绍从肺经开端至肝经为止的十二经脉,除此之外,还有称为奇经的经脉,它是连接十二经脉的经脉.奇经不但将十二经脉连接起来,且有调节能量,使其流畅顺畅的功效.奇经八脉中,最重要有从人体前头部至臀部,贯串前身的任脉,和从后头部至臀部,贯串后身的督脉两条经脉.督脉是运行人体后部的脉,取其在后面监视的意思.从头部往背部正中线纵行.通晓牙齿.鼻.脊椎.肛门.性器等部位,只要督脉一产生平常,身材各部位就会有症状产生.如:从下腹真心窝有痛苦悲伤感.喉咙痛.痔疮.夜尿症.不孕症等也与此有关.产生此类疾病或症状时,请应用督脉的穴位加以治疗,必能减轻疾病的症状.对患有变形性脊椎症的患者而言,督脉的穴位具有很好的疗效.特殊头部的疾病,督脉的穴位实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督脉的穴位共有二十七个,请参阅图解.十四.任脉任脉是位于身材前面纵走的经脉.取其身材前面任你医疗的意思.脸—前颈—胸—腹,如斯运行,并以耻内为终点站.又,中医医学的古籍中有[任为妊也]此话,足见任脉和怀胎的关系亦平常亲密.是以,经常应用以治疗女性身材方面的疾患.由会阴部的会阴穴开端,往上经曲骨.中极.中脘.鸠尾.膻中等穴位,最后以下巴的承桨穴为终点.会阴.曲骨.中极穴对生殖体系.泌尿体系的疾病具有疗效.如不孕症.心理痛.肠内胀气等,或对男性的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都能改良其症状.此外,任脉的穴位更具有调节全身机能的重要功效.任脉的二十四穴都平常重要,最好能默记下来,以便暂时要用时能派上用处.以下列举任脉二十四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等.。
十四经脉穴位、经外奇穴一、手太阴肺经:中府: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温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下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3寸处。
臂7寸。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扶突: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十四經絡圖解說明一、肺經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認為肺不僅指現代醫學的肺臟器官,更是整個呼吸系統的統稱。
肺經乃以肺為中心,連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經脈。
呼吸系統受到傷害時,尋找位于此經脈的各穴位,并利用這些穴位加以治療便能產生療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將空氣吸入體內,并將其連送分配至五臟(內臟),以維持生存。
若此機能發生異常時,會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癥狀出現。
此外,尚會產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隨著身體機能降低,皮膚呈現干燥、沒有光澤的現象、臉色蒼白、聲音微弱、元氣喪失,并連帶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會因為小小的挫折,而導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統的疾病,在秋冬之際會有惡化的傾向,故請提高警覺。
食物方面會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膩的食物。
當身體呈現以上所述的癥狀時,請刺激肺經上的穴位,使氣血流通順暢,身體便能迅速恢復輕松愉快。
肺經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等。
二、大腸經大腸經是和肺經關系非常密切的經脈。
呼吸系統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是經常使用的療法。
現代醫學中,大腸是承接小腸以上的直腸、結腸、盲腸,并以下連接肛門為終點的消化器官之一。
然而,以中醫學而言,大腸是指從肚臍上約一、五寸的穴位開始,經直腸直通肛門的整個系統。
大腸經發生異常時,會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嚨腫等癥狀出現。
若壓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時,亦會有疼痛感。
因為肺機能不好,所以皮膚會出現蒼白干燥、失去光澤的現象;又因養份無法順利運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傾向。
壓迫腹部的肚臍兩側及腰部時,會產生疼痛感。
身體出現以上所述的癥狀時,使用大腸經的穴位加以治療,癥狀能減輕,身體也會感到輕快。
治療大腸經的穴位有二十個,臉部有迎香、水溝。
脖子部有扶突、天鼎。
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溫溜、偏歷、陽谷。
手掌有合谷、三間、二間、商陽等。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2、
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4、
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6、
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8、
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10、
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
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2、
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14、
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16、
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18、
19、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
20、
21、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
22、
23、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24、
25、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26、
27、主条目:足太阴脾经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1个,共42个:
28、
29、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
穴、周荣穴、大包穴。
30、
31、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
32、
33、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
34、
35、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
髎穴、迎香穴。
36、
37、7、手太阳小肠经
38、
39、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
40、
41、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
穴。
42、
43、8、手太阴肺经穴
44、
45、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
46、
47、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
鱼际穴、少商穴。
48、
49、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
50、
51、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
52、
53、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54、
55、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
56、
57、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
58、
59、天池穴、天泉穴、曲泽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
60、
61、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
62、
63、主条目:足少阴肾经穴;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7个,共54个:
64、
65、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66、
67、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
68、
69、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
70、
71、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瘛脉穴、颅息穴、
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72、
73、13、督脉穴位图
74、
75、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
76、
77、长强穴、腰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脑户穴、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龈交穴。
78、
79、14、任脉穴位图
80、
81、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
82、
83、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