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图表题
- 格式:doc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历史图表题答题技巧篇一: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2)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
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 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图表型选择题的解法。
1.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解析】有人说标题是图表的“眼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标题“国文教科书”及图片是文字“电话”可以作出判断,②④与材料无关,①③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
【例2]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图片的点晴之笔,是准确理解图片的窗口的切入点,审题时一定要特别加以关注。
··>?ghxyNONPQ◇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葛高亮历史图表题是高中历史试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该类试题的材料由图片、表格等组成,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对提取出来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从表面看,图表题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具有信息量大、新颖等特征。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解答历史图表题的正确方法。
1.审清设问,明确题型特征历史图表题的材料由图片、表格等组成,整体结构形式相对简单。
历史图表可分为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统计图、历史表格等。
【例】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29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该题中的材料是历史表格。
由表格信息可知,1988年农业企业数量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故选A项。
材料中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情况,城乡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乡镇企业,无法体现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排除D项。
2.学会比较,明确变化特征历史统计图一般能体现历史数据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合历史统计图的变化特征来设题,能够考查学生从历史统计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因此,学生应学会如何判读历史统计图,学会分析历史数据的变化特征。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例】据右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0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作者: _____________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图表题集锦一、选择题1.(2008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3.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党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4.下列表格4、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5.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6.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7.(2009年海南高考19题)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 4.4% 7.3%1942年58% 78% 49%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8.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
例说高中历史图片图表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作者:邓正莲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16期摘要:历史图片图表型选择题是常见的一种考试题型,此类材料题形式多样,可分为实物图片类、地图材料类、数据图表材料类、漫画材料类等。
关键词:历史教学;解题技巧;图片图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5一、实物图片类1. 题型特点:实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信息的东西,因为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因此能够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某地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答案】B【解题方法】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宗祠”即“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
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
例2.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 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 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 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 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答案】B【解题方法】本题考查对两幅图片的解读、分析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审清时间:1961、1989年;审清主题,结合时间读懂图中信息: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以选项去对应主题,故选B。
学法启迪:平时要注意读课本上的插图;阅读材料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要熟悉;把握热点问题;善于把握材料的主题。
技巧总结:应把从照片反映的真实历史场景,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联系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判断。
二、地图材料类1. 题型特点:历史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疆域的变化、都城的迁移、行政区划的改变、地名的变化、河道的变迁等。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B.实行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西欧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故A项正确。
答案:A2.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经营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解析: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故选B项。
答案:B3.美国股票持有者从1953年的4.2%增长到20世纪末的70%,股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A.企业规模的扩大B.生产力的发展C.国家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解析:题干中的数字说明美国股票持有者大量上升,这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由于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5.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
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
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
说“图”解“史”——浅谈图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作者:田玉峰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14期田玉峰(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摘要:图表是历史教材中很常见的内容,在学科融合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图表来讲解历史,不仅符合学科融合的趋势,也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教学案例,初步探讨了图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图表资源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图表;关系;作用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分析能力之一。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高考中许多知识的考查都是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的。
况且,学科间的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学科分异趋于弱化,图表,特别是地图的考查不再是地理的专长,历史考试中也出现了以图带题的出题方式。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虽然教师都会在讲课的过程中讲到教材中的图表,但是大多都停留在一带而过的层级,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
而且,真正在试卷中出现的图表很少有教材中的原图,大多是学生并未见过的、却又不脱离所学知识的图表。
因此,从本质上讲,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图表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记图、背图,而是让他们学会读图、分析图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图表的讲授对于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时就有“左图右史”的说法,即文字在于阐述道理和思想,辅之以图片,将文字所述之意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二者相辅相成。
那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贯彻图表教学法呢?一、根据图表解读历史读图分析能力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图表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基本史实,用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分析某一具体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并不是出自教材中,却和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多多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建立“图”与“史”的联系,才能在解题时游刃有余。
比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一五”计划建设的一些大型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临近苏联,受益于他们的帮助)?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50年代中期以前中苏关系非常友好)?这样,通过让学生读图来回答问题,可以在平时讲课时就锻炼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下表展示了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A.城市经济职能增强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商品经济对国家重要性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宋太宗至宋神宗赋税总额不断增加,但是农业税不断减少,商业税不断增加,D项正确;城市经济职能无法体现,排除A项;农业税萎缩不代表农业经济衰退,排除B项;土地兼并严重与农业税减少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2、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界,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称为()A.岁币B.岁贡C.岁赐D.岁赋答案:B解析: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每年缴纳的财物叫做岁贡,B项正确;北宋与辽曾签订协议,约为兄弟,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岁币,排除A项;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缴纳的财物是岁贡而非岁赐、岁赐,排除CD项。
故选B项。
3、《辽史·百官志一》中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特点B.轮番而治的习俗C.全面汉化的趋势D.保守顽固的作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南北面官制度分别管辖其境内的契丹人和汉族人,这反映了契丹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契丹实行南北面官轮番而治,排除B项;北面官的设置体现了契丹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排除C项;南面官的设置意味着契丹接受了汉族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故选A 项。
4、“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的一物。
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不包括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根据“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的一物”可知这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D项符合题意;程颐、程颢和朱熹都是理学的代表,他们倡导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项。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0世界市场格局的变化★★★○○○12小农经济解体★★★★○○○○16一五计划★★★○○○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题再现】下表反映的是1872-1890年中国棉纱的进口量及其指数(源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单位:千担:指数:1872年=100)年份进口进口量指数18725010018759118218801523041885388776189010822164据上表可以推知当时A. 洋纱代替土纱使耕与织分离B。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C. 洋布代替土布使纺与织分离D. 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答案】D小农经济解体★★★★○○○○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解体过程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②鸦片战争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后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④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解体表现①出现了“织”与“耕"的分离(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②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解体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③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④但也带来了灾难。
鸦片战争后和21世纪的中国在融入世界市场方面有什么不同?(1)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在主权丧失的前提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如图是1950一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对图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增长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C.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均衡D.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数据反映了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与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关系密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B项正确;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关系密切,排除A项;材料数据反映了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地位相对下降,但美国并未失去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
故选B项。
2、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列51.3卢布。
这一现象表明苏联A.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集体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新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D.经济模式的突破改变农业落后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列51.3卢布。
”可得出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农副产品产量增加,A项正确;集体化没有积极性,排除B项;当时推行的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当时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模式,排除D项。
故选A项。
3、如图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单位:%)。
其中代表日本的数据柱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美国独占日本,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了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图表题集锦(一)1,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2,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
观察右图,这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A.北伐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3,右边这幅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A.1924年,广州B.1927年,上海C.1936年,西安D.1945年,重庆4,2005年春夏之交“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和胡锦涛的历史性握手。
这次握手距历史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最后一次握手约A.45年B.50年C.55年D.60年5,右图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Array的合影,它最有可能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6,右图提示的历史事件是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运动D.真理标准大讨论7,右图的建设场面主要得益于A.英国确立了代议制政治制度B.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C.英国殖民地帝国的建立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式8,图7、图8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9,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0,以下漫画形象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第三世界力量弱小B .联合国作用软弱C .美苏力量均势D .多极化逐步发展11,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 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 .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 .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12,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③④13,能够同时反映太平天国领袖即受西方文化、又受中国传统皇权思想影响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4,图8是20世纪80年代中英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场景,邓小平谈话中阐述的主题是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旧的国际格局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互借签D.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5,图一这张历史照片拍摄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照片反映乐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休息时他们纷纷找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
周恩来在这次发言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D、不结盟16,图二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
我们纪念十月革命的理由有:①它建立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它开辟乐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图四为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
这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的笑声是因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B、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图四C、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18,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A、《人民日报》B、《红色中华》C、《中央日报》D、《民报》19,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C .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 会议20,下图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碑,有关这张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地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B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开始的标志C 、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D 、暴露农民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一个事例21,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 .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 .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 .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2,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出现这种发展情况的原因有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②一化三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 ④苏联的帮助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23,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24,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25,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6,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D.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27,有关下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A .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B .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 .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D .出现于19世纪末期28,以下两张图片是 1860 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火烧圆明园”和中国南方的“洋枪队协助清军作战”。
图中所反映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明外国侵略者 ①要迫使清朝统治者屈服 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 ③要保护他们的既得侵华利益 ④要攫取更多的侵华权益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29,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B .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C .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D .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30,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C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D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31.下面交接仪式反映了祖国统一大业史上的光辉瞬间,这些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爱国统一战线C .和平与发展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2,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上表说明: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主民党派联合的政府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33A34,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⑤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导力量;⑥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A .①②③⑤⑥B .①②③④⑥C .②③④⑤⑥D .②③④⑥ 35,以下统计数字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合作社经济为主体B 多种经济在分并存,已经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成分)发生了根本改变,私有制经济已基本上不存在D 由四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为两种经济并存,个体经济仍占一定比重 36,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37,下列各图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是①秦铜权图 ②半两钱 ③宜侯夨铜簋 ④虎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8,如果参观故宫你会看到右图的建筑,下列有关右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 .政令统一的需要39,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 主人公出身低微B 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 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39,如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 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B 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C 限制中国进口机器D 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 40,下列几幅图反映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③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②③①D .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