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意图: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实验室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应的教学理念。
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建议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教学措施在物质分离和提纯教学中,可增加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教学时,可利用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了解的情况进行讨论,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对于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教学难度不大,且初中有所涉及,教学中应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媒体资源,播放相关录像,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实际应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是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实际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纯净物,引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重要性→以淘金为例,引出铁和沙的混合物的分离→通过复习粗盐提纯,巩固固液分离的方法→通过实验1-1、2突出离子的检验和除杂的教学重点→强调实验的规范,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引言化学实验安全主备人:薛锋时间:2009年8月30日课程标准: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省教学要求: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过程与方法: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化学的新认识、了解安全措施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流程:Ⅰ、课前检测:一、复习检测: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 取用块状固体应使用____________; 取用少量液体时即应使用____________;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取用药品,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只要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_______性、有__________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______________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________________,更不得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测:1、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Ⅱ、课堂新授:【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2、高中化学有哪些内容?【小组交流讨论1】为什么说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师生共同探讨】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1) 解开许多物质结构之迷,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化工产品,如人工牛胰岛素(2) 合成并开发诸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和新材料(3) 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4) 利用化学高效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1)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科学规律是通过对__________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
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________,掌握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_______________。
2、了解_______________。
-3、掌握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和______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常用的危险化学品阅读教材P4并回答问题:危险化学药品是指会对人们造成伤害或对物件造成破坏的物质。
我们根据化学药品的危险性质把它们分类。
盛有这些化学药品的容器须贴上适当的危险警告标签。
在贴有下列图标的试剂中,你认为应密封、谨慎存放在冷暗处的是,如果老师请你分装酒精,那么你认为贴哪个图标最合适。
、【反馈练习】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抹上硼酸溶液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D.鉴别食盐和芒硝晶体,可用口尝药品的味道,有咸味者,则为食盐晶体2.现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甲做完实验,将余下的试剂倒回原试剂瓶中@B.乙在无用量说明时,取用稀盐酸2 mL用于实验C.丙在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来冲洗D.丁在量取50 mL水时,俯视读数3.使用下列仪器进行加热操作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是()A.试管B.烧瓶C.锥形瓶D.蒸发皿4.下列说法中,有关药品取用和仪器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白磷必须用镊子夹取,且在水中切割B.加热烧瓶时,如外壁有水珠,可不必擦干:C.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来节约使用D.熄灭酒精灯火焰,不可用嘴吹,应该用灯帽盖灭5.浓H2SO4的试剂瓶贴图中最合适的标志是()6.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引入】在海滨浴场嬉戏,偶尔喝上一二口海水,你会感到又咸又苦;用海水浇灌普通的农作物,不用多久农作物就会被“腌死”。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讲解】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
海水的平均含盐量可达35‰左右,也就是说,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大约含有3500万吨的盐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的含盐量仅在0.5‰左右,而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也不能超过3‰。
人类面对着浩瀚无比的海洋,难道就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过渡】神话中的观音菩萨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只要把手中的杨柳枝条轻轻一甩,就可以把海水变成甘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法宝”。
【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投影】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咸水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加热将咸水烧开。
随之,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再含有盐分,凝结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
亚里士多德曾在实验记录中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
这个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水淡化试验,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蒸馏法。
【投影】海水淡化工厂【思考】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板书】活动一、认识蒸馏【交流】蒸馏的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成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过程。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 蒸馏、萃取和分液)【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填空、思考讨论,知道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原理、适用范围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初步知道如何选择萃取剂。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训练、讨论归纳,掌握蒸馏、萃取与分液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交流、归纳小结进一步加深对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认识,建立根据混合物组分的特征采取合适分离操作的思维模型,通过Cl -检验的学习,初步理解干扰离子排除的方法。
【学习重点】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学习难点】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 3和NaCl ;②CaCl 2和CaCO 3;③MnO 2和KCl ;④BaSO 4和AgCl ,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他们相互分离的有2组( ②③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BaCl 2溶液与Na 2CO 3溶液的滴加顺序可否颠倒?【温馨提示】 不能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8~P9,完成下列问题1.在制取蒸馏水时应向烧瓶中加入 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 防止爆沸 ;加热时烧瓶内液体体积应为烧瓶体积的 1/3 。
2.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再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3.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同步学习】活动一、认识蒸馏1.观看思考:观看蒸馏“视频”或教材P7图1-4,思考蒸馏原理: 利用相互溶解的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
2.归纳小结:结合教材P7图1-4或“视频”总结该蒸馏装置的基本仪器及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基本仪器:烧瓶、直型冷凝管、尾接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到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