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待对科学的“潘多拉盒子”隐喻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辩证法黑箱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这个自然辩证法里的黑箱方法。
你说啥是黑箱方法呀?这就好像你面对一个神秘的大箱子,你不知道里面具体装了啥,但你可以通过观察它的输入和输出,来琢磨里面到底是咋回事儿。
就好比你给一个人一堆任务,然后看他给出的成果,虽然你不知道他脑袋里具体咋想的,咋运作的,但你能从这些外在表现推测个大概呀!咱生活里到处都有黑箱方法的影子呢!比如说你家电视,你不知道里面那些线路啊、零件啊具体咋工作的,但你知道按这个按钮会出画面,换那个台会有不同节目,这不就是通过输入和输出在了解它嘛!再比如人体,那可真是个超级复杂的大黑箱,医生有时候也没法直接看到身体里面到底咋了,但可以通过各种检查指标,像验血啊、拍片啊这些,来判断身体是不是健康。
这像不像在试图解开黑箱的秘密呀!大自然不也是个大“黑箱”嘛!我们面对各种自然现象,可能一开始啥都不明白,但慢慢地通过观察、研究,就能找到一些规律。
就好像我们虽然不知道地球内部具体是怎么运转的,但通过地震波啊这些,就能了解个大概轮廓。
用黑箱方法,我们能发现好多有趣的事儿呢!也许一开始我们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试探性地给它一些输入,然后看它的反应,慢慢地就能总结出一些门道。
这就好像你在跟一个神秘的朋友打交道,刚开始摸不着头脑,但时间长了你就知道怎么跟它相处啦!而且啊,这黑箱方法可不仅仅是了解事物那么简单,它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当我们遇到一些难题,不知道该咋办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黑箱,先试着去做一些事情,看看结果咋样,然后再调整策略。
这不就像你玩游戏打怪物,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打能赢,那就先试试各种方法呗,打着打着就有经验了。
想想看,要是没有黑箱方法,我们得费多大劲儿去弄明白那些复杂的东西呀!它就像给我们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索世界。
它让我们不用非得把一切都拆开来看,也能了解个大概。
所以说呀,自然辩证法里的黑箱方法可真是个宝!它让我们能在面对那些神秘莫测的事物时,找到一条探索的路。
《潘多拉之盒》:人类贪欲与希望的永恒对峙1. 引言1.1 概述潘多拉之盒是一个源自希腊神话的典故,其象征着人类贪欲与希望的永恒对峙。
这个神话故事讲述了潘多拉打开一个被禁锢的盒子,释放出众多灾难性的疾病、劫难和幽灵等不幸。
然而,在所有灾祸之中,唯独希望留在了盒子里。
这个故事提醒着人们贪欲会导致不幸和痛苦,但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寄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探讨潘多拉之盒的起源与含义,包括其在希腊神话中的描绘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象征的意义。
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人类贪欲,并分析其体现和影响,探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贪欲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为了平衡人类贪欲与希望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希望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并提出如何激发和维持希望来减缓贪欲对希望的挤压效应。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强调平衡人类贪欲与希望的重要性,并探讨教育和文化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作用,以及个人责任与社会共同努力的必要性。
1.3 目的通过研究潘多拉之盒这个象征性故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类贪欲与希望之间的对峙关系,并寻找平衡二者的方法。
我们希望引起读者对于贪欲所带来的后果以及重塑人类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同时探索如何激发和维持希望从而创造更加可持续、美好的未来。
本文也意在呼吁个人和社会共同关注并行动起来,致力于实现人类永续发展。
2. 潘多拉之盒的起源与含义2.1 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之盒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宙斯为了惩罚人类而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女人。
宙斯将她赐予了美丽、智慧和各种优点,还赋予了她一个盒子,并告诉她永远不要打开这个盒子。
然而,由于好奇心驱使,潘多拉最终还是忍不住打开了盒子。
当她打开盒子的瞬间,所有神秘和疾病降临到人间,把人类从幸福中引向苦难。
唯有希望还留在盒子内部,在世界一片黑暗之时给予人们最后一线光明。
2.2 对潘多拉之盒的解读和探讨关于潘多拉之盒的含义存在着诸多解读和探讨。
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故事象征着人类固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它提醒着我们需要谨慎处理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贪欲和欲望。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封面(至学年度第学期)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马秀婷学号:1010759年级:10级15班任课教师: 王春林提交日期:2010年12月30日成绩: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开课---结课:第周---第周评阅日期:年月日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制“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摘要:由“潘朵拉盒子”引出的自认辩证关系中,关于食品等工业对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的资源和能源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然而人类的一些发明却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危害。
Abstract: by "Pandora box" raises avowe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bout food and other industries for our live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scientific aren't just for cutting-edge technology service, also more and more permeated our daily life, various invention to human brought various facilities, however the human to human oneself but some inventions brought harm.我们的微笑,源自那颗滚落在潘多拉盒子一角的小小石子。
36 潘朵拉效应魔盒的由来天父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本来就耿耿于怀,后来无意间知道自己在人间的第二十六代子孙会杀死自己,普罗米修斯知道这个秘密却没有说。
于是,宙斯便用泥土塑造了一个女人,并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潘朵拉”。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按照天父的旨意,赋予了潘朵拉无限的魅力,包括美丽、妩媚、娇艳、一颗火热的心等。
天父宙斯决定把潘朵拉嫁给普罗米修斯和他的弟弟共同为妻。
天父送给潘朵拉的嫁妆只有一个盒子,并吩咐只有在见到普罗米修斯的时候才能打开。
潘朵拉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赶往普罗米修斯的住处。
在路上,潘朵拉对天父宙斯送的盒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打开了那个盒子。
然而,她哪里知道,盒子里装的全是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罪恶诅咒:暴力、瘟疫、贪婪等等一切。
随着盒子的打开,这些诅咒迅速化作一股青烟飘散到人间。
潘朵拉忙把盒子关上,可是里面除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希望”,什么都没有留下。
从那以后,“潘朵拉的魔盒”便被比喻制造错误和灾害的根源。
心理学上把潘朵拉想要打开盒子的心理解释为不禁不为、愈禁愈为,也叫“潘朵拉效应”或“禁果效应”。
潘朵拉的行为和后果告诉我们:当我们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说明理由,否则或者是出于好奇心,或者是出于逆反心理,被要求的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会为探究为什么而跨越禁区,结果适得其反。
潘朵拉效应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它是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人生的意义来看,逆反心理常常会带给人负面影响,而好奇心则是推动进步的原动力。
鉴于此,我们真的应该辩证地看待潘朵拉效应。
顺则正,逆则反潘朵拉效应也可称作禁果效应。
之所以禁果格外甜,就是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
但大多数读者都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
这也是逆反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论科学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
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现代中国人理解的科学,包括三层含义:(1)科学与迷信、谬误、绝对真理相对,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可以说,科学即实证。
(2)合乎科学的和合理的东西。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正是这层含义。
(3)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这是科学最重要的一层含义。
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
”科学发展至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
这种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星球的客观物质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也即将改变着人类未知的未来世界。
本文从科学对人类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影响以及科学发展的利弊三个方便进行概括叙述。
1 科学对人类物质世界的影响科学发展分为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当属古希腊的“七贤”(泰勒斯、梭伦等)到阿基米德时期。
他们开创了数学证明的先河,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即根据归纳总结出来的基本常识,用逻辑方法推导、演绎,从而构建科学的体系。
并测量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发现了勾股定理及实数开展了天文学和医学的研究。
特别是到古希腊的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由于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三位大数学家,使古希腊的科学,特别是数学达到了全盛和顶峰时期,对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阿基米德的成就出类拔萃,最具代表性。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和欧洲资本主义革命时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和技术无处不在,简直就像空气一样。
想想看,你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可能是看手机,哎,这小玩意儿可真神奇,什么信息都能在瞬间传到你眼前。
再比如说,咱们喝的那杯咖啡,想想当年人们怎么煮咖啡,得多费劲啊,而现在只需要按个按钮,香浓的咖啡就能在几秒钟内给你端上来。
科学和技术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每一天都过得轻松愉快。
说到科学和技术,咱们得提提自然辩证法。
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其实这就是讲事物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比如说,咱们身边的植物,阳光、空气和水是它们生长的三大法宝。
缺一不可,这就像咱们做饭,要有米、有水、有火,不然可就难以成菜。
这种辩证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里的一部分。
你看看,科学和技术其实也正是在这种辩证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科技的进步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手机能拍出那么清晰的照片?这背后可不是运气,而是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功夫下在平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其实都是无数人心血的结晶。
每当我拿起手机拍照的时候,总觉得那不仅仅是捕捉瞬间,而是承载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坚持。
不过,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这不,网上的谣言四起,大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被各种信息弄得晕头转向。
再比如,咱们的隐私问题,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方便,但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潜在的风险。
这就像骑自行车,速度快了,摔跤的可能性也大了,所以,咱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得学会保护自己,这可是老百姓的智慧。
聊到这儿,咱们再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你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电视,想想这画面是如何传到你眼前的,真是让人惊叹。
再说说智能家居,咱们现在说不定还能通过手机来控制家里的电器,真是省了不少事。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潘朵拉的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学生姓名:刘振格学号:YC10051 所在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专业:预防兽医专业中国?大庆二?一?年十二月“潘朵拉的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传说主神宙斯受普罗米修斯欺骗,收下了牺牲的骨头和脂肪,而没有收净肉,因此大发雷霆,把火种藏了起来,拒不给人类使用。
普罗米修斯机智地盗取天火,把它送还人间,并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
作为盗火的代价和对人类的惩罚,宙斯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
埃庇米修斯不听普罗米修斯的警告,娶潘多拉为妻,并且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了出来。
盒子里只剩下惟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长期以来,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被视为科学和科学家的象征,而“潘多拉的盒子”则代表了科学技术发展应用中引起的诸多副作用和反作用。
几千年以来,一代代科学家们通过坚苦卓绝的努力,经过无数的磨难,从“上帝”(自然界)那里“窃取”了秘密,燃起了科学之“火”,而科学以及它派生的技术则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发展。
俯瞰今朝,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提供了几百年前、几十年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开拓世界、改造世界的崭新手段。
借助于这些,大到国防建设,小到我们的平民百姓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的一切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以此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而今,高新科学技术又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科技取得了重大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航天水平和国际地位;两系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推广解决了制约我国国计民生的最大难题;人类基因测序、转基因药物的研发为重难疫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纳米技术、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答案均来自于《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精要研究》)一、简答题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什么?答:(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立论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此处所指的环境是自然环境。
(3)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2.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
(2)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3)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知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课程小论文题目1.何为科学?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2.物质概念与实在概念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有何重要性?3.如果人人都有评判科学理论的权利,并且如果人人都有从事科学的权利,在此情况下,科学的社会组织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4.科学能够摆脱形而上学的困扰吗?5. 唯物主义能够说明为何不同的个人选择思想价值观吗?6.语言与科学是何种关系?7.科学离不开操作,但科学理论是否可以归结为一种操作主义哲学?8.“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9.科学与文化是何关系?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发展有何意义?10.科学家们的激情对于他的个人科学研究有积极意义吗?11.如何看待艺术与科学的关系?12.对于现代社会来讲,科学是一种新型的宗教吗?13.如何看待科学与政治的关系?14.如何理解科学与文明的关系?为什么科学首先从西方文明中诞生出来?15.如何看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16.科学至上主义或者唯科学主义将人类引向何处?17.中国科学体制有哪些弊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18.中国大学的“官学”体制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有哪些负面的影响?如何消除大学科学研究中的障碍?19.爱因斯坦,瑞士联邦专利局的一个小职员,是什么原因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20.结合你所在的学科,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应当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21.比较科学的运行机制与技术的运行机制异同,并以此设计出一个适合中国公民(不仅仅是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创新的科学技术体制。
22.生物进化与人类认识的进化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23.如何看待和处理横向科学之间的联合关系?24.请你从其所在学科出发探讨如何处理科学研究中的复杂性?25.请你讨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适用范围?26.唯物论的自然观对于你所在的学科研究来讲,其意义是什么?27.你如何看待数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和经验主义?28.哲学思想史上的自然主义对当代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9.请你从其所在学科的角度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30.科学与民主,中国“五·四”时期的主题今天仍然需要讨论吗?31.如何构建科学研究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和谐关系?32.何为科学智慧?何为人文智慧?如何看待两种智慧间的关系?33.是自然为人类立法,还是人为自然立法?34.毕达哥拉斯说,数是世界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考题整理1.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包含以下四个要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现代科学表明,物质世界普遍具有系统形式或属性。
整个自然界,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原生生物到人,一般地说,都是由部分组成,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即系统。
就物质世界而言,只要物质和能量存在着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就存在着结构,就存在着序,因而也就存在着系统。
物质世界不仅普遍以系统形式存在着,而且普遍以系统形式发展着。
事物发展的系统特征主要表现为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事物整体发展的综合作用过程。
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通过整体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来,而整体的发展变化则是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等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总之,物质世界是普遍以系统形式存在并发展着的。
2. 你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从直接性来说,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
人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为自然,使自然的原生态受制于人的文化创造。
这其中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因素。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转化的效果是不同的。
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人化自然处于匮乏状态,人类依赖于天然的物质资源的直接效用。
如何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待对科学的“潘多拉盒子”隐喻
摘要: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的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使物质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为人类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伦理难题。
这些难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化解,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将科学的发展隐喻成“潘多拉的盒子”的担忧,认为科学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苦难,本文将借助自然辩证法这一思维工具和思想方法分析这一现象。
关键词:“潘多拉盒子”隐喻,自然辩证法;
引言: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科学的进步赋予人类更大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会带来许多的社会和伦理难题,例如人工智能是否会摆脱人类的控制、克隆技术是否会制造出克隆人并引发伦理难题这些难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贻害无穷,对人类本身造成极大危害,由此引发了对科学发展的“潘多拉盒子”的隐喻和担忧。
为正确的看待这一现象,需要分析这一隐喻出现的原因,思考这一隐喻折射的含义,并应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应当如何应对这一隐喻。
一、“潘多拉盒子”的隐喻为何会出现?
“潘多拉盒子”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潘多拉打开了魔盒,从盒子中飞出了疾病、战争、痛苦等许多危害人类生存的事物,后来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一旦被人类掌握或应用可能会为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的事物。
这一对科学的隐喻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科学和技术在推动生产力提升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在部分领域亦出现了因不当运用而阻碍社会发展等消极现象[1]。
其一是脱离人的控制而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危害,譬如人工智能,很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在许多方面超过了人类,终有一天会拥有自主意识,脱离人类的控制并对人类构成致命威胁,而由于人工智能的能力远超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威胁,人类将束手无策。
其二,某些科学技术对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仍是未知的,远如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动植物产品作为食品,到底是否对人体有害,是否也会造成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的基因变异,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哪方的观点,至今都没有强有力的事实证据作为支撑,近如不久前发生在深圳的“露娜女孩”事件,第一次将基因编辑这一技术应用在受精卵上,把这一技术推上了风口浪尖,暂时先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改动了正常基因这类技术性问题放在一边,即使这项技术是成熟的,一旦这项技术商业化,被大量的应用,经过编辑,那些精英的孩子一出生就比常人的孩子优秀,对社会稳定极为重要的上下流动性将被阻断,整个社会就会彻底分层并永久固化。
这些极其可怕的后果,在现在的科技现状和发展速度下,很有可能就发生在不久的将来。
因此,“潘多拉盒子”这隐喻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潘多拉盒子”这一隐喻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一隐喻的出现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是由于科学认识总是要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深化和发展的。
同时,隐喻的出现从侧面说明了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较为可观,在人类刚刚学会用火时,很少有人会对火的应用感到担忧,虽然火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火灾的风险,但是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讲,益处是明显大于弊端的。
正因为科技的先进性,其益处和弊端都得到了指数级的放大。
其次,从人的角度来看,在新出现的事物面前,现在的社会公众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些新出现的事物是不是新事物,在审视一个新出现的成果时,不会因为巨大的益处而忽略潜在的风险,这是公众理性的极大进步。
三、应当如何应对“潘多拉盒子”这一隐喻背后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这一根本的观点,最深刻的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首先应当承认,科技进步开启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苦难,相较于前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当今社会的抗击天灾风险能力、对社会底层人民的保障能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贫富分化虽存在,并在持续拉大,但相比于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度反差,现代社会中的穷人,至少还有维持自己基本生存的能力。
但应当明确,科学技术的进步确实带来了的许多全新技术问题、社会问题和伦理隐患,对待这些新浮现的问题,应当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并思考解决方法,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制止科学本身的发展。
对于技术性的问题对人类带来的困扰,更应当借助科学的发展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这些困扰,由发展带来的问题,终究只能由发展解决。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所以一切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2]。
所以科学上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是暂时的,如果因为问题的存在就阻止科学的发展,就违背了自然辩证法的规律,反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是因小失大,因噎废食。
对于那些可能由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伦理冲击,可以依据经社会广泛讨论并认可的伦理学基本原则,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的性质和科技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伦理规范,在实现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的同时,消除其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性力量。
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引发社会变革具有决定性作用。
既然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将科学比作“潘多拉的盒子”,是不是也意味着将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同样视作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物质决定意识,人总会对新出现的,不熟悉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和畏惧感,尤其是这种新出现的事物确实会给人类自身带来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些棘手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便会造成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但这不应当成为选择停止科学发展的理由,而是应当为科学的发展加上合理的伦理规范,道德约束和法律监督,使之切实的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类福祉。
我们不应低估科技,也不能高估人性,科学类似于武器,决定科学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的关键,不是科学自身,而是掌握科学,应用科学的人。
回到对科学的“潘多拉盒子”隐喻上,潘多拉打开了魔盒,从中放出了战争、疾病、瘟疫等诸多苦难,可在这些苦难的后面,还从盒子中飞出了希望。
同样,打开科学的盖子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科学带来的是福祉还是苦难,取决于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王岳森,王宏斌主编.自然辩证法[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9.
[2]张铭铭,邓余良,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董春旺,李佳.自然辩证法下的茶学[J].茶叶学报,2018,59(02): [1]吴浩,张静文.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J].经贸实践,2018(14):341+343.
[3]吴浩,张静文.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J].经贸实践,2018(14):341+343.
[4]司永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87-88.
[5]田铭新. 科学技术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关系的探讨[A].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国体法治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6.
[6]张皓健. 科学技术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关系问题[A].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国体法治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5.
[7]陈小通. 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现状及路径的思考[A].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国体法治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