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教案课题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8.29 总第节数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资源选择)多媒体课件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机械运动。
那么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运动的描述》。
步骤时间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引入新授2分7分8分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学生讨论:1、场上的物体哪些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3、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吗?得出结论: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什么是参照物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有的人说它是运动的,而有的人说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教师揭示参照物的概念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观看视频,说一说谁在运动?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了解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得选择参照物让学生知道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步骤时间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总结反馈练习5分5分5分3分10分学生观看视频:讨论:气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不动?为什么?巩固练习:1、用直线把下列物体运动与对应的参照物联系起来(课件展示)2、判断物体运动情况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观看视频,讨论:究竟是哪辆车在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归纳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知识拓展,观看视频。
学以致用:(课件展示)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3、飞机空中加油,两飞机的运动情况4、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行员空中抓住子弹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知道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取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视频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的概念(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在走路是机械运动。
”“树叶飘落也是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非常好。
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趣味性强,有较高的可读性,而且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易掌握,因而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让让学生自己来探究。
本节课要明白两个名词也就是物理概念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这两个物理概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告诉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第三个内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关系。
在讲课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相对”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三、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教学片断,文具盒
四、课时建议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题:1.2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观察现象和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3)认识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三、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足球场上正在举行足球比赛,场上运动员、足球、球门等物体是哪些是运动的?那些物体是静止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机械运动
结合上边的情景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除机械运动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是其他一切运动的基础。
并通过两个实例判断机械运动。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心情激动
B、铁生锈了
C、太阳升上了天空
D、五四运动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嫦娥号”奔月
B、春天,桃树结出桃子
C、冰壶进入大本营
D、同步卫星
探究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 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的树木向后退,你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会有这种感觉吗?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学生活动
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把尺子,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操作后请回答:
(1)选取桌子作为参照物,尺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为参照物,尺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选取尺子作为参照物,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通常情况下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常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判断诗词中的参照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探究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飞奔在马路小汽车上的乘客为研究对象,路边的学生认为乘客运动很快,而司机却认为乘客没有动,让学生讨论得出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联合收割机和卡车
(2)加油机和战斗机
(3)完成飞行飞机的特技表演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法国飞行员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似的东西在飞来,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三)巩固与提高
1、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哪些内容,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补充。
2、当堂检测
1.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________的,路旁的树木是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是的。
(空格中选填“静止”或“运动”)
2.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
车中的坐椅不动,参照物是
3、一个骑车人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及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河船
D、风和地面
5.如图所示,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地面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时静止的
6、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以()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由此可见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小时。
7.我国刚刚发射的嫦娥卫星是月球同步卫星,如果以月球为参照物,它是的。
而以地球为参照物,则它是的。
(空格中选填“静止”或“运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