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美文欣赏历史人物篇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3年高考热点人物素材6篇高考热点人物素材1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
无奈,李苦禅因琐事缠身,未能及时成画。
不久,老友病故,接到讣告后,李苦禅愧疚万分,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
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孙膑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获奖名片】才志双全【评价】1.在艰难里,他从不放弃,用锐利的智慧打开一道道尘封的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道道曙光。
庞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华的释放,膑脚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脚步。
孙膑,你的大智大勇,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指明灯。
2.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淬练过,被人世的无情锻造过,但是,只能让他越挫越勇。
他用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中华文化有了围魏救赵的传奇。
【颁奖辞】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品你。
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的传说。
【事迹】孙膑是春秋时期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设计陷害他。
孙膑忍受被剜去膝盖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动了齐使,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到齐国。
孙膑隐居在田忌幕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后于“田忌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
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
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
”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
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运用非凡的才智屡出妙计,最终使得魏军大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赵救魏”的光辉战例。
后来孙膑又在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之时与庞涓斗智,使庞涓死于万箭中。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1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2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欧阳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对于写好高考作文中的历史人物,有的同学苦于“无米之炊”,于是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供大家参阅!优秀高考作文素材(一)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1226年—约1306年),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
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
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
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
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鲁(八品官)。
不久,白华遂北投元朝。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
高考作文范文万能素材历史人物很多优秀的高考满分作文或故事有趣、行文曲折的小小说,乃至寓、戏剧等纷纷亮相,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累积一些有趣励志的历史人物故事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的人物素材,供大家参阅!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一)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王夫之简介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
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
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举的道路上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两次虽然人们都佩服他的学问,但是他却没有考中举人,直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与他的兄长同时考中举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祯年间,当时的时局比较混乱,各地农民起义爆发,清朝军队也在关外虎视眈眈。
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克衡阳以后曾将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长一起前往为谋士,但是他们两个没有去,而是躲避了。
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后,王夫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几天不吃饭的地步。
之后清朝军队进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击清朝军队的事业中,但是最终还是被清朝军队消灭了。
之后王夫之回到家乡隐居,在这里他发誓不剃发,终其一生也没有剃发。
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著述,将自己的学问和思想进行总结,写出了诸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巨作,他的思想从此影响社会,最终在七十九岁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著作之后去世,时年七十九岁。
王夫之名言王夫之作为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有很多著作流传后世。
在这些著作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他的名言名句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
首先,是关于人性论的名言,王夫之说“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
”意思说人性并不是生下来就是终生注定了的,而是在这一生中逐渐发展变化而改变的,人的个性和各种习性都是在后天养成的,人性是可以主观养成的。
高考语文写作素材之古代名人事迹篇高考语文写作素材之古代名人事迹篇1李清照:婉约柔情最佳人1、你的身影,在伤感中飘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战乱与离散没有抑制你的情感,反而抒出了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直欲压倒须眉的柔情。
2、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活泼少女,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寂寞思妇,你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时代见证者。
但弱水之于中,只有你在藕花深处笑唱出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只有你在重阳吟出人比黄花瘦,也只有你唱出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深刻在人们的心头,在千年岁月的长河里,发出永恒的光辉。
2蒲松龄:看尽人间冷暖探尽官场黑暗简陋聊斋中,看尽人间冷暖,探尽官场黑暗。
在幽冥世界中与花妖狐魅交谈,在文房四室里将魑魅魍魉展现。
人鬼相杂,幽明相间中,你发现鬼怪的可爱,你惊异封建社会的黑暗.你挥笔间,握起了一把利剑,劈开封建思想的虚伪。
3杜甫:一代诗圣一片丹心1、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苦愁肠。
他用赤子之心,照耀盛衰唐朝,用忠诚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朽丑恶。
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化作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在亙古诗坛闪耀。
2、一代诗圣:杜甫。
是他,用沉重的笔墨写出战乱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的诗歌超越了唐诗的内涵,化成一把把利剑,划开封建制度的屏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也因此成为现实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
3、一片丹心,以诗书写历史的杜甫。
他的一生,他的诗史是盛唐转为晚唐的写照。
他吟唱历史,吟唱了唐朝的挽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的寸寸丹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的雄心壮志。
诗圣写诗史,诗史留万世。
4、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杜甫谁,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谁,能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情怀?又有谁,能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境之下还怀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
语⽂⾼考作⽂素材古代历史⼈物精选 语⽂⾼考作⽂写作时,同学们要善于运⽤素材,不仅是热点素材,有很多古代历史⼈物的素材也可以采⽤。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语⽂⾼考作⽂素材古代历史⼈物精选,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考作⽂素材古代历史⼈物精选 公仪休不受鱼 春秋时,公仪休为鲁国相。
有⼈送鱼给他,他不接受。
客⼈说:“听说你爱吃鱼,所以才送鱼给你,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我才不接受。
假如因为收鱼⽽被免职,就算想吃鱼也没钱买了;我不接受你送的礼,就不会被免职,就可以长久地⽤我⾃⼰的俸禄买鱼吃。
” 点拨:①清廉。
②眼前与长远。
③智慧与⼈品。
④吏治。
梁上君⼦ 陈寔是东汉末年名⾂。
他闲居乡间时,⽼百姓有了争执,他总是⼒求公断,告诉⼈们道理的曲直。
⽼百姓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先⽣批评。
”⼀天夜⾥,⼀个⼩偷进⼊他家⾥,躲在房梁上。
陈寔发现了,就起来整顿⾐服,让⼦孙聚拢过来,正⾊告诫他们说:“⼈不可以不⾃我勉励。
做坏事不⼀定是本性坏,是由于不注重品性修养⽽导致的。
梁上君⼦就是这样。
”⼩偷⼤惊,惭愧地下来认罪。
点拨:①挽救的⼒量。
②道德的⼒量。
③感化与法治的区别。
④⽅式、⽅法。
清廉⽗⼦ 魏晋之时,胡质、胡威⽗⼦⼆⼈为官都⾮常清廉谨慎。
晋武帝⼗分赞赏他们,问胡威:“你⽗⼦⼆⼈谁更清廉?”胡威说⾃⼰远不如⽗亲,因为“⾂⽗清恐⼈知,⾂清恐⼈不知”。
点拨:①清廉。
②家教。
③谦逊。
④孝顺。
不记⼈过吕蒙正 宋代吕蒙正刚担任参知政事进⼊朝堂时,有⼀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当了参知政事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过去了。
同⾏的⼈⾮常愤怒,下令追查那⼈的姓名,吕蒙正急忙制⽌他们。
下朝以后,那些同⾏的⼈仍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吕蒙正说:“如果知道那个⼈的姓名,就终⽣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的姓名为好。
不去追问那个⼈,⼜有什么损失呢?”所有的⼈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点拨:①宰相肚⾥能撑船。
高考范文作文素材历史人物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人物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范文作文素材历史人物,供大家参阅!高考作文的历史人物素材(一)对王勃的评价在唐代大诗人中,人们对王勃的评价普遍较高,不仅因为其少年成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诗坛神童,更因为他早年创作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杨炯,在他的《王勃集序》中提到,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无怪乎太常伯刘公对其文采亦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对王勃的评价可谓高大上。
王勃因诗才而得唐高宗赏识,未及弱冠便已位列朝臣,原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才俊,然而人无完人,在才学上独树一帜者,往往性格孤傲,自视甚高,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其就任朝散郎期间,王勃与沛王李贤等诸王斗鸡取乐,乘兴而作《檄英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
其实王勃受此打击,并非真的因《檄英王鸡》而触怒龙颜,乃是因才高而被政敌所妒,故而杨炯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王勃被逐后,便去游蜀,兴致高时与杨炯等一众诗坛好友白日纵酒,挥洒文墨,驰情于诗词歌赋。
不久后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曹达,犯下大罪,而至再也无缘官场,只得颠沛流离,于二十七岁这年意外溺水,郁郁而终。
纵观王勃的一生,虽不乏灿烂光辉,却也终逃不过天妒英才的命运,因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往往是赞誉文采之余,也多了几分哀婉叹息。
高考作文的历史人物素材(二)元曲大家马致远“曲状元”的美誉是怎么来的?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
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
2023中高考10个古今中外精彩人物素材,都是议论文高分论据!01左思立志,坚忍不拔人物事例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
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
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主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02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人物事例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
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
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
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主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03用爱心托起乡村孩子的梦想人物事例夫妻教师宋忠胜、李月梅,坚守太行深处十六载,帮助山里娃走出大山是他们的梦想;自制教具的乡村教师王跃增,用教具让孩子们喜欢自然课,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00后乡村教师陈小宝,尽心尽力陪伴和照顾留守儿童,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好朋友”。
高考满分作文经典素材(走近历史文化名人精美范文)作文辅导1029 1410高考满分作文经典素材(走近历史文化名人精美范文)天地苍茫一根骨——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司马迁一.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强权屈服,具有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l 天汉二年 ,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
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
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人监狱,并处以了腐刑。
l 有人说,司马迁失败了,因为他最终没有让皇帝信服自己为李陵的辨护,而是受到了皇帝极其严厉的惩罚;也有人说,司马迁真蠢,他只不过是一介弱小文人,却竟然敢于直言抵触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下至尊,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也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说,司马迁真是太天真了,因为,他甚至以为仅仅凭借着一己的力量就可以扭转其它所有人难以改变的想法和言论。
这些话似乎都没错,可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l 我们怎么分明看见,在他的身后却醒目地书写着四个金色的大字呢——“信念”还有“真理”。
l 对,他的直言犯上其实是为了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史官所应该坚守的一分公正还有客观啊。
这是司马迁所毕生信奉的原则与真理,正是凭借着对这分真理的坚定信仰,人群之中,弱小的司马迁毫不迟疑地站了出来,和庭上几乎所有的人对峙,甚至和皇帝对峙!l 如果,这个信奉的真理不是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与他的灵魂合而为一,一个小小的太史官又何来这么大的勇气敢于昌着生命危险为一个“千古罪人”据理力争呢?l 司马迁的确是弱小的,也确是天真的,但是,在他弱小的身躯中,却暗暗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抗争精神。
是的,就是这种精神,它真实的存在于每一位对真理有着坚定遵从信仰的人们身上,伽利略是如此,布鲁诺更是如此。
l 他们都是弱小的,但他们也是强大的,因为,他们用同样的命运和执着在向我们昭示着另外一个铁一般的真理——我们的身躯可以被摧毁,但我们的信念不可摧毁!l 二.为了人生的崇高理想,人应该学会在困境之中毅然崛起l 服刑之后,身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也曾经想到过死,甚至也许想过无数次,但是,他最终选择了生存。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美文欣赏历史人物篇————————————————————————————————作者:————————————————————————————————日期:美文欣赏——历史人物篇沈园的故事夏雨清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今天还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
沈园的出名却是由一曲爱情悲剧引起的。
诗人陆游和表妹唐琬在园壁上题写的两阙《钗头凤》是其中的热点。
陆游也许是宋朝最好的一个诗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值得唐琬为他而死的人。
表妹唐琬是在一个秋天忧郁而逝的,临终前,她还在念着表哥那阙被后人传唱的《钗头凤》。
自从这个春天,和陆游在沈园不期而遇后,病榻之上的唐琬就在低吟这阙伤感的宋词。
一枝梅花落在了诗人的眼里,这是南宋的春天,年迈的陆游再次踏进了沈园。
在斑驳的园壁前,诗人看到了自己四十八年前题写的一阙旧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琬在临终的日子里,一遍遍回想自己和表哥那段幸福的岁月。
陆游二十岁时初娶表妹唐琬,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就像旧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典型故事。
可惜这样的日子太短了,唐琬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他们两个太相爱了,这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
唐琬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
不过她更没相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违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答答的大名。
陆游四十八年后重游沈园,发现了园壁间一阙褪色的旧词,也叫《钗头凤》,这是唐琬的词迹: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在南宋的春天,一枝梅花斜在了诗人的眼里,隔着梅花,陆游没能握住风中的一双红酥手。
用心灵走逝蒲松龄韩青一个人沿崂山古径攀援,直至崂顶。
在这与天穹比邻的天界,择石坐定。
那苍海波涛,翩飞鸥鸟,尽收眼底;那阵阵经声,缭绕烟雾,也随罡同一起遁入云端。
一个人的世界,最易浮想。
想到自己离开生我的这片海边热土已近三十余载了,而这些年来,我苦苦求索的精神之旅中,每每徘徊不定时,冥冥中不时有一面容清癯的老者与我直面,让我汗颜。
我知道,他就是清代伟大的布衣作家蒲松龄。
我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海边起飞,降落在鲁中的孝妇洞畔,一呆就是三十余年。
一旦在这儿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挪窝起飞了。
在淄博,我经常以地主的身份带领外地客人去蒲家庄蒲松龄故居访问。
岁月不居,前尘如海。
蒲松龄既平凡近人又崇峻旷远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记不清去蒲家庄多少次,但给我印象刻骨铭心的还是我一人前往的第一次。
第一次去拜谒蒲松龄先生正是“文革”动乱年代,当我听说蒲松龄的墓椁被挖开了时,我的心震颤了,便乘公共汽车到洪山,再沿乡间泥路磕磕绊绊地去了蒲氏墓园。
那时墓园没有围墙,老远就能见到几丛高大的古柏下新挖的黄土堆积如丘。
走近了,看清墓穴洞开着,只见些许朽木、碎骨、发丝,墓地周遭纸灰飘零,据附近一老者言,这是墓中一部书的残迹。
这是一部从未面世的书,是作者临终前叮嘱家人务必与其合葬的一部书。
果真如此,这太可悲了。
日后若以现代高科技摄像技术,必将全真迹大白于天下。
先生《聊斋志异》成书后,王渔洋1688年题写了那首著名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的绝句:“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这一年,蒲松龄48岁,离他驾鹤西去,还有27年的人生旅程,作为一生勤奋笔耕的蒲留仙,决不会坐等时光,我想坟前这部“飞天”之作,很可能就是他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力作。
我想,在写作上,或许会丢掉他惯用的狐鬼花妖的表现形式,而选择直抒胸臆的笔触,既然要去另一世界阅读,就不必再讳避文字狱的加害了。
上述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却忽略了作者创作此书的“孤愤”襟怀。
蒲松龄在《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言道:“《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这就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清楚寒夜灯下,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鞭笞。
这与《聊斋志异》所言:“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明作者是有所寄托的,而并非仅为“姑妄言之”。
“文革”期间,蒲松龄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锁将其与外边疯狂的喧嚣隔开。
当我被留守故居的蒲玉水老人从一个便门带进院内时,顿觉寂静异常,满院荒草离离,墙壁、屋宇都露出些破败的样子。
蒲松龄居住过的正房那纸糊着的窗棂,被风当作口哨不时吹响,几只麻雀从窗棂间飞进飞出,我们步入屋内,见几样破旧物件随便地堆在地上,正面悬挂“聊斋”匾额的背后,已被一对麻雀夫妇选作生儿育女的暖巢,破败至此,令人不免心寒。
但当我听到蒲玉水介绍说,蒲松龄墓穴中出土的印章、灯台、酒盅等什物,还都保存完好时,我不仅感到这个死后不得安宁的灵魂,日后必将还有重修墓园之日。
我相信:泯灭的是肉体,而不死的是灵魂。
江南烟雨《琵琶行》赵竹毅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
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
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
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渌渌的青草的芳香。
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
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
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拔,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
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
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江州任职时期,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永远的庄子对庄子的记忆是从祖父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古”(讲故事的意思)开始的。
童年的时候,我最爱做的事情便是听人讲“古”,城里人讲的“古”是极没意思的,往往都是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对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小伙伴不具备吸引力,“古”讲的最好的还要数乡下的祖父,他读书私塾,当过兵,打过仗,写的一手好字。
只要他一开口,我就会缠着他,不到我心满意足是决计不会放的了。
也是从那时起,那只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的飞呀飞,让我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真正开始读庄子,自己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读它的那些日子,突然感觉自己漂泊的心不再那么浮躁,有了归宿。
庄子(公元前360年—280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人)。
尝为蒙地漆园小吏,生平事迹不详。
但就是这么一个漆园小吏,这么一个生平事迹都不详的人,却开创了另外一种生活的方式,让我们的灵魂从另一个角度找到皈依和平衡。
今夜,透过薄薄的夜色,我在想你,想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你,怎样去倾听阳光的声音,怎样去寻找草地上的秘密,怎样为一尾鱼,而眼角溢出清泪……,但,我还是没有完全搞懂,在没有阳光的夜里,你用什么去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呢?我热爱你的痛苦,我喜欢看你端坐入神的思考,我喜欢你被风吹瘦的枯发……,一步一叩首,这是朝圣者的前行的语言,一步一叩首,这也是我对你的朝圣。
你幽默,你滑稽,你是个小丑,同时也是个大散文家、大哲学家。
在你浪漫的笔下,蝉、麻雀、斑鸠、甲鱼、虾个个都会说话,还个个都是讲故事、辩道理的高手;在你诙谐的笔下,许多哲学的大思想、大观点都轻轻松松的都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生动,如《逍遥游》中许由蔽屣功名的形象,《齐物论》中王倪口中“至人”的形象,《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形象,《人世间》楚狂接舆的形象等等,不可胜数,不一而足;你是个“真人”,不埋怨、不夸耀、不强求、不因事情顺利就自鸣得意,不为事情有差失而追悔丧气。
你内心平静,不以物喜、不以物忧,不求美食,不慕虚荣,精神旷达,自然而然之。
还告诉人们,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生命,和生命有任何抵触的东西,都是违背天道的。
我想,这或许就是最早的‘人权天赋说’吧。
人是人的世界。
因此,人必有所言,人必有所行。
而对于历史,对于世界,对于宇宙,人短触的一生,又能了解多少,认识多少。
蓦然回首,似乎一切又是云在青山月在楼,所以,真正美的风景,是无言的,是自然的,那里才有一份真的深玄,真的明澈!也只有那里才能让智者沉吟,贤者神驰啊!因此,你说:“夫大道不称,不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因此你提出了十种品德:一是以无私的态度去做,这是天的行为;二是以无偏见的语言去说,这就是公德;三是生来有爱惜他人的品性,行为有体察万物的感情,这就是仁;四是求同存异,这就是大度;五是不出风头,不刻意冒尖,这就是宽厚;六是万众的特点都集在我身,这就是富有;七是保持天然德行,这就是规范;八是保持自然德行有所成,这就是功业;九是循实顺理去做,这就是完备;十是胜不骄,败不退,这就是完美。
做到了这十个方面,人的天然常态就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