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医学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6
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1)学科专业简介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疾病及保健的临床医学主要学科之一。
学科内容包括妇科学、产科学、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女性保健等部分。
同济大学妇产科学位点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医院妇产科、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和东方医院妇产科组成。
于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硕士生导师近10 名,教授、副教授2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0%。
在全国(市)妇产科学术组织任主任及副主任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
妇产科学位点拥有全国唯一的“WHO围产保健合作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和“上海市产科质量管理中心”。
以产科、妇女保健学科和微创妇科为重点学科,在高危孕妇的诊治、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围产保健服务、妇科微创手术和盆底重建外科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建设完善,学术梯队合理,具有稳定的研究人员和方向。
通过本学科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本学科正不断成长壮大,在全市、全国同类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本学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事求是、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
3、培养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阅、写。
5、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围产医学2、妇女保健3、妇科内镜学4、妇科肿瘤学5、妇科泌尿学6、生殖内分泌学三、学制与修读年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年限最长为4年。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是指湖南湘雅医学院为学硕研究生制定的一套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医学研究人才。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明确学硕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科研能力、学术素养、课程学习等方面。
2. 培养计划:制定学硕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计划和学习安排,包括学习课程、科研项目、实践实习等内容。
3. 学术导师:确定学硕研究生的学术导师,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4. 科研训练:着重培养学硕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
5. 实践环节: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让学硕研究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6. 学位授予:制定学硕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明确申请学位的时间和要求。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以参考湖南湘雅医学院的相关规定和文件。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能独立开展妇科和产科的临床实践
和研究工作;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医学科研方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3.具备较强的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进行合作与交流;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规,具有人
文关怀和患者沟通能力。
三、培养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医学进展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妇科医学、产科医学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级妇科病理学、高级产科病理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内分泌学等;
4.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妇科微创手术技术、妇科超声诊断技术等;
5.实践教学:包括妇科和产科的临床实习及研究工作;。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4年(同等学力人员最长不超过6年)。
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每年7月下旬入学后进入各附属医院(导师所在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6周。
9月初返校进行公共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6周。
第二阶段:公共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入各附属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 33 个月。
在规培期间,须同时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等相关工作。
三、课程学习与考核(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
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含公共学位课14学分、专业基础课4分、专业课4分、专业选修课4学分、临床能力训练8学分及必修环节5学分)。
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附院妇产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考核。
(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4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及文献分享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可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学习结合进行。
1.公共学位课:由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考核。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统一,通过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学生自学等方式完成学习,由各附属医院(妇产科专业住培基地)组织授课与考核。
3.专业课:专业课必须按二级学科设置,主要采取教(导)师讲授、辅以研讨、阅读文献、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
授课内容应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硕士生层次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由各附属医院组织授课与考核,考核必须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富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
麻醉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阔的临床医学基础和国际视野的麻醉学人才.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临床思维能力、广适应的能力和发展潜质。
能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
精神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及扎实的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医院、防疫部门、血站、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及企业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医学技术高水平人才。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满足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较大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创新精神,终生学习的观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融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基本的法律观念等。
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 345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1051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105100 临床医学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12--2015制订二级单位: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一、学科概况中南大学的临床医学教育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院的创办。
建校之初,湘雅医学教育即确立了参照欧美甲等医科院校标准的办学计划,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精英教育理念,造就了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海内外有影响的医学家和医疗卫生行业的骨干精英。
1921年,美国医学教育代表团来华考察,对湘雅医学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并由耶鲁大学医学院所在的康涅狄格州政府批准授予湘雅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M.D.学位证书,“南湘雅”美誉由此而起。
1956年原湖南医学院便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全面恢复研究生招生后,湘雅医学院的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1998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湘雅医学院是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23所院校之一。
湘雅医学院也是全国首批试办七年制和八年制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是首批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和临床病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湘雅医学院于2003年成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在中国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试点院校,是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化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的排头兵,也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中国同时进行两个标准试点研究的两所院校之一。
2007年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2010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
妇产科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1.学位说明妇产科学学术学位是为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
该学位的获得者应对妇产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备解决妇产科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2)具备独立开展妇产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学术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
(3)具备处理妇产科疾病和急救情况的能力。
(4)具备健全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意识。
3.学位要求(1)课程学习:学位期间应修满一定学分的理论课程,包括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研究方法等。
(2)学术研究:完成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并撰写学位论文。
(3)学术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等。
4.培养过程(1)第一阶段:基础理论学习。
学生在学校进行一定时间的理论课程学习,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第二阶段:临床实践。
学生在医院进行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主动参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第三阶段:学术研究。
学生选择一项妇产科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4)第四阶段:学术交流。
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专家交流学术观点和成果。
5.培养措施(1)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指导。
(2)实践培训:学校与医院合作,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科交流: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讲座,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4)学术论坛:学校设立学术论坛,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其他专家的评价和建议。
以上是一份关于妇产科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简要介绍。
具体的培养方案还需要根据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执行。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4年(同等学力人员最长不超过6年)。
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每年7月下旬入学后进入各附属医院(导师所在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6周。
9月初返校进行公共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6周。
第二阶段:公共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入各附属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 33 个月。
在规培期间,须同时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等相关工作。
三、课程学习与考核(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
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含公共学位课14学分、专业基础课4分、专业课4分、专业选修课4学分、临床能力训练8学分及必修环节5学分)。
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附院妇产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考核。
(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4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及文献分享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可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学习结合进行。
1.公共学位课:由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考核。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统一,通过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学生自学等方式完成学习,由各附属医院(妇产科专业住培基地)组织授课与考核。
3.专业课:专业课必须按二级学科设置,主要采取教(导)师讲授、辅以研讨、阅读文献、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
授课内容应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硕士生层次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由各附属医院组织授课与考核,考核必须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妇产科专业介绍1)临床实力:我院妇产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
目前我科已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资格认证、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资格认证,是硕士学位授予点、研究生培养基地、德国马丁临床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临床教学科室,承担多个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培养数名规陪医生、研究生。
目前已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及6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
临床、教学、科研实力在省内外名列前茅。
妇科临床诊疗收治的主要病种有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如外阴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各种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内分泌性疾病(如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目前我科专业技术达国内一流,能完成各类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尤其对于卵巢癌晚期患者,经术前精准评估及多学科合作,可得到较高的满意肿瘤减灭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
近几年还开展了无张力性尿失禁的TVT-O、TVT-E治疗、骶棘韧带悬吊术、腹腔镜下骶韧带悬吊术、全盆重建术等盆底脏器脱垂手术,并于2019年10月成功举办了妇科盆底手术学习班。
腹腔镜手术创新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及湖南省医学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我科还开展了多例经脐单孔及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在腹部完全无伤口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产科是湖南省孕产妇急重症转诊中心之一,湖南省助产士培训基地。
产科作为湖南省孕产妇危急重症转诊及抢救中心,病种多样,病源丰富,已建立规范的产科急危重症抢救流程、产科常见并发症和合并症诊治规范及临床路径,对羊水过多/过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等急危重症孕产妇有丰富救治经验。
产科收治的主要病种有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ICP、先兆流产)、胎儿附属物疾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本学科成立于1954年,有着优良的历史,既往今来,在湖南乃至全国妇产科学术界颇有声望。
设有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三个妇产科科学教研室,形成了一支较完整、健全的学术梯队。
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30余名,为全国各地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及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妇产科骨干人才。
本学科设有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中心。
同时设立了高危妊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病、不孕症、内分泌、遗传与优生、胎教、围绝经期、妊娠期糖尿病等专科门诊及孕妇学校。
专科设备先进齐全,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体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工作,1988年成功地诞生了中国第1例异体供胚移植试管婴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妇科微创技术在我科已进入临床应用的成熟阶段,目前妇科开腹手术的90%以上已由腹腔镜手术替代。
显微外科技术运用于妇科临床,使绝育后输卵管复通术后妊娠率高达95%,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成立了中南大学产前诊断中心,依靠国家医学遗传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对高危孕妇实行系统管理、产前诊断。
二、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在临床工作上,具有承担妇产科临床工作的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并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能独立书写综述、病例总结报告。
3.具有健康的身心。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制为3-5年,其中基础理论学习6个月,临床专业学习18个月,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1年,完成一篇专业综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培养方式:
(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3)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一)原则
坚持教研室主任直接领导,导师具体指导,导师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培养的原则。
(二)分阶段培养
1.第一阶段2年,全脱产学习公共必修课6月,兼学一门选修课。
进行本学科相关专业临床技能训练18个月,使其临床技能达到接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2.第二阶段1年,结合临床进行科研训练,完成一篇专题综述和临床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3.临床训练安排与要求
1) 全面轮转本学科主要专科,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妇科研究生:妇科12个月,产科6个月;
产科研究生:产科12个月,妇科6个月。
2) 要求:
(1)在本院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指导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树立严谨、求实的医疗作风,对待病人态度和蔼,急病人所急。
(2)病历书写。
要求及时、规范、准确、清楚。
(3)熟练写好病志、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术后病志、查房记录、转科记录、出院记录、会诊记录等。
(4)经过18个月的训练,各专科应达到以下要求:
产科:
a.学会并熟练处理正常分娩及异常分娩,会观察产程、侧切及会阴裂伤缝合,引产和适应症及方法。
b.熟练正常及异常产程的鉴别,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包括宫缩乏力、常见的胎位异常,如臀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骨盆狭窄、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程异常、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炎、糖尿病、产褥感染等。
c.学习产科常见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如子痫、产后出血等;
d.掌握胎儿窘迫的诊断及处理;
e.学习及逐步掌握正常新生儿的处理,熟悉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早产及早产儿的处理、新生儿生理及病理黄疸的识别和处理,掌握新生儿Apgar评分;
f.学习并逐步掌握胎头吸引术、臀助产、低位产钳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妇科:
a.熟悉盆腔器官的解剖及月经生理;
b.学习并掌握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处理;如流产、宫外孕、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c.掌握妇科常见病诊断和处理;如子宫肌瘤、滋养细胞疾病、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血、盆腔炎、性病等;
d.熟悉并掌握妇科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掌握妇科手术,如附件切除、输卵管切除、输卵管结扎及各种引产术等。
门诊:
a.能规范的写好门诊病历和处方;
b.掌握妇查的双合诊和三合诊,能发现盆腔异常情况;
c.掌握白带常规、宫颈刮片、阴道涂片、阴道分泌检查、后穹隆穿刺术及其他妇产科特殊检查等的指征及方法;
d.掌握产前检查方法,能准确检查胎位及骨盆测量,能进行一般产前保健咨询,及门诊处理妊高征、妊娠合并贫血、心脏病、肝炎、糖尿病等;
e.能独立进行宫颈活检、诊刮、分段诊刮、宫颈息肉摘除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上环、取环、女性结扎术、中孕引产的适应症。
(三)考核方法
(1)轮科考核:每轮完一个专科,由科室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考核;
(2)阶段考核:临床医学研究生完成第一阶段学位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训练后,要进行一次阶段考核(含专业理论、专业外语、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4项)。
考核办法:参照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中有关规定,由湘雅医学院研究生分院组织考核。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按研究生培养与考核要求,从政治思想和学术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对研究生进行年度综合考垓。
由导师及其指导小组成员对其在校表现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于不合格者将予劝退。
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工作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其论文课题应对临床有价值的新见解、新技术。
硕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可在半年内补作。
九、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安排在每年的10月中旬。
由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检查考核。
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要求,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及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发表学术论文
在学习期间,要求在统计源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发表的论文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并写入培养方案。
十一、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术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进行严格的临床科研训练,结合临床实践工作独立完成。
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1)学位论文应该是结合临床的前瞻性研究;
(2)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
一定的应用价值;
(3)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薛敏教授、周昌菊教授、张怡教授、朱伏凡教授、伍招娣教授、李新国教授、丁依玲教授、方小玲教授、万亚军教授、邓新粮教授、徐大宝副教授、曾飞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