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最新五篇
- 格式:doc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暂时无法回答,因为“最新五篇的文章”是不确定的,具体是哪五篇文章也不确定。
好的,我来就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归纳,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函数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映射关系,将自变量对应到唯一的因变量上。
函数可以用一条曲线表示,也可以用函数式表示。
2.函数的性质:函数有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函数的导数和二阶导数来判断。
3.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各个行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经济、物理、生物等,数学上也有很多用处,如数列、方程、微积分等。
二、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常见的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
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这些性质可以用于简化计算,并且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
3.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工程、物理、天文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地球物理等。
三、极限1.极限的概念:极限是数列或函数中趋向于某一值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邻域内的取值越来越接近某个值。
2.极限的计算方法:极限计算方法包括利用极限的基本性质、插值法、等价无穷小代换、洛必达法则等。
3.极限的应用:极限在微积分、数值计算和物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微积分中的极限理论,是微积分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导数1.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是函数增减性、最值和凸凹性的重要判断依据。
2.导数的计算方法:导数的计算包括利用公式、导数的基本性质、几何法、隐函数求导等。
3.导数的应用:导数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中应用广泛,如物理、经济、自动控制、机械制造等。
五、不等式1.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是关于数的大小关系的陈述,有各种不等式,例如常见的一些几何不等式和代数不等式等。
2.不等式的运算和性质:不等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取相反数等,不等式满足传递性、对称性、加法性和次数性等性质。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精选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家!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1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1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殊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tan0°=0;⑴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肯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肯定存在.4、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斜率公式: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假如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假如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留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假如k1=k2,那么肯定有L1⑴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假如它们相互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假如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相互垂直,即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为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B不同时为0)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分享学习高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一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反比例函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对于双曲线y=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
(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3、集合的表示:{…}(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b、描述法: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梳理相关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数集
- 集合的表示和运算
- 常用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 数集的划分和分类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与应用
-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补集
- 集合间关系的判定和表示
- 集合的应用:概率、分类、调查统计等
第三章: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
- 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值域
-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等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第五章:平面坐标系与直线的基本性质
-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使用
- 直线方程的表示和性质
-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第六章: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
- 向量的运算:加法、数乘
- 向量的模、方向和单位向量
第七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和性质
- 向量之间的夹角
- 向量的投影和垂直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生们进行知识回顾和复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高一数学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高一数学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高一数学知识点1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 (n+1)2/4 1_2+2_3+3_4+4_5+5_6+6_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 l=a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l_r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X1_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1,且∈_.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1. 集合①基本定义:集合就像是一个装东西的袋子,把确定的、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比如咱班里的所有同学就可以看成一个集合。
②重要程度:在高中数学里那是相当重要的基础概念,很多后面的知识都会用到集合的思想。
③前置知识:初中就接触过一些数的概念,这是理解集合的铺垫。
④应用价值:在统计分类、计算机的数据结构方面都有用,像统计不同年龄段的人数,就可以用集合思想先把人按年龄分类成不同集合。
2. 函数①基本定义:简单说函数就是一个输入某个值会得到唯一输出值的东西。
像投篮,根据出手角度这个输入值,球进与否或者球的落点有一个对应的结果(输出值)。
②重要程度:函数贯穿整个高中数学,代数方面大部分研究都和函数有关。
③前置知识:掌握变量的概念比较重要,像小学初中知道的路程= 速度×时间,这里路程、速度、时间就是变量。
④应用价值:生活中根据体重计算健康指数、根据房子面积计算房价都是函数在生活中的体现。
二、知识体系1. 集合部分①知识图谱:集合是数学基础概念,为后面函数定义域等概念做准备。
②关联知识:和逻辑关系紧密,像子集的概念就和逻辑里的包含关系很类似。
像是班级女学生组成的集合是班级所有学生组成集合的子集。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有点难,而且要搞清元素和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关键在于理解集合概念的本质。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考集合的表示、集合间的运算(交并补),大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形式出现。
2. 函数部分①知识图谱:函数处于高中数学核心位置,关联方程、不等式等知识。
②关联知识:函数和方程紧密相关,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根。
比如y = x²- 1这个函数,当y = 0时,就是x²- 1 = 0这个方程,解得x 就叫函数的零点。
③重难点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这是难点,还有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理解。
关键点在于多画图去直观感受。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5篇分享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A包含于B,记为:,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A=B,A.B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记作.如:集合A={1,2,3},B={1,2,3,4},C={1,2,3,4},三个集合的关系可以表示为,,B=C.A是C的子集,同时A也是C的真子集.2.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2个非空真子集.如A={1,2,3,4,5},则集合A有25=32个子集,25-1=31个真子集,25-2=30个非空真子集.例:集合共有个子集.(_年高考第4题,简单)练习:A={1,2,3},B={1,2,3,4},请问A集合有多少个子集,并写出子集,B集合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并将其写出来.解析:集合A有3个元素,所以有23=8个子集.分别为:①不含任何元素的子集Φ;②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1}{2}{3};③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1,2}{1,3}{2,3};④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1,2,3}.集合B有4个元素,所以有24-2=_个非空真子集.具体的子集自己写出来.此处这么罗嗦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注意写的顺序,数学就是要讲究严谨性和逻辑性的.一定要养成自己的逻辑习惯.如果就是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倒不如直接去菜场卖菜算了,绝对能飞速提高的,那学数学也没什么必要了.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_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_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3集合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G.F.P.,_45年—__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集合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说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称作是B的子集,写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称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写作A?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符号下加了一个≠符号(如右图),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集合的几种运算法则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_|_∈A,或_∈B}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差集表示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_|_∈A,且_∈B}例如,全集U={1,2,3,4,5}A={1,3,5}B={1,2,5}.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么说A∪B={1,2,3,5}.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_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集合1再相乘.48个.对称差集:设A,B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B定义为:A?B=(A-B)∪(B-A)例如:A={a,b,c},B={b,d},则A?B={a,c,d}对称差运算的另一种定义是:A?B=(A∪B)-(A∩B)无限集: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有限集:令N_是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_│_∈A,_不属于B}.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补集:是从差集中引出的概念,指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_|_∈U,且_不属于A}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例如,全集U={1,2,3,4,5}而A={1,2,5}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CuA={3,4}.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_A.集合元素的性质1.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2.独立性: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集合本身的个数必须为自然数.3.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5.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集合A={_|_ 2},集合A 中所有的元素都要符合_ 2,这就是集合纯粹性.6.完备性:仍用上面的例子,所有符合_ 2的数都在集合A中,这就是集合完备性.完备性与纯粹性是遥相呼应的.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4反比例函数形如y=k/_(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_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_)=-f(_),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当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当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知识点: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2.对于双曲线y=k/_,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_±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51. 函数的奇偶性(1)若f(_)是偶函数,那么f(_)=f(-_) ;(2)若f(_)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_)±f(-_)=0或(f(_)≠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_)]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_)≤b解出即可;若已知f[g(_)]的定义域为[a,b],求f(_)的定义域,相当于_∈[a,b]时,求g(_)的值域(即 f(_)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_,y)=0,关于y=_+a(y=-_+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_+a)=0(或f(-y+a,-_+a)=0);(4)曲线C1:f(_,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_,2b-y)=0;(5)若函数y=f(_)对_∈R时,f(a+_)=f(a-_)恒成立,则y=f(_)图像关于直线_=a对称;(6)函数y=f(_-a)与y=f(b-_)的图像关于直线_= 对称;4.函数的周期性(1)y=f(_)对_∈R时,f(_ +a)=f(_-a) 或f(_-2a )=f(_)(a 0)恒成立,则y=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2)若y=f(_)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若y=f(_)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4)若y=f(_)关于点(a,0),(b,0)对称,则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y=f(_)的图象关于直线_=a,_=b(a≠b)对称,则函数y=f(_)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6)y=f(_)对_∈R时,f(_+a)=-f(_)(或f(_+a)= ,则y=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方程k=f(_)有解k∈D(D为f(_)的值域);6.a≥f(_) 恒成立a≥[f(_)]ma_,; a≤f(_) 恒成立a≤[f(_)]min;7.(1) (a 0,a≠1,b 0,n∈R+); (2) l og a N= ( a 0,a≠1,b 0,b≠1);(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 og a N= N ( a 0,a≠1,N 8.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9.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_.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y=f(_)与y=f-1(_)互为反函数,设f(_)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_)]=_(_∈B),f--1[f(_)]=_(_∈A)._.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_.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_.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分享。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分享第1篇集合有以下性质若A包含于B,则A∩B=A,A∪B=B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
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
{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 ∪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高一数学必修一是数学课程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为你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相似与全等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AAA 相似判定法: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AA 相似判定法:两个三角形有两个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 SAS 相似判定法: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长度比例关系:对应边比例相等,对应角相等。
- 面积比例关系:面积比例等于边长比例的平方。
- 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的位置关系。
- 相似三角形的几何应用。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SSS 全等判定法: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
- SAS 全等判定法: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 ASA 全等判定法: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 AAS 全等判定法: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对边对应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表示。
-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
2. 向量的应用- 向量几何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 判断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方法。
-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第三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
- 最值点和零点的性质。
- 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关系。
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求解方程。
-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 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3. 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 根据函数的参数绘制函数图像。
- 根据函数图像确定函数的参数。
第四章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概念和性质- 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 导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 导数的应用- 导数表示函数的变化率。
人教版高一数学课件最新5篇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
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1)画几何体的底面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一叁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最新五篇
对于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一数学必修一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知识点非常的繁琐复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
对于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一数学必修一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知识点非常的繁琐复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
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3
1.函数知识: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考查,以导数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从具体函数的考查转向抽象函数考查;从重结果考查转向重过程考查;从熟悉情景的考查转向新颖情景的考查。
2.向量知识: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性,高考中向量试题的命题趋向: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考查平面向量的
坐标运算;考查平面向量与几何、三角、代数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3.不等式知识:突出工具性,淡化独立性,突出解,是不等式命题的新取向。
高考中不等式试题的命题趋向:基本的线性规划问题为必考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交函数等结合起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最值、函数的单调性等;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多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为背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解不等式的试题,往往与公式、根式和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
考查学生的等价转化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以当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为背景与不等式综合的应用题仍将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立体几何知识:20XX年已经变得简单,20XX年难度依然不大,基本的三视图的考查难点不大,以及球与几何体的组合体,涉及切,接的问题,线面垂直、平行位置关系的考查,已经线面角,面面角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等问题,都是重点考查内容。
5.解析几何知识:小题主要涉及圆锥曲线方程,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考查,极坐标下的解析几何知识,解答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知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知识,涉及圆锥曲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定点,定值,范围的考查,考试的难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