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外使领馆遭不法分子暴力冲闯
- 格式:pptx
- 大小:355.63 KB
- 文档页数:6
外交部采取反制措施引言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形势愈加复杂多变。
针对一些国家的不当行为、干涉他国内政、违反国际规则等行为,作为国家的象征和外交事务的主管机构,外交部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和平稳发展的重要责任。
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外交部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分析外交部在应对国际关系挑战方面采取的反制措施。
一、制定法律法规外交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保国家的外交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加强对国际关系的约束力。
其中,外交部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例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领馆领事司法管辖权扩展法》,明确了使领馆领事司法管辖权的适用范围,有力地保障了在境外的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采取外交措施外交部通过采取外交措施,对付国际上的不当行为。
外交措施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抗议、交涉、发表声明等。
这些措施旨在向相关国家表达我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外交部通过这些途径,有效地传递了我国的意见和诉求,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和理解。
三、实行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是外交部在外交斗争中采取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外交部利用我国的经济实力,对一些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对其不当行为进行惩罚。
通过限制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流等手段,迫使其改变不当行为或承担相应的责任。
经济制裁不仅可以保护我国的利益,也可以对不当行为国家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行为。
四、加强国际合作外交部积极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挑战。
外交部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加入国际组织和参与国际会议等方式,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合作。
这些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还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公共利益。
五、发挥媒体作用外交部注重媒体的运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和表达立场。
外交部积极利用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发言人的访谈等渠道,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事务的关切。
中国大使馆为什么不帮中国人
中国大使馆不能帮助中国人,这是因为这是国外的关系正常运作的原则。
首先,外交关系是两国之间的事情,外交部门的工作是维护两国的有利关系和政治关系。
所以,中国大使馆的任务是尊重外国的政治体系和法律,同时也要尊重国内法律和政治规定。
其次,中国大使馆要避免在外国国内发生外交事件,因为这会损害两国关系。
因此,中国大使馆不会去干预外国内部的事务,无论是办公室工作还是放置军事武器。
如果发生任何与外国政府有关的事件,大使馆只能提供协助,而不是进行直接的干涉。
第三,中国大使馆只能处理外交国家之间的事宜,而不能帮助中国人民解决个人问题。
目前,旅游者出现在国外时,大使馆提供的主要是信息咨询、文书服务和紧急救助。
但如果中国公民受到外国的伤害或遭受其他不公平的待遇,大使馆只能负责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外国政府,以尽其最大努力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由于外交关系受到国家领土和安全的限制,中国大使馆不能帮助中国人,只能作为两国外交关系的桥梁,帮助双方维护互利的外交关系。
第1篇一、案件概述2016年11月3日,日本江歌案震惊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案件的主角是中国留学生江歌和她的室友刘鑫。
江歌因保护室友刘鑫而被凶手陈世峰杀害,而刘鑫在事发后拒绝配合警方调查,引发了公众对法律、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二、案件经过2016年11月3日凌晨,日本东京中野区一栋公寓内发生命案。
留学生江歌在回家途中,为保护室友刘鑫,与凶手陈世峰发生争执,最终被陈世峰用刀具刺死。
事发后,刘鑫拒绝配合警方调查,拒绝提供凶手陈世峰的个人信息。
三、法律问题1. 刘鑫的法律责任在江歌案中,刘鑫作为江歌的室友,在事发时拒绝提供凶手陈世峰的个人信息,引发了公众对她的质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条,犯罪分子在犯罪后,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不得隐瞒、毁灭证据。
刘鑫的行为涉嫌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陈世峰的法律责任凶手陈世峰因故意杀人罪被日本警方逮捕。
根据日本法律,陈世峰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3. 江歌的法律地位江歌在事件中为保护他人而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江歌应被认定为英雄烈士,其家属有权获得相应的抚恤金。
四、案件引发的思考1. 法律与人情的关系江歌案引发了公众对法律与人情关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法律与人情的冲突。
如何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维护人际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江歌案中,江歌为保护他人而英勇牺牲,体现了道德的力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弘扬道德,是法律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3. 人际关系的维护江歌案中,刘鑫在事发后拒绝配合警方调查,引发了公众对人际关系的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复杂多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危害我国军事安全的案例简短2019年9月2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布了一则题为《中国间谍活动》的新闻,公布“中国间谍网络和监听”组织名单。
其中中国台湾地区以间谍罪的罪名起诉了6名非法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并实施间谍活动的人。
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俄罗斯。
其中,台湾地区6人,另外还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的2名人员为中国人。
这份新闻看起来似乎很寻常,但是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因为这起案件涉及到国家主权以及世界军事安全。
一、美国 FBI公布“中国间谍网络和监听”组织名单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美国联邦政府和联邦调查局的组成部分。
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的情报搜集活动,并向美国以外的境外执法机构提供情报。
FBI由五个部门组成的全球反情报网络(GlobalAnti-Detection Network, GIS)。
在“2018年情报活动报告”中提到的名单中提到 FBI 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合作密切。
而另一个部门“网络安全与通信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mmunications and Security Research)则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控制。
1、监听网络在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十个部门在监视网络的发展。
其中, FBI与中央情报局合作最多,而“网络安全与通信研究中心”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管理的机构。
从2003年起, FBI和 CIA 就开始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了两年之久。
FBI和 CIA在2010年进行了一次联合行动后, CIA 在2016年对“中国间谍网络”进行了升级,并将该网络部署到了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朝鲜等国家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韩国系统和日本系统,以及其他国家系统。
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和CIA还对其他一些系统进行了升级,如美国网络通信公司 Centerfor Cybersecurity Services。
2、网络攻击行动2018年,“网络安全与通信研究中心”的成员使用网络攻击的方式入侵美国政府、国防部和情报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并收集情报。
祖国是危难时的后盾,不是“背锅侠”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49期大使馆门前无理取闹一直以来,非洲北部国家多哥境内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的现象屡禁不止,干这些非法事情的除了多哥本国人,还包括在多哥经商的中国人。
近期,一批海外华商非法采伐木材,被多哥当地部门抓了个人赃俱获。
由于不是本国人,多哥并没有重罚,只不过把被盗伐木材扣押,并教育了这批海外华商一番,就放他们走了。
没想到的是,这批海外华商并不服气,明明自己违法,他们却埋怨中国使馆不作为,跑到使馆门前闹事,封堵大门,阻拦车辆和人员进出,还架起摄影设备乱拍一通。
随后,他们强行闯馆,要求面见中国大使。
这些同胞言辞激烈,使馆人员试图向他们解释多哥相关法律程序,以及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职责,但他们根本不听,只一个劲儿要求中国大使出面跟多哥政府交涉,替他们讨回被扣货物,否则他们就动员国内外所有亲朋好友,到两国外交机构围堵、示威。
有困难找使馆,这话“没毛病”,既是每个中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也是我们外交部门的承诺。
但多哥这几位华商的做法,怎么看也不是合理求助,更像是逼着使馆替他们“背锅”。
多哥的事,不是个例。
2017年年底,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曾掀起一轮打击非法商贸和走私的行动,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等国不少华商受到波及,商铺被封、仓库被查。
国内媒体报道时,大都提到海外华商发展迅速,“树大招风”,以及所在国政策变化等原因,但也没回避:个别华商存在走私、偷税漏税等问题,一直搞着“灰色”经营。
2017年10月开始,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中区批发市场先后遭3次突击联合执法,21家商铺被查封,大部分是来自这种“灰色”华商,查没资产总价值约合9122万元人民币。
事后,这些华商同胞非但不反思,反而棋走险招,打出“中国人受欺负”“被歧视”等标语,向中国使馆喊冤施压,试图逼迫使馆出面为他们讨回被罚没货物。
这跟多哥发生的事是不是如出一辙?背后的思维都是:只要把事情闹大,政府就会出手相助,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反恐经典案例分析提到恐怖主义,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恐怖主义”。
对此当前存在的争议很多。
各种有关恐怖主义的定义,就多达150多个,虽然如此,仍有必要对恐怖主义,作一介绍与分析。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一)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虽然恐怖主义也是以行使暴力为特征,但其与普通刑事犯罪以及其他暴力行为有所不同。
1.不遵守使用武力的法则在1860年1899年、1907年和1949年以来的海牙日内瓦等公约,除了规定在战争中不能以平民百姓为攻击对象外,还有以下的规范:(1)不可将平民扣为人质。
(2)制定有关战俘、投降者的待遇。
(3)禁止对百姓、战俘进行报复。
(4)认可中立地带以及其他国民的权利。
(5)不可对他国外资人员派驻代表加以干扰。
但30多年来的现代恐怖主义几乎违反了上述所有原则,将平民百姓视为人质,甚至处决的事件经常发生,刑囚、杀害进行联合国维和停火协议任务的军事人员,屠杀他国无辜民众,最近在印尼观光胜地与菲律宾的爆炸案即是明证。
不断攻击使馆和其他外资单位,最严重的案例是1983年美国在贝鲁特的使馆遭到炸弹攻击,后来如1998年美国在肯尼亚、坦桑尼亚使馆爆炸案等也一再发生。
不受约束地使用暴力就是恐怖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普通刑事罪犯仅会就上述情况,采取必要的行动,暴力、威胁受害者,其目的也仅在于让对方迅速屈服,简单讲,只重视“目前”的行动对自己有利,但恐怖主义不同,他们希望以暴力传达特定的目标,甚至影响公众意见,最后达成其发迹整个体系的目标。
22.具有特定政治目的虽然恐怖分子采用和一般罪犯类似的手段,如汽车炸弹、开枪滥射等等。
但两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目标是具有政治目的的。
3.具有组织目标为达到特定的政治目标来自特定集团,并有指挥体系的恐怖分子才会展开行动,并以暴力作为工具,他们所追求的也不是个人化的目标,恐怖分子基本上是利他主义者,他们认为自己服从于一个多数人更高利益,而不像罪犯一样,任何作为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恐怖活动不是基于一时的仇恨或报复,而是经过计划的缜密行为,简言之,任何组织和个人需有下列的特征才可称为恐怖团体、分子:(1)具有政治性目标或动机。
1999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答:1999年发生了三件重大历史事件:1.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又称“五八事件”,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三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造成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牺牲和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以“消除人道灾难”为由,对南联盟实施轰炸,中国对此表示反对,因此向美国提出强烈的抗议。
所以此次中国大使馆被轰炸,明显是蓄谋已久的“报复”,随后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活动,中美关系恶化。
2.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第127任澳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的降旗仪式,为政权移交仪式拉开序幕。
下午4时30分,在亿万观众的见证之下,最后一任澳督韦奇立走出澳督府,迈出了居住了8年之久的澳督府。
站在斜向门口的位置等待仪式开始。
17时,在澳门警察乐队所奏响的葡国国歌声中,葡国国旗从楼顶的旗杆处降下。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
在《义勇军进行曲》乐曲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这里庄严升起。
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3.世界末日事件以及千禧虫问题。
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说:在1999年12月31日上帝将会造大灾难使人类灭亡。
但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这也是一起著名的世界末日事件。
而关于千禧虫问题是指,在一些计算机系统中,对于闰年的计算和识别出现问题,不能把2000年识别为闰年,即在该计算机系统的日历中没有2000年2月29日这一天,而是直接由2000年2月28日过渡到了2000年3月1 日。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五篇]第一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志们好,今天我们讲的这个题目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我今天讲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第二个,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有哪些责任,我们公务员应该有哪些基本的素质要求;第三个方面,我们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三种能力:法治能力、决策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责,也是公务员的一个基本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从时间上来说,它就是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一些天灾人祸。
应对突发事件,又可以叫灾害管理,这是从严重程度来划分的;另一种叫法是,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实际上是讲突发事件的波及的范围,可能会成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全球性的危机。
例如SARS病毒、禽流感等都带有全球性的危机。
第一个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内涵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态的管理。
这种管理的非常态,有时候就给我们一个错觉,即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相对来说,其发生的概率较小。
但是,我们首先要肯定,突发事件其实是经常地、方方面面地暴露在我们日常的各种活动之中。
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
20世纪全球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中我国占1/3,死亡人数占1/2,近50年,477次地震死亡27.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20亿元;全国有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3/4的工农业产值,洪涝灾害的威胁更为严重。
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使3.34亿亩农田受灾,死亡4150人,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551亿元。
近几年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13万多人死亡,70多万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2500亿元。
使馆不是“派遣国领土的延伸”2012-06-07 10:34政治与法律我要评论(0)字号:小大核心提示: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国家的刑法典将本国派驻国外使馆的地位与本国船舶和航空器的地位相并列,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将本国驻外使馆解释为本国领域。
在任何国际公约中都找不到赋予一个国家对发生在本国驻外使馆内的犯罪以属地刑事管辖权的规定。
相对于主权来说,使馆所享有的特权和豁免权是一种低层次的和派生的权利,而不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权力。
使馆的职责是特定的和有限的,它们的行使必须以不违反接受国法律和国际法为前提条件。
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使馆法律地位问题相关的刑事案件,比如:对于中国公民在外国驻华使馆中犯罪或者在中国驻外国使馆中犯罪应该如何确定刑事管辖权?对于组织他人为了移民的目的冲闯外国驻华使馆周围的警戒设施非法进入使馆的行为是否可以按照“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进行追诉?在世界范围内,针对使馆及其工作人员的犯罪时有发生。
例如: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相继发生爆炸,大使馆被炸成一片废墟,共有258人遇难,同时造成包括美国驻肯尼亚大使在内的5000多人受伤。
2003年4月12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到20多名持枪的伊拉克人的抢劫。
为了解决和处理有关的问题和案件,首先,应当对使馆的法律地位作出科学和正确的认定。
一、关于使馆法律地位的各种学说国家之间互派使节,自古有之,到了15世纪国家间开始设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
1455年,意大利城市国家米兰公国的公爵斯福尔扎向热那亚派出常驻使团。
不久,米兰与佛罗伦萨、威尼斯公国互派了常驻机构。
17世纪,互派常驻使节在欧洲已非常普遍。
1858年,中国清朝政府同意英国向北京派遣常驻使节,其他西方国家也紧随其后。
1877年,中国向英国派出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并陆续在欧洲一些国家设立使馆。
察之当今国际交往实践,两国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互设使馆为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国家之间建立外交关系和互设使馆,必须经过双方的协议,这是一项公认的国际习惯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