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分子检测新技术平台介绍ORI
- 格式:pptx
- 大小:7.72 MB
- 文档页数:15
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单分子检测技术成为了一种备受瞩目的前沿技术。
它可以在生物、医学和化学等领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而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则是这一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传统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在传统单分子检测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荧光标记、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力学检测等。
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荧光标记需要对待测分子进行标记才能用于检测,而标记可能影响其分子性质和活性。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力学检测对样品的完整性和装置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且难以适用于大量样品处理。
二、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特点相比传统单分子检测技术,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更低的检测限和更高的检测速度。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需要对待测分子进行标记,可以从分子水平观察分子结构、构象和动力学行为。
同时,这些新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多种分子体系,包括生物分子、金属离子、有机分子、无机材料等领域。
三、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领域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代谢、信号传导和分化过程时,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和更佳的检测分辨率。
此外,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细胞外RNA等生物分子的检测,为疾病预测和诊断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2. 化学领域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例如,在化学反应的研究中,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观察反应机理、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介入的过程。
此外,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形态学分析、单分子识别、机械性质的测量和单分子化学反应等。
3. 材料科学领域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优化过程中,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构和性能信息,促进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此外,新型单分子检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高分子材料、有机薄膜和催化剂等材料的表征和分析。
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是一种非常前沿和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可以对某些化学反应的活性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探测。
随着现代化学研究的深入,对于反应的实时监测技术需求不断增加,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化学反应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反应样品中加入特定的分子探针,并观察其在反应中的活性变化。
探针的作用是与反应物或中间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信号,通过特定的探测手段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对于了解反应的活性和反应动力学有很大的帮助。
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有机合成、催化剂研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有机合成领域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反应的进展情况、活性和选择性,从而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产率。
例如,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分子探针,可以监测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热(热量变化)来研究反应的性质和动力学参数。
这种技术用于优化化学反应,可大大提高偶联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效率。
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并加速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可以同时监测反应物和产物的活性,探测催化剂的效率和反应机理。
例如,在催化剂的选择性方面,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作为探针的化学分子,能够有效地监测催化剂与底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时对反应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进行实时分析。
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反应样品中添加伽马-氨基丁酸(GABA)探针来研究脑部的神经元间通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机理,并寻找针对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
总之,化学反应活性原位探测技术在现代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核酸扩增新技术鲁雪;李赟;黄倢【摘要】核酸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核酸扩增的一些新技术进行综述,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DA)技术,固相PCR技术,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这些新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LAMP技术;HDA技术;固相PCR技术;SELEX技术;SOLEXA技术【作者】鲁雪;李赟;黄倢【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4.43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扩增 DNA序列的技术,它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
自1985年PCR技术建立以来[1],该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基本研究手段。
PCR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阶段,因此PCR技术需要特殊的热循环仪器,耗时长(2 h~3 h)。
由于PCR技术灵敏度高,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并且,由于检测形式单一,结果不易判读[2]。
因此,亟需更加有效的核酸扩增方法来替代PCR技术。
目前,在聚合酶链反应这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一系列新的核酸扩增概念和实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
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 lification,LAMP)是一种简单、快速、特异性强、耗费低的核酸扩增技术,可以在等温条件下一步完成。
生物应用信息检索1.国外实验室应用生物最新研究进展,应用技术2.国外生物公司生物应用技术,试剂,仪器3.国内生物公司生物应用技术4.国内医院生物检测应用5.西南地区生物应用现状,项目,进展●生物芯片1.结核菌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鉴别诊断。
2. 结核菌痰涂片检查灵敏度不高,容易漏诊,而针对结核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耗时较长,需1~2个月才能够获得结果。
3. 只需提取患者的痰液样本,即可在3~6小时快速进行单项检测,并可以根据临床需求,灵活结合其他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为结核病筛查、监控和治疗提供高效、准确的应用指导。
●生物反馈仪●华大医学应用自主研发的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技术●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新方法(未投入临床)1.弗兰克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体内组织会出现自身免疫性抗体,其中与髓鞘相关的抗体可被视作是多发性硬化症的最主要特征。
根据这一思路,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殊核酸适体分子,用于捕捉试验样本中的髓鞘抗体,并在适体分子中加入了发光蛋白质。
当核酸适体分子与试验样本中的髓鞘抗体结合后,发光蛋白质就会被激活发光,提醒试验者检测出了相关抗体。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这一新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检测费用显著降低。
●生物样本库1. /industry/biotech/592153.shtml2.●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研究早期阶段)1.利用ZFN技术改造了T细胞中的CCR5基因,这一基因被证明在人体的免疫功能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生物标记物帮助预测孕妇子痫前症/view/2947951.htm1.临床很难区分孕妇高血压和子痫前症的区别。
而子痫前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孕妇器官损伤和胎儿并发症。
2.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孕妇体内的PlGF(placental growth factor)蛋白和其患子痫前症风险有关。
这项有625名孕妇参与的研究显示PIGF水平越低,孕妇患有该病风险越大。
双孢蘑菇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顾敏;沈颖越;金群力;冯伟林;宋婷婷;田芳芳;蔡为明【摘要】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12对,经筛选,其中97对在39份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扩增出明显差异条带,25对在As2796单孢分离子代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19对引物在单孢分离子代中遵循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2.68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02 3.8份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36 3~0.864 1,平均值为0.538 5;基于Nei's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46处,8个双孢蘑菇品种(系)分为2个类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种质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潜在的多态性SSR的开发为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图谱构建提供了更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基础,为进一步进行双孢蘑菇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及管理提供了遗传依据.【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5【总页数】7页(P987-993)【关键词】双孢蘑菇;单孢分离子代群体;SSR;多态性;遗传多样性【作者】顾敏;沈颖越;金群力;冯伟林;宋婷婷;田芳芳;蔡为明【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DNA分子标记在分子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工具。
强大的多重检测平台——Panomics/Luminex多重核酸与蛋白定量检测平台Luminex 多重核酸、蛋白定量检测平台又称作液相芯片,是基于xMAP 技术(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 )的新型生物技术平台。
xMAP 技术最早在1997年由美国Luminex 公司开发,可用于免疫学、蛋白质、核酸检测、基因研究等领域,已成为一种新的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工具。
Luminex 的代表产品 Luminex ® 100/200(图1)以及新推出的FLEXMAP 3D 多功能流式点阵仪, 是唯一得到美国FDA 批准的,也是唯一被纳入美国临床实验室质控网络的高通量诊断技术,被国际业界专家评价为临床诊断的趋势性技术之一。
达到500种编码微球)。
不同颜色微球在分类激光激发下产生的荧光互不相同,这种分类荧光是识别不同微球的唯一途径。
利用这100种微球,可以分别标记上100种不同的探针分子。
2. 交联探针、抗体或抗原:把针对不同检测物的核酸探针、抗体或抗原以共价方式结合到特定荧光编码的微球上(图3)。
3. 检测反应:先把针对不同检测物的、用不同荧光色编码的微球混合,再加入被检测物。
悬液中的微球与被检测物特异性结合,结合物被标记上报告荧光。
4. 激光分析:微球成单列通过两束激光,一束判定微球的荧光编码;另一束测定微球上的报告分子的荧光强度。
红色激光可将微球分类,从而鉴定各个不同的反应类型(即定性);绿色激光可确定微球上结合的报告荧光分子的数量,从而确定微球上结合的目的分子的数量(即定量)。
因此,通过红绿双色激光的同时检测,完成对反应的实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图4)。
一. Luminex多重检测平台技术原理Luminex 多重检测平台主要由4部分构成:生化试剂、微球、流体和光学设备以及高速电子处理设备。
其核心技术是基于xMAP 微球技术的液相芯片检测系统,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抗体、酶一底物、配体—受体的结合反应及核酸杂交反应,通过激光分别检测微球编码和报告荧光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一个反应孔内可以完成多达100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
amfori qmi标准amforiqmi标准是指在互联网技术领域中,针对amforiqmi技术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的总称。
本文将详细介绍amforiqmi标准的定义、内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amforiqmi标准是为适应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需求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旨在统一amforiqmi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实施方式,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1. 基本原理:按照amforiqmi技术的核心原理,明确定义数据传输、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等方面的规范。
2. 功能要求:规定amforiqmi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处理、存储、传输、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 性能指标:定义amforiqmi技术的性能指标,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响应时间、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要求。
4. 安全保障:制定amforiqmi技术的安全要求,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规范。
5. 接口规范:规定amforiqmi技术与其他系统或组件之间的接口要求,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
6. 测试标准:制定amforiqmi技术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amforiqmi标准的应用场景1. 物联网领域:amforiqmi标准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与通信,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
2. 云计算领域:amforiqmi标准在云计算平台中的应用,可以提供高效、稳定的云服务。
3. 大数据领域:通过遵循amforiqmi标准,大数据系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4. 边缘计算领域:amforiqmi标准可在边缘设备中应用,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通信和协同工作。
四、amforiqmi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1. 适应新技术:amforiqmi标准将逐步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如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
2. 开放共享:amforiqmi标准将越来越注重开放共享,吸纳更多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
——纳米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自身抗体检测平台产品手册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内部资料,请勿直呈客户)目录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3)1.原理和类型 (3)2.方法学优越性 (7)二、纳米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自身抗体检测平台 (8)1.研发背景及拟解决的实际问题 (8)2.检测原理 (9)3.仪器设备 (10)4.试剂菜单及检测项目 (12)5.检测步骤和注意事项 (16)6.纳博克平台的优势 (18)三、纳博克市场定位及竞品对比 (19)1.自身抗体检测市场概况 (19)2.客户定位 (19)3.主要竞品对比 (22)四、相关发表论文 (23)五.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介 (26)六.常见问题解答 (27)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原理和类型1.1技术简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
该技术是继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完美整合了化学发光系统和抗原抗体反应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激发中间体(常用碱性磷酸酶-金刚烷胺),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当中间体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进行定量分析。
该技术具有荧光的特异性,同时不需要激发光,避免了免疫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并且不像放射免疫分析那样存在强烈的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危害,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定量免疫分析技术。
Halman在1977年基于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将酶的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先进的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近10年发展迅猛,是目前发展和推广应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和精确度比酶免法、荧光法高几个数量级,可以完全替代放射免疫分析、彻底淘汰酶联免疫分析。
one-glo的检测原理关于oneglo的检测原理一、引言当前全球面临着新冠疫情的威胁,快速、准确的病毒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病毒检测技术中,oneglo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凭借其高效、高灵敏度的特点,成为众多实验室选择的检测工具。
本文将介绍oneglo 的检测原理,深入探究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oneglo的背景one透过荧光信号检测技术实现了特定靶标的高灵敏度检测。
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传统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的局限性,后者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门训练的操作员。
onelive已经成为第一个获得临床应用批准的onelive-based产品,成为尤为引人关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三、oneglo的原理oneglo的检测原理基于纳米颗粒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
检测的靶标分子包含特定的DNA序列,这些DNA序列能够与病毒RNA或DNA 互补配对。
检测过程中,首先将样本提取出的RNA或DNA与标记有一种荧光染料的纳米颗粒结合,形成染料-纳米颗粒复合物。
纳米颗粒的表面也带有特定的DNA序列,它们可以与靶标分子互补配对,但与染料结合的DNA序列长度要短。
当靶标分子在样本中存在时,它们会与纳米颗粒的表面DNA序列结合,导致染料和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缩短。
这种近距离会导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的发生,染料的荧光被传递给纳米颗粒表面,产生荧光信号。
在检测过程中,将染料-纳米颗粒复合物与样本中的靶标分子进行孵育,通过特定的离心和洗涤步骤来除去未结合的复合物。
然后,将纳米颗粒复合物通过离心分离,最后通过测量释放的荧光强度来确定靶标分子的存在与数量。
四、oneglo的优势one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方法,它能够在微量样本中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靶标分子。
与传统PCR方法相比,oneglo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运行复杂的设备和试剂。
相反,它只需要使用便携式的oneglo读出仪器,让实验室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此外,oneglo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是其优势之一。
生物技术综合题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对关键氨基酸直接置换或增删B.实施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必须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C.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二代基因工程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也是蛋白质工程的核心步骤2.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由于亨廷顿蛋白(HTT)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的基因“敲入”猪模型,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过程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动物细胞核全能性等B.过程②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通常采用灭活病毒诱导C.过程②为胚胎分割,该技术的关键是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基因“敲入”猪模型所携带的人突变HTT基因可遗传给后代3.以下为PCR扩增过程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B.催化②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能催化形成氢键C.在解旋酶的催化下,DNA经②过程形成2条DNA单链D.引物的长度较短或GC含量较低,可适当提高退火温度二、综合题4.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奶牛的乳汁中获得。
下图表示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培育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通过②形成②的过程中,通常取培养_______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
(2)细胞培养时,需要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3)图中“未受精的卵”是指_______的卵母细胞。
不能用普通的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
(4)②与②的遗传性状不一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子生物学名解基因与基因组Gene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interrupted或dicontinuougene不连续基因: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隔开。
E某on外显子:是一个基因表达多肽链的部分。
Intron内含子:内含子只转录,在前mRNA(pre-mNRA)时被剪切掉。
Promoter启动子:能促进转录过程。
Microarray微阵列:大规模快速检测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组表达谱、DNA序列多态性、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的一项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技术。
Geneknockin基因敲入:转基因(基因过表达)。
Geneknockout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genetargeting):用外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顺序相同或者非常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整合,使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genemutation基因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pointmutation点突变: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亦称点突变。
genedieae基因病:是指基因突变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upergengfamily超基因家族:更大的基因家族,起源于相同的祖先基因,功能却并不相同。
Peudogene假基因:DNA序列与功能基因相似但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
Telomere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膨大结构,称为端粒。
humangenomic人类基因组DNAFingerprintDNA指纹技术:DNA指纹技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复制、损伤和修复Replication,DNAbioyntheiDNA的复制: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
emi-conervativereplication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