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
- 格式:ppt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13
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程度的加快,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看似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其核心的美学品质依然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它的生存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扩张和延伸,而且伴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成熟,其内容活跃着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各自实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从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共同创造新的音乐和文化。
关键词: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元素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古往今来,我国的民族音乐就像一部壮丽的诗篇,一幅宏伟的画卷,记录着祖国光辉的历史和业绩。
我国民族音乐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智慧和艺术精华。
在音乐艺术形象的创造上,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音乐的题材、形式及其他各种表现手段上,都具有华夏民族的特点。
而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产物,内容简单通俗,节奏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流畅,贴近生活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精神等,为人们所接受逐,渐转化为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
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其核心的美学品质依然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它的生存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扩张和延伸。
而且伴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成熟,其内容活跃着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
一民族音乐的定义及现状“民族音乐”是一个涵盖很宽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它是指各民族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从狭义上说,民族音乐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客观上属于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美、最感人、最富于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和民族个性形象的音乐文化范畴,是人类音乐艺术的伟大成就之一。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包括摇滚和爵士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摇滚乐和爵士乐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摇滚和爵士乐队,比如音乐天团“The Songsters”,他们在上海一带颇受欢迎。
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充满了西方音乐的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点。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政治运动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倡导革命文化,鼓励音乐家们写一些政治内容的歌曲,比如《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引入了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比如民歌和京剧等,这些元素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新渠道,一些音乐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新的音乐风格也开始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出现,比如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这些音乐风格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与此中国的一些音乐人也开始受到了国际音乐的影响,他们开始向国际音乐市场发展,一些中国音乐人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传播和多元化音乐风格,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外来的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音乐人对音乐创作的探索和追求,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西方的流行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包括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等。
中国当时的音乐市场主要受到传统音乐和戏曲的影响,对于西方流行音乐的接受度较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对音乐的管理。
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成立,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到了1960年代,中国的音乐产业又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音乐界几乎完全停止了活动。
在这个时期,除了政府宣传的音乐,其他风格的音乐几乎无法听到。
直到1970年代末期,中国的音乐产业才逐渐恢复活力。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流行音乐和音乐制作技术。
80年代初,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从此前的政治宣传曲调转向了更加个性化的风格。
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以唱作人为主,诞生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和经典的作品。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音乐产业才真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各种音乐风格开始出现,包括摇滚乐、流行乐、嘻哈、电子音乐等。
音乐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音乐制作、录音和演出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进一步扩大和壮大。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音乐的传播更加便捷,各种音乐平台也涌现出来。
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一些中国流行歌手和乐队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到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国外音乐的元素。
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丰富了音乐市场和文化生活,也为年轻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和发展机会。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西方的流行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原因,这些音乐受到了限制,并被视为堕落的代表。
然而,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音乐开始逐渐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革命歌曲和民歌开始流行起来,以表达人民的情感和社会变革的目标。
这种音乐形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主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的音乐界开始受到外国音乐的影响。
1980年代,流行音乐的概念逐渐引入中国,一些流行乐队和歌手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
然而,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依然受到政府审查的限制,歌曲的主题和内容需要符合当时的价值观。
到了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蓬勃发展。
一些独立音乐人和乐团开始涌现,他们敢于挑战主流音乐的规范,创作出更多元化、自由思想的作品。
同时,亚洲流行音乐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例如韩国、日本的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21世纪初,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电子音乐、摇滚乐和嘻哈音乐等多种音乐流派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同时一些新生代歌手和音乐人开始崭露头角。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音乐的兴起,使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和广泛。
目前的中国流行音乐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国内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主流趋势,各种音乐节和演唱会也在中国不断举办。
音乐市场的发展也为更多的年轻音乐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的来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受限制到自由创作的转变。
政治、社会以及技术的变革都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市场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针对我的选题方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通过书籍、网络与各种其他渠道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
其中,国内外的相关专业著作13本,论文30余篇。
这些资料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对于我的论文来说,时效性不强。
所以在阅读这些文字资料的同时,我还广泛地获取了更多不同途径的资料,包括网络论坛、视频资源、现场演唱会等。
由于我的研究不只会停留在流行音乐的表象,更会深入到流行音乐文化乃至音乐社会学的深层次意义,我在获取这些资料的同时也关注了网友的评论、观众的反响以及新闻媒体的专业评述等等,尽量使我的研究做到客观、科学。
由于网络流行音乐的研究专著相对较少,所以在文献方面,我大多参考的是流行音乐方面的著作,其中有:《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作者以多年教授“西方流行音乐史”和“中国流行音乐史”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历史为纵线,风格为横线,比较全面、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
不仅对于西方流行音乐的每种风格的音乐特征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很多音乐风格与音乐现象做了深入的分析。
《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一书虽然不能很强地概括当今的中国流行音乐,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流行音乐,其脉络把握还是十分恰当的,是一本优质的乐评文集,同时也可以算作半部中国流行音乐史,很多湮没在这期间的人和事都可以从中读到,我的研究也可以从中作出很多参考。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该书立论客观,资料丰富,能以历史的眼光,从整体华人世界的角度出发,不带意识形态偏见的叙述历史,令人欣慰。
尤其是出自内地一位非“专业人士”之手,更觉难得。
关于中国的流行音乐,目前大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史学专著。
这本书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该书也存在少数资料错误,并有错字、段落重复等现象。
《西方流行音乐发展概况》共有十五个章节,分别对西方音乐当中的“爵士”、“乡村”、“摇滚”、“灵歌”等西方流行音乐的风格流派做了介绍与解读。
另外这本书也将一些与西方流行音乐相关的知识,如:重要音乐节与奖项以及重要厂牌等做了详尽的介绍,可以说此书给出了西方流行音乐的一张全貌。
21世纪华语乐坛十大神专:一人独占四席,经典不可磨灭!21世纪华语乐坛金曲不断,神专也很多,来看看都有哪10张入选了吧Top10:2004年林俊杰:第二天堂林俊杰的第二张专辑,便惊为天人,所有曲目皆为原创,不仅有江南这样的传世经典,也有第二天堂、子弹列车这样的饶舌快歌,还有像美人鱼、豆浆油条的经典情歌。
林俊杰在那一年用这张专辑打开了大陆市场,从此奠定了自己优质创作歌手的地位。
Top9:2004年蔡依林:城堡2004年的蔡依林已经事华语乐坛女歌手的代表人物,城堡这张专辑风格多变,包含了多首耳熟能详的金曲,周杰伦和方文山的助力,其个人突出的嗓音诞生了像就是爱、海盗、爱情三十六计、倒带等经典歌曲。
Top8:2004年周杰伦:七里香2004年最令人期待的专辑,周杰伦的经典专辑,保持了个人鲜明的风格,主打曲七里香已经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其他还包括经典周氏情歌借口、搁浅,快歌将军、我的地盘、乱舞春秋,以及极具社会意义的歌曲止战之殇、外婆等。
Top7:2004年五月天: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五月天最强专辑,2004年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将这张专辑评为年度十大专辑,其中《倔强》被评为年度十大单曲。
其中包括了倔强、孙悟空、错错错、垃圾车等经典歌曲。
此张专辑真正让五月天成为亚洲最顶尖乐团。
Top6:2009年张惠妹:阿密特2009年凭借该专辑张惠妹在新城国语力颁奖礼上获得全球最受欢迎至尊歌手大奖、国语力全国最受欢迎歌手、新城国语力歌曲、新城国语力专辑等奖项。
2010年张惠妹在第21届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年度歌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最佳女歌手奖等奖项。
天后张惠妹最厉害的专辑,值得在这个位置。
Top5:2005年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不用问这张专辑有多强,直接上歌曲吧:夜曲、发如雪、黑色毛衣、四面楚歌、一路向北、飘逸、珊瑚海、枫、麦芽糖等。
首首经典,传唱度也非常广。
Top4:2004年王力宏:心中的日月王力宏最经典专辑,王力宏凭借该专辑入围第十六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和最佳专辑奖,并获得第五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男歌手、新加坡金曲奖最受欢迎男歌手等奖项。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界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跟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逐步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界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个时期,一些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一些融合了东西方风格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主流音乐界所接受,但却为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经历了一段起伏不定的发展时期。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数流行音乐作品也都是由一些政府或官方机构所控制。
虽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还是逐渐开始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一些音乐人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开始在中国音乐界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摇滚乐、流行乐、民谣等音乐风格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一些优秀的音乐人纷纷涌现,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创新性,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
一些中国流行音乐人开始尝试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开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音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创作水平和影响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开始萌芽。
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还主要以外国歌曲翻唱为主,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邓丽君、姚莹等。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音乐取向较为单一,创作水平相对较低。
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迈出了第一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相对艰难的时期。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创作和表现空间相对较小。
但在这种限制下,中国流行音乐依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和作品,比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汪峰的《春天里》等,这些歌曲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被广大听众所接受。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西方音乐的翻唱,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次新的浪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比如《天亮了》、《爱情转移》等。
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也开始多元化,开始有了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比如摇滚、民谣、流行等,音乐人也开始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创作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也得到了更多听众的认可和追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也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新的革命,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很多新的音乐人和新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
中国歌曲排行榜作为一个世界文化大国,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流派繁多,其歌曲也经历了从民间到流行的演变过程,其中有些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的经典。
本文将对中国歌曲排行榜进行介绍,让大家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一、五十年代:《东方红》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充满了斗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这个时期,许多歌曲都是以赞美国家、颂扬英雄为主题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就是《东方红》。
《东方红》是在1950年代初期诞生的,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和和田莫里创作,歌词则由杨洪基填词。
这首歌以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讴歌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成为了当时国内外广为传唱的歌曲。
二、六十年代:《夜来香》六十年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音乐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
这个时期的歌曲则更多地表现出爱情、家庭、友情等人情关怀,其中最热门的歌曲就是《夜来香》。
《夜来香》是一首源于古代民歌,但在六十年代时由作曲家冼星海改编而成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朴实自然,却传达了深情厚谊的感情,清新优美的曲调也让人耳目一新。
这首歌旋即成为了当时的经典之作,且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唱。
三、七十年代:《茉莉花》七十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个时期,社会变化大,音乐文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一首名副其实的民歌《茉莉花》脍炙人口,被评为"中国民歌之王"。
《茉莉花》这首歌是由上海作家妙芙以儿时的记忆为灵感创作而成的。
这首歌的曲调鲜明优美,歌词真情实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深的眷恋和感慨。
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因为故乡离别的情感,无论是在茶馆、饭店,还是在自家厨房,都会随口哼起这首歌曲。
四、八十年代:《祝福》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反映出来的歌曲也越来越生活化。
而当时最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祝福》。
《祝福》原本是由台湾的歌手罗大佑所创作的,后来被孙燕姿重新演绎后成为了很多人青春的回忆。
创作歌手陶喆与周杰伦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台湾地区流行歌坛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物。
他们的演唱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为此,笔者以陶喆与周杰伦这两位代表性歌手的演唱为例,“以点带面”来阐述21世纪中国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主要从实例歌曲的音乐形态、歌手的演唱形态、歌手的声音声学频谱形态三个方面来综合阐述歌手的演唱风格。
第一,对实例歌曲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
因为“音乐形态是构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内容,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又对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形态与风格决定演唱风格。
”① 第二,对歌手的演唱形态进行分析。
“即对歌手演唱时的音色、音量、音高等自身生理特点,使用的各种技能、技巧等歌唱方法特点,以及各种方式、类型的舞台表演特点来进行论述。
演唱形态是构成歌手演唱风格的核心部分。
”② 第三,对歌手的声音声学频谱形态进行分析。
“因为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
”③ 本文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韩宝强教授开发的声学测试软件——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软件标识见图1,测试歌手声音频谱见图3、图4与图5,测试歌手声音频谱分析数据见表1与表2),将歌手的代表性声音片段进行声学频谱测试。
这样使抽象的声音转换为直观可视的图像,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且分析歌手的声音形态,使本文的研究更具科学性。
图1 软件“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标识一、陶喆:当代R&B 演唱风格对于中国流行歌坛来讲,第一个进行当代〔摘 要〕21世纪的中国台湾地区流行歌坛异常活跃,出现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其中,以陶喆为代表的当代R&B演唱风格与周杰伦为代表的嘻哈演唱风格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现针对这两位歌手,从他们各自代表作歌曲的音乐形态、演唱形态、声学频谱形态三个方面对其演唱风格进行综合性阐释。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演唱风格;陶喆;周杰伦王 韡论21世纪中国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以陶喆、周杰伦的演唱为例067. All Rights Reserved.R&B演唱的是中国台湾歌手庾澄庆,但未形成气候,真正引起当代R&B演唱风潮的是中国台湾歌手陶喆。
21世纪流行歌曲100首1、《说散就散》2、《追光者》3、《离人愁》4、《带你去旅行》5、《再也没有》6、《在人间》7、《爱河》8、《仙剑问情》9、《蝴蝶花》10、《轻舞飞扬》11、《空窗》12、《忽略》13、《香草吧噗》14、《贝多芬的悲伤》15、《情歌》16、《简讯》17、《回忆总想哭》18、《空空如也》19、《勇敢爱》20、《凉凉》21、《庸人自扰》22、《沙漠骆驼》23、《往后余生》24、《可不可以》25、《纸短情长》26、《一百万个可能》27、《去年夏天》28、《恍如昨天》29、《前座后座》30、《人海》31、《多爱算爱》32、《离人愁》33、《123我爱你》34、《佛系少女》35、《病变》36、《文爱》37、《不仅仅是喜欢》38、《樱花树下的约定》39、《等一分钟》40、《我们不一样》41、《短发》42、《绅士》43、《消愁》44、《尽头》45、《追光者》46、《醉赤壁》47、《再遇不到你这样的人》48、《青春住了谁》49、《走心小卖家》50、《我们》51、《学不会》52、《春风吹》53、《苦行僧》54、《父亲》55、《一生所爱》56、《勇敢爱》57、《你那么美》58、《暧昧》59、《最美的期待》57、《慢慢喜欢你》60、《故事与她》61、《踩踩踩》62、《最美情侣》63、《我看着你的时候》64、《再也没有》65、《全部都是你》66、《暗里着迷》67、《nobody》68、《海底》69、《桥边姑娘》70、《旧梦一场》71、《爱,存在》72、《柔软的歌》73、《你是人间四月天》74、《晴天》75、《少年》76、《点歌的人》77、《命中注定》78、《but u》79、《无人之岛》80、《大鱼》81、《你莫走》82、《无期》83、《演员》84、《你莫走》85、《微微》86、《破茧》87、《信仰》88、《上了年纪的男人》89、《夏天的风》90、《逆流成河》91、《红色高跟鞋》92、《我爱你不问归期》93、《无人之岛》94、《记忆里的雪》95、《天上的星星不说话》96、《芒种》97、《与我无关》98、《春娇与志明》99、《山河无恙在我胸》100、《这样就好》。
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状况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任务加重,而我们的眼睛就首当其冲——看书,查资料,上网,聊天等都需要眼睛不停地工作,甚至是吃饭时眼睛都不能休息。
这也是现在的眼镜行业这么红火的原因,我们的眼睛实在是太累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音乐来帮助我们排解,放松,休息的时候闭上眼睛,让一段优美的音乐萦绕在耳畔,顿时就会感觉压力一下子消失,走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倍感身心舒畅。
音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快乐的时候可以听音乐,悲伤的时候同样也可以。
可以说,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普遍的大众所聆听的音乐正是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它是流行的,符合大众口味的。
流行音乐产生这么久,从过去到现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二十一世纪的流行音乐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一、商业化与大众化的发展模式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家里打开电视、电脑,我们很容易发现音乐真的是无处不在,而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商业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也就是说,二十一世纪,音乐更趋向于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自从陶喆等人带给我们R&B之后,很多歌手比如胡彦斌等等都朝着这方面发展,写出来的歌都是这种感觉的。
他们是明智的,他们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懂得迎合市场,于是他们就成了各大颁奖典礼的常客,尝到了走商业化路线的甜头。
当然,我不否认他们的音乐,也是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一首首歌曲,只是这些歌曲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迎合市场需要。
音乐的商业化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这无可厚非,然而有些网络歌曲实在是有迎合低级趣味的嫌疑,比如《错错错》、《如果没有他你还爱我吗》等等,实在是起不到音乐最起码的陶冶人情操的作用。
二、主题单一化现在流行乐坛不管东西方,很普遍的一个音乐主题就是爱情,像中文的有梁静茹的《勇气》、《会呼吸的痛》,王力宏的《依然爱你》,范玮琪的《最重要的决定》等,英文的有Taylor Swift的《the story of us》、《haunted》,艾薇儿的《my happy ending》、《the best damn thing》等。
关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
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
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
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
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
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
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
“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