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苏州市主要河湖水生态现状调查分析朱德龙;高晓平【摘要】Wat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nowadays. In this paper,the river and lake ecological survey indexe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zhou water ecosystem,the distributions of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objectives and sensitive ecological problems. The water ecology situation of the main typical rivers and lakes in Suzhou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respectively to 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水生态建设是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结合苏州市水生态系统特点、水生态保护目标分布及敏感生态问题确定河湖生态调查指标,据此调查分析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河湖存在的水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水环境现状的对策。
【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水生态;河湖;指标【作者】朱德龙;高晓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苏州 21512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江苏苏州 215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苏州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形成“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系格局。
江苏省苏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结果出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的重要资源,水质监测成为了保障水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结果正式出炉,显示着城市水质的整体状况。
本文将就此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苏州市各个河道的水质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苏州市主要河道水质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占比分别为XX%和XX%。
在整体水质中,Ⅳ类水占比XX%,V类和劣V类水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XX%和XX%。
这一结果表明,苏州市的河道水质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水质,但也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
其次,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一些水质较差的河道。
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可以发现苏州市xx河和xx河的水质相对较差,分别被归类为Ⅳ类水和V类水。
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河道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并且周围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
因此,针对这些河道,我们需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排污口的管理,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在改善水质的过程中,除了加强监管外,提高水质的治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市区内的河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水质,例如加强河道清淤工作,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
同时,还可以利用湿地的修复和建设,增加河道自净能力,使水质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保护。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苏州市河道的水质监测结果整体上较好,但也存在一些改善的空间。
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水质保护中来,共同创建良好的水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一下,江苏省苏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了城市水质的整体状况。
通过分析监测结果,我们了解到了水质的分类情况,关注了水质较差的河道,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措施。
希望通过这一结果的公布,能够引起广大市民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共同努力构建更加美好的水环境。
苏州水文条件苏州市水文地质资料数据根据苏州气象站资料统计,苏州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5.7o C,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7 o C,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4.9 o C。
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3o C,极端最高气温39.2 o C;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3o C,极端最低气温-9.8 o C。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无霜期年平均约240天,日平均气温在10o C以上的积温近5000 o C,年平均日照时数1937小时。
苏州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mm左右,降水日数平均每年达130天。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554 mm(1957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74.5 mm(1934年)。
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每年4~9月,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各月平均降水量为100~160mm,6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这期间的降水包括初夏的梅雨和夏秋的台风雨;10月到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各月平均降水量为40~85mm。
规划区周围有苏州、枫桥、西山和瓜泾口四个蒸发站,四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3.8mm。
苏州站多年平均风速为3.4m/s,常年主导风向夏季是SE、冬季是NW,6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约17.7天,影响本地区的台风每年约2~3次,风力8~10级。
苏州站1961年~2001年共41年的10分钟最大风速资料频率分析显示,50年一遇10分钟风速为19.1m/s。
苏州市区现有苏州站、枫桥站两个水文观测站,苏州站设在觅渡桥北;枫桥站位于枫江桥上游约1.1km 处。
苏州站多年平均水位2.83m(吴淞零点镇江基面,下同),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水位2.94m,历史最高水位4.37m(1954年7月28日),历史最低水位1.89m(1934年8月27日)。
枫桥站多年平均水位2.95m,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水位3.11m,历史最高水位4.5m(1999年7月1日)。
苏州市区水源水水质状况调查苏州市区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取自于太湖和阳澄湖,其中太湖约占80%。
水源水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及饮水安全。
加强水源水的保护,提高水源水的质量,对保证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苏州市多年来一直开展对水源水的水质定期调查和连续监测工作。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苏州市区太湖、阳澄湖水源水取水口水质。
1.2调查方法采用点和面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水源水取水口的位置确定采样点。
每个取水口又按上游、下游设2个采样点,每月采样1次,每次采3个样,枯水期和丰水期适当增加采样数。
此次调查时间为2006年1—12月。
1.3调查内容水源水附近污染源情况、供水量、供水方式、覆盖人口、供水范围等情况。
1.4检测项目色度、浑浊度、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铬、氯仿、四[]氯化碳、pH、铁、锰、铜、锌、砷、汞、镉、铅、铝、硒、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化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洗涤剂、溶解性总固体、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粪大肠菌群数共33项检测指标。
1.5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要求执行。
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藻类分类记数使用倒置式显微镜法。
2结果2.1一般情况苏州市区设有北园、横山、白洋湾、新区、园区和吴中区6个水厂,其水源水分别取自阳澄湖和太湖,供水范围分别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新区、园区和吴中区,服务对象约120万人。
水源水取水口附近没有发现污水排放口。
2.2太湖、阳澄湖水源水主要指标检测结果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其中9个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1、2,其他指标(不同年代、不同水源水)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阳澄湖水源水微生物检测结果较太湖高,化学耗氧量亦显著高于太湖水源水;阳澄湖水源水部分样品化学耗氧量检测结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近期还检出氯仿和六价铬。
2.3化学耗氧量变化北园、白洋湾、园区水厂水源水化学耗氧量随监测时间后移呈增长趋势(表3)。
苏州水产资源状况调查王宇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渔业生产现状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2.7%。
地处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
地理环境优越,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东靠上海,南与浙江省的嘉兴、湖州等市接壤,北临长江,西傍太湖。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境内有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国家一类长江口岸。
下辖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等5个区,以及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86个镇(街道),现有总人口590.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89万人。
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水域结构适宜水产养殖。
水域资源状况全市水域总面积360.9千公顷,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类河道2.1万多条。
境内长江水域面积46千公顷(水岸线长138公里),太湖155.3千公顷,大型河道(泄洪)26千公顷,宜养殖水面148.7千公顷,实际已养殖水面91.82千公顷(137.73万亩)。
水文气候条件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常年平均日照1965小时,日照百分率全年平均44%,夏季最大为49%,其次是秋季为47%,冬季为42%,春季最小为39%。
年平均气温为16℃上下,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
太湖水体对沿湖地区的温度调节作用以冬季最为明显。
常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年降水日125天。
春季常年降水总量为278毫米,夏季为420毫米,秋季为220毫米,冬季为144毫米。
初雪日为12月24日,年平均积雪日数为5天,但也有年无积雪日出现。
关于苏州水污染的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以及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苏州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方案》。
首先,我想分享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苏州市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的水质状况越来越差,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在苏州市的主要水体中,约有70%的湖泊、50%的中小河流和30%的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中重金属超标、化学污染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废水直排等问题成为苏州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苏州市作为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其自然环境一直以来都是苏州人民骄傲的象征,然而如今却不容忽视水污染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州市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水源地深受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威胁,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风险。
此外,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对水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水质的下降直接影响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面对苏州市的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呢?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监管,严禁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政府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主体责任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注重技术支撑和科学管理。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水污染源头的智能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排放登记和排污许可制度,推动实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污染治理的效率。
此外,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解决水污染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环。
公众参与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引导公众形成主动保护水资源和预防水污染的良好习惯。
在苏州水污染治理的道路上,社会各界都应当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来。
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第一篇: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繁荣,苏州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苏州市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200万人,即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超大型城市。
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对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其中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城市排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激化。
鉴于此,农工党苏州市委组织专家对我市水环境容量与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进行了调研,希望提供相关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1.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对我市排污量进行预测根据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城市规模与城市污水产量之间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规划总人口为120万人,相应的自来水供给需求为120万吨,污水处理需求为90万吨,园区十三年来发展实践也基本验证了这一关系。
以此类推,则苏州市达到1200万人口后,污水处理需求也将达到900万吨/天,即使以全部收集处理,并达以最严格的国家一级A标准排放,苏州市的COD排放总量将达到16.43万吨/年,总磷和总氮的年排放量分别达到1.64万吨和0.16万吨。
经对比,以上测算数据与《苏州市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及《苏州市给排水专业规划》用其它分类测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实际上,从全市范围来看,由于居民住所不可能完全集中,苏州市又处于河网地区,污水管网全覆盖难度较大,污水处理率很难达到理论上的100%,同时农业、渔业等面源性排污的量也不容忽视,因此实际的城市排污总量还将大于上述预测数据。
2.对我市水环境容量现状的分析苏州市目前的现状水环境已不容乐观,按全指标考核,市内的水体(除太湖外)基本都在IV-V类水之间,京杭运河等主要河流和阳澄湖、金鸡湖等湖泊已超过了V类水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富营养化现象已十分普遍,最近的太湖蓝藻事件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查证,苏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28亿m3,入境水量进入苏州水系17.85亿m3,苏州本地地表径流量25.11亿m3。
苏州市太湖水质堪忧保护水生态必不可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苏州市,太湖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其水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湖水质堪忧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水生态的重要性。
一、水质堪忧的原因首先,工业和农业排放的污染物是导致太湖水质堪忧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废水和废气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也不可忽视,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流入太湖,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其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也是太湖水质堪忧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于人口规模的增长。
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太湖,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最后,非法排污等行为的存在加剧了太湖水质堪忧。
部分企业、个人为了节省成本,存在偷排、倾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导致太湖污染程度加剧,水质更加堪忧。
二、保护水生态的重要性首先,保护水生态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太湖水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类鱼类、水鸟等。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生物将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其次,太湖水质的恶化对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太湖水源地的水质下降将直接影响到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饮用水安全。
此外,农田灌溉水源的水质下降将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降低农业产量。
最后,保护水生态对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太湖作为旅游景点备受游客青睐,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水域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保护水生态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综上所述,苏州市太湖水质堪忧的问题亟待解决。
保护水生态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事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增强法律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太湖水生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苏州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需重视江苏苏州位于中国东部,以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水资源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首先,苏州的水质问题主要源自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工厂和企业涌入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
这些废水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破坏了河流和湖泊的水质。
此外,农业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也导致了农田灌溉水的污染,进而对地下水质量造成了威胁。
其次,苏州的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该地区不仅有大量的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还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供水。
然而,由于水质问题的加剧,地下水储量快速减少,水资源供给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如不加以重视和保护,水资源的短缺将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苏州水质问题的严重性,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水资源的保护。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工业和农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和农药使用,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
其次,应推广和普及节水理念。
通过教育宣传和科技创新的手段,引导公众和企业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引入智能水表和节水器具,监控和控制水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此外,建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责任和义务,形成合力。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污染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强化法律的威慑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水质问题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检测和评估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预防水质问题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苏州水质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迫需重视水资源保护。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保护,推广节水理念,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共同保护好苏州的水资源,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