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中的成长主题
- 格式:doc
- 大小:18.08 KB
- 文档页数:13
简评《天下无贼》电影《天下无贼》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对扒窃搭档王薄和王丽,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傻根的农民,他刚刚从城市里挣了一笔钱要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
傻根不相信天下有贼,王薄最初想对他下手,后来却被他的纯朴所打动,决定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并由此与另一个扒窃团伙引发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整部影片带有浓重的冯氏电影的烙印,充斥着小市民的幽默,却也在背后折射出意味深长的哲理。
整部电影,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人物语言,里面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台词。
如:电影开头王薄开着骗来的宝马车驶出小区时,对着站岗的保卫说:“你在这里干什么?当明星阿你?我们需要的不是敬礼,我们需要的是安全,责任感!懂吗?!开好车你就不问,开好车就可以随便进入,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其实我觉得通过电影往往可以展现某些社会现象。
王薄是个贼,也是一个对社会认识很深刻的贼,开着好车就不用问了吗?开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对于一个只懂得敬礼的保卫,要他何用?傻根儿在车上说:“在我们老家,捡羊粪的人如果今天没把粪带回家,只要在羊粪上画个圈,明天那粪还在那儿。
”傻根儿还说,他在西藏修庙的时候过年不能回家,没人跟他说话他就跟狼说话。
他就不信,狼都不会伤害他,人会伤害他。
他说了一句“人怎么会比狼还坏呢?”通过淳朴、缺心眼的傻根疑惑的这句话极好的讽刺了“人比狼坏”这一尴尬的现实。
让我一方面觉得傻根“傻”的很彻底,另一方面对现实很是无奈。
片中的黎叔在得知自己手下不听指令时,用叹息的语气说了一句“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黎叔这个角色叫胡黎,暗指狐狸,狡猾,老谋深算,要不断的掩饰自己以达到目的。
他瞧不起“没有技术含量的”打劫的,欣赏技术不凡的王薄,想拉为己用被拒绝时不禁感叹了一句“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王薄与王丽争论时说:“那就必须要给他上一课。
他凭什么不设防?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呐?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
《天下无贼》影评当我第一次看《天下无贼》时,自然的就想起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先生为了实现“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一生奋斗不息,但也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天下无贼”在境界上肯定不能同“天下为公”相比,但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
连冯小刚自己都说“有人问我相信不相信天下无贼,我肯定不相信,但是正因为我不相信,所以我才要拍一部关于天下无贼的电影。
”冯小刚的魅力其实正在于此,他通过众多明星出色到位的表演、扣人心弦的火车角逐、苍凉壮美的高原景色、悲切的背景音乐,用丰富的富于变幻的镜头语言把一个根本不可能的梦编织的如此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在心甘情愿的掏出钞票的时候又情不自禁的叹息感动。
说的抬高一点,影片给人一种“大片”的感觉,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视觉盛宴,并直逼近人的内心。
电影《天下无贼》,讲述了一对扒窃搭档兼浪迹天涯的亡命恋人为爱思悔向善最终男子付出生命独留怀孕女子在世上的故事。
故事的脉络简单清晰:一对作恶多端的贼夫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结识一个淳朴的打工少年。
或许是西部庙宇神灵的感化,或许是内心善良灵魂的苏醒,或许是少年不设防心灵的感动,亦或许是女贼腹中小生命的促使,反正他们在经过一番心灵的挣扎后,终于决定向善,一路保护怀揣六万“巨款”的傻根,与另一群贼斗智斗勇,做出了一次灵魂的壮举,且贼公并最终为此献出了生命。
大手笔的象征与寓意:“狼”与“羊”。
王丽王薄与黎叔团伙属于“狼”,都盯着傻根这只“羊”,而且是毫不设防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反抗之力的“羊”。
由于“狼”不是一个族群,继而分为了两派,为食而斗。
另外,还有暗中部署的“猎人”—警察。
王丽与黎叔分属两个“狼群”的灵魂人物,在傻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着撕咬着,猎人只需要在“羊”不受伤和“狼群”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收网就行了。
黎叔是王丽人性转变的障碍与跳板—一方面妨碍她做善事,此外还成就了她的善举。
半路杀出了一伙可以说是出来缓解气氛的强盗,使得猎人及早收了网。
天下无贼观后心得体会《天下无贼》是一部由刘德华、周润发领衔主演,丁晟执导的动作犯罪片。
该片于2004年上映,以其紧凑的剧情、悬疑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动作场面而广受观众喜爱。
这部电影通过揭示贪欲的本质和警示人们的贪婪之心,引发了我许多思考,并使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看《天下无贼》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电影通过深入剖析人性弱点,向观众展现了人们对贪欲的无尽追求。
在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目标,不管是警察、盗贼、商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受到金钱的引诱而为之疯狂。
无论是警方的追捕行动,还是盗贼团伙的计划实施,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力量。
例如,周润发饰演的警察陈小春,在被禁止巡逻的情况下,仍然抱着自己的私人目的进行个人行动,这暴露了他内心对金钱和权力的不满足需求。
另外,刘德华饰演的盗贼张飞也是为了财富而不择手段,为了换取更多无法获取的东西,牺牲了自己最爱的女人。
这些场景让我深思人性中的贪欲和欲望究竟有多强烈,是否会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电影呈现了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
在《天下无贼》中,黑暗势力与正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令人震惊。
警察和盗贼之间的骨肉之亲,无居民区的秘密交易,商人和政府官员的勾结,这些都是电影中揭示的黑暗现象。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似乎都深陷在自己的利益纠葛中,忍受着道德和利益之间的冲突,失去了对善恶界限的判断。
这种社会现象的描绘引发了我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当金钱成为一切的衡量标准时,人们是否还能保持原本的善恶辨别能力?人们在道德和利益之间作出选择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正义感不被扭曲?这些问题使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探讨产生了深远的思考。
此外,电影以精彩的动作场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天下无贼》中的动作戏份是该片的一大亮点,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展现了人性在生死关头的表现。
无论是警方和盗贼的激烈交锋,还是每个角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抢夺,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诡计和复杂性。
天下无贼观后感作文《天下无贼》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该影片于2004年上映,取材自中国现实的背景,以抢劫为题材,揭示了社会腐败和人性的弱点。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其有了很多感悟。
整部电影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犯罪丛生的社会,贫富悬殊和道德沦丧成为了导致犯罪泛滥的原因。
影片通过一连串的抢劫事件,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被称为“接线员”的反派角色,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罪犯,通过操纵和利用人心,使犯罪者和受害者陷入困境。
他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能够洞察人性的弱点。
这使我想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欲望的盲目。
影片中,每个人都被迫面对利益和道义之间的抉择。
无论是正派的警察还是犯罪团伙中的成员,他们的命运似乎都受制于情势和无法摆脱的困境。
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变幻莫测,让人真切感受到现实世界的复杂与残酷。
从影片中我还思考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背景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社会环境往往会对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贫困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常常使一些人无法抵挡犯罪的诱惑。
电影中的一些人物正是因为贫困、不公以及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待遇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使我更深地理解了犯罪的深层原因,并对改善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除了展现社会的黑暗面,电影中还描绘了一些人物的成长与变化。
电影中的女主角小红,最初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女孩,被迫陷入了犯罪的圈子。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渐渐从过去的错误中醒悟,决定改变自己并救赎自己。
这种成长表现了人性中固执和追求美好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改变的可能性。
影片中的刻画和情节设置让我思索了很多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它提供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反思,使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途径。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明白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弱点会导致犯罪的泛滥,而改变社会问题需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
同时,电影也给了我对社会中正直勇敢的人的敬仰和信心。
人性的闪光——观《天下无贼》有感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人性的闪光——观《天下无贼》有感,感谢您的阅读!印象中,观看过许多影视。
让我记忆深刻的也有,淡忘的益多。
《天下无贼》就是一部,其中傻根的微笑,他的一言一行,让人想得很多很多,受益匪浅。
傻根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善心和爱心。
车厢里,有个病人急需血。
傻根听了之后,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准备去献血,还拉动旁人。
他忍着疼痛,闭上眼睛,不喊一声,任凭痛蔓延全身。
一次,有人身上被谁扔了烟头,整个车厢烟气弥漫,人潮涌动。
傻根迅速跳起来,不听旁人的劝阻和拉扯,仍要去救火。
“啪啪啪”几人围在一团,火灭了。
傻根自己却被呛得直咳嗽。
也许会有人喊道:“傻根就是傻,天底下的大笨蛋!”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他老实,善良,有着小山沟沟人的淳朴,宽厚,惹人喜欢。
别人不愿做的事,他却十分乐意。
傻根有正义感,见到别人有困难就立即伸手援助。
有人跟他说,“我妻子得了癌症,我很伤心。
在她面前,要保持笑容。
想想就哭了。
”当傻根得知是因为没有钱治病时,他的眼圈红了。
在几番犹豫之后,他还是从自己的兜里拿出500块钱给他们。
要知道,那些钱可都是傻根自己要娶媳妇用的钱。
看到这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钩住似的,眼前渐渐模糊了。
人世间要是能多些像傻根这样乐于助人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解决?况且傻根又并不富裕。
傻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让身边的人充满快乐的人。
因为傻根是从山里出来的,所以能唱许多好歌。
为了缓解车厢的压抑,他便一展歌喉。
车厢里的人都认真听着,时不时为他伴奏,也有的跟着唱,有些小宝宝也甜甜地睡着了。
想想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都要僵上半天。
再瞧瞧傻根,他不管怎样,心情时时好,也让旁人快乐,这人生才有意义。
此刻,眼前好像又出现了傻根那憨厚的笑,自然的微笑,虽然不是那么好看,却令人欣慰。
像他一样,让我们闪烁出人性的光辉吧!。
天下无贼观后感天下无贼观后感《天下无贼》是一部由冯小刚导演,刘德华、刘若英、谭盾和王宝强等演员主演的电影。
这部电影于2004年上映,曾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深受观众喜爱。
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对它产生了很多的感悟。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单单是一部警匪片,而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讨。
男主角张耕是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警察,他一直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
但是,在他碰到了劫匪李易时,他的信心似乎被摧毁了。
这个劫匪似乎总能在他的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的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张耕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只要懂得抓住这个软肋,就能够战胜对方。
这是一种人性的探讨,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社会中的事情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
在电影中,警察和劫匪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
警察们为了抓到劫匪,有时会采取一些不太道德的手段,而劫匪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躲避警察的追捕。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电影更加真实,也更有看点。
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
电影中,警察们用智慧和勇气抓住了劫匪,这给我们展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放弃,但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总之,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部有思想的电影。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真实,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份重要回忆。
二年级观后感作文:《天下无贼》观后感
《天下无贼》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围绕偷盗活跃的小偷与一个神秘
的女人之间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有感受,有了一些感悟。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小偷在一次次的偷盗之后,最终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做坏事,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努力工作走上了正途。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工作
社会中,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电影中的女主角展现了一种坚强勇敢的品质。
她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依然
顽强地活下来,并且帮助了小偷,最终成为了他的重要支持与依靠。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强勇敢,不要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一些启示,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
偷盗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
要远离这样的行为,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懂得知错改正,勇于担责,不断完善自我,
追求真善美。
观看《天下无贼》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感悟,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勇
敢坚强的品质和道德的重要性。
我会把这些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
坚强勇敢、有道德的人。
天下无贼观后心得感想天下无贼观后心得感想1天下无贼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人间至善的最高理想,当理想照进现实,天下无贼似乎已不再遥不可及。
冯小刚借《天下无贼》抒发一个理想主义梦想,两个贼失去了理想家园,但在一列火车上借着“傻根”又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傻根这个人物由王宝强来演是极为合适,他身上那种质朴,单纯的“傻”劲是别的明星所演不出来的,而冯小刚也为傻根这个角色做了很多前期铺垫,无害的狼群,“天下满贼”的同乡,使傻根这个人物充满了个人气质,现在想来王宝强的走红也不是无来由的。
姑且称呼王薄与王丽是一对鸳鸯飞贼,说飞贼不为过,矫健的身手,仿佛能上天入地的本事,让人觉得做了贼真真是可惜了,他们的名字也让我觉得别有一番深意,男人凉薄,女人美丽,故事最后的最后,男人不再凉薄,而女人也不仅仅只有美丽。
两人的感情冲突贯穿影片的前半部分,王薄喜欢快意恩仇的刺激生活,王丽却厌烦了东奔西跑,朝不保夕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他们的孩子,而为了他们共同的孩子,他们最终放下了两人的矛盾,齐心对外。
但就论情节而言,贼婆王丽人物转换的过快,有些违背人物的身份和逻辑,而刘德华饰演的贼公符合一个贼的思想路线,无论他做多少件好事,终究更改不了贼的身份。
影片的动作戏很多,用慢镜头配着唯美的音乐拍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动作过于凌乱,让人眼花缭乱。
在赵本夫的原作里,“贼头”王薄和王丽一路保护傻根平安到家后就不了了之,并没有交待结局,电影则对剧情作了丰富和发展。
冯小刚赋予了电影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要义,但结尾的神来一笔有些突兀,为了圆傻根的天下无贼的梦,王薄死了,王丽孤身带着孩子,结局太过悲情,仿佛是为了悲情而悲情。
傻根或许安全的回到了家,那以后呢,以后还会不会有一个向王丽这样的傻贼来保护他,而王薄也算是间接因他而死,王丽还能否没有任何想法的面对他,人总不可能一直单纯下去,他已经不是孩子了。
《天下无贼》是冯小刚写给成人的童话,而成人的童话有时往往很残酷,我们总该学着长大了。
一道凄凉而沉重的经典贺岁《天下无贼》[摘要]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在呈献给观众视觉震撼的同时,也承载着一个毁灭与拯救的命题,深刻的现实批判主义,在诙谐嬉笑中让世人警醒。
[关键词]别样的世界拯救与毁灭幽默与讽刺《天下无贼》可算是冯小刚的一部较有深度内涵的贺岁片,流水般的叙述,在痛快淋漓的嬉笑谩骂中让观众警醒。
影片中贼的世界、贼的绝技、贼的生活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别样的世界。
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傻根”的世界,那种善良、单纯的品质。
那种超脱于金钱利益、不信邪的原生态。
更看到了一个最后由“坏人”变“好人”的历程……别样的世界《天下无贼》里各式各样的贼组成了一个贼的世界:这个世界神采飞扬、轰轰烈烈,简直就是“天堂”。
在“天堂”里住着各式各样的“英雄”们。
王薄与王丽是一对单飞、满身狼味同时还串出点人味的贼公贼婆;以胡黎为首的是一个庞大的鱼目混杂的贼组织。
这里的贼都各怀绝技,聪明,有原则、有胆识,高技能、高智慧,甚至有点愤世嫉俗。
影片从始至终都给观众一种新鲜神秘的外观感受,每一个贼都塑造得有血有肉、形神兼备。
《天下无贼》中贼的名字,就富于象征色彩。
单飞的两条“狼”,起了一个颇有人间味的名字,叫王薄与王丽。
王薄勇于拼“搏”,王丽利落美“丽”。
他们如战士一般为生活而战,虽很危险,却也新鲜刺激,兴奋之余,还可做些“劫富济贫”的好事。
如把偷来的小钱分给穷孩子。
王薄深谙贼道:懂得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做贼就必须伤害别人。
他宁愿在残酷中正视现实,也不愿留给别人一个鄙薄的童话。
为了生存,他练就一身本领,入了贼道,遵循贼道的规则,游刃有余地在游戏中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王薄虽愤世嫉俗,不拘常理,但对贼婆王丽却情有独钟。
当王丽为傻根涂擦清凉油时,王博会想起自己和王丽在海边接吻的情形,于是酸酸地说出:“光看着,都觉得爽啊,我手刺了都没人管呐。
”虽然贼公贼婆会发生摩擦,而在回眸间、在话语内却仍能看出他们的深深的爱,所以他们才倍加珍惜他们爱的结晶――王丽腹中的孩子。
《天下无贼》中的成长主题[摘要] 异化与成长具有很强的隐喻性与象征意味。
《天下无贼》正是一部成长主题的影片。
在赵本夫笔下,异化与成长外化为主人公王薄善良本性的迷失与回归。
王薄由最初的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到最后舍己为人;影片通过一系列的隐喻与象征告诉观众王薄已不再是原来的王薄,而是一个蜕变后的新灵魂。
迷失与回归在这里作为一个成长的标记,象征着人的灵魂从纯真走向世故、从自我走向社会、从善走向伪善,但内心渴望本性的回归的善的追求。
[关键词] 成长;主题;隐喻;象征《天下无贼》是著名导演冯小刚于2004年底推出的贺岁片,早在影片开拍过程中,媒体和观众就对此片非常关注,而影片上映后,取得了过亿的票房收入,充分证明冯小刚出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冯小刚在该片中展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风格,启用港台两大巨星刘德华和刘若英出演男女主角,一改过去作品中的浓郁的京味,融入了动作、特效、时尚等多重元素,逐渐将作品演变成全国以至全球华人的贺岁大餐。
影片围绕小偷与小偷之间的交锋,展现了人性中善与恶的交锋,结尾更是表现了善良和真诚的巨大力量。
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是一对扒窃搭档,也是一对浪迹天涯的亡命恋人。
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傻根的农民工,他刚刚从城市里挣了一笔钱,要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
傻根不相信天下有贼,王薄和王丽最初想对他下手,后来却被他的纯朴所打动,决定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并由此与另一个扒窃团伙引发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该团伙头目黎叔意欲收服王薄遭拒,该团伙其他成员与王薄比试皆败下阵来,交手之中却被潜伏的警察把钱掉包,后警察现身,将双方逮捕,黎叔和王薄、王丽均欲从车厢上逃走,却又相遇。
王丽先走后,王薄为保护傻根的钱与黎叔交手不敌,临终时故意惊动警察,剧终黎叔被捕,画面定格于王丽与张涵予所饰演的警察的对话。
《天下无贼》就像作者赵本夫所说,是一个肥皂泡,纯粹是一个童话,两个贼为了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一路没有缘由地保护傻根,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王薄只是肚子上挨了一刀,他和王丽两个人不仅完成了保护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而且感动了一路跟踪他们的警察。
这样的处理很符合武侠小说里的侠义精神,但却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里显得缺少说服力和逻辑性。
电影《天下无贼》对此做了两点微妙的改动,一点是两个人保护傻根的动机是因为刘若英怀上了刘德华的孩子,“想为孩子积点德”;第二个是最后王薄死了,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王丽的自由。
这两点处理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一个是轮回报应的意识,还有一个就是惩恶扬善的民族传统。
王薄的死,为这部影片在意识形态方面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大部分观众倾向于把《天下无贼》作为一部纯商业片来欣赏,对于其中的主题往往简单理解成警察抓贼、善恶之争等。
然而偏爱电影文学性赏析的人来说,不难看出《天下无贼》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其实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成长(Initiation)。
在影片中有很多的隐喻和象征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其中想要表达的主题。
一、“傻根”的象征性含义傻根无疑是《天下无贼》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角色,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傻根“傻”。
他傻到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贼,他说:“俺不怕狼,狼也没伤害过俺,我就不信,狼都不伤害俺,人能够害俺?”如果我们要给傻根下个定义,那么八个字:见素抱朴,佛性具足。
没错,傻根就是这样一个“傻”到让人觉得不真实的角色。
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雾都孤儿》中也有一个傻根这样的角色――奥利佛。
作为一个孩子,他成长在肮脏的下层社会,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和虐待,却能够保持其善良的本性。
他不受盗贼团伙的威逼利诱拒不偷窃,甚至连他的言行举止都十分高贵。
今天评论家和读者们都认可这样一个人物的不真实性,但是却没人能否认这样一个不真实的人物的艺术价值与象征含义。
因为正是这样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不真实的人物,结合为了救奥利佛而牺牲自己的妓女南茜,阐释了狄更斯想要告诉所有读者的核心思想――下层人同样拥有高尚的灵魂。
正如任何现实主义作品中突然蹦出的理想化角色一样,傻根其实也是一个象征。
影片中有很多背景来试图使得傻根的“傻”不那么唐突,比如安排傻根在远离社会的寺庙里常年打工,但傻根在火车站大喊:“哎,你们谁是贼啊,站出来给俺老乡看看!”仍不真实到让所有观众忍俊不禁。
傻根的象征性含义用大家习以为常的话说正是“人之初,性本善”。
傻根所象征的就是人之初的“善”。
这个“善”因为是“人之初”的,所以是广泛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而不仅仅是傻根独有的。
其他角色则是成长于社会中的所有人,他们之所以与傻根不同,是因为在社会生活的洗礼中完成了象征每个人从纯真走向世故、从自我走向社会、从善走向伪善甚至恶的本性迷失过程。
王薄的一段话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他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
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
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
”这里王薄明显用社会的眼光来看待傻根的“善”也即纯真,而正是这样的一段对白点出了每一位观众心中起初对傻根“天下无贼”的理想世界的态度。
尽管本性已迷失,但是理想的价值是不会由于现实的丑恶而否定的,接下来王薄的变化发展也正带领所有观众逐渐推翻他自己对傻根的象征性含义的误读。
二、王薄角色设置的独特含义王薄,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没有命的过路鬼”。
他是个什么都敢做,不怕死,唯利是图的冷血贼。
影片中王薄王丽二人拜完佛后,在轿车上,王薄一脸得意,提着一袋子的手机在王丽的眼前晃了晃,王丽带着复杂感情说:“这种地方也偷,不怕遭报应。
”报应,对于一个和魔鬼打交道,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王薄来说甚至很可笑。
他嗤笑着对王丽说:“哟,真当自己是善男信女了。
”虽然王薄说这句话时是笑的,但观众不难从话中分明感觉到嘲讽、嗤笑、愤怒和无所谓。
可以说影片中王薄从一开始就完全处在傻根的对立面,这一点从两人见面后王薄对傻根嘲笑和不啻的态度也能得到印证。
正是王薄这样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经过一系列事件,最终为了维护被自己嘲弄和嗤笑的对象的利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得不说是具有深刻象征性含义的。
王薄的牺牲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雾都孤儿》中为救奥利佛而牺牲的南茜。
结合本文之前说到的傻根和奥利佛的象征含义,我们不难看出,王薄和南茜的牺牲其实不仅仅是“乐于助人”,而更多的是象征性地保护了一种人之初的“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人之初的“善”如前所述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傻根独有的,而是每个人内心潜藏着的。
因此王薄和南茜在保护这种象征性的人之初的“善”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自己善良本性的复归。
我们不得不承认王薄这个起初自私自利的冷血贼的角色设置是十分成功到位的,假若王薄不是贼或者不那么“冷血”,其态度的转变也就无法突出异化和成长的主题思想。
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首要因素是情节而非性格本身,戏剧化的人物内心个性冲突和激变也正在此片中构成了凸显成长主题的情节和角色设置导向。
三、影片中暗藏的点题之处影片中由傻根传给王丽再由王丽传给王薄的降魔杵也正是其善良本性复归的标志物,而王丽腹中的孩子也同样隐喻着新生,这样的象征在今天的电影中屡见不鲜。
此外影片最明显的点题场景还有两个,第一个是张涵予饰演的警察打开火车车厢顶盖找到与黎叔搏斗后濒临死亡的王薄时,镜头的光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时镜头以王薄的视角拍摄,观众看到的是泛着白色光晕的天空和面带苦涩的张涵予所饰演的警察。
众所周知白光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完美,添加其他任何颜色都会减少其完美性。
白色通过它的对极黑色而显示其理想化,美好与邪恶之间的争斗有许多种形式的变化,如白色对黑色、白天对夜晚、上帝对魔鬼等。
复活的耶稣在画中总是穿着白色的衣服,在佛教中白色的莲花也是复活的象征,因为白色是复活的颜色,所以复活者常穿着白色衣服出现在上帝面前。
西方电影中甚至常以死者见到白光作为灵魂飞升天堂的象征。
此处《天下无贼》明显借鉴了西方文化和西方电影的艺术手法,其含义无非是寓意王薄灵魂的升华,迷失了的善良本性的回归。
第二处在影片最后一个场景,王丽与张涵予饰演的警察的对话中,警察对白中其实暗含了对王薄的总结性评价,“等孩子长大了,他爸是什么人照实跟他说,不丢人。
”这里的“不丢人”实在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句评价。
人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王薄的角色塑造使得他克服自己的缺陷完成善的复归远远难于任何普通人,然而他完成了,虽然代价是生命。
“不丢人”此处所要表达的实在是种赞美,是对人性本善的赞美,更是对敢于克服社会强加于人的伪善甚至丑恶,并努力达成善的复归,实现人格成长(Initiation)的勇气的赞美。
四、结语刘德华这次的表演出色地展现了成长异化的整个过渡,从开始的狂妄,到与贼团伙交手的稳健,再到为“善”而舍生取义,他的表演过渡得很自然,比起《十面埋伏》里的苍白与一味耍酷,要有血有肉得多。
虽然整部电影众多的软广告让人觉得有点好笑,但这部影片整体上还是相当完美地展现了道德成长的主题。
《天下无贼》是部成功的电影。
它把一部商业性质的电影拍得好看、好卖,而且好人缘,成了一部有思想又不招人烦的商业片。
在看完电影之后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跟“傻根”拉近了距离就等于靠近美好,靠近自我回归。
大家都是被现实戳破的人,“傻根”那一点可笑放在银幕上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让我们忍不住想去守护,不让他(或者曾经的我们)从天下无贼的美梦中醒来,面对世界的真相。
而这也正是傻根的象征意义,与王薄的牺牲所换取的“复归”。
大部分观众倾向于把《天下无贼》作为一部纯商业片来欣赏,对于其中的主题往往简单化理解。
然而偏爱电影文学性赏析的人来说,不难看出《天下无贼》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其实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成长。
《天下无贼》是一部善良的电影,在国产电影中你很难看到“守护”这两个字,决绝中带着温暖,柔软中还有坚持。
基本上“无贼”就做到了大情怀和小情调兼顾,不激烈、不极端,还给大家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
[参考文献][1]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2] 方维保.当代文学思潮史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3] 南帆.二十世纪文学批评99个词[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 徐庆宏(1981― ),男,山东临沂人,硕士,榆林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常漪(1980― ),女,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