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8
西方文学理论绪论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西方文论选读自考重点西方文论选读是一门重要的自考课程,涵盖了众多思想家和流派的理论观点。
以下将为您梳理这门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但他也承认艺术能够激发人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则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他强调艺术模仿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他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对悲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悲剧的“六要素”。
二、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的文论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认为艺术应该为宗教服务,宣扬上帝的伟大。
托马斯·阿奎那则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认为艺术是上帝创造力的反映。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学束缚。
薄伽丘的《十日谈》通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和自由。
锡德尼在《为诗辩护》中强调诗歌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认为诗歌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启示。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规则。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提出了“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性。
这一时期的文论注重对古代文学的模仿和借鉴,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典雅。
五、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主张诗歌应该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拜伦、雪莱等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六、现实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
巴尔扎克主张文学要成为社会的“书记员”,通过作品展现社会的全貌。
福楼拜注重对细节的精确描写,追求艺术的客观真实性。
七、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象征主义强调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意识流文学则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意识流动。
西方文论教材
以下是一些西方文论教材的推荐:
1. 《西方文论纲要》(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Criticism, and Theory)- Terry Eagleton
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西方文论教材,涵盖广泛的文论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
2. 《西方文论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Terry Eagleton
这本书是对西方文论史发展的简明介绍,从古希腊到当代文论理论都有所涉及。
3. 《西方文学理论史》(Literary Theory: The Basics)- Hans Bertens
这本书是一本入门级的西方文论教材,解释了关键概念和主要理论流派,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4. 《西方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erry Eagleton
这本书是一本对西方文学理论及其应用的全面导论,涵盖了许多西方文论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
5. 《从批评到文化研究》(Beginning Theory)- Peter Barry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西方文论和文化研究的简明入门教材,涵盖了重要的文论概念和理论流派。
这些教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并学习关于西方文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适合那些对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和学者。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西方文论选读资料1。
哲学角度划分西方文论的三个阶段:1)本体论。
A.柏拉图文艺模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B.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传统说法也不同,传统说法只回答了艺术模仿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艺术如何模仿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它体现在“艺术即形式”命题中。
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能动的创造。
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而且还认为艺术能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
根据这一思想,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2)认识论。
A.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性主义。
B.弗洛伊德“我感主体"非理性主义。
C.鲍姆加登创立了感觉学,即美学。
D.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实现了诗歌表现中"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E.唯意志论是非理性的开端。
叔本华、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价值体系的根基正在分崩离析,因此提出“重估一切价值"。
首先是高呼“上帝已死”,并且对道德谱系做出相应的研究,提出“超人理论”和“你要成为你自己”。
3)语言论。
“语言是认识的边界”“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是被理解的存在"A.研究文学本质向研究文学作品转变。
B.研究文学作品向研究文学读者转变.2。
柏拉图的理式论:这是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美的理式是感性事物没的源泉。
3。
柏拉图的灵感说: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西方文论中,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属于以下哪位理论家?A. 亚里士多德B. 弗洛伊德C. 柏拉图D. 康德答案:B2. 以下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模仿说”?A. 亚里士多德B. 尼采C. 柏拉图D. 黑格尔答案:A3.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类似于哪种语言结构?A. 口头语言B. 书面语言C. 符号语言D. 计算机语言答案:C4.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作者的权威性B. 文本的封闭性C. 读者的主观性D. 文本的客观性答案:C5. 以下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文学即游戏”的观点?A. 巴赫金B. 德里达C. 罗兰·巴特D. 艾略特答案:A6.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强调的是:A. 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B.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C. 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D. 文学作品的个人情感答案:B7. 以下哪位理论家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西蒙·波伏娃C.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D. 贝蒂·弗里丹答案:B8.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A. 作者个人情感的体现B. 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C. 作者个人经历的记录D. 文化传统的继承答案:B9.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谁决定的?A. 作者B. 读者C. 批评家D. 出版商答案:B10. 以下哪位理论家提出了“解构主义”?A. 罗兰·巴特B. 雅克·德里达C. 米歇尔·福柯D. 保罗·德曼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潜意识欲望的表达,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揭示人类深层的心理动机和冲突。
2.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其内在的结构决定的,文学作品之间存在共通的符号系统和规则,通过分析这些结构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现象、文学作品及其创作与美学原理的学科,也是文学评论的理论体系。
西方文论涵盖了许多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常见名词进行解释:1. 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创作方法和审美原则等问题。
文艺理论可以分为多个流派或学派,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每个流派都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阐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2. 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技巧和文学语言运用的学科,旨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隐喻和象征等,以揭示文本的美学意义和感染力。
修辞学包括对诸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解读,以及对修辞技巧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和作用的研究。
3.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旨在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美学价值。
文本解读注重对作品内部结构、语言运用、主题与意义等方面的解析,常涉及批评、解构、理论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
4. 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以文化和社会背景为基础,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
文化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政治、性别等文化因素之间的关联,以及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文化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关注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特征。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并认为结构和形式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方面。
结构主义主张对作品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关注作品中的二元对立、符号体系和内在结构模式等,强调了作品的自成系统性和普遍性。
6. 代表作:代表作是指某个作家、作品、时代或流派在一定领域或历史时期中代表性的作品。
代表作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或文学传统的最高成果。
以上只是西方文论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简要解释,实际上西方文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还有许多其他名词和概念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与文学作品的学科领域,旨在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主题和意义。
在西方文论中,存在许多重要的名词,以下是其中几个的解释和拓展。
1. 《隐喻》(Metaphor):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隐喻在文学中经常被使用,能够产生强烈的意象和情感效果。
在文论中,隐喻也被用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隐喻和隐含意义。
2. 《叙事》(Narrative):叙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和角色的行动来传达信息和意义。
在叙事理论中,研究者关注故事结构、叙述者角色、叙事技巧等方面,以揭示故事的效果和作者的意图。
3. 《文化批评》(Cultural Criticism):文化批评是一种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它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作品所表达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问题。
4.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是一种文论方法,强调文本的内部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和结构组成的,通过研究这些符号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文本的意义和结构。
5.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文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断裂、混杂和碎片化现象,以及文学作品对权力、真理和现实的挑战。
这些名词和概念在西方文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运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西方文论整合版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就是文学实践得概括、总结与对文学发展得希望与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与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就是西方对文艺现象与规律得认识与瞧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得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得联系西方文论得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得文学批评家与哲学得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得理论体系,依托一定得哲学思想。
与美学得联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得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得瞧法模仿说模仿说就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得学说。
模仿就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得外化,就是她们得感受、思想、情感得共同体现,就是艺术家激情下得创造。
强调艺术家得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就是诗人思想情感得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得本质在于它得特殊得存在方式,在于它得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得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与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得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得艺术》就是古典主义得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得主要目得就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就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得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 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1、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一)、在一些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但丁)、美学家的著作中的文艺理论论著;(二)、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三)、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专著3、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4、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有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6、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7、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8、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9、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还有两部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即荷马史诗和《奥德赛》。
10、悲剧在古希腊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表演好民间歌舞悲剧一词在希腊文里是“山羊之歌”的意思,与祭祀时用山羊作牺牲相关。
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悲剧最为兴盛。
1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数的模仿)提出了“大宇宙”和“小宇宙”概念12、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13、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14、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
他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
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全部欲望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式的问题:“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使全身中每一部分都美呢?”这是早期的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流派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流派西方文论是中国当今文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包括马列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在内,是三大文论来源之一。
在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多于或高于此前所有的文论。
学科内容主要分为四个系统:作家系统、作品系统、读者系统和文化——社会系统。
作家系统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生命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
作品系统包括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
读者系统包括文学现象学、文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
文化——社会系统包括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文化学、存在主义和社会批评理论。
此外,还有后现代系统,包括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
从总体上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走向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现代到后现代,包括三个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解体、1991年前苏联解体。
二是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即从知识文化到意识形态文本。
此外,还有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的转变,文学理论批评自成体系。
总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对于中国当今文论的研究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诗学文化是从艺术性出发,研究文学在语言、结构和形式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在象征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派、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文论中,隐藏着文化的内涵。
文化诗学则是以非文学系统和视角分析、研究文学现象,展示文化与文学和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探索文学的独特性和文化性,表达文学对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和功能。
精神分析、现象学、阐释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新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等多重视角介入文学研究和批评。
20世纪下半叶文化诗学的五个关键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解构和后现代。
以意识形态为轴心,从世界和历史、文化、男权和女性、建构和解构等多重维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文化诗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20世纪文论呈现出从分析走向综合的趋向。
从现代到后现代,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整体上呈现出从分析走向综合的趋向。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西方文论史是对西方文论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名词解释:1. 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开端,它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社会。
古希腊文论家主要关注文学和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形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论理论,如“模因派”和“三一原则”。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时期,时间跨越了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推崇,这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的文论思潮,它强调规则、秩序和对古典文学的模仿。
古典主义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影响了许多文学作品。
4.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时古典主义的反对者。
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并赞美自然、热爱自由和追求原创性。
浪漫主义对西方文论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鼓励了创造力和个人独立性的发展。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论理论,它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部关系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而是由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系统决定的。
6.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的文论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没有中心”和“没有固定的真理”,鼓励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文学创作。
7. 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中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批判和探讨。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作者的地位,倡导女性权益和平等的发展。
西方文论史的各个时期和理论都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论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了解这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西方文论的发展和变迁。
西方文论教案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 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3、政治性文论☐ 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2、作家中心(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文论、唯美主义文论、直觉主义文论、象征主义文论等把作家作为研究的中心,视文学为心灵的产物。
有关西方文论中文书籍西方文论是指探讨西方文艺作品和文学创作手法的理论体系。
而文论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也涉及到了很多知名的学者和著作。
下面我们将列举出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关于西方文论的中文书籍。
1.《欧洲文学史》——茨威格《欧洲文学史》是奥地利文学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讲述了欧洲文学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于西方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剖析和阐释。
2.《符号学基本问题》——乔凡尼·廷托里《符号学基本问题》是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乔凡尼·廷托里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符号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以及对文学的影响等问题,对于探讨文学意义等问题提供了很多启示。
3.《小说理论》——弗朗西斯·鲍尔斯《小说理论》是英国文学理论家弗朗西斯·鲍尔斯所著的一本关于小说文学理论的著作,书中系统而全面地探讨了小说的定义、类型、结构以及小说与读者、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4.《文学的意义》——杰克逊《文学的意义》是美国文学理论家杰克逊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探讨了文艺作品如何产生意义,以及不同的文学作品如何表达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等问题,对于文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5.《后现代文化批评导论》——詹姆斯·奥尼尔《后现代文化批评导论》是英国文学史学家詹姆斯·奥尼尔所著的一本关于后现代文化批评理论的著作,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特点以及对于文化和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为后现代文化批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西方文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涉及到的知识领域也很广泛。
而以上列举出的一些中文书籍则是对于探讨西方文论有着较好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的重要著作。
西方文论中文093班09321103金香莲从文艺复兴经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从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
应该说,笼统地将这一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无论是狭义地理解为文学艺术的复兴,还是广义地理解为学术与艺术的复兴,并不准确、全面。
首先,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转型,并不只限于学术与艺术这一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域,而是广泛涉及到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的变革。
其次,这一时期的变革,并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再生,而是以复兴古典学术为动力和契机,并在此口号下对中世纪专制、愚昧、迷信、落后的思想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冲击和变革。
这是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起点,是一个崭新的“现代性”逐步走向历史前台的历史性跨越。
不过,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在历史表层的最为显著、突出的时代征候,的确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与艺术为标志的一场全面的思想解放运动。
所以,“文艺复兴”便被人们作为表征这一历史时期的词语而广泛使用。
在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学和艺术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时代的先锋和代表。
其中,文学(诗歌、小说、戏剧)更是扮演了先驱者的角色,仅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便诞生了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这样三位文学巨人和人文主义先驱。
后来,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则分别出现了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一大批人文主义文学巨匠。
在人文主义文学空前繁荣的同时,文学理论与批评也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与文学创造的伟大实践交相辉映,成为中世纪文学理论向现代文学理论演变的一个关键性的过渡与中介环节。
但丁(Alighie Dante)这位“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创作了《神曲》这一不朽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文学理论上成为该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文论著作有两篇:一篇是《致斯加拉亲王书》(1319年);另一篇是《论俗语》。
在这里,他提出了两个真正属于文学理论的命题。
一是提出了“诗为寓言”说,讨论了诗歌与寓言的关系问题;一是大力倡导文学创作应使用“俗语”,探讨了文学应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
薄伽丘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证了诗即神学、神学即诗的命题。
尽管从今天看来,他没有论及他那个时代诗歌所体现的世俗精神、人文主义色彩与宗教神学内在的尖锐对立,以及文学与神学之间其他种种区别,然而,在那个时代,如此周详地论证诗与神学的一致,将诗歌在人的精神生活价值天平上抬高到与神学相等的价值层次,无异于石破天惊的理论言说。
这一点,对于近代世俗精神、人文主义最终战胜中世纪至高无上的神学意识形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环节。
文艺复兴时期,不只是文学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各种造型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
特别是到了16世纪,在意大利,绘画、雕刻方面的成就及影响甚至远大于文学领域,诞生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杰”。
在中世纪,象诗歌和音乐,虽然受到宗教神学的攻击与贬低,不能与神学相提并论,但仍得以包括到七种“自由艺术”的体系。
但是,像绘画、雕塑、建筑这些造型艺术却享受不到这样的“恩宠”,只能被归入地位更为卑下的“机械艺术”的行列,与制鞋、烹饪等放在同一系列。
文艺复兴时代,特别是到了15和16世纪,以空间为存在方式、以视觉为感知途径的造型艺术的繁盛,使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理论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当时的造型艺术理论,主要有三大主题。
一是将绘画、雕塑和建筑从以往的“机械艺术”中分离出来,将它提升到“自由艺术”的地位上;二是将绘画等造型艺术视为一种科学。
我们知道,为造型艺术争取“自由艺术”的地位,实际上也是为它争取“科学”的地位。
因为中世纪的“七种自由艺术”,与其说是艺术的分类体系,勿宁说更是科学的分类体系;三是对造型艺术与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及音乐进行比较,并对绘画与雕塑、建筑进行相互比较。
在进行造型艺术与诗歌的比较中,涉及到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当时的造型艺术理论,以绘画理论成就最大。
达·芬奇认为,诗歌诉诸人的想象,而绘画诉诸人的视觉。
靠想象来接受的诗歌,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转型,文学艺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文学的人文主义主题和描写对象上人的世俗生活等内容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文学的语言、体裁、技法等形式方面。
其中,发生在叙事诗及戏剧体裁上的革新最引人瞩目。
文学创作特别是文学体裁上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引起了一些固守传统的人的批评,也激发起一些理论家对它们的热情辩护,从而在当时的文学批评活动中,形成了西方文学理论史上最早一次的“古今之争”。
在17世纪,法国围绕当时盛极一时的新古典主义,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古今之争”,古派以布瓦洛为领袖;今派以贝洛勒和圣·艾弗蒙为代表。
出现于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的“古今之争”,成为后来的“古今之争”的一次预演。
在这次“古今之争”中,保守派的代表是上一节谈到的明屠尔诺,革新派的代表是钦提奥。
他们的争论主要围绕着文学创作是应该固守古典时代制定的创作律条,还是应根据时代生活的变迁及文学创作与欣赏趣味的变化在内容及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
争论的焦点则是围绕着新文体的出现而展开的。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现,对科学和地理的发现,导致了对人的发现,这足以驱散中世纪的阴霾。
从整体上讲,这是个创造和实践的年代,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相继问世。
繁荣的创作实践带来的是更清醒、更深入的理论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在语言观、真实论上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创见,在文学的社会功用论上也一反中世纪的陈说。
文学获得了它独有的地位与尊严,甚至被认为有“几分神圣的性质”。
在方法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一方面关注文学实践和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将文学与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进行区分来认识文学。
所有的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启发了新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
二、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17世纪,随着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法国兴起并迅速传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一切思想和文化现象得到一次冷静的反思与批判。
唯理主义的核心是崇尚理性,崇尚普遍性与一致性。
它带来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则通过对“天赋良知”、“普遍人性”的追寻和探讨辨别是非。
这种思潮反映到文学理论上来,便是新古典主义。
17、18世纪文学理论的历程就是新古典主义由兴到衰的过程。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期。
在这个时期里,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思想,遭到一次严肃的清算和反思,有的被过滤掉,有的则被继承和发展。
在很多次“破”与“立”之后,出现了一批足以影响其后几个世纪的理论家,20世纪文学理论的空前繁荣都可以从他们那里找到精神源头。
具体地说,新古典主义的兴衰经历的是这样一个历程:起初,新古典主义作为对文艺复兴时期某些过激思想和创作实践矫正的一种思潮在法国兴起,并与当时社会政治需要遥相呼应。
随后,新古典主义传到英国、德国,并在欧洲各国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就,同时根据各国文学的实际呈现出许多形态。
接着,便是概念化和教条化使其失去以往的针对性、开放性,走向僵硬,被英国感伤主义、法国和德国的启蒙主义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超越和取代。
文学理论从此又开启一个新的境界。
布瓦洛(N . Boileau)是我们了解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钥匙。
在布瓦洛之前,法国已经有许多新古典主义作家在探索文学创作的规则,甚至在写作中间心甘情愿地为某些规则作出让步。
但是,这些探索始终是零散和模糊的,直到布瓦洛《诗的艺术》的出现,才明确提出文学创作要以理性为指导。
《诗的艺术》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总结和法典,它分四章,第一章确立理性原则,第二章分析戏剧史诗之外的各种次要文体,第三章分析主要的诗体,即悲剧、史诗和喜剧,第四章是关于理性和品格的一些忠告。
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诗的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思想包括以下几点:1. 重视理性。
2. 重视艺术因素。
3. “自然”和“类型”。
4. 关于摹仿古人作品。
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在本·琼生(Ben Johnson)那里已经初见端倪,经过约翰·屈莱顿(John Drydon)、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撒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等人的阐发和总结,在文坛确立了权威地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与法国新古典主义在精神前提上有很大的相通性,许多理论都是从法国引进的。
但是,由于英国有其特定的文学气质,尤其是有莎士比亚留下来的伟大文学传统,所以,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比法国要灵活得多,宽容得多。
法国新古典主义看似神圣的教条在这里出现了松动。
古典主义在英国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形成了其既符合本民族文学状况又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呼应的理论体系,但是,其中也躁动着许多不安的东西,这就使得英国文学理论不可能长久地在法国人预设的精神轨道上发展,相反,它与后者越走越远。
何况,新古典主义教条化、抽象化所产生的理论惰性也使得这一派文学理论不可能与文学实践始终同步。
18世纪中叶的英国,正值笛福之后小说“兴起”的年代,一大批有着高雅艺术品位的读者尤其是女读者出现了。
这一方面增大了对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也包括诗歌)的需求量,使作者可以通过版税养家糊口,而不必通过将作品献给某个王公贵族以求得赞助;另一方面,读者的趣味也大大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这带给文学一个转变的奇迹和发展的契机。
随着一种与新古典主义大异其趣的文学实践——感伤主义登上历史的舞台,以感伤主义文学为基础的文学理论也应运而生,新古典主义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并最终被超越。
当布瓦洛提出的“理性”原则成为被人诟病的东西后,如果说英国感伤主义是以在文学理论中强调“感性”来批判和超越它,那么,法国和德国的启蒙主义则是以一种新的“理性”来代替它。
这种新的理性以人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旨归,以自然规律为人的行为准则。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以“一种简易便行的方法”就摆脱了宗教。
在这种新理性的烛照下,新的方法、新的理论不断诞生。
这是一个造就大师的年代。
我们在这一节打算介绍狄德罗、莱辛、维柯三位大的思想家对文学理论的贡献,从中管窥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走势。
三、启蒙主义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当布瓦洛提出的“理性”原则成为被人诟病的东西后,如果说英国感伤主义是以在文学理论中强调“感性”来批判和超越它,那么,法国和德国的启蒙主义则是以一种新的“理性”来代替它。
这种新的理性以人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旨归,以自然规律为人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