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法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2
字的造字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一、象形1、属于“独体造字法”。
2、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3、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二、指事1、属于“独体造字法”。
2、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3、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三、形声1、属于“合体造字法”。
2、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3、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四、会意1、属于“合体造字法”。
2、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3、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汉字的六种造字法
中国文字造字的六种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并不完全是象形文字,可以说是发端于象形,而真正占据主流的是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约占80%,在《康熙字典》中约占90%。
形声字一半表音、一半表意。
1、象形法:象形法是将字的某个部件、字素的形状想象成生活中物体的形状例如:大、人、田、火、日、山、水、鸟、象、石、龟、鱼
2、指事法: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例如:
刀上加点就是刃
上与下,以一条横线为分界点,在加上指示“卜”,在上方的就变“上”,在下方的就为“下”。
3、会意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其意义合在一歧异,表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例如:
从:两个人跟随着,就有顺从的意思
比:两个紧挨着
朋:两串贝,
4、形声法: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也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例如:
左形右声:铜、材、偏、骑
形占一角:栽、载、裁
内形外声:闻、辫、
外形内声:固、庭、圆、裹
右形左声:攻、颈、故、歌
声占一角:甸、恐、醛
下形上声:架、慈、赏、烈
上形下声:爸、芳、宵、崖
5、转注法: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
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是一组
例如:老——考
6、假借法:借用同意字表示新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假也是借的意思汝,本来是水名,将之借为第二人称代词,即你的意思。
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是:
1. 象形造字:通过对物象的形态进行简化和抽象,来表达其含义。
例如,“日”字是太阳的形象,表示太阳;“木”字是树木的形象,表示树木。
2. 指事造字:通过用简单的符号代表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来表示相关的意义。
例如,“上”字中的“一”代表方向的上方,“下”字中的“一”代表方向的下方。
3. 形声造字:通过将一个表示意义的部首与一个表示音义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来构成一个新的字。
其中一个部首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读音。
例如,“觉”字中的“角”部表示牛角的意义,部分“矞”表示读音。
4. 转注造字:通过对已有的汉字进行发音变化,来创造新的字形和意义。
例如,“福”字是由旧字“祀”转变而来,原字是指祭拜神灵,因为祭祀神灵能带来幸福,所以意义发展为幸福。
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仓颉造字法。
1. 象形:根据事物的形状或特征来描绘字形,使字形看上去与实际物体类似。
例如,“山”字的形状像山石,“水”字的形状像水流。
2. 指事:用具体的手势或指向事物的方式来表示字义。
例如,“上”字用手指向上方,“下”字用手指向下方。
3. 会意: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象形或指事字合并在一起,通过组合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众”字由“人”和“口”组成,表示人多的意思。
4. 形声:将一个字的字形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音值。
字形部分通常与字义相关,音值部分通常与发音相关。
例如,“买”字,右边的“”部分表示义,左边的“”部分表示音。
5. 转注:用一个与原字有关联的新字作为草书中的代用字。
例如,“阜(山)”字的手写草书形式是“山”形,而现代常用的字形则用“阝山土”。
6. 仓颉造字法:这是一个古代闻名的汉字创制方法,以仓颉为创字者。
根据传说,仓颉观察天地万物,将观察所得的形象创造为汉字。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创造
最初的汉字。
汉字造字六种方法一、偏旁组合法偏旁组合法是一种常见的汉字造字方法,即通过将不同的偏旁部首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汉字。
比如,将“木”和“火”这两个偏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灭”这个汉字。
这种方法可以扩展汉字的形式和意义,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二、象形演变法象形演变法是一种将事物形态直接描绘成字形的方法。
通过对事物形态的观察和抽象,可以将其形状和特征转化为相应的汉字。
比如,将太阳的形状简化为“日”,就形成了表示“太阳”的汉字。
这种方法直观生动,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形态和特征。
三、声旁合成法声旁合成法是一种利用声符和旁符相结合的方法。
声符通常是用来表示汉字的发音,旁符则用来表示汉字的意义。
通过将不同的声符和旁符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汉字。
比如,将表示“水”的声符“氵”和表示“力量”的旁符“力”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表示“浩”的汉字。
这种方法既能表达汉字的发音,又能表达汉字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新意造字法新意造字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汉字造字方法,即通过赋予汉字新的意义和形式。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创造新的专用汉字,以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
比如,在计算机领域,人们创造了表示“互联网”的汉字“网”,表示“电子邮件”的汉字“邮”,以及表示“搜索引擎”的汉字“搜”等。
五、意合法意合法是一种将不同的意符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汉字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的意符进行组合,可以形成具有新意的汉字。
比如,将表示“人”的意符“亻”和表示“大”的意符“太”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表示“夫”的汉字。
这种方法能够表达汉字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扩展汉字的形式。
六、形声相生法形声相生法是一种将形符和声符相结合的造字方法。
形符通常用来表示汉字的意义,声符则用来表示汉字的发音。
通过将不同的形符和声符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汉字。
比如,将表示“心”的形符“忄”和表示“音”的声符“音”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表示“恩”的汉字。
这种方法既能表达汉字的意义,又能表达汉字的发音,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
举例说明汉字的造字法六书汉字的造字法有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下面将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
首先是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构成字形的。
比如,“日”字是太阳升起的样子,“山”字就是描绘了山脉的形状,“马”字是马的全身形状,等等。
这种造字法最为简单明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它所代表的含义。
其次是指事。
这种造字法是根据物体的特点或属性来构成字形的。
比如,“上”字就是手在指向天空,“下”字就是手在指向地面,“左”字是手指向左边,“右”字是手指向右边,等等。
这种造字法常见于表示方位、位置、方向等。
第三种是形声。
这种造字法是将一个“声音”部分和一个“形状”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字形。
比如,“喜”字,音为“xi”,形状是“口”和“禾”组合而成,表示“口中的禾谷,表示庆祝收获的喜悦之情”,“鸟”字,音为“niao”,形状是“鸟”的部分和“隹”组合而成,表示“鸟类的通称”,等等。
这种造字法也常见于表示人物、动物、植物等。
第四种是会意。
这种造字法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字形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字形,表示一种新的含义或概念。
比如,“长”字,是两个“人”字相连而成,表示成年后身材逐渐增高,“两”字是两只手相交为“夹”,表示两个事物相互连接或交织在一起,等等。
这种造字法常见于表示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的复合。
第五种是转注。
这种造字法是将一个字的原本含义转用于另一个概念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字形。
比如,“筷”字的本义是用来耙地的工具,“太极”本义是指一种武术中的招式,然后它们逐渐转化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用来夹菜的筷子”和“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
最后是假借。
这种造字法是利用一个字的音义特点来假借出一个新的字形。
比如,“利”字原为“锐利”的意思,可以假借为“有好处”的意思,,“案”字原为“桌子”的意思,可以假借为“事情的记录和处理”的含义,等等。
这种造字法常见于表示抽象的含义或新的概念。
总的来说,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十分多样化,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汉字造字法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前“四书”称为造字法,后“二书”称为用字法。
1.象形这种造字法是运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将物体的外貌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是也。
如旧、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古象形字有的像事物的整体轮廓,如“车、舟”等;有的像事物的特征部分,如“牛”像牛角上弯,“羊”像羊角下弯;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如“瓜”的瓜蔓。
大部分的古代象形字从现行汉字看不出原物的样子了,如“牛、马、家、鱼”等。
后起字中也有象形字,如“丫、凹、凸、伞”等。
象形这种造字法接近画图,但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单靠这种方法造的字极少,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2.指事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用弧向上和向下的两条长弧线(或长横线)为基准,上边和下边各加一短线表示。
“上”和“下”。
另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末”原义是树梢,在“木”上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梢的所在;“朱”原义是赤心树,“木”中加一个点,表示赤心的所在;“口”内有一个点,表示含着甜的东西,有甘甜义;“刃”是“刀”上加一个点,表示刀刃的所在。
现行的指事字,基本上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
有些古代的指事字,在现行汉字中还可以看做指事字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甘、朱、末”等;又如“寸”,古文字原义为手的“又”字加一短横,表示寸口的所在,本是指事字,现在也很难看做指事字了。
造字方法有哪些
一、部件法:根据汉字的基本笔画或结构特征,将汉字的构成部件拆解出来,通过组合、排列、变形、增删等操作,创造和组合成新的字形。
二、看字法:以汉字的外形形状或者内部构造为出发点,观察形状特征,然后去联想、组合,创造新的字形。
三、变形法:通过对已有汉字的基本结构进行增删、仿形、转位、移动等操作,创造出全新的字形。
四、拆字法:将已有汉字进行部首拆解,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形。
五、造字法:根据特定的主题或概念,创造和设计新的字形。
六、象形法:通过模仿或简化事物的形象、特点,将其转化为字形。
七、谐音法:根据汉字读音的谐音效果,创造出新的字形。
八、合体法:将两个或多个汉字的部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字形。
九、游戏法:通过创造新的字形,增加汉字的趣味性,让人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更加享受。
十、历史法:根据历史典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元素,设计新的字形。
十一、结构法:对汉字的笔画结构进行变化和组合,形成全新的字形。
汉字造字方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1. 所谓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汉字最早就象古埃及的文字一样,是一幅幅的图画,因为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所以叫它象形字。
比如:“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
木头“木”呢,本来是一棵大树,上面是许许多多的树枝和树叶,下面是大树的根。
“水”本来画作流水的形状,现在把它变成三点水,放在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
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比如:出汗的“汗”,黄河的“河”,长江的“江”,还有流水的“流” 。
跟木头有关的字,它的旁边或者下边有木字,如:椅子的“椅” ,枫树的“枫”,桌子的“桌”。
跟人有关的字呢,就用人字旁,如:“你”、“他”、“们”,还有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的“ 休”等等。
日、月、山、火、鸟、鱼、鼠、鹿、人、手、目2. 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
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如“刃”是刀口无法离开刀而单独画出,就在刀字的表示刀口的笔画上加一点,指示这里就是刀口。
木上加一横,指示树木的这部分就是树梢——末。
木下加一横指示这一部分就是树根——本。
木中加一点,。
甲骨文写作,楷化为朱,指示这一部分木材就是树干——朱。
这就是指事字。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一、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
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
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二、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
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三、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
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
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
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
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
四、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
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