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学复习提纲植物学⼀、形态术语部分1、茎的⽣长习性:类型;平卧茎与匍匐茎,缠绕茎与攀援茎的区别(1)直⽴茎(erect stem):茎垂直地⾯直⽴⽣长,如各种树⽊及⽟⽶、⽢蔗等。
(2)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长,节上不产⽣根,如蒺藜、地锦草等。
(3)匍匐茎(repent stem)茎平卧地⾯⽣长,但节上⽣根,如⽢薯、狗⽛根、草莓等。
(4)攀缘茎(scandent stem)茎不能直⽴,由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如葡萄、爬⼭虎、凌霄等。
(5)缠绕茎(voluble stem)茎不能直⽴,以茎本⾝缠绕于他物上,如牵⽜、菟丝⼦、⾦银花等。
2、叶序的类型:单叶与复叶,复叶与枝条的区别叶序:互⽣、对⽣、轮⽣、丛⽣、基⽣单叶:⼀个叶柄上只⽣⼀个叶⽚。
复叶:⼀个总叶柄上⽣有2⾄多数叶⽚。
3、雄蕊的类型:定义和植物举例(1)离⽣雄蕊:雄蕊的花药和花丝全部分离。
桃,梨(2)单体雄蕊:花丝基部连合成⼀体,形成⼀管状结构包在花柱外侧,花丝上部及花药则彼此分离。
⽊槿(3)⼆体雄蕊:花丝连合成两组(数⽬相等或不等)。
刺槐(3)多体雄蕊:花丝连合成多束。
蓖⿇⾦丝桃(4)聚药雄蕊:花丝分离,花药合⽣。
菊科植物(5)⼆强雄蕊:花中雄蕊四枚,⼆长⼆短。
益母草(6)四强雄蕊:雄蕊六枚,四长⼆短⼗字花科植物(7)冠⽣雄蕊:4、雌蕊的类型:定义和植物举例雌蕊的类型单雌蕊:花中具⼀个由⼀⼼⽪构成的雌蕊。
桃刺槐复雌蕊:花中具⼀个由⼆个以上⼼⽪构成的雌蕊。
丁⾹梨离⼼⽪雌蕊:⼀朵花中具有多数离⽣的单雌蕊。
芍药黄刺玫5、胎座的类型:定义和⽰意图(1)边缘胎座:雌蕊由单⼼⽪构成,⼦房⼀室,胚珠着⽣于⼼⽪的腹缝线上。
(2)侧膜胎座:雌蕊由两枚以上的⼼⽪构成,各⼼⽪边缘互相合⽣,形成⼦房⼀室的复雌蕊胚珠沿腹缝线着⽣。
(3)中轴胎座:雌蕊由两枚⾄多枚⼼⽪构成,各⼼⽪在⼦房中间互相结合,形成中轴,⼦房室数与⼼⽪数相等,胚珠着⽣于中轴上。
植物学复习提纲1、 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 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 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 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 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 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原生木质部 『 (外始式)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I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表皮皮层 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F 管束初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i 髓和髓射线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 作用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 或限制作用。
表皮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凯氏带)维管柱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初生维管组织 (外始式))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s +护+ t g+ i)m为细胞水势,书s为溶质势(渗透式),书p为压力势,书g为重力势, 为衬托势。
3、从结构上说明根具有吸收、固着和贮藏的功能。
答: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又由主根与多级侧根组成,因此根在形态上具有固着的功能。
初生根经次生生长可形成次生根,初生根尤其次生根的维管束中存在大量的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根初生结构的表皮形成附属物表皮毛,表皮毛向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通入表皮进入皮层并进入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经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地上各部分,因此根具有吸收的功能。
根初生结构的皮层和髓中的薄壁细胞均具有储藏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功能。
6、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旱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叶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但生活的环境不同,它的形态结构差别也很大。
根据植物和水的关系,可将它们划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不同环境的植物,其叶的构造会有很大差异,而长期适应的结果,又形成相对稳定的叶的结构。
一般地讲,叶是可塑性最大的器官。
(一)旱生植物叶旱生植物叶一般以保持水分和防止蒸腾为明显特征。
通常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形成两种不同旱生植物类型:1.叶肉薄壁组织增多,呈肉质状态,能贮存大量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消耗(如景天、芦荟、马齿苋)。
2.另一种,叶片小而硬,叶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层发达或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具多层表皮细胞,构成复表皮等。
栅栏组织层次多,甚至分布叶上下两面,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
叶肉细胞壁内褶,叶脉分布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均较发达,可保证水分的及时供应。
(二)水生植物叶水生植物的全体或部分生长在水中水分充足,但气体和光线不足,其结构与旱生叶相反,叶片分裂成丝状,并且没有正、反面,随水漂流,都能光合作用,例黑藻、金鱼草。
(1)表皮细胞壁薄,无角质层,无表皮毛,也无气孔,而具叶绿体,所以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均可由表皮细胞进行。
(2)叶肉不发达,层次很少,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气腔中常充满空气。
(3)由于沉水植物的全部表面都能进行吸收,所以导管不发达,机械组织十分衰退,可随水漂荡。
植物学复习重点绪论1.园林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可应用于花艺、园林,以及室内外布置和装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又称为观赏植物。
第一章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长柱形、长筒形、长方体形、星形、多面体形、线形、梭形等。
植物细胞的大小:几个μm——数十个μm(高等植物)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细胞壁由胞间层(中层)、初生壁、次生壁组成;原生质体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细胞后含物(内含物)?植物细胞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称为后含物。
5.细胞周期及四个时期?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四个时期:(1) DNA合成前期(G1期);(2) DNA合成期(S期);(3) 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6.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7.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细胞生长是指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发生的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同源细胞逐渐变为在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化特征上彼此互异的过程。
8.细胞的全能性?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都具有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部分。
成熟组织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2.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和性质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哪几种?根据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分生组织又可划分为哪几种?分生组织是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群。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植物生态学》复试考试大纲本《植物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2.植物生态学的内容体系及研究特点(二)植物的生存环境1.限制因子的概念2.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良与调节(三)生态系统生态学1.影响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2.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正反馈与负反馈)3.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四)群落生态学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2. 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3. 群落演替理论在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五)种群生态学1.植物种群的特征及其特性。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3.植物种群调节作用(密度制约与非密度制约)4. 他感作用5. 种内与种间关系(六)植物的生态适应1.生态适应的概念2.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3.生态型的概念及划分4.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理解生态学的定义2.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内容体系3.掌握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特点(二)植物的生存环境1.掌握限制因子的概念及其作用特征2.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改良与调节作用(三)生态系统生态学1.理解并掌握影响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2.理解反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理解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四)群落生态学1.熟悉群落野外调查方法,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2.掌握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3.理解演替理论在植物恢复与重建中的指导作用。
(五)种群生态学1.理解植物种群的特征及其特性2.掌握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3.理解种群调节中的密度制约与非密度制约作用4. 理解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5. 了解种内与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六)植物的生态适应1. 掌握生态适应的概念2. 理解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3. 理解并掌握生态型的概念及划分4. 理解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三、主要参考书目姜汉侨, 段昌群, 杨树华, 王崇云, 苏文华. 植物生态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复试考试大纲本《植物学》考试大纲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过程和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门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0.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考试要求(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植物生理学复习指导一.绪篇:1.植物学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一些重要理论的创立者。
(课本)●孕育时期(16-17世纪)荷兰的van helmont——柳树枝条试验英国的S.Hales——研究蒸腾英国的J.Priestley最早发现植物可以“改善空气”。
荷兰学者J.Ingenhousz证实,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初步建立了空气营养的概念。
●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法G.Boussingault——砂培实验法德国J.V on Liebie——利用化学肥料理论的创始人两大先驱:德Sachs编写了«植物生理学讲义»,他的弟子W.Pfeffer——«植物生理学»●发展时期(20世纪至今)(美)W.W.Garner和H.A.Allard发现了光周期;各种植物生长物质的相继发现2.我国一些重要的植物生理学家及贡献。
钱崇澍——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启业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殷宏章—作物群体生理;沈允钢—光合磷酸化中高能态的发现;汤佩松—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娄成后—细胞原生质的胞间运转及近十多年来的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植物等。
3.现代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四大特点。
●研究层次越来越宽广●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手段现代化4.概念:生物膜(biomembrane)是细胞中所有膜系统的总称,包括质膜和所有细胞器的膜。
共质体(symplast)是指活细胞内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及质膜本身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不包括液泡)。
质外体(apoplast)是指原生质以外的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等无生活物质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流动镶嵌模型: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它以亲水端向外,疏水端朝内构成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有的附在膜内侧,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一般温度下膜具有流动特性。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园林植物学》初试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园林植物学》考试是为招收风景园林学(农)、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园林植物相关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园林植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常用园林植物种类,掌握其原产地、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掌握植物群落知识;考生应具备完整的园林植物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利用园林植物的知识解决环境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内容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园林树木学80%、花卉学70%。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园林树木学(一)园林树木概念及其分类考试内容:1、园林树木学的涵义;2、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状况;3、园林树木的植物学分类和人工分类法,植物的命名。
考试要求:1、掌握园林树木的定义及其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2、掌握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状况;3、了解园林树木的植物学分类方法、植物分类等级及裸子植物的郑万钧分类系统、被子植物的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的特点;4、了解园林树木的性状、观赏特性、园林应用分类法;5、掌握植物的双名法、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6、了解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规律。
(二)园林树木的形态及其造景特点考试内容:园林树木的性状、根、茎、叶、花、果、种子等的基本结构、形态变化、观赏特点。
考试要求:1、熟悉园林树木的性状,根、茎、叶、花、果、种子等的概念、类型及其变化;2、了解园林树木的性状,根、茎、叶、花、果、种子等观赏特性;3、掌握根据园林树木的形态术语进行园林树木形态描述方法。
(三)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考试内容:园林树木对环境的防护功能、美化功能、生产功能。
第二章环境因子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内容1、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2、城市环境3、园林绿化适地适树原则4、园林各用途植物的选择第一节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环境——植物生存、生长的地面和空间。
环境因子——构成植物生活环境的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类活动。
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通常有下列5类: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
地形因子:包括山岳、平原和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人为因子:包括人对树木资源的利用、发展、保护与破坏等作用。
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在生态因子中,对于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植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在园林建设中,很好地利用植物,必须做到,了解植物本身各方面的特性+了解它们生活的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时,要研究植物与生态因子关系,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
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相互紧密联系着,综合起作用。
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可引起温度、湿度因子的变化。
2.主导因子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树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导作用的,这就是主导因子。
在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主导因子不是不变的。
3.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生态因子来代替; 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不足时,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调剂,并仍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
5. 生态幅各种树木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长不适或死亡。
植物学复习提纲(总38页) --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绪论一、什么是植物一般认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植物多行自养生活及有无限生长的特性。
根据以上特征,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
依“二界分类系统”,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都属于植物。
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从个体大小看;2.从结构方面看;3.从营养方式看;4.从寿命方面看;5.从生长环境看植物的多样性是来自连续不断的种的形成过程,这是植物有机体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经过长期不断的遗传、变异、适应和选择等一系列的矛盾运动,有规律地演化而成的。
三、植物的重要性1.参与生物圈形成,推动生物界发展;2.合成有机物,贮藏能源;3.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4.是天然基因库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资源。
我国的银杏、水杉和水松素有三大活化石之称。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分支学科概述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及其器官在个体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结构的规律和形态形成过程,并以控制这些过程和创造新类型为目的的科学。
植物解剖学: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显微结构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按照植物进化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五、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概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及对环境的适应。
而且伴随着细胞的长大和分化,往往也发生着形状上的相应改变。
根据细胞核的有无,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P13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
原生质体:细胞内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的统称。
一、原生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是原生质的结构物质,也是调节各种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核酸是遗传物质(DNA),并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RNA);脂类参与膜结构和细胞壁的形成;糖类是原生质的结构物质并提供原生质生命活动的能源。
园林花卉学复习提纲(总论部分)2010.1第二章分类生长季的概念:针对温带而言,晚霜消失(春季)到早霜(秋季)来临之间的时间。
按生活周期和地下器官形态特征一年生花卉(又叫春播花卉):是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
春天播种,夏秋开花。
如:鸡冠花、波斯菊、孔雀草、万寿菊、千日红、百日草二年生花卉(又叫秋播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时的花卉。
(并不是长满两个生长季)如:雏菊、金盏菊、三色堇、金鱼草多年生花卉:个体寿命超过两年,可以生存多年,多次开花、结实的花卉(1)宿根花卉:地下根系正常的多年生花卉如:枯叶型:玉簪、萱草、鸢尾、芍药、福禄考、荷包牡丹、八宝景天、金光菊、蜀葵、常绿型:土麦冬、(沿阶草、君子兰)(2)球根花卉:地下器官变态肥大的多年生花卉如:枯叶型: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百合、美人蕉、大丽花、常绿型:蟆叶秋海棠、百子莲按原产地气候类型分1、中国气候型特点:冬寒夏热,年温差大。
夏季雨量集中。
又分为温暖型和冷凉型温暖型:特点:冬季气候温暖,夏季温度不高,年温差小;雨水四季都有。
3、地中海气候型(多种秋植球根的分布中心)特点:自秋季至第二年春未为降雨期,夏季极少降雨,气候干燥。
多年生花卉常成球根形态。
4、墨西哥气候型(一些春植球根花卉的分布中心)特点:热带高原气候型。
热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周年温度接近于14~17度。
温差小。
5、热带气候型特点:周年高温,温差小,有的地方全年温差不到1度。
雨量大,有的分为雨季和旱季,有的周年雨水丰沛。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植物生长期只有2~3个月。
夏季白天长,风大,植物低矮,生长缓慢。
常成垫状。
代表花卉:绿绒蒿属、龙胆属(柳叶龙胆、天山龙胆、雪莲、细叶百合)7、沙漠气候型特点:周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多为不毛之地。
代表植物:芦荟、伽蓝菜、点纹十二卷、仙人掌类、霸王鞭我国海南地区有:仙人掌、光棍树(Euphorbia)、龙舌兰等。
浙江农林⼤学植物⽣理复习资料重点(植物⽣理学)第⼀章1.⽔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为束缚⽔和⾃由⽔两种状态。
他们与细胞质状态有密切关系靠近胶粒⽽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由流动的⽔分,称为束缚⽔。
距离胶粒较远⽽可以⾃由流动的⽔分,称为⾃由⽔。
2.植物细胞吸⽔主要有3种⽅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渗透作⽤为主扩散是物质浓度梯度向下移动、集流是物质压⼒梯度向下移动、渗透作⽤是物质⽔势梯度向下移动3.⽔溶液的化学势(µw)与纯⽔的化学势(µo w)之差(△µw),除以⽔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的商,称为⽔势。
4.细胞的⽔势公式:ψw=ψs+ψp ⽔势=渗透式+压⼒势…细胞间的⽔分移动决定与相邻两细胞间的⽔势差异,⽔势⾼的细胞中的⽔分向⽔势低的细胞流动Ψs= Ψs=Ψp= + →Ψp= +Ψw= Ψw=-5.根吸⽔主要在哪进⾏根尖进⾏,根⽑区的吸⽔能⼒最⼤,根冠,分⽣区和⽣长区最⼩原因:与细胞质浓厚,输导组织不发达,对⽔分移动阻⼒⼤等因素有关。
6.根系吸⽔的途径定义质外体途径:是指⽔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所以这种移动⽅式速度快。
?跨膜途径:是指⽔分从⼀个细胞移动到另⼀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
共质体途径:是指⽔分从⼀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7.根系吸⽔的动⼒:根压和蒸腾拉⼒蒸腾拉⼒较为重要离⼦吸收学说⽇本学者于1967年发现,照光时,K+从周围细胞进⼊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中K+浓度增加,溶质势降低,吸⽔,⽓孔张开;暗中则相反,K+由保卫细胞进⼊表⽪细胞,保卫细胞⽔势升⾼,失⽔,⽓孔关闭。
9.影响蒸腾作⽤的外、内条件1)外界条件:内外蒸汽压差、光、温度、空⽓相对湿度、风2)内部因素:⽓孔、⽓孔下腔、⽓孔频度、⽓孔⼤⼩,叶⽚内部⾯积—直接影响蒸腾速率直接影响内部阻⼒第⼆章1. ⼤量元素、微量元素⼤量元素:C、H、O、 N、 P、 K、 Ca、Mg 、S、Si约占植物体⼲重的%~10%,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Na约占植物体⼲重的10-5%~10-3%。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生物学》复试考试大纲本《植物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复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类群及其生活史特点,被子植物的形态发生与发育规律,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植物的自然分布区与植被等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发生与发育规律,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4.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5.综合应用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生理功能。
(二)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特点1.藻类的藻体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法及生态习性,明确它们在植物界的地位和作用。
2.粘菌、真菌和地衣的一般特征,主要代表类群及其营养体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3.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精子器和颈卵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及生活史特征。
4.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世代交替的特征。
5.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各科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特点。
6.被子植物的特征及分类原则,重点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种类的形态特征、区别要点及经济价值。
植物分类的双名法及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7.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被子植物的形态发生和发育1.种子的基本构造。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和无胚乳种子区别,幼苗的基本类型。
3.根、茎、叶的形态、类型。
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
营养器官发育和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营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
4.植物繁殖的概念。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发育及有性生殖过程。
(四)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1.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及蒸腾的基本原理,综合应用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2.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油菜等。
3.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较高,如水稻、玉米、棉花等。
4.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短于其要求的临界日长或者说暗期超过一定时数才能开花。
5.有效分蘖:发生较早的分蘖由于具有较多的自身根系,通常能发育到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
6.收获指数:是作物收获时经济产量(籽粒、果实等)与生物产量之比,又名经济系数。
7.作物群体组成: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葉)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8.基本耕作:是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能效显著改善耕层物理状态、后效较长的一类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
9.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10.生育时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
11.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12.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称为水分临界期。
13.分蘖节:稻茎基部的节间不伸长,各节密集,节上发生根和分蘖,称它为分蘖节14.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15.水稻品种的三性:温光反应特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通常称为水稻的三性。
16.同位蕾:棉花纵向相邻果枝相同节位的蕾花。
17.邻位蕾:棉花横向相邻果枝相同节位的蕾花。
18.衣分:纤维占仔棉重的百分数。
19.衣指:100粒籽棉上棉纤维的重量(g)。
20.甘薯T/R值:甘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的比值称为T/R比,其是衡量光合产物是否分配协调的标志。
简答题1.简述作物群体源、库、流的概念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
作物栽培学复习要点绪论:名词解释:作物、作物(crop)的概念也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大致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桑、菜、果、药、杂等。
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o C左右,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 0o C 左右,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填空题: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有: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forage andgreeruaanure crops)按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简答题: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的特点:1.作物生长的规律性2.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作物生产的持续性4.作物系统的复杂综合性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成就:1、作物产量源库理论2、作物叶龄模式理论3、作物群体质量理论 4、作物化学调控理论水稻名词解释: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分蘖: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分蘖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
大学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和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科学。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人类的生活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植物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植物学考试,以下是一份植物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植物的分类1. 植物的系统发生学:介绍植物在分类上的发展历史以及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 蓝藻和绿植:介绍蓝藻和绿植的特征及其分类。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分类以及生态功能。
4. 裸子植物:介绍裸子植物的特征、分类以及与其他植物的比较。
5. 被子植物:介绍被子植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其种类的多样性。
二、植物的形态与结构1. 植物的器官:详细介绍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形态:介绍植物的生长形态,如直立、匍匐、攀援等不同的适应环境。
三、植物的生理活动1. 光合作用: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其在植物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2. 呼吸作用: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其在植物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3. 植物的营养吸收:介绍植物的营养吸收过程、根系结构以及不同养分对植物的影响。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包括花粉传播和受精等过程。
2. 无性生殖:介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包括萌芽、分株、出芽等。
3. 胚胎学:介绍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在人工培育中的应用。
五、植物的适应环境与生态学1. 植物的生态适应:介绍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形态和生理特征。
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介绍植物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共生、拟态等。
3. 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介绍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复习资料,相信同学们对于大学植物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份资料,并结合课本和教授的讲解进行复习,提高植物学考试的成绩。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原生质体后含物半自主性纹孔胞间连丝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传递细胞周皮树皮补充细胞侵填体有限维管束假种皮外胚乳不活动中心凯氏带通道细胞束中形成层外始式内起源初生生长次生生长
维管射线髓射线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根瘤菌根外起源边材心材早材晚材散孔材环孔材无孔材年轮内始式异形射线同型射线假二叉分枝合轴分枝单轴分枝过渡区完全叶不完全叶异形叶性生态异形叶性系统发育异形叶性栅栏组织离层等面叶异面叶运动细胞叶迹叶痕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完全花不完全花心皮离心皮雌蕊花芽分化2-胞花粉3-胞花粉卵器配子体孢子体引导组织雄性生殖单位精子异型性双受精无融合生殖多胚现象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真果假果单性结实雄性不育世代交替生活史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无性繁殖营养繁殖四强雄蕊单体雄蕊侧膜胎座中轴胎座边缘胎座单果聚合果聚花果双名法原植体植物羽状复叶总状花序伞形花序荚果颖果梨果
二、问答题
1、植物世界色彩斑斓,请叶色和花色等方面说明颜色是由什么产生的?
2、细胞壁可分为哪几部分,主要成分是什么?
3、请对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的类型、来源、分布、细胞
类型及功能列表说明。
4、“树怕剥皮,不怕中空”,试从解剖学角度阐述其科学道理。
5、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初生构造。
6、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次生生长过程。
7、简述原套原体学说。
8、比较双子叶木本植物和裸子植物木材三切面纹理及显微特征。
9、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竹子)茎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请列表说明)?
10、比较裸子植物(松属)、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叶的基本构造。
11、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旱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12、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水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13、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14、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15、简述裸子植物小孢子的产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16、简述裸子植物大孢子的产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17、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及种子的形成。
18、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区别。
19、全面阐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0、试从形态解剖和有性生殖过程阐述当今植物界为什么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
21、试述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
三、识图题
1、复习实验三(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的解剖结构)。
2、复习紫玉兰花药的横切面结构。
3、复习荠菜胚珠的解剖构造。
3、复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4、复习苔藓植物雌苞和雄苞的纵切面图。
5、复习蕨类植物孢子叶(孢子囊群)的横切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