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路基施工技术1111
- 格式:ppt
- 大小:9.55 MB
- 文档页数:54
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引言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工程项目之一。
为保证特大桥的安全稳定,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
I. 概述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是位于重要的河流——嘉陵江上的一座特大桥梁。
由于嘉陵江水力激烈、水流湍急,桥梁的深水基础施工成为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II. 桥梁基础类型选择针对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的深水基础施工,需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
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基础类型:1.桥墩扩底基础2.钢管桩基础3.沉井基础在选定合适的基础类型时,需要充分考虑嘉陵江的水流情况、河床土壤的承载力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III. 深水基础施工材料选择在深水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常用的深水基础施工材料:1.钢筋混凝土2.钢管3.引孔材料(钢筋、水泥)4.混凝土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久性,能够满足深水基础施工的要求。
IV. 深水基础施工工艺流程深水基础施工包括多个工艺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是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的工艺流程:1.基础现场布置与准备:包括设立施工区域、清理底泥等。
2.基础施工方案制定:根据桥梁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深水基础施工方案。
3.基础孔洞钻进:利用钻孔机进行孔洞钻进,确保孔洞的准确度和质量。
4.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骨架,并进行安装。
5.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或输送车等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6.混凝土养护: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养护,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V. 施工安全措施深水基础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设立安全管控区域。
2.人员佩戴安全防护装备。
兰渝11标四分部填方路基预留沉降量测量指标要求
1、填筑高度<5米以内的地段:按照平均填筑高度的0.75%预留沉降量。
2、填筑高度≥5米<12米的地段:5米范围内按照填筑高度的1%预留沉降量;其余部分,按其平均填筑高度的0.5%预留沉降量。
(例:如某断面填高8米,则其预留沉降值为5*1%+(8-5)*0.5%)
3、填料为级配良好的不易风化块石,且填筑过程中采用重型机械按规范压实的段落,按照填筑高度的0.25%预留沉降量。
4、预留沉降量后,路堤坡脚位置仍按设计路肩高程及边坡坡度确定。
预留沉降量的段落,顶面设计宽度不变。
4、预留沉降提高路基顶面标高段落的两端,须向相邻段落递减高程,递减长度不得小于20米(结构物除外)。
5、上述指标的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兰渝LYS-11标段项目经理部四分部 2011年7月18日。
第1篇兰渝铁路全长870公里,北起甘肃省兰州市,南至重庆市江津区,穿越甘肃、陕西、四川、重庆四省市。
该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如穿越区域性大断裂和大断层、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富水粉细砂层地质等。
在施工过程中,我国建设者充分发挥智慧和勇气,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
一、攻克复杂地质条件兰渝铁路穿越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遇到了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富水粉细砂层地质等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团队通过科研攻关和实践探索,成功克服了这些世界级难题。
如在穿越甘肃境内复杂地质条件时,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最终获得了28项国家专利。
二、创新施工技术兰渝铁路全线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的五分之三,施工中采取了多种创新技术。
其中,胡麻岭隧道作为兰渝铁路头号重难点工程,被国内外隧道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
施工历时8年多,最终成功贯通。
此外,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工程也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三、提高运输能力2019年初,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使兰渝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自开通以来,兰渝铁路共发送旅客4432万人次,其中复兴号动车已发送旅客2129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535万吨。
四、环保与生态保护兰渝铁路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环保与生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减少施工噪音、降低粉尘排放等。
同时,施工中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之,兰渝铁路的施工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雄厚实力。
在攻克一系列世界级难题的同时,兰渝铁路也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兰渝铁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国西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第2篇兰渝铁路全长886公里,途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四省市,穿越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着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富水粉细砂层地质等一系列难题。
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编号:路基附属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0年5月1日发布2010年5月15日实施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二零一零年五月路基附属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右线YDK791+100~YDIK794+001.52、左线DIK792+700~DIK798+771.75及K795+285~K795+435段路基附属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准备作业指导书在编完成后,组织现场施工的班组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现场的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全面的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铁道部颁发的与之相关的技术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指南等资料。
施工中的主要环节应该下发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争取让施工的每一环节的劳务人员熟悉其作业的重难点,且掌握具体的施工程序;并对施工的班组培训后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外业准备检查混凝土搅拌站的标定是否完成,各项工作及各种原材料的送检及报检区满足施工需要。
3技术要求3.1原材料进场时必须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2附属工程所用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必须对段内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测。
若地表水、地下水复测结果与设计相符时,对水质有侵蚀性工点,必须严格按有关抗侵蚀性规范进行,由试验室按设计标号通过试验选定配合比,并向技术人员、施工队发出《配合比选择报告单》,接受签字后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施工时现场砂浆及混凝土拌合严格控制计量标准,不准使用体积比,必须严格按重量比计量,并按试验规程制作好试件。
砂浆须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以保证砌体灰缝充分密实。
3.3护坡施工前,护坡基底应稳定,坡面应严整密实。
砌体的砌缝应相互错开,不得有通缝和空缝,表面平顺整齐,与边坡衔接牢固密贴。
3.4抗滑桩及挡土墙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在拌合站集中拌合后运送至施工地点。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提要:帮宽既有路基时,沿临时开挖线刷坡及进行基底处理:土方作业前先刷坡,以便清除坡面的杂草杂物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采用分段、分片统筹安排的原则,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对特设工点,按照设计要求,采用路肩墙、路堑墙、路堑桩板挡土墙等方法进行路基加固及防护施工。
施工前和施工中充分考虑雨水的影响,作好防雨、防水、防洪准备,减少雨水对施工的影响。
土石方调配本着“移挖作填,就近取土,合理运输,规范弃土”的原则,做到均衡、经济、合理。
路堤填筑前,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机械类型,在填筑过程中及时碾压和进行压实度检测,不断调整工艺参数,确保路堤本体特别是过渡段的压实度。
做到一次成型,一次成优.路基土石方采用机械配套施工,困难地段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进行。
主要采用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进行配套施工。
特设工点地段及时施做,确保施工在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施工作业标准化、程序化.路基土石方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四区段:填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洒水晾晒→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形。
对于石质路堑施工,首先进行覆盖层剥离,然后进行爆破施工。
为保证质量,以弱爆破为主,边坡采用预裂爆破。
帮宽既有路基时,沿临时开挖线刷坡及进行基底处理:土方作业前先刷坡,以便清除坡面的杂草杂物,然后按设计要求对帮宽段的基底进行处理,即用挖掘机挖除原基底的砂质黄土,换填三七灰土,分层填筑,分层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利用核子密度仪和k30荷载板检测压实度,合格后开始进行帮宽作业。
附:填土压实施工工艺流程图、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施工方法路堤施工准备:核对设计文件,联测水准点,复测控制点并进行控制点加密。
兰渝铁路工程施工兰渝铁路工程的施工历时数年,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问题。
由于工程穿越了多个地质构造带,地下岩层复杂,隧道施工难度大;另外,工程沿线地处高海拔、气温变化大的地区,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再加上当地资源匮乏,施工材料需从远方运输,劳动力和设备的调配也面临一定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施工人员勇攀高峰,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工程如期完成,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兰渝铁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必不可少,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隧道的建设。
隧道是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连接两头的重要作用。
而兰渝铁路沿途地势起伏,需要修建大量的隧道。
隧道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因素。
地质勘察是隧道施工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然后是隧道开挖,开挖隧道是一个重复、密集而且危险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隧道的质量和进度。
最后是隧道支护,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稳定,采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来加固隧道结构。
在兰渝铁路工程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确保了隧道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除了隧道施工外,兰渝铁路工程还涉及到桥梁建设、路基工程、铺轨等多个方面。
桥梁是铁路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不同地形的路线,是保证铁路贯通的重要节点。
在兰渝铁路工程中,桥梁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地形复杂、水文条件变化,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桥梁,通过加固工程、抗洪工程等方式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路基工程是铁路工程的基础,它对铁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影响很大。
在兰渝铁路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路基工程施工面临着种种困难,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设计合理的路基工程方案。
铺轨是铁路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着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和设备保障。
铁路施工中的路基处理技术与施工要点一、路基处理技术之土方开挖技术在铁路施工中,土方开挖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进行清理工作,移除路基上的草木、垃圾等障碍物。
接下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
对于较细的土石料,可以采用机械开挖;对于较大的岩石或者冻土,可以采用爆破开挖。
最后,将开挖的土方进行分类处理,清理出合格的填料,并将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土方开挖技术的正确运用,对于铁路路基的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路基处理技术之土方回填与夯实土方回填与夯实是铁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提供路基均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回填土方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填充材料,并进行细致的夯实。
夯实土方时,可采用振动夯和压实器等工艺设备,确保土方的密实度和强度达到要求。
此外,还需要注意回填土方的层次分明,以避免存在空洞和不均匀的情况。
土方回填与夯实的正确操作,能够保证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路基处理技术之排水处理铁路路基的排水处理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路基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
首先,要进行地形和水文分析,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的布局。
其次,根据设计要求,在路基内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以便及时将降雨水排出。
同时,要保持路基表面的均匀和平整,以防止地面积水影响施工和运营。
排水处理的科学设计和规范施工,有助于提高铁路线的抗冲刷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四、路基处理技术之边坡处理边坡处理是铁路路基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铁路线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
在边坡处理中,首先要根据地质环境和工程要求,确定边坡的设计参数。
然后,选择合适的边坡坡度和防护措施,如设置护坡、植被覆盖等,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防止坡面土体的侵蚀。
边坡的科学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崩塌,保障铁路线的运行安全。
五、路基处理技术之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铁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一环。
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铁路线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兰渝线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建设工期一、前言在兰渝线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缩短工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对于项目进度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兰渝线的建设工期进行研究,提出一些优化施工方案,以实现缩短建设工期的目标。
二、方案一:优化施工计划1.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将施工内容细化到每个小阶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施工队伍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确保施工进度不受人力短缺等因素影响。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施工管理软件、网络监控设备等,提高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施工过程更加透明化和高效化。
三、方案二: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1.选用轻质高强建筑材料,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吊装、搬运工作量,缩短工期。
2.引进高效节能的建筑施工设备,如智能自动化灌浆机、多功能挖掘机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3.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方式,减少现场加工和浇筑时间,缩短建设工期。
四、方案三:提高施工管理水平1.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各项施工标准的质量把控,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和推迟工期。
2.实行施工进度严格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施工进度延误。
3.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综合施工管理水平。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兰渝线优化施工方案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高效施工和严格管理。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优化和改进,才能实现缩短建设工期的目标。
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能够为兰渝线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为工程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兰渝铁路胡家湾隧道特殊地段施工技术措施摘要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在隧道施工中会遇到各种特殊地段。
本文结合胡家湾隧道特殊地段的特点,对在施工中遇到各个地段的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简单介绍,旨在为提高相同地段建设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隧道;特殊地段;技术措施0 引言胡家湾隧道属客货共双线隧道,工程所在区域地貌单元属于西秦岭低中山区,通过区域地层为黄土地层段和部分岩层段,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等。
由于地质环境的多样性,在隧道施工时会遇到各种情况,现将各地段的施工方法简单介绍总结。
1 隧道施工原则隧道开挖遵循“先探后挖、支护在先”的原则,保证施工安全和不留隐患。
按照“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工序紧凑平行、地质预报准确、措施有力及时、员工组织精干、机具配备精良、搞好环境保护、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进行总体施工规划。
2 砂质黄土地段和富水地段施工技术措施2.1 砂质黄土地段施工措施隧道在DK155+780~+815段,分布砂质黄土为松软土,厚5m~14m,自稳性差、极易变形和坍塌。
在该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分上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及支护。
施工中坚持“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衬砌紧跟”的原则施工,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增设临时仰拱、调整施工工法。
2.2 富水地段施工技术措施隧道在DK154+440~+526段存在涌水突泥危险,该地段施工以注浆止水和注浆固结围岩为目的,将水堵在开挖轮廓线以外为原则,在超前地质预报确定有中等富水的前提下,灵活撑握注浆方式,原则上按超前预注浆止水、开挖后径向注浆止水和补注浆止水程序组织注浆施工。
超前预注浆有两个目的,一是止水,二是起到固结围岩的作用,超前注浆的形式有超前小导管径向注浆、超前锚杆注浆及全断面帷幕注浆等,采用何种注浆方式,一般是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拟开挖段的围岩级别、松散程度、涌水量等进行确定,原则上按设计确定的注浆设计进行施工,确定超前预注浆程序(图1)。
兰渝高铁引入合川站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文章以合川站站改工程为例,介绍了因兰渝铁路引入过程中的站改施工组织及有关施工技术。
站改施工过程中受多方面的影响,结合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三大阶段施工组织,减少了对行车运输的干扰,确保了安全、质量及经济效益。
并对站房钢结构屋面网架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铁路引入;施工组织;钢结构屋面网架;施工技术原合川车站为既有遂渝线上的客货中间站,因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借助兰渝铁路的建设引入,特申请将合川站扩建为高铁客运站。
高铁的引入造成站改工程项目繁杂,工期紧,实施过程中受既有线动车组运营影响极大,同时根据兰渝铁路渭沱至重庆北段开通的节点要求,合川站站改工程是制约该段开通目标实现的主要节点工程。
本文以合川站站改工程为例,对如何确保铁路线的按期开通,按三阶段进行施工组织,并对施工中的站房钢结构屋面网架进行了施工技术探讨。
1 工程概况1.1 既有站概况原合川站遂渝场有正线2条、到发线3条、机修线1条;旅客站台2座;既有站房位于兰渝场路基范围内。
车站设有1-8m宽的旅客地道供旅客进出站,站台雨棚为钢结构雨棚;既有一站台仅有一座旅客出入口,既有二站台有行包坡道及旅客出入口各一座。
既有合川站平面示意图1.2 设计概况合川站遂渝场线路维持不变,在既有一站台北侧新增兰渝场,新建2条到发线及2条正线。
在既有合川站东侧、兰渝场北侧新建一座高铁客运站房。
新建8.5m宽进站地道1座,改建既有旅客进出站地道42m。
新建550m长基本站台1座,既有一、二站台进行加宽、铺装,以满足停靠动车的需要。
基本站台设450m长混凝土雨棚1座,既有一站台拆除还建450m长混凝土雨棚1座,既有二站台为钢结构雨棚。
既有进出站地道两侧改建行包坡道及旅客出入口各两座。
2 总体施工组织兰渝铁路渭沱至重庆北为年底2015年底重点开通项目,为确保目标完成,经现场调查及分析,因此考虑将合川站改施工分三大阶段完成。
新建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XX标段工点里程: DK217+462.83~DK222+092.75路基剩余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路基剩余工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路基接口工程施工涉及内容有:贯通地线和过轨管的埋设、电缆槽(电缆井)施工、接触网和声屏障基础施工、综合接地施工等等。
本合同段路基工程起讫里程:DK217+462.83~DK222+092.75,长4629.92m。
本段路基均为路堤形式,路基小里程端为马圈沟特大桥62#台,跨上鲍村中桥,止于毛家寨0#台,位于大通县大通县内。
二、施工工序路基接口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其施工的先后顺序。
根据设计要求,贯通地线的埋设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过轨管的埋设在路基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基床表层垫层(10公分中粗砂加600g/m2复合土工膜未施工)预压土(沉降观测满足设计要求)卸载后进行,电缆槽(电缆井)、声屏障基础和接触网基础在基床表层垫层和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施工。
具体施工工序见图1:图1:路堤接口工程施工工序地基处理完成并检测合格三、施工工艺路基填筑完基床底层后(堆载预压卸载后)进行的工序有:贯通地线的埋设、过轨管埋设,路基中间排水管(集水井横向排水管)。
在DK217+462.83~DK220+200段集水井横向排水管。
四、贯通地线的埋设1、工程概况1.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的材质、规格、埋设位置:综合接地贯通电缆采用高分子导电塑料护套贯通地线,导线截面为铜当量70㎜2的铜缆,环保、耐腐蚀专用地线,直埋地段的地线寿命按60年考虑。
路基综合接地线埋设位置:路基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基床底层内,距基床底层顶面-300mm~-400mm处的敷设,距左线中心3.993m,右线中心8.99m,两侧各设一根。
每侧贯通地线每隔50m左右(在路基接触网基础位置,里程详见路基接口交底)及公跨铁、人行天桥处各引出一根分支线,左右两侧贯通地线每500m进行横向连接一次(见技术交底横向贯通及分支引接线统计表)综合接地示意图如下:2.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的埋设(1)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1)路基面碾压平:路基基床底层AB组填料按正常填筑工艺施工至轨面设计高程下约1.75m时,进行路基面的碾压平整,检测合格。
(建筑工程管理)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81#、82#墩深水基础施工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技术标准及规模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段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井口河段,与其上游的既有渝怀铁路井口嘉陵江特大桥相距45m,桥址处河道弯曲、狭窄、水深,是兰渝铁路的控制性工程。
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是兰渝铁路客(双)线与渝利货车外绕双线合建的特大桥,主要技术标准为:客线列车设计速度为200km/h,货车外绕线列车设计速度为120km/h。
本桥引桥部分客、货线桥分建,在跨江处合并为四线桥,其中客线双线桥长2534m,货车(单)双线桥长3865.5m,四线桥部分长1301m,总投资约8.69亿元。
1.2主桥桥式布置及结构四线主桥跨江段桥跨布置及结构:(64+64)mT构+(84+152+76)m连续刚构+(64+64)mT构。
其中(84+152+76)m连续刚构是世界上铁路四线桥第一座采用墩身下段及基础合修、墩身上段及梁部分修的四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
主桥桥跨布置示意图如下:图1-1四线主桥桥跨布置示意图1.3主墩下部结构主墩81#、82#墩位于江中深水区,设计墩高均为80.5m。
81#墩基础设计钻孔桩32根,桩径2.5m,桩长为33m,按梅花形布置。
承台为圆弧端形,尺寸为45×20×4m,承台底标高为161.15m。
82#墩基础为高桩承台,设计钻孔桩32根,桩径2.5m,桩长为45m,按行列式布置。
承台为圆端形,外端尺寸为56.5*21.2*6m。
承台底标高分别为161.97m。
1.4水文特征嘉陵江属于长江一级支流,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较大,雨季河水湍急。
桥址处主河槽底标高为147m左右,枯水季节江面宽度约300m,主河槽水深约20~30m,洪水期宽度可达约500m,最大水深达约47m以上。
兰渝铁路枫相院车站特大桥桩基开挖施工技术总结摘要:结合新建兰渝铁路LYS-6标枫相院车站特大桥工程,对于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土质为块石夹土和强风化松散堆积体的陡峭山区,大直径、大桩长的混凝土挖孔桩深基坑开挖施工进行总结,为以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建兰渝铁路枫相院大桥桩基开挖一、工程概况枫相院车站特大桥位于坪石板隧道出口和关子岭隧道进口之间,桥址处位于陡坡挂线地段,左侧紧贴山体,地形起伏大。
其起讫点里程为DK430+031.65~431+053.25,全长1022米,孔跨布置为(1×24+14×32+1×24+14×32+1×20) 简支梁。
共设1-31# 31对桩基,合计桩基62根,桩基为矩形截面挖孔桩。
二、地质情况枫相院车站特大桥工程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体、坡积(粗)细角砾土、碎石土、块石土、漂石土等;下元古界的板岩、板岩夹千枚岩等,段内地层单斜,倾角陡,岩层产状多在N70°~80°W/65°~85°NE内变化,局部为直立。
三、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本工程施工区处于陡峭山区,下临S206省道、武罐高速,施工中交叉影响严重,坡体土质为块石夹土和强风化松散堆积岩体,经常出现滚石、滑坡,危及S206省道及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施工安全风险巨大。
1、本地区雨季时间较长,全年可施工时间较短,工期极为紧张,需加大资源投入,合理安排流水作业,施工组织难度大。
2、地形起伏较大,施工便道修筑难;高陡边坡砼施工极其困难。
3、临时变电所附近工程距离变压器安全距离较小,施工安全风险大。
4、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大直径混凝土挖孔桩且桩比较长、属深基坑施工。
图1四、施工工艺流程桩基总体施工方案为人工挖孔桩,采取基岩爆破,塔吊和卷扬机吊桶配合出渣。
根据工程特点分为1-15#桩基和16-31#桩基两段,两段同时施工。
1、1-15#桩基截面较小,地势情况较好,且桩身深度较短,便于施工。
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编号:J-008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 批准: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路基施工2施工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进行地基情况调查,通过走访村民,开挖探测基坑等手段,复核设计蓝图。
,应一同检查、确定,遇与设计不符,应遵照先报告、后(设计)确定,再处理的原则,现场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应根据设计和技术交底要求,做一段试验路段,以检测基底承载力和换填质量。
2 .2外业技术准备,应修好便道,确保水泥、软基处理机具等顺利进场,并清理地基表层腐殖土、树根等杂物,整平工作面。
,应选好取石场,换填石方必须经试验人员检查、试验合格,石方粒径经现场技术主管和试验、质检人员的检测合格后,方可填筑。
3技术要求3.1取料场严格经过筛选,选取级配较好的,料源质量稳定的场地作为供料场。
3.2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填筑,取得试验数据后,采用试验结果进行控制质量。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图4.1施工程序基底处理---铺设垫层(铺设土工格栅)—路基填筑(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铺设土工格栅—沉降观测—路基边坡处理4.2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基床以下填筑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5.路基施工工序及方法5.1软基处理桩头清理地基处理完成后,桩体直至经过28天检测期,并通过第三方检测验收,监理单位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路基填筑准备阶段。
铺设碎石垫层前平整场地,清理桩头,去除大块石碴,清除表层虚土。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
5.2褥垫层填筑施工,不同种材料不得混填。
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采用的级配碎石,粒径不得大于规范要求,填土前碾压采用小型打夯机进行压实,褥垫层的摊铺厚度应确保压实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横幅之间搭接宽度0.2m,纵幅搭接宽度0.5m。
,铺设时理顺、拉直、绷紧土工格栅,不得有褶皱和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