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等奖《 红烛》 上课课件(共33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11.83 MB
  • 文档页数:5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烛
闻一多
• 诗集《红烛》,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以丰富 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 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红烛》:1923年9月出版。闻一多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感情更 为深厚,在吸收西方诗歌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 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能引起闻 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李商隐的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 始干” 就被闻一多接受了下来,“红烛”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 追求的象征。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 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
新月派
•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
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
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
1927年春,
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
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
《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
问题2: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 明确: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 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 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 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 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 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 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
2.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 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 是夕阳中的新娘; •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 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不带走一片云彩。
《招魂》
孙大雨
•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
• 倏然的显现,又倏然的隐避。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 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 《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 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视频展示
一.诗人介绍及相关知识
•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 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
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
《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
节),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 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 《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 《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 册8集。
3、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 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4.、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 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 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生于湖北 省黄冈市浠水县,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 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 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一天的浓雾,
• 快回来,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
• 掩护着你向那边, • 月明和星子中间,
• 那去处暗得可怕,
• 一去不再来的莽莽的长途。 • 那儿的冷风太大。
• 没有,没有去,我见你, • 一片沉死的静默,你过得惯?…… 在风前水里,
• 披着淡淡的朝阳,
• 跨着浮云的车辆,
《笑》 林徽因
•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 艳丽如同露珠, • 朵朵的笑向 • 贝齿的闪光里躲。 •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 笑的是她惺松的卷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 轻软如同花影, • 痒痒的甜蜜 • 涌进了你的心窝。 •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问题: 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 的哪些内容?

• 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古代诗词常把蜡 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作“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 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 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 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 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 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 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 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
课堂探究,鉴赏文本
•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 读准字音 • 读准节奏
蜡炬(là jù)
• 读出情感
慰藉(wèi jiè)
• 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耕耘(gēng yún)
烧沸(shāo fèi)
听音频 细感悟
• “红烛”二为.解题题的:作用?
• 提示:从内容、主题、情感、手法等角度思考
• 古典诗歌中“红烛”
• 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 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 种贡献。
• 1.交代了写作对象。与引用诗句形成照应,突出了 写作的主要内容。
• 2.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的赞叹、赞美,是诗人理想与 追求的化身。
• 3.象征的表现手法。 • 4.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
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问题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 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 说一下理由。 • 明确:“灰”与“泪”两层。 • 2、3、4节——“灰” • 5、6、7、8——“泪”
无题
• [唐] 李商隐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红烛与蜡炬
• 这几首诗词中的“红烛”多是吉祥,喜庆象征,是用来正衬或反衬的诗 情的。而闻一多“红烛”是源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诗是借此意象来表达的对爱情的 忠贞,是爱(理想)的宣言,是对爱(理想)的执着。是有情人相见 时互诉衷肠的誓言。闻诗却以此化用为“红烛”,“烛”的本质没有发生 任何变化,却因修饰语的变化,所融入的情感也产生了变化。即“象” 没有变,“意”发生变化。意的变化,即诗人在选取修饰语时心里情感 酝酿与喷发。“红”是色彩,红色象征着热量, 活力, 意志力, 火焰, 力 量,激情, 生命力, 生存本能, 自然伟力, 恐惧, 坚强的意志或自信, 忠诚 。
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闻一多
开卷有益
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诗人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 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 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 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的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 一声: ‘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 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成员有
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
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
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
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新月派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
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 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 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 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 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 时期。
2.填空 (1)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是: 音乐美 、 绘画美 、 建筑美 。
(2)“新月派”是我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受印度诗人 泰戈尔 的《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著名诗人 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红烛》
• 《红烛》,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经 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 生活和销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 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过郭沫若、 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是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 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 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 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 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具有对爱情,对自然 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怎样wenku.baidu.com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 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 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 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 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 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 来。
近试上张水部 [唐]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秋夕
[唐] 杜牧
•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虞美人 听雨 [宋] 蒋捷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 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 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再别康
• 徐桥志摩
• 软泥上的青荇(xìng),
• 轻轻的我走了,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正如我轻轻的来;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我甘做一条水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那河畔的金柳, • 那榆(yú)荫下的一潭, 夏虫也为我沉默,
• 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它要 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它“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 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 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 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问题3: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 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 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 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 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 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 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 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 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 得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