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治技术根腐病在黑龙江省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田间一般病株率为30%~40%,低洼地和重茬地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
东部地区重于西部地区,其中以东部土壤潮湿地区发生最重。
一般年份大豆生育前期(开花期以前)病株率为75%左右,病情指数为35%~50%,多雨年份病情指数可达60%以上。
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
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
改变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式,采取农业措施防治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避免连作,科学轮作。
由于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的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
加之大豆连作地块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
因此,大豆连作年限越长,块根腐病发病越重。
目前,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的制度。
但是,在当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条件下,大豆重、迎茬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
重、迎茬时,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前茬玉米、线麻、亚麻种大豆最好。
2.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科学选地。
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较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发病轻,土壤肥沃地较土壤瘠薄地发病轻。
3.根据土壤温湿度调节播期。
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播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
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4.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方式。
一般垄作栽培的大豆比平作栽培的发病轻,大垄栽培的大豆比小垄栽培的大豆发病轻。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28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大面积种植大豆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病虫草害的侵扰,其中病害为大豆胞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腐病、灰斑病和病毒病等,虫害为大豆食心虫、蚜虫、双斑萤叶甲和大豆红蜘蛛等,草害为阔叶草、禾本科杂草和恶性杂草。
为保证大豆种植实现预期的高产高品质目标,有必要在大豆全生长周期内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以有效降低病虫草害带来的影响,促进黑龙江大豆种植业稳步发展。
一、大豆种植中病害防治技术1、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1)发生与危害此病害的抗逆性强,病菌可在土中存活3年以上,主要危害大豆植株的根部,影响根系发育,使根部产生大量白色的线虫胞囊。
在发病初期阶段,大豆叶片逐步枯黄,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病株明显矮于正常植株。
在大豆种植中,如果使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则易造成胞囊线虫病的胞囊快速传播。
当田间温度在17℃-28℃时,会加速线虫繁殖。
在部分盐碱干旱地区的大豆种植中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可能性较高,且病害一般会造成减产30%以上,严重时出现绝产。
(2)防治技术①采用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预防胞囊线虫病,如与小麦、玉米轮作,轮作周期为3-5年。
选用抗线虫的大豆品种,尤其在已发生过胞囊线虫病的田地种植中必须选用抗性良好的品种。
施足底肥,尽量选用生物肥,以促进大豆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植株根系活力。
在高温季节应适当灌溉大豆田,降低田间温度。
②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使用涕灭威、呋喃丹等种衣剂。
为预防胞囊线虫病,可制备毒土施入到土壤层深20cm处,毒土材料为5%甲基硫磷颗粒剂+细土均匀拌制。
③采用生物制剂预防胞囊线虫病,如使用含有淡紫拟青霉菌成分的生物制剂拌种。
④对已经发生胞囊线虫病的大豆田,每公顷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45kg兑水喷施。
如果发病地块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黏重,可适当增加呋喃丹颗粒剂的用量。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大豆田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杂草不仅会占据大豆田的生长空间,还会抢夺大豆的养分、水分和阳光,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
化学防除已成为大豆田杂草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及化学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豆田杂草的危害1. 竞争养分:大豆田杂草会和大豆植株争夺土壤养分,大豆植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而杂草的存在会让大豆植株吸收到的养分减少,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抢夺水分:杂草还会和大豆植株抢夺土壤中的水分,使大豆植株缺乏水分,导致大豆的干旱和缺水情况,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3. 遮光遮荫:杂草的生长会使得大豆田的阳光照射不充分,大豆植株缺乏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合成和移动,从而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限制。
4. 传播病虫害:杂草也是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大豆田杂草的存在会导致病虫害大量滋生,对大豆的生长造成直接危害。
5. 影响农药防治效果:如果大豆田杂草过多,会影响农药的喷洒效果,使得农药无法均匀喷洒到大豆植株上,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二、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大豆田杂草防治手段,其特点是防治效果好、实施方便、速度快、范围广。
针对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治主要包括除草剂的使用和预防性灭草剂的使用。
1. 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杂草防治的农药,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杀虫剂、杀菌剂等,主要是通过叶面或根部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杂草的生长和发育。
在大豆田杂草防治中,应选用专门针对杂草的除草剂进行施用。
如常用的除草剂有草铵膦、氟吡草酮、草甘膦等。
2. 预防性灭草剂预防性灭草剂是指在大豆田杂草生长之前就喷洒在土壤上,通过土壤或者叶片吸收起到对杂草种子或者幼苗的控制。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大豆田杂草种子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大豆田杂草的数量,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大豆田是大豆的主要生长和产量的区域,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杂草是一种令人头痛的问题。
杂草对大豆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会竞争土壤养分、水分和日照,抑制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同时还可能传播病虫害,给大豆田带来更多的问题。
对大豆田的杂草进行有效的化学防除是非常重要的。
杂草对大豆田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养分和水分:大豆田中长出的杂草会和大豆植株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资源,这样会导致大豆的生长营养受阻,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2. 遮荫影响:杂草的生长会导致大豆植株受到光线的遮挡,减少了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大豆的生长速度变慢,影响大豆的产量。
3. 传播病虫害:一些杂草会成为病原体和害虫的宿主,因此会增加病虫害在大豆田中的传播,增加了大豆的病虫害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化学防除成为了大豆田杂草防控的重要手段。
化学防除可以通过喷洒杀草剂,来控制大豆田杂草的生长,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在进行化学防除之前,需要了解杂草的种类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合的杀草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防除方法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药剂:选用对大豆田杂草有良好控制效果且对大豆植株无害的杀草剂。
大豆田中常见的杂草包括狗尾草、早熟禾、马唐、稗草等,对这些杂草,可以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洒。
2. 注意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在使用杀草剂时,需要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浓度比例进行稀释,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同时在喷洒过程中,要保证药液均匀的喷洒到每一片叶片上,以保证药剂的充分吸收和杂草的有效控制。
3. 注意施药时间: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化学防除。
通常在大豆生长初期,对杂草进行化学防除效果最好。
除了化学防除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对大豆田的杂草进行防控,如机械防除、覆盖防除等。
但是相比之下,化学防除更加便捷、高效,且可以在大面积覆盖,因此被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防除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使用过量的药剂,以免对大豆田造成伤害。
Z h o n g z i n o n g y a o大豆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按防除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另一类是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因为黑龙江省多数地区杂草群落都是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所以在生产中多将两类除草剂混配应用,以扩大杀草谱,保证药效。
一、大豆田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杀稗剂)目前黑龙江省常用的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品种有烯草酮、烯禾啶、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
太述品种都能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野燕麦、马唐、看麦娘、野黍、碱草等。
但烯禾定、精喹禾灵对稗草防除效果很好,对狗尾草、野黍、碱草、芦苇等防除效果较差;烯草酮、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除对稗草效果好外,还对狗尾草、野黍、碱草、芦苇效果较佳。
!、烯草酮烯草酮属环己烯酮类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可防除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野黍、马唐、碱草、芦苇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唏草酮是在杀稗草剂中可混性最差的品种,只能与氟磺胺草醚混用,与其它杀阔剂混用会降低杀稗效果。
"、烯禾啶烯禾啶属环己烯酮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野燕麦等。
唏禾啶与灭草松混用降低唏禾啶的杀稗效果,且不能与三氟羧草醚、咪唑乙烟酸混用。
#、精喹禾灵精喹禾灵属芳氧苯氧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可防除野燕麦、稗草、狗尾草、马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精喹禾灵与灭草松混用降低精喹禾灵的杀稗效果,且不能与三氟羧草醚、咪唑乙烟酸混用。
$、精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灵属芳氧苯氧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内吸性强,被杂草茎叶吸收,对大豆安全。
可防除野燕麦、稗草、狗尾草、野黍、马唐、碱草、芦苇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精吡氟禾草灵可混性好,除咪唑乙烟酸之外,同其它杀阔剂均可混用。
%、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属芳氧苯氧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大豆田除草知识大全大豆田化学除草有两种方法苗前除草:土壤墒情好时,可以在大豆播种后拱土前进行封闭处理。
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200~300毫升,或90%禾耐斯100~1 5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加噻吩磺隆2~3克,或加75%宝收干悬浮剂2克,或加48%广灭灵乳油50~100毫升,或加72%的2,4D丁酯65~100毫升,对水30千克进行土壤喷雾。
苗后除草:出苗后在大豆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进行防除。
防除禾本科杂草,每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60~100毫升,或用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65毫升,或用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30毫升,或用6.9%威霸浓乳剂50~60毫升,或用12.5%拿扑净乳油80~100毫升,对水20~30千克喷雾。
防除阔叶杂草,每亩用25%虎威、龙威、氟磺胺草醚等水剂4~6毫升,或用44%克莠灵水剂8毫升,或用24%杂草焚水剂4~6毫升,对水2千克喷雾。
注:何为大豆复叶,就是一个叶柄上有三片叶子算一个复叶,大豆在达到三片这样的复叶叫三复叶期!大豆上除草剂的使用时间也很重要大雨后或者露水较多时不能打除草剂。
用好大豆除草剂要注意以下几点:(1)药剂喷洒要均匀。
坚持标准作业,喷洒均匀,不重,不漏。
(2)整地质量要好,土壤要平细。
(3)混土要彻底。
混土的时间与深度,应根据除草剂的种类而定。
(4)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及混配配方。
(5)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和合适的混用配方。
(6)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和自然条件选择除草剂。
(7)选择了除草剂还必须选择好的喷洒机械,配合好的施药技术。
(8)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混合除草剂,同一地块不同年份间除草剂的配方要有所改变。
常用大豆田除草剂的主要特点1 土壤处理防除单子叶杂草药剂(1)氟乐灵持效期长是该药的主要优点,适宜防除春播大豆田因受降雨墒情影响分批发芽的杂草。
一次用药,一季无草,在一段时间内是大型农场的首选药剂。
黑龙江省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豆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大豆的实际收成,种植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更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基于此,大豆种植者应充分了解各种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发状况,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对大豆实现有效地保护,让其健康发展。
标签:黑龙江;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豆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有些地区病虫害有明显加重趋势,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推广运用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势在必行。
1 大豆常见病虫害大豆孢囊线虫病,处于各生育阶段的大豆都有发病的几率,但是由于大豆处于的不同阶段,其各自的并发症也会有所不同。
在大豆还是幼苗时期,若感染了大豆孢囊线虫病,其症状会表现为子叶枯黄,发育时间延长。
在大豆处于成株期时,感染病毒后,出现的症状为叶子枯黄,植株缓慢生长,严重的情况会产生大面积枯黄的现象,甚至叶柄也会逐渐变黄,最终花期延迟,一些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根腐病,在大豆病发时,会在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的斑点,严重后斑点会扩大,变成不规则的形状,到了大豆病种时,皮层会逐渐腐烂直至其死亡。
尤其是在潮湿低温的环境,大豆根腐病毒发展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生病的大豆种子,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降低,并极其容易被病菌侵袭感染。
2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1农业防治措施(1)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通过轮作换茬三年的时间可减轻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还可以减轻在土中越冬的害虫,这些害虫主要有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及豆黄蓟马等,且效果较好。
对发生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
(2)清除病株残体。
大豆收割完成后应将田间病株残体及时清除,并配以早翻地,将田间的病残体深埋地下,可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土壤中在冬季越冬的害虫,可以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风吹、日晒、雨淋、天敌食取,可以使害虫的死亡率大大增加,有效减轻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大豆田是大豆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但由于杂草的生长和繁殖,会对大豆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杂草对大豆的田间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化学防除成为一种常用的控制杂草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以及化学防除的方法。
在大豆田里,杂草会与大豆竞争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线等生长要素,从而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
尤其是早熟禾和芒草等高大的杂草,会对大豆的光合作用产生阻碍,导致大豆产量减少。
杂草还会影响大豆的通风和光照,造成病虫害的滋生,增加病虫害的风险。
杂草还会成为害虫的庇护所,增加害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进一步对大豆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杂草对大豆产生危害,农民常常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
化学除草剂可以通过吸收或接触杂草体内的细胞膜,并破坏其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控制杂草生长的效果。
常用的除草剂包括草甘膦、苯嘧磺隆等。
这些除草剂对大豆相对安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多数杂草的生长。
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用于大豆田杂草的除草剂,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方法和用量。
除草剂的选择应根据大豆的生长时期、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使用除草剂时还应注意保护好大豆苗期和结荚期的大豆植株,以避免除草剂对大豆的伤害。
在使用除草剂后,要定期观察大豆田里的杂草情况,及时进行补救措施。
除了化学防除,还可以结合其他防治方法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比如通过轮作制度,使大豆和杂草的生长季节错开,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和时间。
可以适当加强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手段来控制杂草的繁殖和扩散。
比如通过耕作、覆盖等物理手段来限制杂草的生长。
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杂草的繁殖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大豆田杂草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严重的危害。
为了控制杂草的生长,化学防除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
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需要选择适用于大豆田杂草的除草剂,并注意使用方法和用量。
还可以结合其他防治方法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田杂草的危害,保障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黑龙江省大豆田的化学除草技术1、黑龙江省大豆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黑龙江省大豆田杂划可分为三大类,即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
常见的主要杂草种类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野燕麦、牛筋草、野黍等。
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苍耳、反枝苋、龙葵(黑星星)、风花菜、铁苋菜、香薷(野苏子)、水棘针、狼巴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鸭跖草(兰花菜)、苘麻、繁缕、马齿苋、猪毛菜、菟丝子、猪殃殃等。
多年生杂草:主要有问荆(节骨草)、苣荬菜、小蓟(刺儿菜)、大蓟(大刺儿菜)、芦苇等。
我省大豆杂草自播种开始至8月上旬均有发生,从播种至5月末,早春杂草占优势,到6月上旬开始则以一年生晚春杂草占优势。
我省大豆田杂草群落随着化学除草剂的普遍使用而逐渐演变,特别是西、北部地区近几年鸭跖草、狼巴草、节蓼、酸模叶蓼、苍耳、龙葵、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阔叶杂草已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成为大豆田主要杂草。
进入雨季后,这些杂草混同遗漏的稗草生长旺盛,对大豆危害严重。
其中小蓟(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兰花菜)被称为“三菜”成为大豆田杂草防除的难点。
2、化学除草方式的选择我省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除,主要采取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种方式,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势、气象条件及杂草群落等情况选择适应的化学除草方式。
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优点是防除杂草于萌芽期和造成危害之前,有利于大豆苗期生长,除草效果比较稳定,即便防除杂草效果不好,苗后还可进行被救。
缺点一是土壤处理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值影响较大,土壤过于黏重、有机质含量过高或pH值不符合某种药剂时不适宜采用土壤处理;二是药效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春季干旱、风大和异常低温或高温都会影响除草效果;三是有些除草剂如嗪草酮、2,4—D丁酯等在砂质圭、低洼地由于药剂的淋溶易产生药害。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黑龙江省不断尝试和探索适用于本地区种植环境的大豆栽培模式,现已有垄三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和保护性栽培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下面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模式,以及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期望促进大豆生产向现代化、机械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一、垄三栽培模式与关键栽培技术垄三栽培模式是针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大豆种植中耕层薄、施肥浅、缺苗断垄、单产偏低等问题提出的一种以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栽培模式。
垄三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土壤深松技术为提高大豆种植区域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使用农机深松土壤,深度达到25cm-30cm,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升土层内的温度,促进大豆播种后的根系发育。
试验田研究数据表明,采用土壤深松技术的地块与未采用深松技术的地块相比,耕层温度提高0.5℃左右,大豆提早成熟2d-3d。
根据土壤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将深松技术分为以下三类:(1)全方位深松对大豆种植地块的整个耕层进行深松,控制深松的深度,仅允许深耕到耕作层,不得超过50cm深度,避免造成耕作层下方的土层扰动。
(2)垄沟深松在大豆播种后,待出苗前对垄沟用深松铲深松,或者也可以在苗期深松垄沟。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小型“垄三”耕播机完成垄沟深松。
(3)垄体深松在整地过程中深松起垄,将秸秆还田的物料深翻到耕层内,对土壤精细耙茬,之后起垄。
在推广机械化种植的背景下,采用“垄三”耕播机能够同步完成深松、播种和施肥的一体化作业。
2、化肥深施技术利用大型耕播机进行分层施肥,同步施入种肥和底肥,施入深度控制在15cm-20cm,位于种子下方10cm-15cm的位置,避免因化肥靠近种子造成种子无法正常出苗。
化肥深施技术能够提高化肥利用率10%以上,保持化肥持久的肥效,为大豆全生育周期生长提供肥料支持。
分层施肥技术要点如下:对大豆田块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总量分别为2.5kg-3kg、8kg-10kg、4kg-5kg,配合施入微生物菌剂颗粒,每亩用量为1kg-2kg。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4.024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是国内大豆主产区之一。
在大豆种植中,病虫草害是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种植户的高度关注,要求种植户在本地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防治工作,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几率和经济损失,如此方可确保实现大豆稳产目标,进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一、大豆种植中病害防治技术1、大豆根腐病防治(1)危害特点根腐病主要对大豆植株主根造成危害,病根部位出现呈褐色或黑褐色的小斑点,扩展至大斑点,造成主根腐烂、溃疡,侧根和须根脱落。
在根部发生病害后,阻碍植株茎叶养分输送,导致植株矮化,叶片黄化,甚至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出现结荚减少、豆粒弱小情况,降低大豆产量。
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中,因根腐病具有土传性,所以连作大豆会极易发生根腐病。
尤其对于低洼潮湿的地块能够加速病害传播,使此地块会成为根腐病发病较重的区域。
(2)防治技术①在大豆种植中采用轮作方式,尽量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晚播大豆,控制播种深度。
②施足基肥和种肥,促进根系快速发育。
在田间管理中,及时排出雨后积水,降低田内湿度,减小根腐病发生可能性。
及时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侧根发育,提高植株根部抗性。
③种子处理阶段用福美双、多菌灵或咯菌腈拌种,如用2.5%适乐时150mL+20%阿普隆10mL拌100kg 种子,可有效预防根腐病发生。
④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农抗120水剂300倍液喷施防治,或者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1)危害特点此病害在大豆苗期和成株期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主要对植株根部造成危害。
当大豆苗发生胞囊线虫病时,叶片逐渐枯黄,茎部颜色黄化,受根部组织破坏的影响导致茎干生长受阻,造成幼苗死亡率较高。
在大豆成株期发生胞囊线虫病后,病株生长高度明显矮于健康植株,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用药防治,则会导致植株枯死。
黑龙江省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摘要介绍了大豆除草剂品种、类型、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为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除草剂;土壤处理;茎叶处理;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45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62-01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大约350万hm2,是使用除草剂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农作物,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直接影响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故掌握其除草技术,对农民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1]。
1 土壤处理方法
1.1 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土壤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喷雾法把药剂喷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把药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封闭药土层,以杀死萌发出土杂草。
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有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绿嘧磺隆、噻吩磺隆、嗪草酮、2、4-d丁酯、异噁草松、咪唑乙烟酸、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等[2]。
其中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草,播后苗前施药,施药后要浅混土2 cm,可用50%丙炔氟草胺120~180 ml/hm2+72%异丙甲草胺1.50~2.25 l/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2% 2,4-d丁酯990 ml/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20%氯嘧磺隆90 g/hm2;
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5%噻吩磺隆45 g/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2% 2,4-d丁酯990 ml/hm2+75%噻吩磺隆30 g/hm2。
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草、问荆、鸭跖草等多年生草和阔叶草,对苣荬菜、刺儿菜有较强防除和抑制作用,播后苗前施药混土或培土2 cm,可用90%乙草胺1 995 ml/hm2+80%唑嘧磺草胺45 g/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48%异恶草松990 ml/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0%嗪草酮600 g/hm2;或48%异恶草松1 050
ml/hm2+90%乙草胺1 995 ml/hm2+80%唑嘧磺草胺30 g/hm2。
1.2 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土壤类型。
一般土壤为有机质含量2%以上黑土。
沙质土、白浆土、盐碱土不适宜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除草。
二是土壤湿度。
一般情况下,黑龙江省春季土壤湿度小,处于干旱状态,最好不要选择土壤处理剂除草,土壤干旱除草效果差。
土壤处理剂施用后最好有15~20 mm降雨,形成除草剂药层确保除草效果。
三是土壤有机质和质地。
土壤有机质和黏粒对除草剂有吸附作用,土壤有机质高,质地黏重,对除草剂吸附量大,淋溶性差,对作物安全。
土壤有机质低,质地疏松,沙质土黏粒含量低,表面积小,透水性好,对除草剂吸附性差,淋溶性强,对作物不安全。
黏质土对除草剂吸附量大于壤质土,壤质土大于沙质土,除草剂在黏质土安全性好于壤质土、沙质土。
如嗪草酮在土壤有机质低于2%对大豆有严重药害,乙草胺在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下,需有效成分1.30~1.55 kg/hm2,
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上,需有效成分1.60~2.20 kg/hm2。
四是降雨。
苗前除草剂施药后降大雨,一些易淋溶除草剂可造成药害,如嗪草酮等施药后,可从土壤高处向低洼处移动,低洼处大豆常发生药害。
有些除草剂在大豆拱土期遇雨易造成药害。
如乙草胺、嗪草酮、氯嘧磺隆、丙炔氟草胺、异丙甲草胺等。
五是施药时期。
一般情况下,大豆种子播后,杂草萌发前3~5 d内施药,遇土壤干旱浅混土镇压。
六是土壤ph值。
土壤ph值主要通过土壤对除草剂吸附及除草剂与土壤成分的化学反应而影响除草剂淋溶,ph值低小,特别低于5.5时增加土壤吸附,降低药效。
如嗪草酮、噻吩磺隆、唑嘧磺隆、异噁草松等。
唑嘧磺隆在土壤ph值大于7.8时增加大豆药害。
氯嘧磺隆在ph值大于7的土壤,降解缓慢,增加残留[3]。
2 茎叶处理除草剂
2.1 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茎叶处理是作物出苗以后使用,直接喷洒于杂草和作物植株上,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
优点是: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及机械组成影响比较小,可因草施药,针对性强,机动灵活,环境因素影响小;不足之处是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且没有土壤活性,只能杀死已出苗杂草。
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精稳杀得、烯禾啶、烯草酮、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克阔乐、杂草焚、拿扑净、广灭灵、普施特、威霸、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
其中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苣荬菜、问荆、刺儿菜等,可
用6.9%威霸720~1 050 ml/hm2+24%克阔乐405~495 ml/hm2;或6.9%威霸675~750 ml/hm2+21.4%杂草焚1 050~1 125 ml/hm2;或12.5%拿扑净1 245~1 500 ml/hm2+25%氟磺胺草醚600~705 ml/hm2+24%克阔255 ml/hm2。
用于防治大豆田难防除杂草鸭跖草、苘麻、刺儿菜等,可用48%广灭灵1 050 ml/hm2+25%氟磺胺草醚900~1 005 ml/hm2+10.8%高效盖草能750 ml/hm2;或48%广灭灵1 005 ml/hm2+48%灭草松1.5 l/hm2+5%精禾草克750 ml/hm2。
2.2 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喷药时期。
苗后除草剂施药时期应根据作物、杂草生育期确定,一般选大多杂草出齐时进行,不可施药太早,太早杂草草龄小,面积小,影响药效;施药太晚,杂草大,抗药性增强,除草效果差。
因此,一般一年生禾本科草在二至四叶期施药,阔叶草在株高3~5 cm施药,多年生杂草在15~20 cm施药,鸭跖草必须在三叶期施药,多年生阔叶草最好在八叶期施药,多年生芦苇在40 mm 以前施药,大部分杂草已出。
二是喷药方法。
用水量为150~250 kg/hm2,压力203~304 kpa,不重喷不漏喷[4]。
三是环境条件。
茎叶除草剂使用受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影响较大。
在高温情况下杂草对除草剂吸收和传导速度加快,除草效果好;在低温情况下,对除草剂传导慢,除草效果差。
一般温度在15~27 ℃施药药害轻,低于10 ℃高于27 ℃施药药害严重。
空气湿度低降低茎叶表面可湿润性和杂草对除草剂吸收和传导能力,除草效果差;空气湿度高
有利于除草剂在杂草茎叶传导和吸收,除草效果好,空气湿度在65%~90%施药除草效果最佳。
降雨会使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洗掉,影响除草效果,一般情况下降雨1~2 mm可将水溶性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掉,降雨5~10 mm可将油溶性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掉。
因此,不同除草剂施药后对降雨间隔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烯禾啶、精喹禾灵等必须施后1 h降雨不影响药效,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必须间隔4 h不影响药效,灭草松施后必须间隔8 h不影响除草效果。
在风速4 m/s以下喷雾,8:00以前18:00以后施药除草效果好。
3 参考文献
[1] 黄春艳.大豆除草剂使用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2] 陈树文,苏少范.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关广柱.夏播大豆化学除草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36.
[4] 朱新立,付文刚.干旱条件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201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