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风换气标准一览表-青岛新风系统提供
- 格式:xls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4
新风系统设计方案和新风量计算方法详解1.4 普通的风管式室内机与新风处理机相比,配件的选用、内部构造、控制方式以及工作范围等有很大的不同,风管机处理的是室内工况(回风工况),不能处理全新风工况,因此不能当作新风机来用。
普通风管机可以处理新风与回风的混合风,新风量不应超过风管机处理风量的30%.二新风系统的设计2。
1 首先要注意各种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例如:(1)新风处理机的使用范围为-5℃~4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在-5℃以下的地区(包括青岛、济南、北京、大连等北方地区),不能直接使用;如要使用,应在新风进风管上设空气预热器来预热新风。
(2)选择全热交换器,当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或室外温度较低时,有可能会出现冷凝水,设计时必须查焓湿图仔细校核。
(3)当对空调及新风系统的要求较高时,不宜选用风机箱直接送风的方式。
2.2 新风处理机应与室外机连接使用,当新风处理机与其它室内机共同连接到同一台室外机时,其当量制冷量按如下标准计算:140型, 21。
0kW; 224型, 33。
6kW; 280型, 42.0kW.当室外机只连接新风处理机时,配置率为100%.2.3 全热交换器连接到室外的两根风管(新风管和排风管)应设置不小于0.03的坡度,坡向室外,以防冷凝水或雨水进入机组。
2.4 必须注意噪音问题大部分全热交换器样本上标注的噪音是在如下工况下测试的:设置于房间吊顶内,全热交换器的进、出风口均接风管且设消声措施,在机器下方1。
5米处测得;当实际工程与测试工况不同时,噪音会增大,风量越大,噪音越大. (1)中小风量的全热交换器(或新风机),尽量放在专门的设备机房内或走廊、库房、卫生间等的吊顶内,不宜放在房间内,不能放在经理室、贵宾室等重要的房间内。
(2)风量较大的全热交换器(或新风机),应放在专门的设备机房内,且风管系统要考虑设消声器。
2.5 新风口、排风口的设置原则(1)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方,且在排风口的上风侧。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是指在住宅设计、建设和使用中,对室内通风环境
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
通风是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
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健康,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通风量、供、排风方式、空气污染控制等。
在通风量方面,国家标准规定每小时应进行2~3次全室内换气,具体换气次数应根据室内户型、面积、人口密度等不同
因素进行设计,并在建筑物使用中进行调整。
供、排风方式应根据室
内布局和居住者的生活习惯进行选择,如客厅、卧室应采用窗通风和
机械通风相结合方式,而厨房等易产生气味的区域则应采用单向排风
方式。
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住宅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净化等功能,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的实施是保障居住者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
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提高生活质
量和幸福指数。
同时,住宅建筑通风标准的实施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
节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空调、净化设备的使用强度,减
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综上,住宅建筑通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必要的任务,需要在建
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健康和生活需求,引进适用的技术
和设备,确保住宅通风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
们打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的概述和解释说明。
随着人们对舒适、健康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住宅新风系统作为一种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新鲜空气并排除污染物,新风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上存在各种不同规格和性能的住宅新风系统产品。
因此,有必要对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进行综合梳理和解读,以便更好地指导产品设计、使用和管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新风系统的重要性、技术标准的解释说明和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文章整体结构,并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及意义。
1.3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通过对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的概述和解释说明,使读者了解住宅新风系统的基本概念、标准内容和应用范围。
第二,通过探讨新风系统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方面的重要性,引起人们对健康居住环境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技术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对“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阐述。
2.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2.1 定义和背景: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是指对于住宅中安装的新风系统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随着人们对健康居住环境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传统通风方式往往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引入了新风系统作为一种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提供健康居住环境的解决方案。
2.2 标准内容: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选择与设计:规定了针对不同房型和面积的住宅应该安装何种类型、容量和数量的新风设备。
同时,还对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说明。
- 运行参数与性能:确定了新风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应满足的各项参数与性能指标,如送风量、噪音水平、能耗等。
这些指标旨在确保设备可以有效地实现换气功能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各种类型房间换气次数一览表.doc各种类型房间换气次数一览表房间及重要条件参数3换气量( m/h) 或换气次数 ( 次/h)房间名称其他参数正常通风事故通风不工作时变、配电房L=Q/*(t p -t s)), 或 5~8 次 /h配电室3~4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不少于 5 次/h制冷机房L=*,4~6 ≥ 12氨制冷机房 3 按 183m3 /确定,不应小于 34000m 3/h设首层燃油 3 6锅炉间、直燃气 6 12 燃机房设半地下或半地下室燃油、燃气 6 12 设地下或地下室燃油、燃气12 12锅炉间、直油库 6 油泵间12燃机房配地下日用油箱间 3套用房燃气调压及计量间 3 12洗碗间按每间500m3 /h 选取厨房中餐厨房40-60 次/h西餐厨房30-40 次/h职工餐厅厨房25-35 次/h采用燃气灶具的地下室、半地下室6 12 3或地上密闭厨房电梯机房10(或 5-15 《技措》)清水泵房 4 软化水间 4 污水泵房8-12 中水处理机房8-12 蓄电池室10-12 换热站6-12 通风空调机房2-4洗衣房生产厂房按20-30 次/h ,当有局部通风设施时,全面排风取 5 次/h,补风2-3 次/h ;辅助用房为15 次/h 。
卫生间公共卫生间10-15住宅卫生间及开水间5-10吸烟室10-15实验室按通风柜处风速计算暗室≥5医院手术室不宜小于200m3 /h通风机房≥1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房间3敷设有燃气管道时主机间6 12 3 P≤燃气增压、调压、计量间 3 12 3建筑物内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 3 6 3主机间12 20 3 <P≤燃气增压、调压、计量间12 20 3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12 20 3主机间6 12 3 P≤燃气增压、调压、计量间 3 12 3独立设置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 3 6 3主机间12 20 3<P≤燃气增压、调压、计量间12 20 3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12 20 3备注最小新风量应≥3 次/h 的换气次数,或≥5%的送风量G-制冷剂充注量 ,Kg排风机为防爆型最小新风量应≥ 3次 /h 的换气次数房间高度可取 4m房间高度可取 4m按《民规》 6.3.7 条按教材 P340《技措》 4.5.1《技措》水管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系统类别、设备名称试验类别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蒸汽、热水采暖系统高温热水采暖采暖系统水压试验系统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新风系统设计规范中央空调新风系统设计规范很多人会误解以为装了中央空调就可以解决室内新风问题。
实际上,中央空调吹出来的只是“风”,不是“新风”。
中央空调的功能是恒定室内温度。
要想解决室内空气问题必须给中央空调装上新风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建筑增长迅速,人们对室内生活体验的要求和对室内的舒适性、空气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室内环境必须有利于身体健康。
这促进了家用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的兴盛。
家用中央空调主要分为两部分,始端为中央空调主机,末端为室内机。
室内机相当于一个新风系统,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新风系统的功能。
只能说它是一台高级的风扇。
要想达到新风换气的效果还必须安装一套中央新风系统,这样可以改善居室内的空气品质,保持室内清新舒适,有利于身体健康。
很多人觉得,新风系统越大就会越舒服,事实上并非如此。
新风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新风量越大空调的效果就越好。
专家认为良好的空气品质不但要求空气清洁,而且还需要有宜人的温、湿度。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虽然改善了空气清新度,但也加大了空调的冷热负荷。
这不但影响空调效果,而且会加大用电量。
那么新风系统怎样设计才合理呢,怎么设计新风系统风量呢?1) 安装家庭所处的小区环境和所处的地域条件。
假如环境舒适清洁,通风好,可减少新风量的设计。
2) 楼层高低。
由于降低污染物浓度是安装新风系统的主要目的,如安装家庭所处的楼层较高,尤其在10楼以上,空气相对较清洁,可减少新风量的设计。
3) 客户的特殊要求。
有些客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惯,比如喜欢抽烟等等。
随着现代建筑气密性越来越好,大自然新鲜空气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
因此,在享受空调带给我们凉爽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给自己的房子装一套新风系统,让房子时刻呼吸起来,还我们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新风系统的设计标准我国对于新风系统的设定标准规定为:按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2002)规定,人均新风量应为30m3/h。
空调房间新风设计标准最新空调房间新风设计标准最新空调房间新风设计是指通过引入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促进空气流通和质量的提升,达到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下面介绍空调房间新风设计的最新标准。
1. 新风量确定:新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的新风数量,根据不同房间的使用情况和人员密度,新风量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住宅的新风量应为每小时30-50立方米/人,办公室的新风量应为每小时15-25立方米/人。
2. 新风换气次数:新风换气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全部被替换的次数。
一般来说,住宅的新风换气次数应为每小时3-4次,办公室的新风换气次数应为每小时2-3次。
3. 新风入口的布置:新风入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的位置,避免靠近厨房和盥洗间等产生异味的地方。
同时,应避免新风入口与排风口相对,以防止新风和室内空气相互干扰。
4. 新风过滤器的选择和更换:新风过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过滤器应定期更换,以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
5. 新风供应方式:新风供应方式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结合来实现。
在采用机械通风供应时,应选择节能高效的新风系统,以减少能耗。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新风管道和出风口,确保新风能够均匀分布到各个房间。
6. 可调节性设计:新风系统应具备可调节性,能够根据季节、天气和室内外环境变化等因素,灵活调节新风量和换气次数。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居住者的需求,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7. 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的协调:新风系统应与空调系统相互协调,共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新风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空调系统的存在,以避免新风和冷气的冲突,达到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总之,空调房间新风设计标准最新要求合理的新风量和新风换气次数,科学布置新风入口,选择和更换适宜的新风过滤器,采用节能高效的新风系统,并与空调系统协调工作。
这样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
新风系统规范新风系统规范是指在建筑物中安装和使用新风系统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新风系统是指通过排风和送风的方式将室内空气排出或从外部引入,并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供应到室内的系统。
以下是新风系统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规范的适用范围:新风系统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2. 设计标准:新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人员数量、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3. 安装要求:新风系统的安装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
安装过程中应符合施工安全规范,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4. 通风口设置:新风系统的通风口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换气效果。
通风口应避免明显的遮挡和阻挡。
5. 风管和风口:新风系统的风管和风口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风管应安装在易于维修和清洁的位置,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查。
风口应有防虫网,并定期清洗。
6. 净化处理:新风系统的净化处理设备应具备净化空气的能力。
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7. 控制系统: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送风量、温度等参数。
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和手动控制两种模式,并应配备相应的操作界面和显示设备。
8. 维护和管理:新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应定期进行。
定期清洁风管和风口,及时更换和修理设备。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
9. 安全和环保: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确保安全和环保。
避免因系统故障或误操作引发事故,并确保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10. 监测和评估:新风系统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以上是新风系统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遵守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新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室内空气质量,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室内建筑空气质量标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评估和控制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依据,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限值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甲醛、苯、氨、二氧化碳等。
这些物质的浓度限值是根据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例如,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限值为0.08毫克/立方米,苯的浓度限值为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的浓度限值为1000毫克/立方米。
2. 室内空气流通换气量要求室内空气流通换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或排出室内空气的体积。
室内空气流通换气量要求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室内空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对于住宅来说,每小时应进行2-3次空气流通换气,而对于办公室、商业场所等大型室内空间,每小时的空气流通换气次数应更高。
3. 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要求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们舒适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对人体健康和舒适产生不良影响。
4. 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控制要求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颗粒物如灰尘、花粉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于微生物和颗粒物的限值要求较为严格。
例如,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限值为≤500个/立方米,颗粒物的限值为PM2.5≤75微克/立方米。
5. 其他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包括其他一些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
例如,室内空气中的噪音、光照、电磁辐射等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也会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要求和控制。
总结起来,室内建筑空气质量标准是评估和控制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
住宅新风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在现代建筑中,新风系统作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和使用标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围绕住宅新风量标准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观点。
一、住宅新风系统的重要性住宅新风系统是指通过机械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定期更换室内空气,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健康。
在封闭式住宅环境中,室内空气污染源众多,如家具释放的甲醛、二氧化碳、异味等,如果长时间不得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住宅新风系统在现代住宅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住宅新风量标准的制定依据1. 居住人口密度:根据住宅面积和居住人口密度确定合理的新风量标准,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够获得充足的新鲜空气。
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确定住宅室内空气的各项指标,包括PM2.5、CO2浓度、TVOC等。
3. 地区气候特点:考虑住宅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气温、湿度等,以确定合适的新风量标准。
三、住宅新风量标准的具体要求1. 根据建筑面积确定新风量: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建筑面积和居住人口密度确定新风量标准,确保每位居民都能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
2.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安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室内空气中的PM2.5、CO2浓度等指标,确保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3.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资源: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窗户、门等通风设施,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降低机械通风的能耗。
四、住宅新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 新风系统的运行: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情况,合理控制新风系统的运行时间和风量,避免能源的浪费。
2. 定期维护保养:对新风系统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五、住宅新风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住宅新风系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控制,提升系统的能效和舒适性。
2. 低能耗化:新风系统将趋向于低能耗化,采用高效换热器、低噪音风机等节能设备,降低系统的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水管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1、《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2.1、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1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3MPa。
检验方法:钢管和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应不降,且不渗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连接处不得渗漏。
6.3.2、热交换器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
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不降,不得渗漏。
8.3.1、散热器组对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
8.4.1、辐射板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
8.5.2、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盘管隐蔽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
8.6.1、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3MPa。
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实施方案是:采用高压头、大流量小功率直流高速无刷电机带动离心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新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
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新风过滤、灭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
一、类型(一)按送风方式分类1、单向流新风系统单向流系统是基于机械式通风系统三大原则的中央机械式排风与自然进风结合而形成的多元化通风系统,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的。
单向流新风系统包括单向流正压新风系统和单向流负压新风系统。
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室内混浊的空气经安装在室内的吸风口通过风机排出室外,在室内形成几个有效的负压区,室内空气持续不断的向负压区流动并排出室外,室外新鲜空气由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不断的向室内补充,从而使您一直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该新风系统的送风系统,但无须送风管道的连接,而排风管道一般安装于过道、卫生间等通常有吊顶的地方,基本上不额外占用空间。
2、双向流新风系统双向流新风系统是基于机械式通风系统三大原则的中央机械式送、排风系统,并且是对单向流新风系统有效的补充。
在双向流系统的设计中排风主机与室内排风口的位置与单向流分布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双向流系统中的新风是由新风主机送入。
新风主机通过管道与室内的空气分布器相连接,新风主机不断的把室外新风通过管道送入室内,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新鲜、有质量的空气。
排风口与新风口都带有风量调节阀,通过主机的动力排与送来实现室内通风换气。
二、国家标准(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每人最小新风量(见下表)(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每人最小新风量30m3/h 。
洁净室换气次数标准(一)在各国的洁净室标准中,相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的经验换气次数并不相同。
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洁净送风量计算所需的经验换气次数,见下表:工序,其操作室与其相邻房间或区域应保持相对负压。
(四)新鲜空气量洁净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1)非单向流洁净室总送风量的10%~30%,单向流洁净室总送风量的2%~4%;(2)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3)保证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40 m3。
(五)其他标准说明:1、无菌医疗器械管理规范(YY 0033—2000):十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ㄒ15次/h 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ㄒ20次/h.2、体外诊断试剂实施细则:没有具体规定,只规定了压差范围。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规定,只规定了压差范围。
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十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10次/h—15次/h 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15次/h—25次/h。
5、GMP验证指南(2000版)建议:十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ㄒ15次/h 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ㄒ25次/h.文字6、生物污染控制(ISO14644)国际标准第一章洁净等级划分:十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10次/h—15次/h 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15次/h —25次/h。
也就是说,换气次数问题可以商榷。
(六)一般的洁净区换气次数说明: 编号房间名称风口长(m)宽(m)房间面积M2房间高度m风口风速(m/s)换气次数 1男一更10.4840.484 6.9325 2.60.5224.33 2男二更10.4840.484 4.92 2.6 0.00 3女一更10.4840.484 6.9325 2.6 0.00 4女二更10.4840.484 4.92 2.6 0.00 5缓冲间10.4840.484 6.1425 2.6 0.00 6走道10.4840.484312.6 0.00 20.4840.484 2.6 30.4840.484 2.6 40.4840.484 2.6 7万级洗衣10.630.6311.6875 2.6 0.00 8万级洗衣灭菌10.630.6315.5125 2.6 0.00万9万级整衣间10.4840.4848.5 2.6 0.00级10轧盖间10.4840.48434.722.6 0.00区 20.4840.484 2.6 30.4840.484 2.6 40.4840.484 2.6 11灌装传递10.9850.5253.4582.6 20.9850.525 2.6 3 1.2350.72 2.6 4 1.2350.72 2.6 12脱皮10.320.32 1.581 2.6 0.00 13更衣10.320.32 2.475 2.6 0.00 14缓冲10.320.32 4.06 2.6 0.00 15配药间10.630.63142.6 0.00 20.630.63 2.6 16容器灭菌间10.4840.48415.8 2.6 0.00 17洁具清洗间10.4840.4848.2 2.6 0.00 18配药辅助间10.4840.4847.8 2.6 0.00 19万级传递间10.4840.484 4.675 2.6 0.00 编号房间名称风口长(m)宽(m)房间面积m2房间高度m风口风速(m/s)换气次数 1精制更衣间10.4840.484 2.475 2.60.3444.56 2精制缓冲间10.4840.484 4.06 2.60.3830.36 3过滤间10.4840.48416.952.60.3817.80 20.4840.484 2.60.55超4浓缩间10.4840.48415.812.60.520.11滤 20.4840.484 2.60.48 5超滤间10.4840.48413.62.60.4821.46 20.4840.484 2.60.42 6称量间10.4840.4848.12.6 0.00 20.4840.484 2.6 7容器清洗间10.4840.484 4.06 2.6 0.00 编号房间名称风口长(m)宽(m)房间面积m2房间高度m风口风速(m/s)换气次数 1洗瓶更衣间10.4840.484 6.29 2.60.3216.50 2洗瓶缓冲间10.4840.484 4.255 2.60.322.87洗3洗瓶内走道10.4840.484 6.3825 2.60.4221.34瓶4洗瓶间10.4840.484522.60.717.47间 20.4840.484 2.60.7 30.4840.484 2.60.7 40.4840.484 2.60.7 50.4840.484 2.60.7 5洗胶塞间10.630.63282.60.623.55 20.630.63 2.60.55 30.630.63 2.60.6 6洁具清洗间10.4840.484 3.5 2.6 0.00 编号房间名称风口长(m)宽(m)房间面积m2房间高度m风口风速(m/s)换气次数 1一更衣间10.320.32 2.7 2.60.631.51 2二更衣间10.320.32 2.45 2.60.634.72 3缓冲间10.320.32 2.45 2.60.5732.99 410.4840.484 2.6 1.1走道20.5433.16 20.4840.484 2.61 5气闸110.320.32 2.7 2.60.9549.89 6气闸210.320.32 2.4 2.60.423.63 7周转间10.320.3216.642.6 1.117.89纯 20.320.32 2.61化8粉碎间10.320.3213.22.6120.41车 20.320.32 2.60.9间9烘干间10.320.3218.182.6 1.0518.33 20.320.32 2.6 1.3 10洗酸间10.4840.48423.762.6 1.231.40 20.4840.484 2.6 1.1 11前室10.320.32 2.88 2.6 1.259.08 12纯化间10.630.6343.35 3.5 1.129.19 20.630.63 2.61 30.630.63 2.61 13操作间10.630.6337.1130.7528.24 20.630.63 2.60.7 30.630.63 2.60.75 14称量间10.320.328.36 2.6 1.220.35 15容器清洗间10.4840.48411.98 2.60.9525.72 16洁具存放间10.320.32 3.3 2.60.730.08。
中央空调新风量国家标准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2 人员所需新风量应满足本规范第,并根据人员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
舒适性空气调节和条件允许的工艺性空气调节可用新风作冷源时,全空气调节系统应最大限度地使用新风。
二.《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1(征求意见稿)民用建筑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表3.0.6 民用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h·人))2 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其设计最小新风量宜按照换气次数法确定。
3 高密人群建筑设计最小新风量宜按照不同人员密度下的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确定。
【条文说明】3.0.6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
表3.0.6 给出所推荐的不同类型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主要参考对象包括《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GB967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等。
表3.0.6 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且设计时应满足国家现行专项标准的特殊要求。
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比重一般要高于人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人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考虑建筑污染部分,从而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足室内卫生要求;因此,对于这两类建筑应将建筑的污染构成按建筑污染与人员污染同时考虑,并以换气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小新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