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6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孙永生张彦喜(甘肃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内容摘要:民俗总是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庆阳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庆阳特殊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香包渊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具有集体性、民族性、阶级性、普通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特征。
在庆阳这个特殊地域中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其思维和处事方式是反映庆阳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香包便是庆阳民俗文化的一个典大。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周人在陇东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源头。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了深厚的陇东黄土高原,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庆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和独特而灿烂的文明,她是庆阳民俗文化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地面/活文物0。
香包,古称香囊、佩帏、亦称荷包,庆阳当地人称其为/耍活子0。
源于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方民俗中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古老、神秘、怪异、精致,祛疾保平安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永恒主题,它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
历史悠久的北石窟寺中有一尊北周时期的雕塑,她手里提着香包,好似现代女人手中提的小包。
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0其工艺精湛,文明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0。
这便是香包渊源的有力见证。
可见香包由来已久。
在庆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会互赠香包、佩戴香包,据说这是唐代以来汉族的习俗,5清嘉录6云:/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诸疾蜂起0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拖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于是陇东人民将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与发展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
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诗词歌赋、戏曲艺术,再到传统的工艺技艺、民俗风情,无一不是文化产业创作的源泉。
以影视作品为例,近年来,诸多以历史为背景、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点缀的影视剧取得了巨大成功。
比如《琅琊榜》,其通过精心构建的古代朝堂权谋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智慧和家国情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对传统的哪吒形象进行了创新演绎,传递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积极价值观,深受观众喜爱。
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形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为文化产业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一直崇尚仁爱、和谐、诚信、正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文化产品中得到了体现和传承。
比如,在一些动漫作品中,主角往往具有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这种对美好品质的宣扬,符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也能够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如对称美、含蓄美、意境美等,也为文化产业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许多传统建筑、书画、服饰等都体现了这些独特的审美观念,现代的设计和艺术创作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新表达,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文化产品。
例如,故宫博物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数字文化产品,如“数字故宫”小程序、故宫主题的手机游戏等,让古老的故宫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学校:临沂大学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年级:2011级班级:2班姓名:庄辛杰学号:201102810226沂蒙地区民俗文化的产业化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资源深厚,如独具特色的广场舞蹈扑蝴蝶,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柳琴戏,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手工艺制作品。
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可现在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障碍,使的沂蒙民俗文化正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民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对沂蒙民俗文化的解读太少,使外来人对沂蒙民俗文化接受困难或造成理解偏差,另外是由于在民俗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团体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民俗文化长远地发展,面对着这多方面的情况,为让沂蒙民俗有长久的发展,对沂蒙民俗市场化道路必不可少。
在对沂蒙民俗演艺方面的开发,主要就是包括对沂蒙地区特色歌舞及服饰、建筑、饮食等生产生活习俗搬上舞台进行展示。
主要以沂蒙柳琴戏为例,要想把柳琴戏曲发展起来:一是要有人,二是要有戏。
为了为柳琴戏有更多的人才,可以把大部分柳琴戏剧团合并成立专业的柳琴戏剧团,建立柳琴戏曲院校专门为剧团输送人才。
另外,可以由文化厅与临沂市每三年举办一次柳琴戏艺术节,每个柳琴戏艺术节都是一个造星大舞台,通过这个平台的锻炼和发掘,可以涌现出一大批有潜质的年轻演员以及编剧、作曲、导演和舞美人才,为故乡柳琴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策扶持、市场开发、体制创新,是改善柳琴戏生存环境、实现发展振兴的重要的三大要素。
沂蒙要坚持打造柳琴戏品牌,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唱响柳琴戏,打造文化牌,提高知名度”,使柳琴戏成为沂蒙地区最显耀的文化标志。
民间表演是戏曲生存、发展的基础。
为了柳琴戏曲长远的发展在演艺方面,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要在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艺术创新。
在民间演出方面,努力邀请名角加盟演出,扩大影响力和广告效应;在市场开发方面,用剧场冠名、创作演出宣传企业品牌的节目及晚会等形式与企业联姻,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立足更要走向国外。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产业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文化产业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
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可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乡村将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竹编、剪纸、刺绣等进行产业化开发,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此外,乡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节庆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资源。
文化产业可以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比如,通过讲述乡村的历史故事、传说,为旅游景点增添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利用影视作品、网络宣传等手段,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推动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为农产品赋予独特的品牌文化,通过包装设计、品牌故事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此外,发展创意农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文化体验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居民的精神寄托。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民俗展览馆等,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组织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民间艺术比赛等,激发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育文化创意人才。
加强乡村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文化、会创意、有技术的人才,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深入乡村,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新。
2.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对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古迹等进行保护和传承,确保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
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3. 开发特色文化产品。
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民俗表演等。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4.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古镇游、民俗体验等。
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
5.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例如,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和林业开发中,打造特色农业和林业品牌;将文化创意与畜牧业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畜牧产品等。
6.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政策红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化产业。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乡村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与“城市化”作者:孙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民俗文化进入产业化,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且民俗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中,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的同时,也进入了自身“城市化”的进程。
本文通过对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当代社会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分析,探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
结合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强调民俗文化与现代审美、现代活动方式联姻的重要性,并提出其在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中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环境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business philosophy, folk culture goes into industrialization, becoming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oosters; While more and more elements of folk culture applied to shape the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urban style , folk culture also enters its ow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lk cultur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needs of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method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Qing Yang folk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olk culture and modern aesthetic, modern activities marriage, and proposes how to embody it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space environment.Key words:Folk 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 space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概述1.1民俗文化涵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新疆库尔勒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对策分析
新疆库尔勒市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但是当前该市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需要通过以下对策来加强产业化发展:
1. 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
建立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进驻,提高资源开发的动力。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市场化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引导和推动力。
3. 丰富特色旅游产品。
以本地民俗文化为特色,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不同旅游市场的需要。
4. 提高旅游营销效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5. 统筹协调旅游设施建设。
加强与交通、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加快新疆库尔勒市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解读和发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民俗文化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集传统、文化、历史、哲学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源和文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道德的体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流失、失传等问题。
因此,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现代解读和发展,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及现代价值1. 传承人文精神中国民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传承千年。
从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福”字、表达心中祝福的红包、独具魅力的灯笼,到庆祝节日、生活仪式中的各类食品、服装、音乐、舞蹈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如合家团圆、崇尚和谐、互助友爱、尊老敬祖等。
2. 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对中国民俗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貌和内涵,正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3. 培养社会公德心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中的尊老敬祖、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等传统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公德心的基础。
因此,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现代解读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培养社会公德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传统民俗文化现代解读的方法1. 全面分析历史和文化内涵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分析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尝试理解其中的细微之处,找出其中蕴藏的真正价值。
2. 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解读也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展览等等。
这些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风貌和内涵,促进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