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叶面积指数月动态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63 KB
- 文档页数:15
2010-2018年海南儋州橡胶林碳水通量和微气象要素数据集杨思琪;刘俊屹;杨川;兰国玉;宋波;吴志祥【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年(卷),期】2022(7)4【摘要】橡胶林是海南岛的主要人工植被类型之一,作为我国热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水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观测橡胶林的碳水通量对于评估橡胶林碳水平衡以及能量交换至关重要。
儋州橡胶林自2009年11月起开展了近地层通量观测(包括涡度相关系统和梯度观测系统),至今已积累12年的通量和气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整理了2010年至2018年的海南儋州橡胶林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包括了半小时、日、月及年尺度的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通量、生态系统呼吸、总初级生产力、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水汽通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大气压、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等指标。
本数据集可为橡胶林生态系统评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总页数】13页(P348-360)【作者】杨思琪;刘俊屹;杨川;兰国玉;宋波;吴志祥【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相关文献】1.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碳通量特征研究2.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3.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4.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5.2010-2014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产区橡胶调研报告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也是全国最大的橡胶产区。
橡胶是海南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对于海南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海南橡胶产区的基本情况、产业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
海南橡胶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口市、澄迈县、屯昌县等地。
这些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温暖湿润,而且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橡胶树生长。
此外,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充足的阳光资源,为橡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海南橡胶产业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从橡胶种植、橡胶加工到橡胶制品生产,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配套体系。
海南橡胶产量稳定增长,品质也逐渐提高,已经成为中国品牌橡胶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海南橡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海南橡胶产区正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橡胶加工企业和橡胶制品生产企业,提高附加值。
同时,海南也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橡胶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海南橡胶产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橡胶种植过程中,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技术,保护土壤和水质的健康。
同时,海南还积极开展橡胶园林生态建设,提高橡胶种植的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海南橡胶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橡胶产区之一。
未来,海南橡胶产区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橡胶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同时,海南还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产区橡胶调研报告
海南省是中国重要的橡胶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为橡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下是对海南橡胶产区的调研报告,从种植情况、产量、质量、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海南橡胶产区主要分布在三亚、保亭、昌江等地,占据了海南省的大部分橡胶种植面积。
目前,海南橡胶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已经成为海南省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其次,海南橡胶产量也在逐年提升。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海南橡胶的产量逐年上升,并贡献了一定比重的全国橡胶产量。
这得益于海南的气候环境,全年温度适宜,雨量充足,为橡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海南橡胶的质量得到了行业认可。
橡胶产区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支持,提高了橡胶树的产量和胶乳的质量。
目前,海南橡胶的质量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较高的赞誉,产品畅销国内外,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最后,海南橡胶产区面临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海南橡胶产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橡胶,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有望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
综上所述,海南作为中国重要的橡胶产区之一,在种植情况、产量、质量和市场需求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政府
的支持下,海南橡胶产区有望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海南橡胶林落叶特征研究薛欣欣;任常琦;徐正伟;王文斌;张永发;罗雪华;赵春梅【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22(43)2【摘要】以海南幼龄和成龄橡胶林为对象,采用野外凋落框收集和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海南儋州区域橡胶林落叶特征和影响橡胶落叶的主要气候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橡胶林落叶产量呈"双峰"型动态变化,当年7月出现小峰,翌年3月出现最高峰;翌年2—4月为集中落叶期,该时期幼龄和成龄林分别占全年落叶总产量的73.04%和70.61%;成龄林落叶产量显著高于幼龄,增幅为14.77%。
冗余分析表明,月均温度与月落叶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解释度为49.9%,贡献率为58.6%;(2)幼龄和成龄林间落叶C、N、P、K、Ca、Mg含量月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各元素含量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而冬春季出现养分富集的现象,年均含量在成龄和幼龄林间差异不显著;(3)落叶养分归还量月动态与落叶产量动态变化相似,受落叶月产量影响较大,而归还量受落叶产量和养分含量共同影响,落叶归还量表现为C>N>K、Ca>Mg>P,成龄显著高于幼龄,各元素增幅分别为16.3%、17.1%、16.7%、27.4%、15.3%和17.7%;(4)幼龄林各元素养分利用效率总体高于成龄林,其中幼龄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成龄(P<0.05);(5)月均温度是影响2019—2020年海南儋州橡胶林落叶格局的主要气候因子。
该研究成果可为海南橡胶割胶制度以及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总页数】8页(P377-384)【作者】薛欣欣;任常琦;徐正伟;王文斌;张永发;罗雪华;赵春梅【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天然橡胶与热带林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1【相关文献】1.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碳通量特征研究2.海南儋州橡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3.海南岛橡胶林雨季林冠截留特征研究4.海南岛橡胶林雨季林冠截留特征研究5.海南西部低割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响应研究初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吴志祥;陶忠良;兰国玉;王纪坤;谢贵水;周兆德【摘要】以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地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获得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特征,并分析其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日动态均为“U”型曲线,白天均为碳吸收(NEE为负值),夜间均为碳排放(NEE为正值);全年各月除2月外,NEE月总值均为负值,吸收碳,雨季4~10月各月NEE值均较大,旱季1~3月、11~12月,各月NEE值均较小;橡胶林年固碳能力强大,超过11.0 tC/(hm2·a).(2)橡胶林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冠层内大气平均温度(Ta)、地下5 cm土壤温度(T_-5 cm)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及地下5 cm土壤含水量(VWC-5 cm)等均负相关,但影响强度不同,其中PAR影响最为显著;另外NEE还与橡胶林本身林分状况及周围大气环境CO2浓度等相关.【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4(035)011【总页数】10页(P2099-2108)【关键词】碳通量;影响因子;橡胶林生态系统;海南岛【作者】吴志祥;陶忠良;兰国玉;王纪坤;谢贵水;周兆德【作者单位】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2.4;Q948;S718doi10.3969/j.issn.1000-2561.2014.11.001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üll.Arg.)人工林(本文简称为橡胶林)是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等地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106hm2。
海南西联橡胶中幼林生长情况调查
郑启恩;符成峰
【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8(031)003
【摘要】通过对西联橡胶基地中小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定植后的橡胶中小苗均匀度较差,保苗率、增粗指标较低,落后苗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抚管工作的建议.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郑启恩;符成峰
【作者单位】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联分公司,海南,儋州,571756;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联分公司,海南,儋州,5717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4.105
【相关文献】
1.橡胶主产区自然灾害情况及农户应对措施--基于云南、海南入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何长辉;刘锐金
2.海南省天然橡胶财政补贴支持政策实施情况-2013年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海南组专题报告 [J],
3.西联农场橡胶树寒害调查 [J], 简日明;朱坚;陈焕友
4.海南橡胶西联分公司胶园冬春管理纪实 [J],
5.做大做强橡胶产业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联分公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对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调查了此地区的植物资源情况,包括海南岛橡胶林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以及植物种类等。
其次,使用实地调查方法,调查了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生活状态。
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关键词: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调查;分析正文:一、研究背景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大岛,也是热带海岸线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南海和印度洋之间。
海南岛上有多种不同的植物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橡胶林。
海南岛的橡胶林分布面积约占全岛的8%,它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岛上的东和西南地区。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使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文献资料调查包括海南岛橡胶林地理位置、土壤性质以及种类等,实地调查主要对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生活状态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岛上的东和西南地区,其中植物种类较多,包括大叶黄杉、榕树、厚革豆、马尾松和桂花等。
2. 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地理分布较为散布,其植物种类多样,树龄和株型等差异也较大,尤其是相对较大的树木。
3. 调查发现,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状况仍然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树干受压迫、树木被采伐等。
四、分析和结论本研究对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原有植物资源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防止和控制措施;其次,通过科学的人工繁殖技术,促进植物资源的更新和增殖;最后,加强对橡胶林植物资源的研究,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原有植物资源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为了保护和管理这一资源,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应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防止和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处理不同类型的环境和植物生态问题;其次,通过科学的人工繁殖技术,促进植物资源的更新和增殖;再次,建立相应的经济制度,引导和改善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的活动与植物资源的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加强对橡胶林植物资源的研究,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森林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南岛天然橡胶产量和气候适宜度相关性研究佟金鹤;张卫红;刘少军;甘业星【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24(43)1【摘要】使用气候适宜度指数方法对海南岛橡胶树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选择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方法对橡胶树单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海南岛橡胶单产在东部和西部较低,最低值出现在文昌,为657.30kg·hm^(-2);最高值为三亚的1376.54kg·hm^(-2)。
海南岛中部单产的变化幅度较小,其余地区单产均呈明显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普遍超过10 kg·hm^(-2)·a^(-1)。
海南岛中部和东部综合适宜度水平较高,适宜度指数超过0.70,西部适宜度水平较低,为0.39;温度和光照适宜度指数空间差异小,整体在0.80和0.70以上;降水适宜度指数在中部和东部较高,西部南部偏低,数值在0.42—0.77之间;风速适宜度在中部和南部超过0.75,在西部和北部适宜度指数偏低,最低达到0.18。
DCCA分析结果显示,气候适宜度与橡胶单产存在明显的长程相关关系,降水和产量的相关性最高,风速相关性最低;空间上,东部相关性较低,西部、北部和和南部相关性稍高。
【总页数】6页(P154-159)【作者】佟金鹤;张卫红;刘少军;甘业星【作者单位】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4【相关文献】1.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2.基于气候适宜度的辽宁省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研究3.海南岛橡胶割胶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应用——以儋州市为例4.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技术研究5.海南岛橡胶割胶期的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7月 热带农业科学第42卷第7期Jul.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2, No.7收稿日期 2022-03-25;修回日期 2022-04-15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9MS089);农业农村部项目“航空轮胎专用天然橡胶生产加工技术熟化、集成与示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No.1630022016001)。
第一作者 覃怀德(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橡胶质量控制,E-mail :******************。
通讯作者 曾日中(1968—),E-mail :****************。
橡胶树热垦525不同月份生胶质量分析覃怀德1,2 康桂娟1,2 聂智毅1,2 位明明1,2 曾日中1,2(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2. 海南省高性能天然橡胶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摘 要 分析了橡胶树品种热垦525整年不同月份间生胶质量特征(粒径、灰分含量、杂质含量、挥发分含量、氮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门尼粘度等8项指标)。
结果表明:热垦525橡胶粒子粒径、挥发分含量、塑性初值、门尼粘度值在4月份刚开割时为整年最高值;杂质含量6、7月份较高;生胶11、12月份塑性保持率较高,灰分含量较低。
综合2个指标,对于耐老化性能要求较高时,热垦525生胶取样尽量选择11、12月份。
热垦525生胶门尼粘度值与塑性初值趋势一致,均呈现随月份逐渐下降趋势,在4月份开割时最高,逐月下降,9月份稍微上升;氮含量则可划分为3段,4、5月含量为0.3%,6、7、8、9月含量为0.4%,10、11、12月含量大于0.4%。
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首先,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和海南岛地理环境,采用无监督分类方法,将海南岛地区植被覆盖情况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小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落叶松针叶林。
然后,采用GIS技术,根据受寒害森林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植被覆盖类别、植被受寒害的程度和土壤特性,进行空间分析。
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技术,识别出受天然橡胶寒害影响最大的因子,以及植物对寒害的抗性能力。
关键词:海南岛空间分析植物抗性 GIS 无监督分类正文:海南岛地处亚热带,人工林、天然林和果园植被较为广泛,2006年8月23-25日的强对流天气使得整个岛屿受到严重的风雹风寒害,大范围的普通树种死伤,特别是天然橡胶的死伤比较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无监督分类法,结合GIS技术,根据海南岛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受天然橡胶寒害影响最大的因子,以及植物对寒害的抗性能力。
首先,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和海南岛地理环境,使用LandsatTM/ETM+影像,采用ISODATA无监督分类方法,将海南岛地区植被覆盖情况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小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落叶松针叶林。
然后,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合天气影响、土壤特性、坡度、植物密度等条件,以及密度分布模式,研究天然橡胶空间分布特征。
最后,采用SPSS软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技术,从多个因素中识别出受天然橡胶寒害影响最大的因子,以及植物对寒害的抗性能力。
研究表明,气温和湿度同时升高,植物对寒害的反应会比较明显;而在土壤特性中,疏松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对植物的寒害程度也会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本文就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监督分类方法和GIS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识别受天然橡胶寒害影响最大的因子,以及植物对寒害的抗性能力。
本文分析的结果对于海南岛生态保护及森林防灾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森林火灾和土壤侵蚀等灾害预测和化解提供参考。
海南儋州橡胶树、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朱美玲;王旭;王帅;王文蕾;邹耀进;梁卿雅【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16(035)003【摘要】量化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碳储量,为评价海南地区碳汇功能和可持续管理功能提供重要依据.在海南省儋州市选择不同林龄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设置样地测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土壤分层采集0-100cm土样,依据相对方程,计算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变化幅度为38.09%-45.31%,枯落物碳含量为38.50%-47.52%之间.0-100 cm土层碳含量变化幅度为0.31%-1.62%,各林分土壤含碳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除底层(50-100cm)土壤外,其它层次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均表现为橡胶林>桉树林.橡胶树、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60.01和86.33 tC·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橡胶树各林龄碳储量均高于桉树.橡胶树、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36.87%和23.92%.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橡胶树(0.78 tC·hm-2)>桉树(0.49 tC.hm-2),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00%和1.56%.橡胶树、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6.22和63.88 tC·hm-2,橡胶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高于桉树,0--5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橡胶树0-5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64.39%,桉树为54.35%.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主要部分.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分别为4.20 tC·hm-2·a-1和64.78 tC·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分别为11.06 tC·hm-2·a-1和23.98 tC·hm-2.两个树种均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是海南营造高效固碳人工林的理想树种.【总页数】9页(P43-51)【作者】朱美玲;王旭;王帅;王文蕾;邹耀进;梁卿雅【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相关文献】1.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J], 陶玉华;冯金朝;马麟英;隆卫革;曹书阁2.海南儋州地区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月动态研究初报 [J], 祁栋灵;孙瑞;陶忠良;陈帮乾;杨川;兰国玉;谢贵水;吴志祥3.海南省儋州市橡胶树施肥管理问题与对策 [J], 徐晴;郭澎涛4.海南岛典型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J], 朱美玲;王旭;王帅;王文蕾;邹耀进;梁卿雅5.海南儋州湾红树林区沉积有机质来源及碳储量 [J], 褚梦凡;肖晓彤;丁杨;赵美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带农业科技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2024,47(1):41-45海南省天然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申丹艳,高静,邱苏晗,刘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口571101)摘要摘要::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51.86万hm 2,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土地资源丰富,加上光、热、水资源充足,十分适宜发展橡胶林下经济,当前橡胶林下经济已初步探索并形成了林-药、林-果、林-菌、林-花、林-蔬、林-苗、林-粮、林-禽、林-畜、林-蚯、林-蜂等模式,“以短养长、一地多收”的产业效益逐渐显现,对胶农增收和胶企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还存在橡胶林下经济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偏低、林下经济种养管理技术不足以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
针对问题和靶向发力,文章提出建立健全政策引导和支持体系、加大林下种养和加工技术研发力度、推进橡胶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和提升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天然橡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海南中图分类号:S794.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50X (2024)01-0041-05Current Stat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bber Forests and its Hints inHainan ProvinceSHEN Danyan,GAO Jing,QIU Suhan,LIU Dong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Haikou 571101,ChinaAbstract:With a natural rubber planting area of around 518600hm 2,as well as sufficient light,thermal,and water resourc-es,Hainan province boasts great advantages to develop rubber tree under-forest economy.At present,it has developed the combined models of growing medicinal herbs,fruits,fungi,flowers,vegetables,seedlings,grain,poultry,livestock,earth-worm,and bee in the rubber forest,and the industrial benefits are gradually emerging,as these models increase the income sources of rubber farm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rubber enterprises.Nevertheless,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in the midd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forest economy such as the low level of large-scale industrialization,insuffici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short industrial chain,and low added value.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the paper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including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policies,expanding R&D of under-forest plant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stimula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rubber,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and enhanc-ing brand building.words Key words::natural rubber;under-forest economy;industrial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Hainan————————————收稿日期:2023-09-11基金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630022022004)作者简介:申丹艳(1988-),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热作产业政策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1)77-85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doi103969/j issn1001-746120210111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耿思文1,23,吴志祥123**,杨川1,2(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农业农村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儋州571737;3.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运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对海南儋州地区的橡胶人工林(简称橡胶林)进行长期观测,研究了2017—2018年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的梯度系统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根据降雨量和蒸散量对该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情况进行探讨,以揭示橡胶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能力。
结果表明:1)2017—2018年橡胶林生态系统水汽通量为正值,即水汽通过生态系统向大气散发,表现为水汽源;水汽通量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形,在11:00—13:00达到最大值,雨季日间的水汽通量约为旱季的3倍,全年夜间水汽通量保持平稳且接近于0,水汽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5—10月)最高,旱季(1—4月)次之,11—12月最低;2)2017、2018年度总降雨量分别为1687.6、2264.7mm,蒸散总量为962.24、1209.29mm,分别占降雨的57.02%,53.40%;旱季蒸散量约为降雨的2倍,雨季6—10月常出现当月降雨量远大于蒸散的情况,且年蒸散量和降雨量均集中在6—9月;3)影响水汽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净辐射、气温、饱和水汽压差、风速、土壤热通量、土壤含水量等,其中净辐射和大气温度是影响水汽通量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在水分充沛的雨季相关性最高。
4)海南儋州橡胶林的蒸散量略高于热带雨林,但其蒸散率属于正常水平,不是导致植胶区缺水的主要因素。
海南儋州橡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兰国玉;王纪坤;吴志祥;谢贵水【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1980年在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地区建立50 hm2样地的技术规范,2012年在海南儋州橡胶林中建立1 hm2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植被的野外调查,研究橡胶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1)1 h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植物69科155属183种,群落较大的科(物种数量较多)有5个,分别为茜草科、大戟科、禾本科、菊科和桑科。
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相比,橡胶林群落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且盖度较大。
2)橡胶林群落结构简单,可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其他热带森林不同,橡胶林群落乔木层仅含1层,灌木层植物较少,草本层发达,无散生巨树、附生、寄生植物种类较少。
3)橡胶林群落的叶级普以小型叶和中型叶为主(75.9%);叶型以单叶比例较高(75.6%),叶缘以全缘叶为主(65.0%);叶质以纸质为主(61.2%)。
海南橡胶林群落的叶质、叶缘、叶型普与海南和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完全不同,具体表现为革质叶、全缘叶和小型叶比例较低,而纸质叶、非全缘叶和中大型叶比例较高,反应出海南橡胶林群落的湿润和热带性质。
【总页数】6页(P8-13)【作者】兰国玉;王纪坤;吴志祥;谢贵水【作者单位】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相关文献】1.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碳通量特征研究 [J], 吴志祥;谢贵水;杨川;陈帮乾;周兆德2.海南岛橡胶林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分析 [J], 兰国玉;王纪坤;吴志祥;谢贵水3.海南岛橡胶林群落与青梅林群落物种组成特征分析 [J], 兰国玉;王纪坤;吴志祥;陈俊明;谢贵水4.橡胶林林业剩余物现状分析及建议\r——以海南省儋州市两院为例 [J], 李轶男;孙源;王宇昂;岳大然5.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J], 耿思文;吴志祥;杨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儋州地区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月动态研究初报祁栋灵;孙瑞;陶忠良;陈帮乾;杨川;兰国玉;谢贵水;吴志祥【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17(036)005【摘要】探讨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随月份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低割龄橡胶树生态管理和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对7割龄橡胶树品种热研7—20—59的茎粗生长进行定期、定株观测,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茎粗生长月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量一年可达到2.76 cm;茎粗累积生长动态呈线性变化趋势,茎粗一年中月度增粗量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生长节律;构建了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的回归模型Y=0.307X+61.307;根据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橡胶树生长特点可将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过程划分为速生前期(1—3月)、速生期(4—9月)和速生后期(10—12月);4—9月是低割龄橡胶树热研7—20—59茎粗生长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光热水和土肥等生态管理,可增加橡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进一步提高橡胶林生产力水平.【总页数】5页(P80-84)【作者】祁栋灵;孙瑞;陶忠良;陈帮乾;杨川;兰国玉;谢贵水;吴志祥【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1【相关文献】1.外源激素对热研7-33-97低割龄橡胶树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J], 吴春太;黎瑜;聂智毅;康桂娟;代龙军;曾日中2.海南西部低割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响应研究初报 [J], 祁栋灵;孙瑞;谢贵水;杨川;陈帮乾;兰国玉;陶忠良;杨小波;吴志祥3.橡胶优良品种热研7—20—59鉴定初报 [J], 无4.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6天1刀"割制的刺激技术及适应性研究初报 [J], 仇键; 校现周; 高宏华; 杨文凤; 魏芳; 吴明; 罗世巧5.橡胶树‘热研7-20-59’气刺短线采胶技术试验初报 [J], 魏芳;罗世巧;高宏华;杨文凤;仇键;吴明;校现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叶面积指数月动态研究摘要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
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出现在1~2月的落叶季,最小值为(0.54±0.14)m2/m2;随后的第一篷叶抽叶期(3~4月),LAI快速增长,4月底平均值增至3以上[最大观测值为(4.48±0.82)m2/m2],平均占全年最大LAI的77.75%;之后增长趋于缓慢,至9月底达到年度最大值,最大观测值为(5.27±0.79)m2/m2。
(2)LAI年际差异较大,平均LAI相差可达1以上,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际物候差和台风灾害等;(3)不同年龄的橡胶林之间LAI存在差异,在第一篷叶期间,平均LAI为老龄橡胶林(>20龄)>幼龄及初开割林(≤10龄)>中龄橡胶林(11~20龄),而在之后至落叶前期,平均LAI次序为幼龄及初开割林>老龄橡胶林>中龄橡胶林。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月动态;橡胶林;海南分类号S794.1Monthly Dynamics of Leaf Area Index of Rubber Plantation in Danzhou,Hainan Island,ChinaCHEN Bangqian1,2)WU Zhixiang1)YANG Chuan1)QI Dongling1)LI Xiangping2)LAN Guoyu11)XIE Guishui1)TAO Zhongliang1)SUN Rui1)XIAO Xiangming2)(1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 Tropical Cops Investigation & Experiment Danzhou Station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CATAS,Danzhou,Hainan 571737,P. R. China2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P. R. China)Abstract Leaf area index (LAI)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description of the vegetation canopy structure,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analyzing,yield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assessment in rubber plantations. In this study,LAI-2000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onthly LAI of 30 rubber plantations in Danzhou City,Hainan Island,China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LAI (0.54±0.14)was found in late January and February,when most rubber trees had shed their leaves due to the cold temperature and dry weather. Subsequently,the LAI of rubber plant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March and April,thenslowly increasing until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in late September,which had a value of (5.27±0.79)in 2013. By the end of April,the average LAI increased to three or more,and accounts for about 80% of the total annual maximum LAI. However,the average LAI is differing largely among different years,mainly due to the inter-annual phenological difference and natural disasters such typhoons. In addition,the mean LAI differs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order of mean LAI in March and April is aged rubber plantations (>20 years)>young rubber plantations (≤10 years)>mid-aged (11~20 years)rubber plantations. However,the LAI of young rubber plantations would exceed the aged rubber plantations after April because they are seldom bearing latex tapping and almost of their nutrient are used for biomass accumulation. Keywords leaf area index ;monthly dynamic ;rubber plantation ;Hainan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通常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叶片表面积的总和,或单位面积上植物叶片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总和[1]。
LAI是植被冠层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叶面积的大小及其分布直接影响着植被的许多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和降水的截获、碳能量等[1-4],同时它也是确定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
LAI还影响冠层小气候,包括风、温度和湿度等,小气候不仅影响着植被本身状况而且还影响其它生物体,例如害虫和病原体等,因而对病虫害监测也非常有意义[5-9]。
此外,森林的LAI也是表征林分长势和预测森林产量的重要林学指标之一[10]。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大规模种植的产胶树种,在中国总面积超过110万hm2。
因此,开展橡胶林LAI 动态研究,对分析橡胶林光合潜力,产量预测和灾害评估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涉及橡胶林LAI 的研究。
胡耀华等[11]采用分层采叶样的方法计算LAI,并以此为参数研究橡胶林的群体光合作用模型;Leong等[12]采用半球摄影法研究橡胶林的LAI和透光性,并以地面测量数据进行结果验证,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建议利用该方法估算橡胶林LAI和冠层透光性;Righi等[13]通过LAI-2000测量LAI的变化来观察橡胶林的物候行为,结果表明,LAI 受胶园的设计如种植密度、树龄、是否间种等因素影响。
此外,无论是间种豆类植物还是单一栽培,橡胶产量与LAI严格正相关,但间种豆类的橡胶林LAI明显高于单一栽培,测量值在2~4 m2/m2,并建议把LAI作为管理割胶强度的一个指标,以此达到高产的目的。
Rodrigo等[14]在幼龄胶园开展间种不同密度的香蕉对比实验中,应用LI3050叶面积测量仪测量橡胶树LAI,发现随着香蕉种植密度的增加(从1行增到3行),橡胶树LAI、总干物质量逐渐增加,增加种植密度对橡胶和香蕉的生长都没有不利影响。
Balsiger等[15]的研究也表明,开割胶园最大LAI可达6~7 m2/m2。
陈帮乾等[16]研究了从HJ-1A/1B CCD多光谱遥感影像中反演橡胶林LAI的方法,表明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模型在LAI时间序列预测方面具有不错的预测效果。
本研究拟以海南最大的植胶基地――儋州地区的橡胶林为例,基于长期定点观测的LAI数据,分析海南橡胶林LAI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橡胶林长势监测、产量预测和灾害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简称“试验场”),地理坐标为19°30′N,109°29′E,位于儋州市境内(图1)。
试验场海拔130~200 m,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3~27℃;年平均降雨量1 800 mm,每年5~10月为雨季,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
该试验场拥有土地面积3 299 hm2,其中橡胶种植面积1 529 hm2[16]。
于2012年在试验场随机布置30个橡胶林段,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林段面积在1.16~14.48 hm2。
林段树龄最小为7龄,最大30龄,平均16.2龄,其中25龄的林段个数分别为7、8、7、3和5个。
橡胶品系主要为热研7-33-97(18个林段),其余部分为PR107、RRIM600和热研7-20-59。
1.2 LAI数据测量LAI-2000冠层分析仪被用于测量橡胶林LAI。
LAI-2000测量的结果实为有效叶面积指数,此处简称为LAI。
野外数据测量从2012年3月开始,以月为步长测量至2014年3月(2年整),随后在2014年5月和7月各测量1次,之后因仪器故障中断。
测量时间为每月25号左右,选择无云的早上(8:30以前)和下午(4:30以后)或全阴天进行测量。
每次测量时,在林段外的开阔地(离水平面30度视角范围内无高大遮挡物)连续测量8个A值代替冠层上方辐射值,然后在待测林段根据面积大小测量24~36个B值(冠层下方辐射值),结束后快速返回开阔地再次测量8个A值,保证每个实验林段拥有2个A值,尽量控制每个林段的测量时间在15 min以内。
测量B值时,沿橡胶林行对角线进行测量,至少2个重复,每2个B值采样距离不低于5 m。
为防止边界效应,确保测量方向内离边界有2倍树高的最小距离。
若有太阳光,应利用身体阴影挡住鱼眼镜头。
1.3 LAI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原始数据采用FV-220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