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胶版印刷原理胶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水和油墨不相溶的特性,在印刷版上形成图文,然后将油墨转移到印刷物上的过程。
在胶版印刷中,印刷版是通过特殊的制版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图文和图案,通过印刷机的印刷压力和速度,将油墨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上,形成清晰的图文效果。
首先,胶版印刷的原理是基于水和油墨不相溶的特性。
在印刷版上,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的表面特性是不同的,图文部分具有亲油性,而非图文部分具有亲水性。
在印刷前,印刷版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得图文部分能够吸附油墨,而非图文部分则吸附水分。
这样,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只会附着在图文部分,而水分只会附着在非图文部分,从而实现了图文的传输。
其次,胶版印刷的原理还涉及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
在印刷机中,印刷版被安装在印刷轮上,油墨被涂布在印刷版上,然后印刷物被放置在印刷轮下方。
当印刷机开始工作时,印刷轮会转动,使得油墨被传输到印刷物上。
在这个过程中,印刷轮的压力和速度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油墨能够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上,形成清晰的图文效果。
最后,胶版印刷的原理还包括了油墨的特性和印刷物的特性。
油墨需要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以确保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上。
同时,印刷物的表面特性也会影响印刷效果,比如表面光滑度和吸墨性等因素都会对印刷效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胶版印刷是一种利用水和油墨不相溶的特性,在印刷版和印刷机的配合下,将油墨传输到印刷物上的印刷方式。
通过精确控制印刷机的工作过程和油墨的特性,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胶版印刷在印刷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成熟、稳定的印刷技术。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l 油水不相溶原理;l 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l 网点成色原理;l 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l 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l 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l 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l 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l 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如套准精度是0.15mm,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胶版印刷的五种印刷工艺胶版印刷是平版印刷方式中的一种印刷工艺,胶版印刷简称为胶印,胶版印刷是通过滚筒式胶质印模把沾在胶面上的油墨转印到纸面上。
胶版印刷所需的油墨较少,模具的制造成本也比凹版低。
胶版印刷由于胶面是平的,没有凹下的花纹,所以印出的纸面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平的,没有立体感,防伪性较差。
鸿丰彩箱印刷厂就带大家来了解胶版印刷的几种印刷工艺。
一、专色印刷一个产品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四色印刷部分通过控制实地密度使画面正确还原,底色部分通过适当加大墨量获得墨色均匀厚实的视觉效果。
如果客户提供的电子文件或胶片是在CMYK四色之外再加2~3专色,而其中1个专色油墨覆盖面积较小,用CMYK也容易匹配,则可以减掉这个专色。
若客户提供的原稿只有CMYK 四色叠印,但在实际印刷时其色相又难以控制,如青与品红叠印成紫,若青墨量大则偏蓝,若品红墨量大则偏红,这时不妨将此处改成专色紫版,虽然多了一块版,但印刷准备时间缩短了,印刷速度提高了,色相控制稳定了。
二、四色印刷采用四色印刷工艺时,如果有较大面积的黑色实地,因为墨色实地密度不超过1.8,以这样的密度印刷大面积黑色实地,会缺乏厚实的视觉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在大面积黑色实地部分叠印40%左右的青色。
三、角度选择网线共有四种角度进行选择,15°、45°、75°、90°。
四色印刷,主色调一般用45°,黄版为弱色,选择90°;三色叠印,通常采用30°,60°和90°的角度;二色叠印,通常采用45°和90°;专色印刷中,单色层次印刷或单色层次叠印实地版,层次版采用45°角通常会比较美观;45°的网线视觉效果最好,一般用于表现人物肤色为主的画面,多用于品红色;青版和黑版构成整幅图片的骨架,一般为15°、75°。
四、无水胶印阳图型无水胶印原理:是由铝版基、底层、感光树脂层、硅胶层和覆盖膜等组成的。
胶版印刷工艺流程胶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工艺,它利用胶版版面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印刷复制。
下面是胶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1. 设计与排版: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设计稿来进行设计与排版。
设计包括整体的布局、字体的选择和图像的处理等。
排版则是根据设计来确定每页的文字和图像的位置。
2. 胶版制作:根据排版的要求,我们需要制作胶版。
首先,将设计稿通过复制技术制成底片。
然后,将底片放在红外线密封机中进行烘干,使底片完全干燥。
接下来,将底片与涂有感光胶层的胶版紧密贴合,并利用曝光机使底片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胶版上。
最后,将胶版进行定影处理,使得图文信息凸显出来。
3. 墨水配色:配色是胶版印刷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精确调配不同颜色的油墨,使其颜色与设计稿的要求完全匹配。
墨水的配色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墨水颜料和准确的比例。
4. 印刷准备:在开始印刷之前,需要对印刷设备进行准备。
首先,将胶版固定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并根据需要调整印刷机的压力和速度。
然后,将相应的色墨装入印刷机的墨斗,并调整墨斗的位置和压力,确保墨斗能够均匀地传递墨水到印刷滚筒上。
5. 疏水处理: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我们需要进行疏水处理。
疏水处理即在胶版的水槽中放入适量的疏水剂,以减少胶版表面的水分含量。
这样可以防止墨水在印刷过程中与胶印的水分相互作用,从而保证印刷品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准确性。
6. 印刷过程:在进行胶版印刷时,首先将胶版与印刷纸张紧密接触,并利用印刷机的压力和速度将墨水转移到纸张上。
然后,通过持续的印刷过程,依次印刷每页的图文信息,直到完成整个印刷任务。
7. 烘干与整理:印刷完成后,需要将印刷品放置在烘干室中进行烘干,使其完全干燥。
随后,将印刷品进行整理,包括剪裁、折叠和裁边等,以便最终得到成品。
以上就是胶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胶版印刷具有印刷速度快、效果好、色彩鲜艳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图书出版、广告宣传、包装印刷等领域。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原理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通过将图像或文字分离成颜色层,并用油墨涂布在橡皮模版上,再将橡皮模版腐蚀出所需的图案,最后通过压力将油墨转移到印刷介质上完成印刷。
在胶版印刷中,印刷版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印刷版通常由金属、塑料或橡皮等材料制成,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以增加油墨附着性。
在制版过程中,先将原始图像或文字通过暗室技术转换成适合印刷的胶版格式。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将图像或文字转移到印刷版上,形成印刷图案。
在印刷过程中,将印刷版放在印刷机的印刷滚筒上,并将印刷介质(如纸张)送入印刷机。
通过调节印刷滚筒上的压力和速度,使油墨从版面上的凹陷处转移到纸张上。
同时,通过纸张传送系统和烘干设备,使纸张正常通过印刷机并使油墨干燥,完成印刷过程。
胶版印刷原理的优点是印刷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印刷。
同时,胶版印刷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能够准确重现原始图像或文字的细节和色彩。
此外,胶版印刷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实现多种色彩效果。
总的来说,胶版印刷原理以其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等优点,在众多印刷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制版、印刷和后处理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快速、精确和高质量的印刷作业。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是一种使用固体胶料(如白乳胶)将印版的图文部分粘附于纸张或其他物体上,然后经压力作用将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胶版印刷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印刷方法,它可以用于印刷任何图案、文字、符号或图像。
胶版印刷的基本原理是将印版表面涂上一层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弹性的玻璃薄膜(一般用胶料制成),再将印版表面涂上一层胶。
油墨从印版图文部分转移到涂有玻璃薄膜的印版上时,由于玻璃薄膜对油墨的吸附力远远小于印版图文部分与胶料的吸附力,因此在玻璃薄膜上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弹性的印迹,这层印迹就叫墨层。
胶版印刷实际上是一种干式印刷。
由于印版图文部分与胶料之间的附着力很强,而印版图文部分与胶料之间又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因此在两种物质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转移”或“转移膜”的物质。
而转移膜只允许油墨从印版图文部分转移到印版图文部分之外的地方,而不允许从印版图文部分转移到印版图文部分以外的地方。
—— 1 —1 —。
胶版印刷简介
胶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印刷技术之一。
它是一种平面印刷技术,通过将图像或文字印刷到纸张、塑料、金属、布料等材料上,以实现信息传递和宣传效果。
胶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胶版上的图像与非图像部分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化学反应将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分离,从而实现印刷。
胶版印刷的制作过程包括版面设计、制版、印刷和后处理等环节。
版面设计是胶版印刷的第一步。
在设计版面时,需要考虑到印刷品的尺寸、颜色、字体、排版等因素,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制版是胶版印刷的关键环节。
制版的过程包括涂覆感光胶、曝光、显影、定影等步骤。
在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感光胶的涂布均匀性、曝光时间和强度的控制、显影和定影的精度等因素。
然后,印刷是胶版印刷的核心环节。
印刷的过程包括上墨、压印、清洗等步骤。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注意墨水的质量、压印的力度和速度、清洗的彻底性等因素。
后处理是胶版印刷的最后一步。
后处理的过程包括切割、折叠、装订等步骤。
在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割的精度、折叠的平整度、装订的牢固性等因素。
胶版印刷是一种重要的印刷技术,它具有印刷速度快、印刷质量高、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今天的社会中,胶版印刷已经成为了各种印刷品的主要印刷方式,如书籍、杂志、海报、广告等。
什么是胶印?一、引言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简单来讲胶印就是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称为胶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印刷术作为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的重要工具,而胶印作为现代平版印刷技术的代表,凭借其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在书刊、报纸、商业印刷等多个领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胶印的基本原理胶印技术是通过胶皮( 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间接传递到承印物上的一种印刷方式。
其核心组件包括印版、橡皮布、压印滚筒以及油墨供给系统等。
在印刷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印版上制作图文信息,随后在印版上均匀涂抹油墨。
当印版与橡皮布接触时,油墨仅附着在图文部分,随后橡皮布旋转与承印物 如纸张)接触,将图文信息精确地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一次印刷过程。
三、胶印的优势与特点1. 高效率与丝网印刷、凸版印刷等其他印刷方式相比,胶印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这得益于其高效的油墨转移机制。
在大规模生产中,胶印机能够连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的印刷品。
(2. 高质量胶印技术以稳定的印刷质量和精确的套印准确度著称。
通过精确控制印版、橡皮布和承印物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及油墨的供给量,胶印能够实现图文信息的清晰、准确再现。
同时,胶印还适用于双色和多色印刷,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腻的印刷效果。
3. 低成本在大规模生产中,胶印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成本。
得益于其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减少生产时间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胶印的低成本原因是因为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原因。
溶剂型油墨价格比水性油墨和UV油墨价格更低,但是在环保方面却被人诟病。
(4. 广泛应用胶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书刊印刷领域,胶印技术能够满足各种书籍对印刷质量和产量的需求;在报纸印刷领域,胶印技术以其高效、快速的特点成为报纸印刷的首选方式;在商业印刷领域,胶印技术则广泛应用于海报、宣传册、包装等印刷品的制作中。
胶版印刷简介一、胶版印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胶版印刷的定义胶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使用胶片和胶印版进行印刷的过程。
它是通过将油墨传输到印刷原料上来实现印刷的方法。
2. 胶版印刷的原理胶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胶印版表面的油墨图案,通过墨胶辊和压印器将油墨转移到印刷原料上。
胶印版上的油墨只附着在图案部分,并通过压力传递到印刷原料上,形成图案的印刷。
二、胶版印刷的历史和发展1. 胶版印刷的起源胶版印刷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
最早的胶版印刷技术是利用橡胶作为印刷板材,通过刻划文字和图案,再将油墨传输到印刷原料上。
2. 胶版印刷的发展胶版印刷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胶印版的制作和印刷设备的改进,胶版印刷的印刷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现代的胶版印刷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印刷方式之一。
三、胶版印刷的应用领域1. 印刷业胶版印刷是印刷业最常用的印刷技术之一。
它可以用于印刷各种纸质制品,如书籍、杂志、报纸等。
而且胶版印刷可以实现高速大批量的印刷,有效提高了印刷生产效率。
2. 包装印刷胶版印刷在包装印刷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胶版印刷技术,可以印刷出精美的包装盒、纸袋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胶版印刷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等要求印刷质量高且安全性要求严格的领域。
3. 广告和宣传品胶版印刷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因此在广告和宣传品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胶版印刷可以印刷出丰富多彩的海报、宣传单、名片等,有效提升宣传效果。
四、胶版印刷的优缺点1. 优点•高质量印刷:胶版印刷可以实现细腻且高清晰度的印刷效果,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高速大批量印刷:胶版印刷设备可以实现高速大批量的印刷,提高印刷生产效率。
•广泛适用性:胶版印刷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印刷原料和印刷需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 缺点•制版成本高:胶印版的制作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设备,制版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环境有限:由于印刷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油墨和溶剂,胶版印刷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对印刷厂房的要求较高。
印刷原理与工艺1.凸版表面结构和润湿性表面结构:图文部分凸起且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圆柱面上;非图文部分凹下,和图文部分有一定的高度差。
润湿性:凸版使用的板材有铜、铅、铁、锌等金属,还有高分子聚合物,如合成橡胶等,这些金属表面为高能表面,油墨表面张力较低,接触时,体系自由能下降,印刷时,只要油墨和版面之间粘附张力大于油墨的表面张力,图文部分就很容易被湿润。
2.胶版表面结构和润湿性表面结构: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
润湿性:非图文部分是高能表面,既亲油又亲水,无选择性;图文部分表面能低,只亲油不亲水,有选择性。
3.橡皮布表面润湿性变化(1)印刷过程中,纸张中的涂料粒子、纤维、油墨中的颜料粒子等附着在橡皮布上,这些事极性的,是亲水的。
会造成:a.橡皮布亲油性降低,遇到小网点油墨不能转移,印迹发虚;b.印版上的水转移到橡皮布上,最终到纸张上,导致纸张变形,套印不准,纸张强度降低,掉毛掉粉更严重。
(2)“双键”氧化老化。
分子中含有“双键”,能被氧化,弹性降低,亲油性降低。
(3)光老化。
长时间光照下,使表面玻璃化,弹性降低,亲油性降低。
(4)热老化。
产生内耗,橡皮布温度升高,促进老化,弹性降低,亲油性降低。
4.印刷压力的作用和测定方法作用:(1)保证粗糙面间充分接触,防止漏移现象;(2)使油墨克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增加油墨渗透作用。
强油墨对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3测定方法:(1)电测方法,可直接使用。
使用压强仪测量微小面积压强的测定;(2)压杆法,间接法。
测量的是压印宽度;(3)最大压印量测量法,用卡尺测量压缩量。
5.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油墨转移率f=y/x×100% 其中y表示转移到承印物的油墨量,x表示印刷前印版上的油墨量。
AB段:压力不足,压力对油墨转移率f影响很小,f几乎不变,此时f很小。
BC段:压力增大,f也随之增大,说明接触越来越充分。
CD段:压力继续增大时f几乎不变,此时f很大。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胶版印刷是以印刷油墨为媒介,通过胶版印版上的图文部分与纸张表面的传感器相互作用,将印刷油墨传送到纸张表面的一种印刷工艺。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墨水的不溶性和油墨颗粒的粘性,使油墨从凹版表面转移到印刷材料表面上,从而完成印刷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胶版印刷工艺的原理。
胶版印刷工艺的主要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版面制作胶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胶版印版。
胶版是由胶版版面和辅助面构成的。
胶版版面上的图文部分凹陷,形成油墨槽,而辅助面则较为平整,起到了支撑胶版版面的作用。
版面制作的主要方法有凹版制版和平版制版,其中凹版制版是应用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
制版过程主要包括版面图文的导入、图文处理、转胶上光、曝光、显影和洗版等步骤。
2.调墨系统胶版印刷中的调墨系统起到了调整油墨量和墨色的作用。
其原理是通过调整墨池中油墨的流动速度和量,控制油墨的流向,使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均匀地覆盖整个图文部分。
调墨系统主要由墨池、补墨器和墨刀组成。
墨池是装有油墨的容器,补墨器起到加墨的作用,而墨刀则用于调整墨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3.墨水传递系统胶版印刷中的墨水传递系统主要通过墨辊和压印辊来实现。
墨辊是将油墨从墨池中转移到胶版版面上的媒介,而压印辊则起到将油墨从胶版版面转移到印刷材料表面上的作用。
墨辊和压印辊之间通过一定的压力进行接触,使油墨沿着墨辊的表面漏出,并被压印辊上的传感器所接受。
通过调整墨辊和压印辊的压力和间距,可以控制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传递量和速度,以达到所需的印刷效果。
4.纸张传送系统胶版印刷中的纸张传送系统主要包括进纸和排纸两个环节。
进纸系统将印刷材料送入印刷机的印刷区域,而排纸系统则将印刷完成的纸张排出。
进纸系统通过胶印装置的牵引和导向,将纸张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路线输送到印刷区域,而排纸系统则将已经完成印刷的纸张进行收集和整理。
5.印刷油墨胶版印刷过程中使用的印刷油墨主要由颜料、树脂、溶剂和助剂等组成。
油墨中的颜料是决定印刷品色彩的主要成分,树脂和溶剂则起到连接颜料和传感器的介质作用,助剂则对油墨的流动性和干燥速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八种基本的印刷工艺一、胶印印刷1. 胶版概述胶版印刷是指将墨水转移到印刷物上的印刷方法,通过油墨与橡皮布上的图文部分发生压力和相互作用,然后将油墨传递到纸张上。
这种印刷方法具有高效、高质和高速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广告等印刷品的生产。
2. 胶版的制作•制作胶版的第一步是绘制设计图。
设计图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出版物的排版、图片和文字内容等,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或通过直接绘制。
•接下来,将设计图转移到感光胶版上。
通过使用感光胶板的特殊性质,可以将设计图转移到胶板上进行进一步处理。
•然后,使用荧光灯或紫外线照射胶版。
这将使未曝光的部分能保持胶板表面的水湿,并形成一个水墨斯基层。
•最后,使用化学物质处理胶板。
这个过程中,未曝光的斯基层将被洗掉,而曝光了的雾层则保留在胶板上。
3. 印刷机和印刷过程•在印刷机的胶辊上,涂上一层薄薄的墨汁。
然后,过滤掉多余的油墨,使胶辊上只留下油墨的薄膜。
•当纸张经过胶辊时,油墨薄膜被传递到纸张上。
这是通过纸张与胶辊之间的接触产生的。
•接下来,纸张经过压力辊。
压力作用下,纸张与胶辊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油墨被彻底传递到纸张上。
1. 凸版印刷的特点凸版印刷是一种将油墨通过凸起的图文部分传递到印刷物上的印刷方法。
与胶印印刷相比,凸版印刷具有更好的立体效果和视觉质感。
2. 凸版印刷的制作过程•制作凸版的第一步是创建设计图。
设计图的制作与胶版印刷类似,但需要考虑到凸起部分的特殊性。
•接下来,将设计图转移到凸版材料上。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直接绘制、照相裂纹、电脑图像处理等方式实现。
•最后,将凸版放入印刷机中,并通过适当的油墨和压力传递油墨到纸张上。
三、凹版印刷1. 凹版印刷的特点凹版印刷是一种将油墨通过凹陷的图文部分传递到印刷物上的印刷方法。
相比之下,凹版印刷可以更好地表现细节和色彩的渐变,因此在绘画和艺术作品的印刷上得到广泛应用。
2. 凹版印刷的制作过程•制作凹版的第一步是制作基础版。
简述胶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简述胶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胶版印刷这事儿,可有趣着呢!先说说胶版印刷的原理吧。
就好比是一场“接力赛”。
你看啊,印版首先像是一个特殊的“起跑点”。
这个印版有着奇妙的构造,它上面有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图文部分呢是亲油的,非图文部分是亲水的。
就像一群小伙伴,有的喜欢油,有的喜欢水一样。
当油墨和水上场的时候,油墨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油滴,它们一下子就跳到了亲油的图文部分,而非图文部分由于亲水,就把水给“收纳”起来了,油墨只能在图文部分老实待着。
然后,中间这个“接力棒”——橡皮布登场啦。
橡皮布很软乎,就像个温柔的海绵,它轻轻一贴到印版上,就把图文部分的油墨给吸附过来了,这就相当于接过了“接力棒”。
最后呢,纸张这个“最后的选手”跑过来,和橡皮布接触,橡皮布就把油墨完好无损地传给了纸张,一篇精美的印刷品就这么诞生啦,是不是很神奇呢?再讲讲胶版印刷的特点呗。
胶版印刷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变脸大师”,它的适应性可强了。
无论是色彩斑斓的画册、密密麻麻的书籍,还是花花绿绿的宣传单页,它都能胜任。
就像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项目都能参加一样。
它印刷的质量那也是杠杠的。
印出来的图案就像是一幅幅精致的小画,颜色超鲜艳不说,细节也超级清晰。
比如说印一个人的画像,那头发丝都能一根一根看得清楚,像真的长在纸上似的。
要是印个风景图,蓝天的蓝就像真的蓝天一样清爽,绿树就像能滴出汁儿来,简直绝了。
而且胶版印刷还挺讲究效率呢。
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机器人,在印刷厂里快速地一张接着一张地印,速度快得很。
不过呢,它也有点小脾气。
和一些其他的印刷方式比起来,它如果想要进行超小批量的印刷,可能成本就相对高一点,就像一个贵族偶尔做做小生意,不那么接地气。
但总体来说,胶版印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发挥了超级大的作用,让我们看到那么多漂亮的印刷品,可是印刷界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呢!。
胶版纸的印刷工艺胶版纸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材料,广泛应用于图书、杂志、报纸等印刷品的制作过程中。
胶版纸的印刷工艺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本文将从胶版纸的选材、印刷准备、印刷过程和后期加工等方面进行介绍。
胶版纸的选材是印刷工艺的第一步。
胶版纸通常采用木浆纸或草浆纸作为原材料,经过漂白和加工处理后制成。
胶版纸的重量和厚度可以根据印刷品的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图书和杂志会选择较轻薄的胶版纸,而报纸则会选择较薄的胶版纸。
印刷准备是胶版纸印刷工艺中的重要一环。
在印刷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版面设计、排版、图文处理等工作。
版面设计要考虑印刷品的风格和内容,确定文字和图片的布局。
排版是将文字和图片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
图文处理则包括对图片进行调整、修饰和优化,使其适应印刷的需要。
接下来是印刷过程。
胶版纸的印刷通常采用胶印技术,也就是常说的offset印刷。
这种印刷方式是通过油墨和水的相互排斥作用,将图文转移到胶印版上,再由胶印版转移到胶版纸上。
胶版纸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如上墨、印刷、清洗等,最终形成印刷品。
胶印技术具有印刷速度快、图文质量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胶版纸的印刷过程中。
最后是后期加工。
印刷完成后,胶版纸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处理,以提高印刷品的品质和观感。
后期加工包括裁切、折页、装订等工序。
裁切是将印刷品按照规定的尺寸进行切割,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折页是将印刷品按照规定的方式折叠,使其易于阅读和使用。
装订是将印刷品的各个部分固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书籍、杂志或报纸。
总结来说,胶版纸的印刷工艺包括选材、印刷准备、印刷过程和后期加工等多个环节。
胶版纸的选择要考虑印刷品的需要,印刷准备要进行版面设计、排版和图文处理等工作,印刷过程采用胶印技术进行,后期加工则包括裁切、折页和装订等工序。
通过科学规范的印刷工艺,胶版纸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印刷品,满足人们对于阅读和传播的需求。
实验名称:胶版印刷工艺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印刷厂实验室实验者:XXX班级:XXX级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胶版印刷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胶版印刷的准备工作及操作技能。
3. 分析胶版印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胶版印刷是一种将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胶版将图文信息传递到橡皮布上,再通过橡皮布将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
胶版印刷具有印刷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刷品的生产。
三、实验材料1. 原稿:一幅彩色印刷图案。
2. 印刷机:胶版印刷机。
3. 胶版:符合原稿要求的胶版。
4. 橡皮布:与胶版相匹配的橡皮布。
5. 承印物:纸张、塑料薄膜等。
6. 感光胶片:用于制作胶版。
7. 显影液、显影机、显影水:用于制作胶版。
8. 印刷油墨:符合原稿要求的印刷油墨。
9. 清洁剂、刷子:用于清洁印刷机及印刷材料。
四、实验步骤1. 原稿处理:将原稿扫描成电子文件,进行图像处理,调整图像阶调层次、颜色、清晰度等,确保图像质量。
2. 制作胶版:将处理好的电子文件输出到感光胶片上,通过曝光、显影、显影水等步骤,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胶版。
3. 安装胶版:将制作好的胶版安装在印刷机上,确保胶版与橡皮布的接触良好。
4. 安装橡皮布:将橡皮布安装在胶版上,确保橡皮布与胶版的贴合度。
5. 安装承印物:将承印物(如纸张)放置在印刷机上,调整承印物与橡皮布的距离。
6. 调整印刷机:调整印刷机的印刷压力、油墨量等参数,确保印刷质量。
7. 印刷:开启印刷机,进行胶版印刷实验。
8. 检查印刷质量:检查印刷品的颜色、清晰度、网点等,确保印刷质量符合要求。
9. 清洁:印刷完成后,清洁印刷机、胶版、橡皮布等,为下一次实验做好准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印刷质量:本次胶版印刷实验中,印刷品的颜色、清晰度、网点等均符合要求,印刷质量良好。
2. 印刷速度:胶版印刷具有印刷速度快的特点,本次实验中,印刷速度达到了预期目标。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
l 油水不相溶原理;
l 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
l 网点成色原理;
l 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
l 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
l 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l 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
l 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l 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如套准精度是0.15mm,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
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从光学的角度来考虑,平印湿压湿宜采用CMYK色序。
l 一般情况下,对于以人物画为主的暖色调印品,色序应为黑、青、品红、黄;
l 以风景画、雪景等冷色调为主的印件,印刷色序应为黑、品红、青、黄;
l 双色机印刷色序为青+品红、黑+黄,单色机印刷的色序则青、品红、黄、黑或黑、青、品红、黄(一般当黑版为骨架版时,黑色在前印);
l 为了便于叠印,则应按墨层厚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色序,如黑墨0.8um—青墨0.9um—品红墨1.0um—黄墨1.1um;
l 按照油墨黏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安排印刷色序,如黑墨1188Pa.s—青墨488Pa.s—品红墨477Pa.s—黄墨147Pa.s,如果油墨黏度不能满足排列要求,可对油墨的黏度预先进行调节;l 覆盖面积小的油墨应该先印,深色墨了应先印(因其粘性大,遮盖力大,避免背面粘脏);l UV油墨印刷时,因其吸收UV光子的程度不同,造成固化速度不一,所以印刷时色序应为黑—青—黄—品红最为适宜。
7、四色印刷
8、采用四色印刷工艺时,如果有较大面积的黑色实地,因为墨色实地密度不超过1.8,以这样的密度印刷大面积黑色实地,会缺乏厚实的视觉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在大面积黑色实地部分叠印40%左右的青色。
9、网线共有四种角度进行选择,15°、45°、75°、90°。
l 四色印刷,主色调一般用45°,黄版为弱色,选择90°;
l 三色叠印,通常采用30°,60°和90°的角度;
l 二色叠印,通常采用45°和90°;
l 专色印刷中,单色层次印刷或单色层次叠印实地版,层次版采用45°角通常会比较美观;l 45°的网线视觉效果最好,一般用于表现人物肤色为主的画面,多用于品红色;
l 青版和黑版构成整幅图片的骨架,一般为15°、75°。
10、专色印刷
一个产品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四色印刷部分通过控制实地密度使画面正确还原,底色部分通过适当加大墨量获得墨色均匀厚实的视觉效果。
l 如果客户提供的电子文件或胶片是在CMYK四色之外再加2~3专色,而其中1个专色油墨覆盖面积较小,用CMYK也容易匹配,则可以减掉这个专色。
若客户提供的原稿只有CMYK四色叠印,但在实际印刷时其色相又难以控制,如青与品红叠印成紫,若青墨量大则偏蓝,若品红墨量大则偏红,这时不妨将此处改成专色紫版,虽然多了一块版,但印刷准备时间缩短了,印刷速度提高了,色相控制稳定了。
10、采用专色印刷工艺时,尽量不要选用需要由过多基本色油墨来调配的色块。
太多种油墨相混合会使调配油墨的难度大增加,既增加了调墨时间,也很难调配出相似色相的颜色。
11、用专色印刷某种颜色的大面积实地时,要尽量避免再用该种颜色同时印刷细小的反白文字和线条。
因为印刷大面积实地是倾向于加大墨层厚度,墨层厚了容易铺展,但却会导致细小的反白文字和线条糊版。
12、对于文字来说,在实地中间印刷反白小字,应尽量建议客户选用黑体字。
13、印刷满版实地时,可以使用上一次印刷后留下的印版,停止供水,而不用专门制版。
但由于PS版上图文部分的感光胶与空白部分的氧化铝对油墨的吸附能力还是稍有差别的,满版印刷显色性强的颜色(如深蓝)时,最好选用完全空折的印版。
14、无水胶印
l 阳图型无水胶印原理:是由铝版基、底层、感光树脂层、硅胶层和覆盖膜等组成的。
曝光后,印版上见光部分(空白部分)的硅胶层发生架桥反应,进行光交联;而未见光部分(图文部分)的硅胶层则在显影液的作用下被除去,露出下面的感光树脂层。
由于感光树脂层是亲墨的,而未图文部分的硅胶层是排斥油墨的,这样完成油墨的选择性吸附。
l 无水胶印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印刷车间温度23~25℃,温度低,油墨会凝固;温度高,会发生糊版故障。
另外无水胶印版起脏后去污比较困难。
15、金银墨印刷
l 四色胶印时使用中硬包衬,并把调子短、印刷墨层薄的放在金银墨前一机组同是时加大墨量;
l 利用单色胶印“湿压干”更有优势:干燥快、印品光泽度强、视觉效果佳等。
可使用中性或软性包衬,采用中性包衬,配合国产橡皮布,加开法司衬垫布或卡纸(硬度要好),压力略增加一点效果很好。
但印出半成品不能久放,否则容易产生晶化现象,导致后续色墨印不上;l 润版不能用红药水,以免发生氧化反应,可用“立德”粉代之;最好使用酒精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