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医工作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2011年上蔡中医院工作总结在过去的2011年里,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思路及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力求科学地定位市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有效地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的总体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服务,突出质量,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成功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的评审,医院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对于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迁建基本情况我院是上蔡县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保健为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河南中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全院现有职工239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9人,专业技术人员170人。
我院拥有脑血管内科、骨科、外科、神经外科、普通内科、糖尿病科、肾病科、妇科、不孕症等特色重点科室。
各科室均有医术精湛,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顽症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坐诊。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使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全县广大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新建设的中医院占地121.7亩,门诊综合大楼及病房楼建筑总面积42719平方米,其中艾滋病中心大楼8842平方米,于今年4月份已投入使用,开放病床200张;门诊医技楼建筑面积13912平方米,病房楼建筑面积19965平方米,7月底已封顶,现已进入装修阶段,设置床位500张,计划明年5.1投入使用。
已投入使用的病房楼装修实用大方,各室配有卫生间,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床头呼叫、空调、暖气、程控电话、闭路电视、淋浴等标准化医疗及生活设施,病房楼外部环境怡人,充分体现了现代医院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思,园林式的环境,星级宾馆的服务,回到家中的温馨,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治疗康复场所。
****卫生院****年中医药工作总结一年来,卫生院在卫生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系下,紧紧围绕中医兴院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中医药条例》和《湖南省发展中医条例》,全院职工团结一致,突出中医药,重点落实“中西医并重”,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各项中医药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 医院基本情况我镇总人口万余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居委会。
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人,医药卫技人员人,其中中级职称人、初级技术人员人,停薪留职人员人;其中中心院部现有职工人,医药卫技人员人,医药人员人,中医药人员人,占医药人员的%。
中医药人员中,中医主治医师人(其中返聘老中医人)、中医师人、中医士人、执业中药师人、中药师人、中药士人。
卫生院中心院部开设中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理疗等6个临床科室,医技有检验、X光、B超、脑血流室、心电图等5个辅助科室。
住院部开设病床32张。
医院还设有中、西药房、药库、中药加工炮制室、煎药房。
拥有200mAX光、B 超、脑血流图机、心电图、心电监护仪、全自动三分血细胞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胎心监护仪、多功能煎药机等设备。
门诊设有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老中医门诊、针灸理疗科等四个中医科室,拥有电脑牵引床1台、神灯1台、简易牵引床1台。
医院中药房15平方米、中药库50平方米。
二. 加强了业务知识学习。
上半年来我院中医中药工作人员进行了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并组织了全院职工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学习,中医病历书写规范,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中医能力和诊疗水平。
三. 继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
根据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要求,对村卫生室进行了工作督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并组织了两次业务知识学习,包括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的促管知识及中医诊疗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了乡村医师的业务水平。
2011年中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中医药发展相滞后。
辉南县中医院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的率先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质量意识,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构建长效机制,提高竞争实力,提升医院形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地推动了我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奋力拼搏,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以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德国西门子多排螺旋CT机。
我院前期使用的CT机是94年生产的在县医院已使用了10余年,在接近报废的头一年淘汰。
06年初我院购入,几经大型修理维持使用至今,现已无法再修,彻底报废。
需作CT的患者只有去康达排完片在拉回来,不但医院减少了收入,又给患者的救治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为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延续,院领导班子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购入德国进口西门子多排螺旋CT机。
该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扫描速度快,图像重建快,图像清晰度高,病灶分辨率好,诊断准确,适宜全身各部位检查,处于全县领先地位。
二、丰富医院文化生活,医院文化深入人心。
2011年是中医院文化丰收年。
建党90周年,卫生系统文化专场演出,中医院演出队做出精彩的表演,获得全县人民的好评。
在省中医药文化展中我院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全省中医系统院歌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院内在年初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丰富医院文化生活,今年护士节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基础,紧紧围绕弘扬医院文化的主题,医院组织全院医护人员举办了“天使情”讲演比赛,全院3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比赛。
10月庆祝党的生日,巩固医院文化建设成果,举办了中医院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暨院歌大赛。
特别邀请县艺术团、县卫生局领导担任评委,全院分8个组150人参加了比赛,大大提高了医院文化在职工心中的重要性。
日兴中心卫生院2011年度中医药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仪陇县卫生局关于创建全国中医先进县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抓好中医工作的宏观管理,健全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二级卫生网络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要求,全面振兴我镇中医药事业,按照《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几年来不懈努力,我镇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卫生院也相应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蔡恩波任组长,副院长钟英勇任副组长,唐军民、杨东、杨杰、孙俊华、许世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中医科长唐军民兼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业务副院长任组长,中医科长任副组长部署振兴中医药事业具体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及时总结前段工作及安排下阶段工作,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
二、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我院在巩固原有中医科室(内儿科、骨伤科、妇产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针灸理疗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专科三个科室,分别由唐军民、杨东、杨杰医师负责。
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建设使我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优势。
三、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我院加强对中药房、中药仓库、中药炮制室的建设和管理,定期督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全年共抽查中药饮片和配方质量10次,未发现霉变虫蛀现象,中药处方调配未发生称重和药味错误。
目前我院中药房有中药饮片369种,中成药137种,全院中药(含中成药)销售额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以上。
四、加强中医医疗文书的规范和管理我院要求中医人员运用辨证论治诊疗疾病,按照中医病历规范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每季度抽查显示门诊病历合格率达到99%,住院病历甲级率达90%以上,中药处方合格率在99%以上。
清原满族自治县中医院2011年中医工作总结一、主要工作1、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完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并且一次性评估通过。
2、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年内下乡宣传4次,发放中医药文化传单2000份,组织社区群众参加科普讲座一次,参加人数100人,走访农村贫困户5户,免费赠送药品价值2500元。
3、加强各项管理。
重点抓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行业作风的管理。
对各科室继续实行综合目标考核,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平衡发展。
4、抓专科建设,扩大报务项目。
继续巩固和加强原有的专科建设,认真抓好肛肠科业务的开展,正式组建了肛肠科,配备了人员和设备,增加了床位,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
肿瘤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量都在不断提高。
5、抓设备的更新,增加诊疗项目。
今年医疗设备投入比较大的一年。
为了进一步发挥医院的服务功能,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采取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采购80多件大小不同的中医诊疗设备和仪器。
尤其是腹腔镜的购进,为今后开展普外和妇产科微创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6、增加便民利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对新建住院部大楼的住院环境继续提高改善力度,调整门诊部和医技科室布局,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分楼层划分,方便患者就诊;增加内科规模,按标准化设置,流程合理,设备先进;加强妇产科分娩室建设,目前流程合理,已完全达到标准化要求;充分发挥肛肠科作用,增加专职医生和护士达5人,现在正发挥着重要作用;随时维修和更新住院部的公共安全及防火设施,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的就诊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医患联系电话卡,可随时与医生联系;设立公示板,展示科室医务人员的照片、自然状况,便于患者满意就诊。
7、抓房屋的修建和环境的改善。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创建中医先进县的中药组成部分,今年为了创建中医先进县,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点开展环境形象建设投入大量资金。
总计投入150多万对医院室内外环境进行了装修改造,并印制了大量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单、宣传册,免费发送给广大居民和群众百姓。
2011年中医科年终总结2011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科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科室业务开展情况我科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及相关工作制度全都上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评比、转变服务观念。
今年我科新进了一台中频脉冲治疗仪和颈椎牵引机各一台,为颈椎病患者减轻痛苦。
对腰突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扭伤等症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让腰腿痛病人感到非常满意,使我病人比去年增加科室业务收入31万,比去年翻一翻。
二、科室基本情况中医科现有医生三人,聘请一人,其中主治医师一人,医师二人,推拿人员一人,有执业医生证3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
我科现有病床4张、治疗床6张,今年来共接诊门诊病人1190人次,住院病人272人,出院病人约254人,其中腰突症170人,面神经麻痹16人,肩周炎10人,面肌痉挛5人、颈椎病38人,腰肌劳损2人,坐骨神经痛5人,膝关节炎8人,腰椎骨质增生2人,筋膜炎3人、头痛2人,三叉神经痛4人,胃下垂1人、网球肘3人、跟骨骨刺1人、脑血管后遗症2人。
三、科室设备、物资及运行情况我科现有电针治疗仪6台、中频治疗仪2台、热磁疗仪一台、腰椎牵引机一台、颈椎牵引机一台、神灯6台、空调2台、天王拨罐2套、煎药机一台、电脑一台,这些设备无故障、运行良好。
四、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执行情况今年我科有2人到贵阳中医附院进修回来,1人进修中医内科和针灸、1人进修推拿。
我科人员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医德医风良好、未出现脱岗及责任事故、加强医患沟通、病人对我服务态度比较满意,无病人投诉、无与病人拿吵现象。
五、一年来工作的完成情况、存在的不足一年来在我科人员共同努力下,今年工作比去年开展得很好,由于进了一些新设备,去年住院病人才有一百十多人,今年2百多人,去年收入才十多万,今年将近30万,比去年翻一翻,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江源区中医院2011年度工作总结2011年,江源区中医院在区政府、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医院继续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提高医务人员小专科大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打造中医院特色专科,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的。
强化医院文化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改变医院就医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更新医疗设备。
医院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回顾总结如下:2011年, 江源中医院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拒收红包2万余元,接收锦旗15面,感谢信1封。
总收入 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业务收入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年门诊5256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5%。
住院900例,比去年同期提高40%,其中农村合作医疗220例,医保130例;外科50例,内科330例,妇科24例,产科352例。
手术230台,外科40例、妇科20例、产科160例、其他10例。
抢救10例,成功率100%。
药品收入204万元,中草药、中成药收入84万元,占药品收入的41%;医疗收入25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病人平均住院日8天,比去年同期下降0.75天。
免费送出院患者195人次;开展大型义诊6次,460人次免费体检,278人次免费化验、做心电、B超检查健康状况,发放健康检查优惠卡500张。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服务水平。
1、医疗工作加强院长查房制度,每周定期对各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包括病例规范、处方书写、门诊登记、妇产科各项登记、科室各种登记记录,规范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的管理。
医务院长主抓十项核心医疗管理制度,由医务科组织学习并具体实施。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术前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业务院长严把病历合格关,抽查医生的病例,逐份检查指导。
2011年中医院上半年工作总结4.5月12日晚,在医院多功能厅,举办了以“展示风采守护健康”为主题的护士节晚会,丰富了医院的文化生活。
三、传承中医、弘扬光大为了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特色治疗方法得以弘扬光大、后继有人。
3月7日,我院将省名老中医龚福生、杨春雪两位专家反聘回院坐诊。
并经院务会讨论,院党委研究决定,选定石海斌、侯启柱、龚崇学、黄杰等医师为我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四、积极迎接医院管理年检查5月23日上午,省中医药管理局李局长主持召开医院管理年检查会议。
会上曾院长首先汇报了我院2010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及医院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柏书记安排省中医药管理局检查组分小组对我院进行检查:第一小组检查发挥中医药特色落实情况;第二小组检查中医临床科室;第三小组重点专科建设情况;第四小组护理组;第五小组对药事管理方面进行检查。
5月24日上午全院各科室负责人听取了检查组对此次检查所发现问题的反馈意见。
五、全面创建“无烟医院”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部门《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市卫生局关于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要求,在市、区卫生部门的领导下,依照创建无烟医院标准以及“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的相关内容,院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委会、院务会、科主任会、院职工大会、对工作进行了部署,成立了以院长曾文胜同志为组长的张家市中医医院控烟领导小组,建立全院“禁烟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强化巡查、监督力度。
对违反禁烟规定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控烟有关章程进行处罚,做到奖罚分明。
在电梯口、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张贴规范的禁烟标志。
全院控烟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目标落实到各科室,各科室与“创办”签定责任状,在科内张贴禁烟标志。
小卖部禁止售烟,办公室不设烟具,在病房、办公室及院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发现病人吸烟立即劝阻。
医院设置了戒烟咨询电话、戒烟门诊,从中医的角度为广大烟民提供戒烟方法,做到标本同治。
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汇报2011年,***乡卫生院中医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中医工作政策,遵照文件精神指示,严格按照《甘肃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考核标准》和《甘肃省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了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将发展中医药作为医院的一项工作目标,明确了中医特色的发展方向。
二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中医特色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安排布置了中医创建工作,将任务到头、责任明确,使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创建工作与职工的绩效考核密切挂钩。
二、基本设置情况全院现有医务人员23人,其中中医人员7人,主治医师1名,取得按摩证的2名,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3名。
我院设有中医科,开展中医特色专科2个(哮喘科、风湿理疗科)。
设有煎药室、针灸理疗室,完善了中医科室的设置,配有牵引床、针灸按摩床、中药煎药机、电脑中频药物离子导入仪、电针治疗仪、针灸、拔罐、神灯等中医基本设备。
设有中药房、中药库,中药配备齐全,有中药饮片310种,中成药102种。
开设病床10张,其中中医病床2张。
三、中医业务开展情况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处方书写规范》的通知,完成书写住院病历80份,中医门诊观察病历90份,处方点评合格率达92%,卫生院2011年1月到目前,中医诊疗人次8709人,占门诊总诊疗人次的42.8%,中药药品收入188916.52元,占药品总收入的47.9%,中医治疗收入288383.27元,占总收入的43.2%。
中医药服务基本达到“三分三分之一”的指标要求。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让广大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我院积极推广应用了针灸、火罐、按摩、自血疗法、放血疗法等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我们利用了30个学时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适宜技术,从而把中医药知识宣传,进入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011宣恩县民族医院中医工作总结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2011年我院以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要求、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要求为中心,以提高我院中医工作水平,推广中医药临床应用为工作重点,现将2011年医院中医药工作部分做如下总结:一、发挥中医特色优势1、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中医发展方向,以发展中医特色专科、开发中医药优势为目标,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传统精华,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还不断探索医院发展新路子,突出品牌兴院、特色兴院,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向小而精发展。
以西医为基础、为后盾,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专科,结合实际科学制订规划,争取通过规划实施达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建设目标。
把现已取得的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国家十一-五中医特色专科针灸推拿康复科发展完善。
2、2011年工作计划围绕医院中长期规划将中医药的发展、开发纳入其中,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按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实施。
3、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对口支援长潭卫生院、椿木营卫生院,定有专人负责,抽调两位人员兼任两卫生院的副院长以加强对口支援落实到位,定期到两定点医院进行业务查房、学术讲座,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先后到高罗、沙道、长潭、县城河滨广场等地举行了10余次义诊及中医知识宣传,接受椒元、长潭、珠山镇等卫生院进修医务人员共10人。
二、人才建设2011年选送3人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院进修,参加省、州、县级各种培训100余人次,继续教育取得本科文凭10余人。
积极开展“西学中”教学,50岁以下的西医医护人员均必须参加学习,鼓励各科室开展中医中药业务;今年招聘了5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相关专业的业务人员,提高了中医药业务人员的比例。
三、重点专科建设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科室,制定了重点中药专科的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确定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骨折等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病种,制定了详细的重点病种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并不断完善诊疗方案,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检查。
福临乡卫生院
2011年中医工作总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开展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相关经验与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一)到2011年12月底,我院中医药工作所设置的科室为:中医诊断室2个、中西医诊断室2个、中医骨科门诊1个、中医针灸理疗室1个、中药房1个。
中医门诊数量占全院门诊数量比例的60%,中药房药品(含中药饮片)数量占全院药品数量药比例为30%。
(二)因未独立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住院部,故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拥有10个床位数。
(三)至2011年12月底,我院全年门、急诊总人次---人次,其中中医诊断室、中医骨科门诊、中医针灸理疗室累计接诊门急诊人次---人次,占2011年全院门急诊总人次比例的68%。
(四)我院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有:
1.中医皮肤科:是我院中医药工作的一大亮点,从事该项工作的医生具有40余年中医皮肤科诊疗经验,对各种皮肤顽癣,疮疡运用中草药包敷等综合治疗方法。
绝大部分患者在康复上,
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让农村患者避免了因病致贫。
通过传统中草药与现代中成药相结合的新技术,缓解了绝大部分患者的疾苦。
2.中医内科及中医内儿科:从事中医内科及中医内儿科诊疗工作的医生具有20余年的诊疗经验,擅长内科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儿科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辩证施治、预防。
3.中医针灸理疗:我院于2009年购置了颈腰椎治疗机,开设了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室,较好地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手法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
尽管起步较晚,经过2年多的努力,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取得长足发展,绝大部分颈腰椎骨质增生、颈性眩晕、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患者通过颈腰椎牵引缓解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4.中医肛肠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治疗各种肛肠疾病,如肛痈、痔疮,肛裂、脱肛等疾病,运用健脾胃理气化湿疗法治疗结肠炎等疾病。
(五)将中医药服务全面应用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在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中医药知识,对所管理的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并能获得良好效果。
截止2011年12月,公卫人员服务团队共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攻击3000余份。
(六)中心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按
摩、药熨等等,截止目前,中心可开展各类适宜技术共15种。
同时,我院中医医务人员不定时对辖区村卫生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协助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惠及更多老百姓。
二、对中医药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我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狠抓中医药工作,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采取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行短期中西医结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
(三)在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的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三、经验与体会:
我院的中医药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是: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创新,使得我院中医药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医药工作硬件设施薄弱,至今未成立中医科住院部。
原因分析: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在规划项目中未把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纳入长期规划。
(二)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年龄层次偏大、不能及时补员。
(三)缺少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不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下步工作设想:
1.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中药煎药机等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中医院进修。
在补员的情况下成立中医科住院部,开展中医骨伤康复、针灸、中医痔瘘等诊疗科目。
使中医科成为我院又一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2.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彻底扭转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过低、青黄不接的不利局面。
(二)意见和建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奇葩,是需要继承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希望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坚信在人民政府及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在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通过全院职工、尤其是中医药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自力更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技能、开展新技术、注意人才培养与引进、合理分配中医
药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提高医德医风修养,为每一位伤病员服务,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层面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必将更为优质而全面。
福临乡卫生院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