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半导体热敏电阻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3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集成电路或器件,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分类,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1. 热敏电阻(Thermistor)热敏电阻是一种元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热敏电阻分为两种类型: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和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
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常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常用于过载保护和温度控制。
2. 热电偶(Thermocouple)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线组成的开路回路。
当热电偶的两个接头处于不同温度下时,会产生温差电势。
该电势与两个接头之间的温差成正比。
通过测量温差电势,可以计算出温度值。
热电偶具有广泛的测温范围和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3.热电阻(RTD)热电阻是一种利用材料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热电阻材料是铂(Pt),因为铂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和预测性好。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电阻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来计算温度。
4. 红外线传感器(Infrared Sensor)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释放的热辐射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来计算出物体的温度。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非接触式测温,特别适用于测量高温、移动对象或远距离测温。
5.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Semiconductor Temperature Sensor)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特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传感器。
根据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和工作原理,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可以分为基于PN结的温度传感器(比如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基于电压输出的温度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芯片)以及基于电流输出的温度传感器(比如恒流源温度传感器)等。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大学热敏电阻实验报告大学热敏电阻实验报告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
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
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
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
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
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
温度传感器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装置,它可以将温度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不同物质的温度敏感性不同,当温度改变时,物质的电阻、电压或电流也会相应地改变,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
一、热敏电阻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热敏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传感器中常用的热敏材料有铂、镍、铜等,它们具有较大的温度系数,即温度变化时,电阻值变化较大。
在热敏电阻传感器中,热敏电阻元件与电路相连,形成一个电阻电路。
当热敏电阻传感器与被测温度环境接触时,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敏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整个电路的电阻。
通过测量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在一定的电路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温度值。
二、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传感器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线组成,这两种导线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测温点,称为热电接头或热电焊点。
当热电偶传感器的测温点与被测物体接触时,由于两种金属导线的热电效应不同,形成了一个由温度差产生的电动势,即热电势。
通过测量热电偶传感器产生的电动势,可以推算出对应的温度。
热电偶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测温范围、较高的测温精度和较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在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温度传感器。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常采用硅、锗等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特性,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变化,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温度值。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体积小、响应快,因此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体辐射的温度测量器。
它利用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辐射特性,通过检测红外辐射能量来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半导体热敏电阻感温原理半导体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来实现的。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可以用来制作热敏电阻。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是指电子在材料中的能量分布情况。
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的能量分布在两个能带之间,分别是价带和导带。
在低温下,电子主要分布在价带中,因此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很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会逐渐跃迁到导带中,导致电阻的减小。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是指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比例。
温度系数越大,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幅度就越大。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一般在几百到几千ppm/℃之间。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温度测量、温度控制、温度补偿等方面。
在温度测量方面,半导体热敏电阻可以用来制作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温度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测量。
在温度控制方面,半导体热敏电阻可以用来制作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控制电路的开关,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在温度补偿方面,半导体热敏电阻可以用来补偿电路中其他元件的温度漂移,从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精度。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采用氧化锌、硅、碳化硅等半导体材料制作。
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制备工艺等因素,以保证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性能和稳定性。
半导体热敏电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度敏感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性能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测量-200~960℃范围内的温度。
它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原理而工作的,用仪表测量出电阻的变化,从而得到与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
电阻式传感器按照其制造材料分可分为:金属(铂和铜)热电阻及半导体热电阻(热敏电阻)两大类。
一、 常用的金属热电阻金属热电阻传感器一般称作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理进行测温的。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当温度升高,金属晶格的动能增加,从而导致振动加剧,使自由电子通过金属内部时阻碍增加,金属导电能力下降,即电阻增加。
通过测量导体的电阻变化情况就可以得到温度变化情况。
最基本的热电阻传感器由热电阻、连接导线及显示仪表组成,如图7-1所示。
主要制造材料是铂和铜。
测量温度范围-220~+850℃。
在特殊情况下,低温可测量至1K (-272℃),高温可测量至1000℃。
1、铂热电阻铂热电阻是目前公认的制造热电阻最好的材料,它性能稳定,重复性好,长时间稳定的复现性可达10-4 K ,是目前测温复现性最好的一种温度计。
同时其测量精度高。
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在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能都很稳定,其阻值与温度之间几乎成线性变化。
但其在还原性介质中,特别是高温易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的气体所污染,改变它的电阻与温度关系,此外其电阻温度系数小,价格较高。
因此,主要作为标准电阻温度计和高精度温度测量。
铂电阻的精度与铂的提纯程度有关,因此铂电阻的纯度是以W (100)表示:100)100(R R W =(6-1) W (100)越高,表示铂丝纯度越高。
国际实用温标规定,作为基准器的铂电阻,W (100)≥1.3925。
目前技术水平已达到W (100)=1.3930,工业用铂电阻的纯度W (100)为1.387~1.390。
中国常用的铂电阻有两种,分度号分别为Pt50和Pt100。
即在0℃时电阻分别为50Ω和100Ω。
半导体热敏电阻用途
半导体热敏电阻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电阻器,可以通过测量其电阻值来确定环境的温度变化。
这种电阻器主要有两大类: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用途广泛,具体如下:
1. 温度传感器:半导体热敏电阻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作为温度传感器。
例如,NTC热敏电阻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温度测量领域,如电机、变压器、电源和
电子设备的温度保护。
在汽车热管理系统中,NTC热敏电阻也作为空气侧、介质侧的温度测量工具,如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驾驶室内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等。
2. 防浪涌保护:为了避免电路导通时产生的瞬时浪涌电流,通常会串联一个功率NTC热敏电阻。
这样可以有效地抵抗启动时的浪涌电流,保护电路。
3. 抑制爆震:NTC热敏电阻可以用在爆震传感器中,当发动机爆震时,NTC热敏电阻会因为发动机的温度变化而改变阻值,这个阻值变化可以触
发电路来减少发动机的爆震。
4. 电磁炉的感应加热:NTC热敏电阻可以用在电磁炉的感应加热部分,通
过热敏电阻控制加热的温度。
5. 电子设备中的温度控制: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中,热敏电阻可以用于检测内部温度并控制风扇运行速度,以避免过热而造成的故障。
6. 医学领域:热敏电阻还可用于医学领域,例如病人体温监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电子工程专家。
热敏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热敏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①热敏电阻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温度测量元件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半导体材料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特性实现量化检测;
②根据温度系数不同热敏电阻可分为正温度系数PTC负温度系数NTC以及临界温度系数CTR三种类型各有特点适用场合;
③NTC最为常见初始电阻较低随温度升高呈指数衰减适用于常规温度区间测量如家电医疗设备等领域;
④PTC则相反低温时阻值较小遇热迅速增大常用于过温保护自限温加热装置中起到保险丝作用;
⑤CTR类热敏电阻通常基于某些半导体合金临界温度附近出现电阻突变现象适合制作高精度温度开关;
⑥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稳定性往往需要配合精密恒流源或恒压源电路确保激励条件一致性;
⑦测量时首先向热敏电阻施加已知电流或电压读取两端电压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当前阻值大小;
⑧接着通过查阅厂商提供标准曲线或自行拟合算法将阻值转换成对应温度读数完成整个检测流程;
⑨由于热敏电阻自身也会消耗电能导致自加热效应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在电路设计时需控制功耗尽量减小该影响;
⑩为克服单一元件局限性有时会采用多个热敏电阻串联并联构成补偿网络抵消环境变化带来的误差提高系统可靠性;
⑪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中集成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功能于一体智能温感节点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⑫展望未来随着纳米技术新材料研究不断突破更灵敏响应速度更快工作范围更广的新型热敏传感器将不断涌现。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电阻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热敏电阻材料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半导体材料,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在材料内部,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也随之升高,导致电流通过材料时的阻力降低。
因此,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经过它时的电压得到。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值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到。
因此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会将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然后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值。
为了准确测量温度,通常会使用一个补偿电路来消除电线电阻的影响,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补偿电路通常会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知识,调节所加的电压或电流来抵消电线电阻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总之,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热敏电阻材料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间接地测量温度。
半导体传感器的不同类型半导体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特性制成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测量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
它们具有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小体积和低功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传感器的不同类型。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半导体传感器的一种,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变化。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等。
其中,热敏电阻是最常用的,它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系数,随着温度的变化,电阻值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确定环境温度。
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变化的半导体传感器。
常见的湿度传感器有电容湿度传感器、电阻湿度传感器和集成电路湿度传感器等。
其中,电容湿度传感器是最常用的,它通过测量环境中水分对电容器的影响来确定湿度。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强度和光波长等信息。
常见的光学传感器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和光学传感集成电路等。
其中,光电二极管是最常用的,它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其表面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并输出电信号。
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环境中气体浓度的半导体传感器。
常见的气体传感器有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基于半导体材料与特定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当特定的气体进入传感器时,会引起电信号的变化。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环境压力变化的半导体传感器。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磁阻式压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等。
其中,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最常用的,它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来确定环境压力。
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半导体传感器。
常见的加速度传感器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式加速度传感器和场效应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基于半导体材料具有的机械振动特性,当物体受到加速度影响时,会产生机械振动,并输出电信号。
大学物理实验6-7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实验目的:1. 掌握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2. 学习使用K2320027测温表进行温度测量;3. 学习使用半导体热敏电阻测试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1. 半导体热敏电阻试样;2. PT100温度传感器;3. 数字万用表;4. 恒流源;5. 变阻器;6. K2320027测温表;7. 恒温槽;8. 多用万能表。
实验原理:(一)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在普通的半导体材料中,当温度从0℃升高到100℃的时候,电阻率可能变化10到100倍。
这一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并且在不同的材料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P型半导体材料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型半导体材料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一些作为热敏电阻的材料中,电阻率的变化可以达到数百倍。
常用的热敏电阻材料有硼烯、碳、氮化硅、硅、锗、铝烯、锑酸铋等。
(二)半导体热敏电阻测试电路如图所示是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测试电路。
实验中,要使用一台数字恒流源对半导体热敏电阻供应恒定的电流。
在半导体热敏电阻的两端并联一个变阻器,来测量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
这一测量一般会通过多用万能表或与数显电压计相结合来完成。
同时,一个PT100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半导体热敏电阻的一端,用来测量环境温度,以满足热敏电阻的临界温度的确定。
实验步骤:1. 启动恒温槽,将温度调节到1℃,使其恒温。
2. 将半导体热敏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数字万用表的电流档和电压档上,确定使用的恒流值。
3. 将PT100温度传感器的两端引线接入数字万用表的温度测量接口上。
4. 将数字恒流源连接在半导体热敏电阻的一端。
5. 打开数字万用表的电源开关,进行基准校准。
6. 在温度档下,使用K2320027测温表测量温度;同时多用万能表或数显电压计测量热敏电阻电阻值。
7. 将恒流值依次修改,取一定范围内的数值,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同样,取一定范围的温度值,得到温度值。
半导体热敏电阻感温原理(一)半导体热敏电阻感温原理半导体热敏电阻是一种温敏电阻,具有温度感应特性,可以将温度转换成电阻变化,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领域。
半导体材料与原理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材料主要有硅、锗、氮化铝等,这些材料在常温下为半导体,电阻很高,具有较小的电导率。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的载流子浓度增加,电阻下降,电导率增大。
这是由于半导体材料的价带和导带产生了错位,使空穴和电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电子发生跃迁产生电流。
电路原理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于电路中,结合基准电阻,可以构成电压分压电路或电桥电路。
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变化,可以得到温度变化的信息。
通常采用差动放大器电路或单端放大器电路进行信号放大和滤波,使得信号更加稳定和准确。
应用领域半导体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
例如,用于温度传感器、恒温器、热控器等。
半导体热敏电阻还可以用于制备低温电阻材料,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结半导体热敏电阻以其温度感应特性和易于制备、使用等特点,成为温度测量和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家电、汽车、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列举一些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特点和优势:•精度高:常见的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在0.5%以内,具有较高的温度测量精度;•响应速度快:因为半导体热敏电阻结构简单,所以响应速度比其他温度传感器快;•小尺寸、易于集成:半导体热敏电阻可以被制成微小的芯片,方便集成到其他电路板中;•可靠性高:半导体材料的质量易于保证,因此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很高,使用寿命长。
由于半导体热敏电阻具有上述特点和优势,因此在许多应用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气象观测等。
温度传感器通过感知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将温度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实现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一、热电效应温度传感器热电效应温度传感器基于热电效应原理工作。
它利用不同金属或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动势差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热电效应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和热电阻。
1. 热电偶热电偶是由两根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传感器。
当两根导线连接处的温度差异产生时,就会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确定环境的温度。
热电偶具有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2. 热电阻热电阻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热电阻材料包括铂、镍、铁等。
其中铂热电阻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热电阻材料,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在工业和科研领域被广泛使用。
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特性的传感器。
它利用半导体材料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相比于热电效应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常见的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硅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1.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电阻元件。
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确定环境的温度。
热敏电阻通常使用氧化铜、氧化镍等材料制成,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汽车领域。
2. 硅温度传感器硅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硅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它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线性特性和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
硅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疗器械和汽车等领域。
3. 集成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传感器的关键部件集成在一颗芯片上的传感器。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集成温度测量功能的应用场景。
三、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来测量其表面温度。
温度检测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温度检测是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的一种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生物医学等。
温度检测原理常见的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电阻温度测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几种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一、热传导原理温度检测热传导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内部热量的传导方式来确定其温度。
常见的热传导温度检测方法有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1.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常见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镍、铜等。
常见故障有线路接触松动、温度计损坏等。
2.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硒化铟等。
常见故障有线路接触松动、温度计损坏等。
3.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形成的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常见的金属有铂铑、铜铳等。
常见故障有电磁干扰、连接不良等。
二、热辐射原理温度检测热辐射原理是利用物体辐射的热能与其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检测温度。
常见的热辐射温度检测方法有红外线热像仪和红外线测温仪。
1.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是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与其温度成正比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它可以实时获取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
常见故障有镜头污染、功率输出不稳定等。
2.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与其温度成正比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它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辐射能量来获取其温度。
常见故障有镜头污染、接触问题等。
三、电阻温度测量原理电阻温度测量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常见的电阻温度测量方法有PT100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1.PT100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铂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温度。
当温度发生改变时,电阻、电容、电压等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而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一种装置。
下面,我将从原理、制作工艺、应用领域、类型等方面来详细介绍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可分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和红外辐射式等几种类型。
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热敏电阻和热电偶。
热敏电阻是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电阻元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精确校准。
热电偶是由不同材料的导线焊接在一起形成的,两端开路,当两端温度不同时,形成热电势,电热偶技术通过对电热偶的运用达到了测量目的。
一、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转换模块:传感器与传感器转换芯片将温度转换为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转换回电压信号。
2.温度测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信号与计算机或设备中的电子控制器上的数字模拟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计算。
3.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对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传感器的输出温度,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输出信号的输出,实现对温度测量的自动控制。
4.温度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对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并输出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实现温度监测和控制。
5.温度精度控制模块:对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信号进行分析,对输入温度信号进行精度控制,确保输出温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制作工艺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
热敏电阻的制作步骤大致如下:首先选择一种温度敏感系数较高的材料作为感温元件,并在其表面涂以一层薄膜来保护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感温元件进行烧制,成型后再通过充填环氧树脂等方法将其固定安装。
而热电偶的制作则主要依靠于焊接工艺,先选择好合适的导体材料和绝缘材料,然后通过不同的焊接方式来将它们连结在一起,从而完成对热电势的测量。
三、应用领域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例如医学、冶金、机械制造、食品、农业等领域。
温度传感器有哪几种
温度传感器分类
1、热电偶传感器
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
热电势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2、热敏电阻传感器
热敏电阻是敏感元件的一类,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与一般的固定电阻不同,属于可变电阻的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中,不同于电阻温度计使用纯金属,在热敏电阻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陶瓷或聚合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热敏电阻通常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实现较高的精度,通常是-90℃~130℃。
实验十九温度传感器——半导体热敏电阻
实验原理:
热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这一特性制成的热敏元件。
它呈负温度特性,灵敏度高,可以测量小于0.01℃的温差变化。
图(11)为金属与热敏电阻温度曲线的比较。
(图11)
实验所需部件:
MF型热敏电阻、温控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一)、{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电压表、温度计(自备)
实验步骤:
1、观察已置于加热炉上的热敏电阻,温度计置于与传感器相同的感温位置。
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线及传感器接口线,热敏电阻测温电路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
2、打开主机电源,调节热敏转换电路电压输出,使其值尽量大但不饱和。
3、设定加热炉加热温度后开启加热电源。
作出V-T曲线,(因为热敏电阻负温度特性呈非线性,所以实验时建议多采几个点)。
得出用热敏电阻测温结果的结论。
注意事项:
热敏电阻感受到的温度与温度计上的温度相同,并不是加热炉数字表上显示的温度。
而且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不同变化较大,故应在温度稳定后记录数据。
实验二十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
实验原理:
用集成工艺制成的双端电流型温度传感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按1μA/K 的恒定比值输出与温度成正比的电流,通过对电流的测量即可得知温度值(K 氏温度),经K氏-摄氏转换电路直接显示℃温度值。
实验所需部件:
集成温度传感器、温控电加热炉、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二)、{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电压表、温度计(自备)
实验步骤:
1、观察置于加热炉上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置于传感器同一感温处。
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与传感器接口线,输出端接电压表。
2、打开主机电源,根据温度计示值调节转换电路电位器,使电压表(2V 档)所示当前温度值(设定电压显示值最后一位为1/10℃值,如电压表2V档显示0.256就表示25.6℃)。
3、开启加热开关,设定加热器温度,观察随温度上升,电路输出电压值,并与温度计显示值比较,得出定性结论。
本实验台所用的几种温度传感器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