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国际法经典试题解析(十)
- 格式:doc
- 大小:2.32 KB
- 文档页数:1
2002-2008年司法考试国际法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002年)15.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
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
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的答案:C解析:国家继承的对象分为关于条约方面的继承和非条约事项的继承。
条约继承的实质是在领土发生变更时,被继承国的条约对于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与领土有关的“非人身性条约”,如有关领土边界、河流交通、水利灌溉等条约,属于继承的范围;而与国际法主体人格有关的所谓“人身性条约”以及政治性的条约,如和平友好、同盟互助、共同防御等条约,一般不予继承。
本题ABD都属于“非人身性的”条约。
只有C项是属于政治性人身性条约,可以不予继承,应为答案。
16.甲国某船运公司的一艘核动力商船在乙国港口停泊时突然发生核泄漏,使乙国港口被污染,造成严重损害后果。
甲乙两国都是《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及《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的缔约国,根据上述公约及有关规则确定,乙国此时应得到7800万美元的赔偿,但船运公司实际赔偿能力最多只能够负担5000万美元。
对此事件,根据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制度,甲国国家对乙国承担的义务是什么?A.甲国国家应承担全部7800万美元的赔付B.甲国有义务在保证船运公司赔付乙国5000万美元的同时,船运公司无力赔付的其余2800万美元,由甲国政府先行代为赔付C.甲国有义务保证督促船运公司进行赔偿,但以船运公司能够负担的实际赔偿能力为限,即只能赔付5000万美元,其余2800万美元可以不予赔付D.由于该行为不是甲国国家所从事,故甲国国家不需就此事件承担任何义务答案及解析:B 此题关键是理解国家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2023____《国际法》备考试题及答案2023____《国际法》备考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甲国建议并一直参与某多边国际公约的制订,甲国总统与其他各国代表一道签署了该公约的最后文本。
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只有在2/3以上签字国经其国内程序予以批准并向公约保存国交存批准书后,该公约才生效。
但甲国议会经过辩论,回绝批准该公约。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那么,以下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A.甲国议会的做法违背国际法B.甲国政府假如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C.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谨力D.由于甲国回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谨力2、甲某为A国国家总统,乙某为B国国家副总统,丙某为C国政府总理,丁某为D国外交部长。
根据条约法公约规定,上述四人在参加国际条约会谈时,哪个需要出示其所代表国家颁发的全权证书?A.甲某B.乙某C.丙某D.丁某3、《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的保存方式是( )。
A.口头B.书面C.口头和书面任何一种D.保存国认为适宜的任何方式4、缔约国在条约的执行与解释上发生分歧时,应( )解决A、由国际法院B、由仲裁法庭C、按条约中的争端解决程序D、由国内宪法法院5、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
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
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
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
表示承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
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
对此,以下哪项判断是正确的?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当的上述义务C、丁国不得回绝承受上述权利D、丁国假如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承受了上述权利6、一国参加一个国际条约后,( )。
2022-2022年司法考试《国际法》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022年)29.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
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
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B.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C.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D.丁国的加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条约的加入和保留。
选项A错误。
保留是一国单方面作出的。
对于保留,其他的缔约国可以作出同意或反对。
选项B错误。
没有这个限制。
签署条约时,条约可能尚未生效,加入条约时,条约可能已经生效,所以,条约生效前和生效后都可提出保留。
选项C错误。
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
所以,在条约已经对丁国生效后,就不能再提出条约保留了。
选项D正确。
加入一般没有期限的限制,因此加入可以在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
30.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
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令乙国另一艘军舰B 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
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舰不能继续A舰的紧追B.A舰应从毗连区开始紧追,而不应从领海开始紧追C.为了紧追成功,B舰不必发出信号即可对渔船实施紧追D.只要B舰发出信号,即可在公海继续对渔船紧追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紧追权。
选项A正确,选项CD错误。
紧追可以追入公海中继续进行,直至追上并依法采取措施,但必须是连续不断的。
另外,紧追应在被紧追船舶的视听范围内发出信号好,才可开始。
选项B错误。
紧追可以开始于一国内水、领海、毗连区或专属经济区。
31.由于甲国海盗严重危及国际海运要道的运输安全,在甲国请求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他国军舰在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在规定期限可以进入甲国领海打击海盗。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学)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东方公司经批准于2004年9月以拍卖方式取得了市郊一块30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领取了土地使用证,拟于2005年1月动工开发。
但由于一直未能筹措到足够的投资资金,原拟投资的项目至2007年2月仍未能开工,该幅土地也一直未予使用。
对此,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 )A.无偿收回东方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并注销其土地使用证B.经批准强制东方公司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有投资能力的兰新公司C.经批准限定东方公司在1年内使用该土地,如1年内仍未使用则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注销士地使用证D.经批准给东方公司处以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费5%~10%的罚款正确答案:A解析:《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6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
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本题中由于东方公司自身的原因超过约定的动工开发时间仍未动工,因此可以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知识模块:土地法和房地产法2.下列哪种情形下不能收回国有土地使用卡义?( )A.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期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的B.公路、铁路、机场等经核准报废的C.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D.因单位撤销等原因,停止使用出让获得的国有土地的正确答案:D解析:《土地管理法》第58条规定了可以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本题的A、B、C项对应该条第(3)、(5)、(2)项,因此不选。
1、关于补充侦查,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审查批捕阶段,只有不批准逮捕的,才能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B.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C.审判阶段检察院应自行侦查,不得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D.审判阶段法院不得建议检察院补充侦查2、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对侦查机关查封、冻结、扣押的财产,法院执行时可直接裁定处置,无需侦查机关出具解除手续B.法院续行查封、冻结、扣押的顺位无需与侦查机关的顺位相同C.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的裁判内容应明确具体,涉案财产和被害人均应在判决书主文中详细列明D.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应由与一审法院同级的财产所在地的法院执行3、下列哪些行为(不考虑数量),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A.将白银从境外走私进入中国境内B.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旧机动车C.走私淫秽物品,有传播目的但无牟利目的D.走私无法组装并使用(不属于废物)的弹头、弹壳4、甲在公园游玩时遇见仇人胡某,顿生杀死胡某的念头,便欺骗随行的朋友乙、丙说:“我们追逐胡某,让他出洋相。
”三人捡起木棒追逐胡某,致公园秩序严重混乱。
将胡某追到公园后门偏僻处后,乙、丙因故离开。
随后甲追上胡某,用木棒重击其头部,致其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触犯故意杀人罪与寻衅滋事罪B.乙、丙的追逐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与该行为能否产生救助胡某的义务是不同的问题C.乙、丙的追逐行为使胡某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无法预见甲会杀害胡某,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乙、丙属寻衅滋事致人死亡,应从重处罚5、甲和女友乙在网吧上网时,捡到一张背后写有密码的银行卡。
甲持卡去ATM机取款,前两次取出5000元。
在准备再次取款时,乙走过来说:“注意,别出事”,甲答:“马上就好。
”甲又分两次取出6000元,并将该6000元递给乙。
乙接过钱后站了一会儿说:“我走了,小心点。
”甲接着又取出7000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拾得他人银行卡并在ATM机上使用,根据司法解释,成立信用卡诈骗罪B.对甲前两次取出5000元的行为,乙不负刑事责任C.乙接过甲取出的6000元,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乙虽未持银行卡取款,也构成犯罪,犯罪数额是6、2015年《立法法》修正后,关于地方政府规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省政府所在地的市针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以外的事项已制定的规章,自动失效B.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C.没有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D.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刊载7、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
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试题及答案带答案和解析1、甲国某核电站因极强地震引发爆炸后,甲国政府依国内法批准将核电站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大量污水排入大海。
乙国海域与甲国毗邻,均为《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缔约国。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国领土范围发生的事情属于甲国内政B.甲国排污应当得到国际海事组织同意C.甲国对排污的行为负有国际法律责任,乙国可通过协商与甲国共同解决排污问题D.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只能由致害方,即该核电站所属电力公司承担全部责任2、下列哪一表述说明****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3、《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A.法律位阶的冲突B.法律责任的免除C.法律价值的冲突D.法律责任的竞合4、现查明,保证人陈富为S公司财务总监,其用于质押的存单是以S公司的资金办理的存储。
并查明,L公司取得贷款后,曾向S公司管理层支付50万元报酬。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公司公款私存,是我国银行法禁止的行为B.S公司公款私存,只是一般的财务违纪行为C.S公司管理层获取的50万元报酬应当由银监会予以收缴D.S公司管理层获取的50万元报酬应当归S公司所有5、中国甲公司通过海运从某国进口一批服装,承运人为乙公司,提单收货人一栏写明“凭指示”。
甲公司持正本提单到目的港提货时,发现货物已由丙公司以副本提单加保函提取。
甲公司与丙公司达成了货款支付协议,但随后丙公司破产。
甲公司无法获赔,转而向乙公司索赔。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内海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外国船舶可以在内海上无害通过B.遇难的外国船舶未经沿海国允许,不得进入内海C.外国军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驶入沿海国内海D.沿海国对于进入其内海的外国船舶可以行使属地管辖权,但对纯属船舶内部的事务,各国通常不行使管辖权正确答案:D解析:内海是沿海国内水的一部分,任何外国船舶非经沿海国许可不得进入其内水,所以外国船舶不可以在内海上无害通过,A项错误。
对于遇难船舶可以进入内水进行避难,但是其必须遵守沿海国的规章制度,B项错误。
沿海国对于进入其内海的外国船舶可以行使属地管辖权,但对纯属船舶内部的事务,一般应由船旗国管辖,D项正确。
外国军舰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办理一定的手续之后,才能进入一国内水,C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错误。
所以应选D项。
知识模块:国际法2.持有A国船籍文件悬挂A国旗帜的船舶在公海违反无线电的国际章程播送广播,该广播传送到了B国、C国和D国,并且使F国无线电的正常信号受到了干扰,请问对该非法广播拥有管辖权的国家包括:( )A.根据公海上船旗国管辖的原则,只有A国有管辖权B.根据普遍管辖的原则上述五国均有管辖权C.根据普遍管辖的原则A国、B国、C国和D国有管辖权D.根据普遍管辖的原则只有A国和D国有管辖权正确答案:B解析: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任何国家不得就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或在公海范围内行使属地管辖权,国家对公海上有关的船舶、人、物、事件进行管辖是基于船旗国管辖和普遍管辖。
船旗国管辖是指国家对在公海上悬挂其旗帜的船舶以及船舶上的人、物、事件等的管辖。
普遍性管辖是指各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被国际法认为是普遍管辖对象的特定国际罪行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行使管辖权,这类罪行或违法行为一般包括海盗行为、非法广播以及贩运奴隶和贩运毒品。
国家司法考试《国际法》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关于国家主权原则的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主权包括对内最高权、对外独立权和自保权 B.主权作为一种基本权利,是国际法赋予各个主权国家的 C.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从属于外来意志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 D.主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下列哪几项不属于国家债务的继承范围? A.甲国政府对乙国某商业银行(非国有)所负的债务 B.甲国A省对乙国政府所负债务 c.战争债务 D.甲国政府向乙国政府所借贷款,用于B省水利大坝的修建 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通过时必须遵守关于无害通过制度的要求,下列各种船舶的通过行为中构成有害行为的是哪些? A.甲国的一艘货船通过另一国领海时,违反沿海国有关规定卸载了部分商品 B.乙国的检修船通过另一国领海时,自行决定起落了直升机 C.丙国的一艘石油运输船通过另一国领海时,发生原油泄漏,并严重污染了沿海国海域 D.丁国的渔船在通过另一国领海时,进行了捕鱼活动 4.甲、乙两国自愿经过谈判、签署和批准程序,缔结了一项条约。
该条约内容包括: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甲国将本国领土提供给乙国的军事力量使用,用来攻击并消灭丙国国内的某个种族。
根据国际法,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双方平等自愿缔约,满足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 B.由于条约经过合法的缔结程序,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 C.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得到丙国同意,则缔约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 D.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被实施,则乙国的行为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甲国的行为不构成不法行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甲国政府与乙国A公司签订了一个在乙国投资生产工艺品的合同。
合同履行中出现纠纷,乙国A公司将甲国政府诉至乙国法院。
甲国奉行绝对豁免原则,而乙国奉行限制豁免原则。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国政府在乙国进行投资从事商业行为,本身即意味着其同意遵守乙国奉行的限制豁免原则 B.若在此前发生的与此类似的某案件中,甲国政府以默认的方式承认了乙国法院的管辖,则乙国法院对本案当然可以进行管辖 c.若乙国法院对本案进行了缺席判决,判决作出后,甲国政府要求法院宣布判决无效,甲国政府该行为不构成对豁免的默示放弃 D.若经双方协商,甲国法院同意放弃管辖豁免,则判决生效后,乙国法院当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执行甲国在乙国的财产 2.为了解决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的损害后果的责任问题,国际社会陆续缔结了一些条约,采用了不同的责任制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采用国家责任制度,即由国家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责任 B.《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采用双重责任制度,即国家与营运人共同承担 D.这些地区或区域空间都有国际条约的保护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AcD。
最新国家法考《国际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威廉为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赫利德为丙国驻乙国使馆的商务参赞。
威廉在乙国首都与一名乙国人发生纠纷,失手将其打死,赫利德当时恰好目击了该杀人事件。
甲、乙、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三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
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A、如威廉本人表示放弃其管辖豁免,乙国即可以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无论使馆是否同意B、如赫利德本人表示愿意出庭作证,乙国即可以带其到法庭作证,无论使馆是否同意C、乙国向甲国提出要求,要求放弃威廉的豁免,如甲国没有答复,则可以推定甲国已经同意放弃,从而对威廉提起刑事诉讼D、如甲国明确表示放弃威廉的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威廉提起刑事诉讼,而不论威廉本人是否同意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1节>外交特权与豁免【参考答案】: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和作证义务的免除。
而外交人员特权与豁免的放弃必须由派遣国明示放弃,而不论外交人员本人意愿如何。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联合国会员国甲国出兵侵略另一会员国。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制止甲国侵略的决议案,并进行表决。
表决结果为:常任理事国4票赞成、1票弃权;非常任理事国8票赞成、2票否决。
据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32题,单选)A、决议因有常任理事国投弃权票而不能通过B、决议因非常任理事国两票否决而不能通过C、投票结果达到了安理会对实质性问题表决通过的要求D、安理会为制止侵略行为的决议获简单多数赞成票即可通过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国际组织【参考答案】:C【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安理会的表决制度。
安理会的表决事项分为程序性事项和非程序性事项。
(1)对于程序性事项,安理会中只要有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
国际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 国家主权平等B. 互不干涉内政C. 互惠互利D. 国家利益至上2.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国家行为?A. 国家机关的行为B. 国家元首的行为C. 私人企业的行为D. 军队的行为3. 国际法院的判决是:A. 仅对当事国具有约束力B. 对所有国家具有约束力C. 仅对国际法院成员国具有约束力D. 仅对联合国成员国具有约束力4. 国际法上的“领土完整”原则是指:A. 国家不得侵犯他国领土B. 国家不得改变他国领土边界C. 国家不得分割他国领土D. 所有上述选项5.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A. 国家行为违反国际义务B. 国家行为导致他国损害C. 国家对私人行为的监督不力D. 国家对国际组织的行为6. 国际法上的“非干涉原则”主要是指:A.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内政B.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外交C.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经济D. 所有上述选项7. 国际法上的“自卫权”是指:A. 国家在受到武装攻击时可以采取武力反击B. 国家在受到任何形式的攻击时都可以采取武力反击C. 国家在受到威胁时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武力行动D. 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取武力行动8. 国际法上的“和平解决争端”原则要求:A. 争端双方必须通过武力解决争端B. 争端双方必须通过谈判解决争端C. 争端双方可以选择通过武力解决争端D. 争端双方可以选择通过谈判解决争端9.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A. 禁止酷刑B. 禁止奴隶制C. 禁止种族歧视D. 禁止言论自由10. 国际法上的“海洋法”规定了:A. 国家对海洋资源的独占权B. 国家对海洋的管辖权C. 国家对海洋的所有权D. 国家对海洋的无限制使用权答案:1-5 A B A D A 6-10 A A B D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国际法上的国家豁免原则。
2. 阐述国际法上的“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海牙公约》战争和武装冲突法考点:该章每年都会有一道题目。
重点是两个体系:
体系是规定战争规则和手段的,《日内瓦公约》是规定保护战争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
1.甲国与乙国在一场武装冲突中,各自俘获了数百名对方的战俘。
甲、乙两国都是1949年关于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保护的四个《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
根据《日内瓦公约》中的有关规则,下列哪种行为不违背国际法?(2006年卷一单选第34题) A.甲国拒绝战俘与其家庭通信或收发信件 B.甲国把乙国的战俘作为战利品在电视中展示 C.乙国没收了甲国战俘的所有贵重物品,上缴乙国国库 D.乙国对被俘的甲国军官和甲国士兵给予不同的生活待遇答案:D 解析:战俘待遇根据《日内瓦第三公约》的规定,战俘自其被俘至其丧失战俘身份前应享受规定的合法待遇和相关权利;战俘的金钱和贵重物品可由拘留国保存,但不得没收;准许战俘与其家庭通讯和收寄邮件;不得侮辱战俘的人格和尊严,禁止对战俘施以暴行或恫吓及公众好奇的烦扰;不得歧视,注意不得歧视指不得因种族、民族、宗教、国籍或政治观点不同对其加以歧视,但可以因其军职等级、性别、健康、年龄及职业资格而有不同的待遇。
故本题选D. 2.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现代国际法上,下列武器类型中哪一种武器本身尚未被战争法规则明确地直接禁止?(2005年卷一单选第34题) A.核武器 B.生物武器 C.毒气化学类武器 D.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答案:A 解析: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海牙体系规则”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极端残酷的武器,这类武器的典型就是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
在1899年的《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1925年的《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者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中对有毒、化学和生物武器的使用都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
因此,选项B、C、D已被明确禁止。
法律j教育e网对于核武器的问题,国际法院在1996年针对“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的问题作出的咨询意见中认为:一般的,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是违反关于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国际法规则的,特别是违反人道主义法的原则和规则的;但是就国际法目前的状况和法院所掌握的事实情况而言,对于在危及一国生存时进行自卫的极端情况下,威胁和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法院不能作出确定的结论。
因此,选项A尚未被明确禁止。
故选A. 3.甲乙两国在其交界处发现一处跨国界的油气田,两国谈判共同开发未果。
当甲国在其境内对该油田独自进行开发时,乙国派军队进入甲国该地区,引发了两国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
甲国是1949年日内瓦四个公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何者为错误?(2004年卷一不定项第90题) A.由于战场在甲国领土,甲国军队对乙国军队的作战不受战争法规则的拘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