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一定是尿毒症吗?
- 格式:docx
- 大小:17.29 KB
- 文档页数:5
肌酐高的人不能吃什么
肌酐高的患者,除了需要注重科学的治疗之外,在日常饮食当中也应该注意正确的饮食方式以及饮食禁忌,因为肌酐高也是尿毒症患者的症状,而尿毒症患者容易发生脱水低钠血症,或者是呕吐腹泻问题,所以应该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而且要注意补钙补钾饮食,尽量以低蛋白饮食为主,像常见的海产品,如黄花鱼苦于鳜鱼等,这些是不适合患者食用用的,还有像鸡肉,鸽肉,鹌鹑,雀肉等含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对于肌酐高的患者朋友而言,也是不适合食用的。
1、及时补充水、盐
尿毒症患者容易发生脱水,和低钠血症,特别是长期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的患者更是如此。
但要注意尿毒症患者对水、钠耐受差的特点,补充不能过量,以免引起高钠血症或水中毒。
2、注意补钙、补钾
尿毒症患者的血钾,一般偏低,使用利尿剂以后,极易发生低血钾症,这时可,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氯化钾。
尿毒症患者血钙常常偏低,可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鱼、虾、肉骨头汤等。
3、低蛋白饮食为主
在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的患者,主要应以低蛋白饮食为主,且蛋白质要以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如牛奶、蛋类、鱼、瘦肉等。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20克。
这样既保证了,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的供应,又可使机体在低蛋白,供应的情况下利用非蛋白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从而降低氮质血症。
4、禁止吃海产品
如海参、鲮鱼、勒鱼、黄花鱼、虎鱼、桂鱼等不宜多食;减少盐分的摄入量,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每天吃1克左右的食盐即可,所以平时吃菜的时候最好不要把盐放到菜里,因为1克的食盐放到菜里是吃不出咸味的,建议患者早上吃甜食,中午将盐放到小碟子里蘸着吃。
许多肾病患者拿到检验报告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肌酐是否偏高,因为肌酐总是和尿毒症联系在起。
那么,肌酐高就是尿毒症吗?肌酐又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北京东城中医院的肾病专家索玉芬教授解释说:一般情况下,人体血液内的肌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肌酐就是肌肉的代谢产物,而外源性肌酐是人们在日常饮食中食用的肉类食品后的代谢产物,总而言之,肌酐就是体内的代谢产物。
那么,肌酐高是尿毒症吗?肾功能检查常见的指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肌酐,另一种是尿肌酐。
这里的常用的肌酐说的是人体的血肌酐,当这个值比较高是就意味着肾脏正在受到损伤。
当肾功能损坏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肾衰,当肾衰到了晚期就是尿毒症了,所以一定要高度关注血肌酐的值,如果检测到血肌酐高,就要赶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另外,大家不要相信偏方和小诊所,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期。
血肌酐的值越高,肾脏受到的损坏就越大,至于肌酐高是尿毒症吗这一具体问题,要看患者的详细情况,所以建议大家要到专业的肾病医院去检查,然后根据医生的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北京东城中医院的肾病专家们针对肾病治疗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创立了“基因活肾逆转法”。
在治疗尿毒症方面,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素(肌酐),修复受损的肾细胞组织及复苏运转失调的细胞膜,涤除肾小球外基质的堆积,恢复肾小球滤过功能。
改变组织细胞理化特性,促进细胞活化与再生,全面改善机体免疫力,减轻变态反应,改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减少蛋白等大分子的漏出,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减轻水肿,提高肌酐、尿素氮的清除能力,全面改善肾脏系统功能。
提高免疫力对抗、干扰多肽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并最终达到逆转肾小球周围间质纤维化,使病变部分肾组织恢复正常功能,最终达到恢复肾功能。
其中的活肾因子对体内肾系休眠细胞进行激活,逆转肾脏病变组织,恢复其正常功能,有效抵御毒邪的再次入侵,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文章转载于:/sbzz/jigan/62.html。
肌酐多少需要透析?
在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中,如果肌酐值超过707μmoI/L就可以可以说是尿毒症了。
但是我们决定进行透析的关键技术并不只是单纯的在于肌酐值。
也同样问题在于通过肾脏组织体积的大小、有没有出现尿量和并发症。
肾脏体积
如果肾病真正社会发展到尿毒症,肾脏体积问题就会造成严重影响缩小,而且我们会有80%的肾单位萎缩坏死。
因此,如果肾脏大小正常,即使是肌酐1000也不需要透析,因为高肌酐主要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如高血压、感染、药物损伤等。
如果想判断自己肾脏体积大小的话,可以做个B超,观察一下肾脏体积的变化。
尿量
如果有肌酐接近我们透析值或者是尿毒症治疗患者,医生会经常问这样学生一个重要问题:有无尿量。
尿量正常,意味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并未受到严重的损伤。
现在,即使肌酐是1000但肾功能还在,所以不需要透析。
并发症
尿毒症的主要并发症有心力衰竭、酸中毒、高钾血症、肾性贫血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如果没有这些严
重的并发症,即使肌酐水平达到几千,也不需要透析。
所以,当你可以发现肌酐值特别高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做的是查明原因,很有发展可能出现是因为感染、血压、过度运动、药物进行损伤等原因分析造成的肌酐升高。
那么,你离透析还有就是一段时间距离。
肌酐707是尿毒症吗?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毒素,主要靠肾脏清除,是衡量肾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其正常值为44-133umol/L(地域和医院不同数值有所差异)。
肌酐值升高,意味着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当肌酐值达到707umol/L 时,意味着患者进入尿毒症时期,需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下面是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详细解答。
在了解肌酐707是尿毒症吗之前,首先应先对尿毒症有一定的了解。
尿毒症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指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其次,对于肌酐,我们也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肌酐(creatinine,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
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肌酐可以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
肌酐值和肾小球的滤过率有直接的关系,当肾脏功能受损、肾小球过滤率下降时,患者的肌酐值就会上升。
再次,我们再来了解下肌酐多少为尿毒症。
肌酐是衡量肾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根据肌酐值的不同,可将肾功能不全划分为几个阶段:133~177μmol/L 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77~442umol/l为氮质血症期,442~707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当肌酐超出707umol/L时,意味着患者的病情进入尿毒症期了。
肌酐高了就得马上透析吗?血肌酐升高企业往往是离尿毒症越来越近信号。
一旦学生进入尿毒症,很多人的想法我们就是可以立刻进行透析,认为自己是不是透的越早越好?那到了尿毒症是不是必须要透析?我们都知道尿毒症可以被诊断为肌酸酐超过707但肌酸酐达到707肾脏疾病就会发展成尿毒症,医生马上建议做透析。
仍然需要对肾功能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考虑到症状,随后肾病的进展,以及病人的医院。
在我们决定透析之前。
事实上,有些患者的肌酐可能低于707,因此建议透析,而有些患者即使肌酐超过707也可能不需要立即透析。
有三点需要考虑:一、肌酐值肌酐值升高可以代表我们体内毒素技术水平高,肾脏不能在充分发挥信息过滤、代谢的功能,尿量减少,是透析的信号系统之一,这里不多说。
二、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肾功能(gfr)是一个代表性的肾功能指标,直接反映了肾小球的损伤。
如果超过15ml/min,残余肾小球仍有一定影响,可考虑暂时不透析。
但是,如果少于10毫升/分钟,可以考虑透析。
三.基础疾病的并发症和严重程度。
肾衰竭中后期,肾病并发症也会越来越多,严重如高血压、高血钾症、钙磷代谢功能紊乱、酸中毒等等,还有很多患者存在一些经济基础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网络系统研究疾病发展等等,再加上肾病情况分析比较危急。
往往会早点可以进行数据透析治疗。
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基础病,并发症尚不存在严重,可以不立刻透析。
即使病人到了尿毒症阶段,如果身体状况良好,各种症状控制稳定,要考虑的不是立即透析,而是如何延缓透析的节奏。
透析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仔细权衡。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
如果您有其他相关的肾脏健康或肾脏疾病问题,可以在线问诊。
尿肌酐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进行体检或者相关的医学检查时,如果发现尿肌酐升高,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担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尿肌酐水平的升高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肌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尿肌酐则是指尿液中排出的肌酐含量。
一般来说,尿肌酐的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可能提示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肾脏疾病是导致尿肌酐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肾脏的功能受到损害,比如患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等疾病时,肾脏排泄肌酐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尿肌酐升高。
这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出现了故障,产品的输出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肢端肥大症这种疾病也可能引起尿肌酐升高。
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
过多的生长激素会导致肌肉的代谢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肌酐,进而使得尿肌酐水平上升。
糖尿病肾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肾脏的微血管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肌酐排泄异常,尿肌酐升高。
人体内的甲状腺功能如果出现异常,也可能与尿肌酐升高有关。
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身体的代谢率下降,肾脏的血流减少,肌酐的排泄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尿肌酐升高。
一些剧烈的运动也会造成尿肌酐暂时性升高。
在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的代谢会明显加快,产生的肌酐增多,肾脏来不及及时排出,就会在短期内出现尿肌酐升高的情况。
但这种升高通常是一过性的,在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还有,摄入过多的肉食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肉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的代谢会产生肌酐。
如果短期内大量进食肉类,身体产生的肌酐量增加,也可能导致尿肌酐升高。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对尿肌酐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可能会对肾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影响肌酐的排泄,导致尿肌酐升高。
此外,身体处于急性发热、感染等应激状态时,肌肉的代谢会增强,产生的肌酐增多,也可能引起尿肌酐升高。
总之,尿肌酐升高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单一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肌酐多少是尿毒症,患者须知肌酐越高就代表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的越严重,如果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就发展成为了尿毒症,一般来说肌酐>707umol/L 左右的时候患者的肾脏功能就会严重失调,会发展为尿毒症。
★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假设整个肾功能正常时是100 %,则此期GFR 为正常的35 %~ 70 %(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来反映 GFR ).此时肾的贮备力虽下降,但肾的功能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临床上无症状和氮质血症(即血肌酐正常).但应指出,如单纯按肌酐清除率来分期,则各期之间可能会有交叉重叠.处于此期的血肌酐值是:133mm177umol/l.★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也称氮质血症期,简称肾功能不全,是慢性肾衰的序幕.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的21 %~ 35 %,肾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已有些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肾浓缩功能有轻度损害(多尿和夜尿),并可有轻度贫血.在通常情况下,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此时肌酐的值是:177mm442umol/l.★ 3、肾功能衰竭期:当GFR 减少至正常的11 %~ 20 %时,机体的内环境已长期地、持续地不正常,出现显著的氮质血症,贫血亦较明显;浓缩功能明显障碍(等张尿、夜尿),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如轻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纳潴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一般无高钾血症.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时肌酐的值是:442mm707umol/l.★ 4、尿毒症期:亦即肾衰的晚期,当上述肾功能衰竭期更进一步发展,残存的 GFR 仅为正常的 10 %以下,即出现尿毒症症状群,表现为上述肾衰的临床表现更明显,并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尤其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更加突出.血肌酐>707umol/L ,水、电解质严重失调,常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 。
尿毒症标准值
尿毒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肌酐水平:当血肌酐超过707μmol/L时,可以判定为尿毒症。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血肌酐大
于442μmol/L时,也可以诊断为尿毒症。
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15mL/min,或者小于10mL/min时,也可以判定为尿毒症。
3.尿素氮: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2.86~7.14mmol/L,当达到21.4mmol/L时,也是尿毒症的诊断指标
之一。
除了上述指标外,尿毒症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轻度、中度和重度血红蛋白的降低)、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等。
如果怀疑患有尿毒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以便确诊和治疗。
尿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透析、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肌酐升高必须透析?3种情况真的不用肾脏是代谢肌酐的重要器官,肌酐升高说明肾脏功能已受到损害。
血肌酐既是反应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尿毒症的关键性指标。
正因如此,肾友们尤其重视肌酐值的变化。
昨天邯郸的一位肾病患者留言说,他年前复查时肌酐仅145μmol/L,且已经持续稳定2年了,年后复查肌酐却升高到了210μmol/L,这是不是病情恶化了?要住院透析吗?不少肾友在治疗过程中及病情好转后,都可能会出现肌酐波动的情况。
多数肾友血肌酐突然升高,通常是在一些急性因素导致的,不用着急透析,先找到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原因,积极治疗,再来检查肾功能情况,看是否用透析。
否则过早透析,当心连你的残余肾功能都给透没了!通常这3种原因导致的肌酐升高,一般不用透析,你是哪种?药物因素引起的肌酐升高肾病治疗过程中肾友往往要联合服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多种症状。
常见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沙坦普利类药物等等,由于免疫力低,还会用到抗生素、感冒药等药物。
其中有些药物对肾脏具有一定的损害,还有些药物副作用会引发肌酐升高。
如抗生素、含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具有明确的肾毒性,肾友一般不建议长期服用,如果服用后造成体内毒素增加,会导致肌酐升高。
还有沙坦类降压药,同时有降蛋白、延缓肾功能的作用,一般肌酐低于265且没有双肾狭窄、怀孕的肾友都可以服用。
但这类药物具有升高肌酐的作用,一般肌酐升高在原有肌酐的30%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过这个值就需要考虑减停药物。
这些药物导致的肌酐升高并不是肾脏工作受损导致的,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因此不用透析降下来,可以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感染因素引起的肌酐升高肾病患者较常人免疫力更低,且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因此更易发生各种感染疾病。
常发的如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口腔感染如牙周炎,泌尿感染如肾结石等。
感染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增加,使本已经被抑制住的炎症反应“死灰复燃”,炎症反应越活跃则体内毒素越多,肌酐就会升高。
肌酐高的危害有哪些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但血肌酐衡量肾功能更有意义。
所以肌酐高一般就指血肌酐高。
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但按照现在国际新标准为59-104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损伤,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133μ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体内的肌酐主要是由肌肉产生,通过肾脏排泄。
一般情况下,肌酐的生成量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
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也就是说,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
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完全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原因。
对于肌酐高的危害有哪些?武汉明仁中医肾病医院的专家张人沿对此介绍。
常见危害1、钠代谢失调:血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2、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3、代谢性酸中毒:血肌酐高的患者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4、水代谢失调: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症状表现。
5、钾代谢失调:血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症状1、水代谢失调: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
2、钠代谢失调: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3、钾代谢失调: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4、代谢性酸中毒:肌酐高的患者可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5、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1]6、肾性骨病:骨痛和近端肌无力;骨痛常为全身性,以下半身持重骨为重,骨骼畸形可致身材矮小等症状。
肌酐高一定是尿毒症吗?
肌酐高一定是尿毒症吗?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
话题,这是因为尿毒症对于人体的健康伤害真是太大了。
其实肌酐高不一定就是尿毒症,而是当肌酐高达到>707μmol/L时
病情才达到尿毒症时期。
★一、肌酐高一定是尿毒症吗?
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偏高,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但血肌酐衡量肾功能更有意义。
所以肌酐偏高一般就指血肌酐偏高。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133μ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
肾功能衰竭期)。
人们常说的尿毒症是指慢性肾衰的终末期,这不是指一个独立病症,而是一系列肾脏病晚期共有的临床综合征,血肌酐
>707μmol/L时病情就已进入尿毒症期。
★二、尿毒症早期症状
1、疲劳头疼乏力:
造成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功能受损,代谢失衡,长期有害物质体内滞留引起神经细胞病变、酸碱代谢失衡、电解质杂乱以及肾性高血压等。
2、浮肿:
浮肿是早期尿毒症患者较容易被发现的早期表现,初期浮肿主要表现为眼睑部和踝部浮肿,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
3、恶心呕吐:
造成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早期因血肌酐高,毒素堆积体内不能排泄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胃口不佳,病情恶化将会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
4、尿量减少:
造成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很多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
★三、怎样预防尿毒症
1、少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糖、色素、香精及碳酸水等,除热量外,几乎没有什么营养成分。
国外研究表明,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患肾结石、肾衰竭及其他肾病的风险。
不管是加糖或不含糖的碳酸饮料,一天饮用碳酸饮料2瓶或者2瓶以上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大两倍。
2、要注意肾病转变成尿毒症
肾病很容易导致尿毒症,所以肾病病人要及时治疗,要积极应用抗生素药物。
有慢性肾病引发的尿毒症均有所减少。
但是,慢性肾炎、多囊肾、Alport综合症等原发及遗传肾病引发尿毒症的比率日趋上升。
所以肾病患者有及时的治疗,才
会减少尿毒症的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要及时治疗
许多人往往认为泌尿系感染是一个小病,无须小题大作。
其实,泌尿系感染如治疗不当,能引起病菌逆行感染,进而损伤肾单位,影响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导致尿毒症。
根据统计资料,对于泌尿系感染如何能引得了尿毒症很多人都不解,在我国,慢性肾盂肾炎导致尿毒症占到21.2%,是导致尿毒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