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蕨类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蕨类药用植物概要
蕨类药用植物是指蕨类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蕨类药用植物及其概要:
1. 铁角蕨:铁角蕨的根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视为滋补和强壮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尿频遗精等症状。
2. 鳞盖蕨:鳞盖蕨提取物被广泛用于皮肤保护和治疗阳光引起的皮肤问题,如晒斑、晒伤和光敏性皮炎等。
3. 石蕨:石蕨被用作利尿剂、消炎剂和止咳剂,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咳嗽和支气管炎等。
4. 甘露醇蕨:甘露醇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水肿等症状。
5. 菊花蕨:菊花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痛、扭伤和跌打损伤等。
6. 鹿蹄草:鹿蹄草被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具有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骨折、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等。
7. 瓦松:瓦松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蕨类植物,其根茎具有抗菌、抗炎和止血的作
1/ 2
用,常用于治疗腹泻、外伤出血和溃疡等。
需要注意的是,蕨类药用植物的应用应遵循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不宜自行使用。
对于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 2。
乌蕨的功效与作用乌蕨(学名:Diplazium esculentum),又称金龙蕨、伞顶蕨、包心蕨,是常见的一种蕨类植物。
乌蕨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食品加工之中。
本文将从乌蕨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乌蕨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乌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乌蕨可以用来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疾病。
2. 利尿消肿:乌蕨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激发尿液的排泄,对于水肿、尿路感染和肾炎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3. 抗菌消炎:乌蕨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乌蕨可以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痈疮、烧伤、湿疹等皮肤炎症。
4. 改善胃肠功能:乌蕨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除毒素,改善胃肠功能,对于便秘、胃胀、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保护肝脏:乌蕨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对于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 抗衰老:乌蕨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7. 降血脂:乌蕨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改善高血脂症。
8. 抗肿瘤:乌蕨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乌蕨的药用价值乌蕨作为中药材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的制剂中。
乌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菌消炎、改善胃肠功能、保护肝脏、抗衰老、降血脂和抗肿瘤等作用。
以下是乌蕨的主要药用价值:1. 乌蕨片:乌蕨片是乌蕨的主要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尿路感染等疾病。
2. 乌蕨汤:乌蕨汤是乌蕨的煎剂,可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主要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痈疮、湿疹等皮肤炎症。
入药蕨类植物
部分蕨类植物可入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乌毛蕨:简称贯众,其药性苦,微寒,有小毒。
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止血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驱绦虫、蛔虫、蛲虫等。
- 凤尾草:属凤尾蕨科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的全草。
四季均可采收,全草皆可以药用,鲜用或晒干。
性凉微苦,生长于南方各省区山里、石缝阴湿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蕨类植物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在使用前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
同时,部分蕨类植物属于国家保护植物,切勿私自采挖。
黑骨蕨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功能黑骨蕨,学名Dicksonia antarctica,是一种生长在南半球地区的蕨类植物。
它以其特殊的外观和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黑骨蕨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抗氧化:黑骨蕨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酶,能够帮助人体抵御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的损害。
2.抗炎:黑骨蕨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症状,缓解疼痛和肿胀,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3.改善睡眠质量:黑骨蕨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进睡眠的质量和深度,缓解失眠和焦虑。
4.促进消化:黑骨蕨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消化酶,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缓解胃肠不适和便秘。
主治黑骨蕨在传统药用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主治功效:1.哮喘:黑骨蕨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舒张支气管,缓解气喘症状,并对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2.皮肤问题:黑骨蕨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瘙痒、湿疹、皮肤过敏等皮肤疾病。
3.关节炎:黑骨蕨中的抗炎成分能够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对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4.癌症预防:黑骨蕨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
用法黑骨蕨的用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式:1.口服:将黑骨蕨制成粉末或提取物,可用于制成胶囊、颗粒剂或口服液等,每次用量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而定。
2.外用:将黑骨蕨制成膏药、油剂或浸泡水,可直接涂抹或浸泡患处。
外用剂量需根据需要适量使用,并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使用。
3.食用:将黑骨蕨制作成食品,如黑骨蕨茶、黑骨蕨汤等,每次用量视个人需要调整。
用量黑骨蕨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病情而定,并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用量为500毫克到1500毫克,一天分3-4次服用;儿童用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外用剂量应根据需要适量使用,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和频率。
蕨麻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蕨麻的简介蕨麻,又名腊格尔蕨、南方菌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
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蕨麻的外观呈羽状深裂,叶片厚而富有光泽,呈鲜绿色。
它的主要产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贵州等省份。
2. 蕨麻的作用与功能蕨麻含有丰富的蕨类激素和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作用:蕨麻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蕨麻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改善血液循环:蕨麻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微循环的功能,有助于改善血液供应,减少血栓的形成。
•润肺止咳:蕨麻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缓解因肺热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状。
•抗氧化作用:蕨麻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衰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保护肝脏:蕨麻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
3. 蕨麻的主治功效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蕨麻具有很多主治功效,包括:•解毒利尿:蕨麻具有良好的解毒利尿作用,可以促进毒素的排出,清热解毒,适用于中毒引起的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平喘止血:蕨麻可以平喘止血,对于肺部疾病引起的咳血、吐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滋阴润燥:蕨麻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可以治疗因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痰少、口干舌燥等症状。
•消肿止痛:蕨麻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炎、风湿病等炎症引起的肿痛症状。
•促进伤口愈合:蕨麻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外伤引起的溃疡、疮疡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蕨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中药汤剂:将蕨麻与其他药材搭配煮制成中药汤剂,根据个体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和煎煮时间。
•吃蕨麻叶:可以将新鲜蕨麻叶洗净后煮食或拌凉菜食用,注意忌辣、忌油腻,以免影响药效。
1、金毛狗种名:金毛狗(植物)学名:Cibotium barometz别名:黄毛狗、猴毛头科:蚌壳蕨科属:金毛狗属性能苦温,能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产地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形态特征金毛狗为大型树状陆生蕨类,植株高l~3米,体形似树蕨,根状茎平卧、粗大,端部上翘,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状似伏地的金毛狗头,故称金毛狗。
叶簇生于茎顶端,形成冠状,叶片大,三回羽裂,羽片长披针形,裂片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可达120厘米,棕褐色,基具有一大片垫状的金色茸毛,它的幼叶刚长出时呈拳状,也密被金色茸毛,极为美观。
它的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坚硬两瓣,成熟时张开,形如蚌壳,也颇具特色。
生长习性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
金毛狗生长时喜散射光,适宜生长温度夜温为10~15℃,昼温21~26℃。
北方可在温室内种植,南方可种植在荫棚内。
空气湿度宜保持在60%~80%,空气干燥会使叶片枯焦。
它的栽培土壤以疏松、透水的酸性土壤较佳,一般用壤土、腐叶和河沙混合。
金毛狗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但冬天生长缓慢时要少浇水,过多水分会导致烂根。
盆栽时可施些基肥,在生长期可施些液肥。
栽培过程中应将带茸毛的根状茎露出土面。
性能苦温,能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此外,它还具有园林用途。
金毛狗株形高大,叶姿优美,坚挺有力,叶片革质有光泽,四季常青,颇有南国风光意境。
在庭院中适于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荫处种植。
它也可盆栽作为大型的室内观赏蕨类。
特别是它长满金色茸毛的根状茎能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供观赏,如图中做成的金毛狗盆景栩栩如生。
同时,由于其富含淀粉,可食用和酿酒。
另外,其根状茎入药时称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壮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茎上的茸毛能止血。
2、石松中文学名:石松拉丁学名: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别称:华中石松界:植物界门:蕨类植物门亚门:石松亚门目:石松目科:石松科种:石松分布区域: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石松(Diaphasiastrum veitchii),别名伸筋草,隶于石松科石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其茎直立,为二歧式分枝,叶为小型叶,多为针状,叶的基部膨大,在茎、枝的表面留下的印痕叫叶座。
石松植物化石最主要保存类型是茎、枝表面叶座的印痕。
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
它生长于海拔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与归经:微苦、辛,温。
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与用量:3~12g。
贮藏:置干燥处。
经济价值石松用途广泛,可供观赏,全草可入药,亦可作蓝色染料等。
1、观赏:石松叶大扇形,奇特雅致,配置林缘、路旁颇相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食用:石松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
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
食用和酿酒,桫椤茎干中含的胶质物也可食用。
3、指示植物:小石松属中的一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气候的指示蕨类;对勘探某些矿藏有参考价值;可还可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来提高稻田氮素营养,也可用来作绿肥,同时,它还是家畜家禽的优抟饲料。
药材特征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
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
直立茎2歧式分枝。
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
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
质薄,易碎。
气无,味淡。
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3、千层塔别名:蛇交子、毛青杠、虱子草、生扯拢、蛇足草、千金榨、矮杉树、万年杉、铁板草、千金虫、刘果奴、矮罗汉、狗牙菜、金不换、金锁匙、横纹草、充天松、打不死、矮松、跌打损伤草、杀蛆药、,山芝、直立石松。
科:为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名:Huperziaserrata(Thunb.)Trev.[LycopodiumserratumThunb.]。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晒干。
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
千层塔,中药名。
为石杉科石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
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晒干;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入药。
有清热解毒、生肌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外用治痈疗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等。
现代临床研究,该植物的提取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重症肌无力及老年性记忆功能减退有显效或改善作用。
但该品有毒,中毒时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生态环境:生于林荫下湿地或沟谷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味:辛;甘;微苦;平;温;凉;酸;小毒归经:肺;大肠;肝;肾经功用主治:退热,除湿,消瘀,止血。
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跌打及鼻孔作痒。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汤火伤。
③《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
治虫疮,痨伤,妇女白带,痔疮出血。
④《重庆草药》:止血,破积,固肾益气。
治痨伤吐血,气血积滞,痔血,带下。
⑤《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生肌。
治汤、火伤,无名肿毒。
⑥《常用中草药配方》:退热止血,消肿止痛。
治肺热吐血,脓肿,溃烂,创伤久不愈合。
⑦《福建中草药》:行瘀,除湿,消肿。
治劳伤咳血胸闷。
4、翠云草别称: 龙须、蓝草、蓝地柏、绿绒草学名: Selaginella uncinata分布: 中国南部分类: 卷柏科卷柏属花期: 全年观叶翠云草是多年生草本。
茎伏地蔓生,极细软,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多分枝。
小叶卵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
叶色呈蓝绿色,其主茎很纤细,呈褐黄色,分生的侧枝着生细致如鳞片的小叶。
其羽叶细密,并会发出蓝宝石般的光泽,不同凡响,点缀书桌、矮几,做为小型盆栽或置于博古架上,十分可爱。
由于茎枝具匍匐性,做吊盆亦能展现其柔软悬垂的美感,也可种于水景边湿地。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盆土宜疏松透水且富含腐殖质,可用等量的腐叶土或泥炭、壤土和素沙混合配制。
生长期要注意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冬季温度不能低于5℃,理想的生长适温为夜间10—15℃,白昼21一26℃。
特别要注意遮荫,光线强会使其蓝绿色消失而影响观赏性。
生长期每月施1次液肥。
翠云草姿态秀丽,蓝绿色的荧光使人悦目赏心,在南方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适于北方盆栽观赏,于种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兰花盆面覆盖材料。
药用价值【别名】剑柏、蓝地柏、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来源】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Spring,以全草入药。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
【中药化学成分】含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止咳。
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风湿关节痛,肺结核咯血;外用治疖肿,烧烫伤,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全草捣烂敷,或全草晒干研粉外敷患处。
5、一支箭[异名]青藤(分类草药性),蛇咬子(四川中药志)。
【拉丁名】Herba Ophioglossi[基原]为瓶尔小草科植物一支箭或狭叶瓶尔小草等的带根全草。
一支箭一支箭别名青藤、蛇咬子。
为多年生小草本,高15~20厘米。
根状茎短,呈圆柱形。
营养叶单一,卵圆形。
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有小突尖,全缘,基部阔楔形,侧脉网状,不与中脉平行;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线形穗状,先端尖;孢子囊约30~60对,排成2列;孢子苍白色,近于平滑。
生境分布1..尖头瓶尔小草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开阔山坡灌丛中。
2.钝头瓶尔小草生于海拔2500-3000m的山坡草丛中。
3.狭叶瓶尔小草生于山地草坡或温泉附近。
4.心脏叶瓶尔小草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密林下。
资源分布: 1.尖头瓶尔小草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2.钝头瓶尔小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台湾等。
3.狭叶瓶尔小草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江苏、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4.心脏叶瓶尔小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治乳痈,疔疮,疥疮身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①《草木便方》:"清热毒,除风热。
治肾囊种痛,疔肿恶毒,胸腹宿血,蛇毒。
" ②《分类草药性》:"治痒子,消疮毒,跌打损伤,肿毒。
"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痈肿。
治犬伤,疥疮。
"2011-2012第一学期选修课作业五种蕨类药用植物简介姓名:汪涛学号:20080514237专业:地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