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6.48 KB
- 文档页数:1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人员:主持人:内容: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一)基本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
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1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
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
变态反应属于后者O(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
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
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
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
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师培训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授课老师:培训内容:1、手足口病防控知识2、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3、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潜伏期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W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秋季小学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培训记录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对卫生教育和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卫生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培训内容1. 卫生知识讲解: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流感、感冒、腹泻等。
2. 卫生惯养成: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
3. 环境清洁与消毒:讲解保持教室和宿舍的清洁,以及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4. 饮食卫生:介绍正确的饮食卫生知识,如合理膳食、避免食用生肉和未煮熟食物等。
5. 个人防护: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口罩、避免接触病原体和传染源。
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上午9:00-11:00- 地点:XX小学多功能厅培训人员- 主讲人:XX医生(卫生局专家)- 辅导人员:XX老师(班主任)、XX保健医生培训记录- 参与人数:50名小学生(一至六年级)- 培训内容:卫生知识讲解、卫生惯养成、环境清洁与消毒、饮食卫生、个人防护- 培训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对卫生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
- 学生掌握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防护知识,能正确使用口罩。
- 学生对饮食卫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避免食用生肉和未煮熟食物的重要性。
- 学生提出了一些关于卫生惯养成和环境清洁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和指导。
下一步计划1. 继续加强学生的卫生教育,每周开展一次小组讨论或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分享卫生知识和好的卫生惯。
2. 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不良卫生惯。
3. 定期组织卫生检查,确保学校环境的清洁和卫生设施的正常使用。
以上是本次秋季小学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培训的记录。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5月6日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4月13日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4月7日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5月15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4月23日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5月3日
中心小学关于新冠状肺炎防治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5月7 日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5月15日
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签字):填表时间:2020年4月7日。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5篇(第一篇)时间:2022年5月20日地点:xx幼儿园培训对象:全体教师培训主题: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培训内容: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向参训人员介绍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让大家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教师向参训人员介绍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流感、麻疹等,让大家了解这些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预防措施:教师向参训人员介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日常卫生保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教师的宣传教育、定期体检等。
应急措施:教师向参训人员介绍在发现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时的应急措施,包括隔离患病幼儿、通知家长、消毒场地、加强卫生监测等。
儿童疫苗接种:教师向参训人员介绍儿童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剂次。
问答环节:教师与参训人员进行互动,解答大家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疑问和困惑。
培训总结: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增强了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们掌握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教师们在儿童疫苗接种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幼儿家长进行疫苗接种,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问答环节,教师们的疑惑和困惑得到解决,提高了他们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本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和幼儿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的健康素养和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为幼儿园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支持和帮助。
下面是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细节:培训教材:教师应选择权威、系统的教材,可以从官方网站或相关卫生机构获取最新的传染病防控指南和信息,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日期: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会议厅参加人员:XX公司员工及管理层培训内容:一、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三、个人防护措施四、工作场所的防控措施五、疫苗接种与检测六、应急处理与报告机制培训记录:一、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1.讲师首先介绍了传染病的定义,即指其中一种病原体通过生物媒介或直接接触,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疾病。
并且对常见的传染病进行了分类介绍,如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讲师针对常见的传播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并提示大家关注近期爆发的新冠病毒,了解其传播途径。
三、个人防护措施1.讲师介绍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提醒员工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亲密接触等。
四、工作场所的防控措施1.讲师强调了工作场所的防控措施,包括通风换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人员聚集等。
并提醒员工们注意遵守公司的防控规定,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
五、疫苗接种与检测1.讲师向员工们介绍了疫苗接种和检测的重要性,强调了接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并建议员工们定期进行相关的疫苗接种和体检。
六、应急处理与报告机制1.讲师向员工们介绍了传染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机制,提醒大家如果发现有传染病症状或接触过传染病患者,要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遵循相关的隔离措施。
总结与反馈:通过本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员工们了解了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掌握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员工们也对工作场所的防控措施、疫苗接种与检测、应急处理与报告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培训增强了员工们的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了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希望员工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秋季小学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培训记录培训日期:2023年10月10日培训地点:小学会议室培训讲师:张医生参与人员: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培训内容:1. 卫生教育1.1 个人卫生- 讲师张医生介绍了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整理床铺等。
- 强调了洗手的方法和重要性,要求教职工和学生每次上完厕所、吃饭前都要洗手。
1.2 环境卫生- 张医生讲解了保持环境卫生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 提出了具体的环境卫生要求,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1.3 饮食卫生- 张医生介绍了饮食卫生的重要性,要求教职工和学生注意食品的保存、烹饪和食用方法。
- 强调了不吃过期食品、不喝生水等饮食安全知识。
2. 传染病防治2.1 常见传染病- 张医生介绍了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
- 讲解了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2.2 预防措施- 张医生提出了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等。
- 强调了教职工和学生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3. 互动环节- 在互动环节,教职工和学生积极提问,张医生耐心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加深了对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将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和校园的健康。
培训效果评估:- 本次培训通过讲解和互动环节,使教职工和学生对卫生教育和传染病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培训后,大家表示将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为创建健康校园贡献力量。
培训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对秋季卫生教育和传染病防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卫生教育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校园师生的健康安全。
以上为本次秋季小学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培训的记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培训内容,共同维护校园健康。
传染病培训会议记录一、会议基本信息1.会议时间:2021年×月×日2.会议地点:×市疾控中心会议室3.会议主持人:张××4.与会人员:市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工作人员二、会议议程1.传染病防控政策及法规解读2.传染病诊断、报告与处置流程培训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培训4.互动环节:疑问解答与经验交流5.会议总结与工作部署三、会议内容1.传染病防控政策及法规解读(1)张××详细解读了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调了法律法规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传染病诊断、报告与处置流程培训(1)李××详细讲解了传染病的诊断、报告与处置流程,包括病例发现、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病例隔离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强调了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要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病例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培训(1)王××结合国内外疫情形势,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环境卫生、减少人员聚集、加强疫苗接种等。
4.互动环节:疑问解答与经验交流(1)与会人员就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了提问,专家们进行了耐心解答。
(2)分享了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5.会议总结与工作部署(1)会议总结了本次培训的内容,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要认真贯彻落实培训精神,切实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
(2)对下一步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级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加强人员培训,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1日期:年月日地点:幼儿园会议室参与人员:全体幼儿园教师、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培训目标: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升幼儿园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1.介绍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重点讲解了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
2.讲解如何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3.强调了早期识别传染病症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传播。
二、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培训1.针对不同传染病,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
例如,对于流行性感冒,应加强室内通风,教育幼儿养成戴口罩的习惯;对于手足口病和水痘,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培训教师和保育员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液,以及如何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幼儿生活环境的卫生安全。
3.讲解了幼儿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立即隔离、通知家长、上报相关部门等。
4.强调了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幼儿传授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1.通过分析近两年发生在幼儿园的传染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强化防控意识。
2.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实战演练,模拟幼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的应急处理流程,检验和提高幼儿园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四、互动环节与答疑解惑1.在培训过程中,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提问,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解答。
2.通过互动环节,让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总结与展望1.总结本次培训的要点和重点内容,再次强调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对全体教职员工在本次培训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幼儿园未来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提出加强监测、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