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4章平面设计1. 平面设计成图的一般步骤1)绘制路中线可采用:图上布线、由外业数据文件导入、搜索转换,三种方法:图上布线,通常情况下先绘出各交点连线(直线),使用平面布线命令布设三单元的平曲线。
复杂的路线布线还可以使用“五单元平曲线”、“七单元平曲线”、“三单元回头曲线”和“五单元回头曲线”等平曲线的形式。
已有平面线位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由ICD、JD等数据文件直接恢复成路中线实体。
当图形中使用EICAD v2.99创建了老版本的路线平面单元时,可以使用“搜索转换路线”命令,将现有路线各单元实体自动转换为“路中线”实体。
2)使用编辑路线命令修改道路的基本属性(包括道路名称、等级、起点桩号、车速、断链)及标注信息内容及方式(标注样式、各参数精度、特征点名称、设计、特征点、桩号参数标注位置及内容)。
双击路中线实体的标注文字时,也可以进入“编辑路线属性”对话框;3)使用编辑平曲线、插入交点及删除平曲线命令,对绘制好路线进行编辑修改;4)使用定义路线偏置线命令自动生成横断面加宽数据,必要时支持手工调整,根据加宽数据绘制分隔带、路面、硬路肩、土路肩等宽度偏置线;5)保存平面资料,生成平面路线文件(*.emp、*.ICD、*.JD)及桩号序列文件(*.ST)。
6)根据横断面设计成果数据,绘制路线的边坡、边沟及其示坡线;7)标注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8)平面图分幅和连续打印;9)生成与输出《直线、曲线一览表》、《逐桩坐标表》、《断链桩号与里程一览表》、《平曲线路面加宽表》等图表。
2. 路线平面命令平面设计命令主要包括:导线设计、交点设计、平曲线设计和修改。
平面布线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三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五单元平曲线设计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五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七单元平曲线设计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七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第4章平面设计1. 平面设计成图的一般步骤1)绘制路中线可采用:图上布线、由外业数据文件导入、搜索转换,三种方法:图上布线,通常情况下先绘出各交点连线(直线),使用平面布线命令布设三单元的平曲线。
复杂的路线布线还可以使用“五单元平曲线”、“七单元平曲线”、“三单元回头曲线”和“五单元回头曲线”等平曲线的形式。
已有平面线位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由ICD、JD等数据文件直接恢复成路中线实体。
当图形中使用EICAD v2.99创建了老版本的路线平面单元时,可以使用“搜索转换路线”命令,将现有路线各单元实体自动转换为“路中线”实体。
2)使用编辑路线命令修改道路的基本属性(包括道路名称、等级、起点桩号、车速、断链)及标注信息内容及方式(标注样式、各参数精度、特征点名称、设计、特征点、桩号参数标注位置及内容)。
双击路中线实体的标注文字时,也可以进入“编辑路线属性”对话框;3)使用编辑平曲线、插入交点及删除平曲线命令,对绘制好路线进行编辑修改;4)使用定义路线偏置线命令自动生成横断面加宽数据,必要时支持手工调整,根据加宽数据绘制分隔带、路面、硬路肩、土路肩等宽度偏置线;5)保存平面资料,生成平面路线文件(*.emp、*.ICD、*.JD)及桩号序列文件(*.ST)。
6)根据横断面设计成果数据,绘制路线的边坡、边沟及其示坡线;7)标注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8)平面图分幅和连续打印;9)生成与输出《直线、曲线一览表》、《逐桩坐标表》、《断链桩号与里程一览表》、《平曲线路面加宽表》等图表。
2. 路线平面命令平面设计命令主要包括:导线设计、交点设计、平曲线设计和修改。
平面布线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三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五单元平曲线设计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五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七单元平曲线设计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七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设计说明3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一、概述三级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与县镇、乡村的次干道,其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说明将围绕三级公路的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道路设计1.道路纵横向布局:三级公路应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便捷性。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主干线和支线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设置合理的车道数目,确保车辆顺畅通行。
4.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路肩和人行道:设置宽度适中的路肩和人行道,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6.路灯设置: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条件,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三、交通设施规划1.路口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口、环岛和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2.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
3.标志和标线:设置道路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公交站点:根据公交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便利市民出行。
5.服务区和停车场:设置服务区和停车场,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休息和停车的便利条件。
四、环境保护1.绿化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季能够顺畅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噪音控制:采取隔音屏障、路面减振等措施,降低道路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环保材料使用:选择环保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三级公路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本设计说明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三级公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三)六.析因设计(f a c t o r i a l d e s i g n)◆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试验设计。
◆可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交叉分组进行全面实验。
◆总的实验方案(组合)是各因素水平的乘积。
例如:2×2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2个水平,常可写成22析因设计)A因素(A1、A2)和B因素(B1、B2)共4种实验方案或组合(A1B1、A1B2、A2B1、A2B2)3×3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个水平,常可写成23析因设计)A因素(A1、A2、A3)和B因素(B1、B2、B3)共9种组合(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2×3×3析因设计(三个因素,一个因素为2个水平,余均为3个水平)共18种组合1.特点①研究的因素个数m≥2,各因素的水平数≥2;②各因素在实验中同时实施且所处的地位基本平等。
③每个因素水平相互组合的实验方案,至少进行2次及以上独立重复实验。
④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
例如,一级(两个因素间)或二级交互(三个因素间)效应。
⑤统计学分析时,各因素及交互项所用误差项是相同的。
◆优点:⏹可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m a i n e f f e c t s)(某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效应差异)⏹因素间的交互效应(i n t e r a c t i o n)(一个因素的水平改变会影响另一个因素的效应)⏹寻找最优方案或最佳组合⏹可允许数据缺失(完全随机分配情况下)◆缺点:⏹当因素较多或水平数较多时,所需实验次数过多。
⏹一般来说,因素数最好不要多于6个,水平数亦不要过多,一般为2或3个。
2.析因设计的类型➢可采用完全随机分配方法或随机区组的析因设计。
➢可安排两因素或多因素实验⑴2×2析因设计结果见下表:分析:设计类型?如何制定设计方案?如何进行统计学分析?①设计类型两个因素:甲药(不用、用),乙药(不用、用),交叉全面组合,各实验方案独立重复3次,为2×2析因设计。
第4章平面设计1. 平面设计成图的一般步骤1)绘制路中线可采用:图上布线、由外业数据文件导入、搜索转换,三种方法:图上布线,通常情况下先绘出各交点连线(直线),使用平面布线命令布设三单元的平曲线。
复杂的路线布线还可以使用“五单元平曲线”、“七单元平曲线”、“三单元回头曲线”和“五单元回头曲线”等平曲线的形式。
已有平面线位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由ICD、JD等数据文件直接恢复成路中线实体。
当图形中使用EICAD v2.99创建了老版本的路线平面单元时,可以使用“搜索转换路线”命令,将现有路线各单元实体自动转换为“路中线”实体。
2)使用编辑路线命令修改道路的基本属性(包括道路名称、等级、起点桩号、车速、断链)及标注信息容及方式(标注样式、各参数精度、特征点名称、设计、特征点、桩号参数标注位置及容)。
双击路中线实体的标注文字时,也可以进入“编辑路线属性”对话框;3)使用编辑平曲线、插入交点及删除平曲线命令,对绘制好路线进行编辑修改;4)使用定义路线偏置线命令自动生成横断面加宽数据,必要时支持手工调整,根据加宽数据绘制分隔带、路面、硬路肩、土路肩等宽度偏置线;5)保存平面资料,生成平面路线文件(*.emp、*.ICD、*.JD)及桩号序列文件(*.ST)。
6)根据横断面设计成果数据,绘制路线的边坡、边沟及其示坡线;7)标注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8)平面图分幅和连续打印;9)生成与输出《直线、曲线一览表》、《逐桩坐标表》、《断链桩号与里程一览表》、《平曲线路面加宽表》等图表。
2. 路线平面命令平面设计命令主要包括:导线设计、交点设计、平曲线设计和修改。
平面布线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三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五单元平曲线设计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五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七单元平曲线设计命令:用于设计、修改七单元平曲线,命令中集成了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和长度、切线长等参数动态交互式修改功能。
幼儿园认识3的教案及趣味活动设计一、概述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而认识数字是他们数学启蒙的重要一步。
其中,认识3这个数字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是阿拉伯数字系统中最简单的奇数。
在设计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内容时,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并理解数字3,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认识3的教案及趣味活动设计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认识3的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数字3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能够认识和书写数字3。
- 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掌握数字3的数量概念。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字3的基本认知和数量概念。
- 难点:数字3的书写和数量的理解。
3. 教学内容安排- 初步认识数字3:通过图片、玩具等教具向幼儿展示数字3,并让幼儿反复朗读“3”这个数字的名称。
- 认知数字3的数量: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理解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 书写数字3:在幼儿喜欢的绘本、涂色等活动中引导幼儿书写数字3。
- 数学活动:设计与数字3相关的趣味数学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体会数字3的数量概念。
三、趣味活动设计1. 数字3的找朋友- 活动内容:教师在教室内或操场上隐藏大量的数字卡片,其中包含多个数字3。
幼儿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数字3,并将其收集起来。
- 教学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字3,并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2. 数字3的画画- 活动内容:幼儿将数字3的形状作为创作主题,在纸上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或颜料任意涂抹绘画。
- 教学目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巩固数字3的形状和书写。
3. 数字3的游戏猜- 活动内容:教师给出一个由数字3组成的数量,例如“3只小鸟”,幼儿猜这个数量代表什么。
- 教学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谜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3数量概念的理解。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幼儿园认识3的教案及趣味活动设计,我认为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生动性。
第一章工作面简况第一节工作面简况地面位置: 14031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前柿杭村。
井下位置: 14031工作面东为14011工作面采空区,南为Fz14断层保护煤柱,西为14扩大区运输巷,北为14采区轨道下山。
该工作面地面标高+311.5m~+315.7m,工作面标高+81m~+113m。
该工作面主采二1煤层,走向长330m,倾斜长100m,面积33000㎡;煤层倾角5°~16°,平均倾角10°;煤层厚度0~4.6m,平均煤厚2.2m。
工业储量8.02万吨,可采储量6.85万吨。
14031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布置,后退式俯斜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14031工作面主采二1煤层,煤呈灰黑色,粉末状,半亮型,原生构造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而遭受破坏,层理不清,滑面及磨擦镜面发育,强度较低,煤层结构简单且煤层赋存较稳定,但煤厚两极值变化大,工作面下部煤层较上部煤层厚。
根据本矿14011工作面回采及14031工作面掘进情况分析,该工作面顶板砂岩含水层含水性较强,对工作面回采有较大影响。
预计回采时局部会出现顶板淋水现象,正常涌水量为3m³/h,最大涌水量为10m³/h。
因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必须加强顶板和两巷水路管理,确保巷道在掘进、回采期间水路畅通,加强水情观测,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探放水。
14031工作面设计工程量:上副巷308m,下副巷利用原14扩大区前期回风巷,切巷113m;设计总工程量:420m。
工作面设计可采长度300m,切巷平均长度97m。
14031工作面上下副巷为拱形断面,采用U25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支架间距600mm<中-中)。
瓦斯含量以通风科提供的依据(瓦斯绝对涌出量平均 1.2m³/min >为准。
因此,14031工作面按无突出危险采煤工作面进行管理。
第二节采区简况14采区为双翼下山采区,位于尤氏井田的西部,该采区下部以后告F4断层为界,上部以二1煤+157m等高线为界,沿煤层走向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
建筑设计说明模板3建筑设计说明模板3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完整地展示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还可以帮助客户了解建筑的各项细节和功能。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建筑设计说明模板,供参考: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一栋位于城市中心的综合商业办公大楼,建筑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
大楼共设地上X层,地下X层,包含商业展示区、办公区和停车区等功能。
本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功能齐全且独特的商业办公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商业价值。
二、设计理念本设计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舒适与高效并存”的理念为基础。
建筑外立面采用传统的材料,如石材和玻璃,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内部空间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注重舒适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三、建筑外观设计1.主要建筑外观材料包括:大面积玻璃幕墙、石材立面等。
玻璃幕墙采用高品质的中空玻璃,增加采光度,同时避免过多的热量传递。
石材立面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大理石,增加建筑的质感和豪华感。
2.外立面设计细节处处体现现代感,如利用LED灯光设计照亮建筑夜景,巧妙运用线条和色彩,使建筑外观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动感。
四、室内空间设计1.商业展示区:商业展示区位于大楼的底层,采用开放式设计,展示区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充足。
采用高品质地板和艺术照明灯具,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
2.办公区:办公区位于中上层,布局合理,采光和通风设计充足。
采用简约风格的办公家具和高品质的地毯,营造一个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3.停车区:停车区位于地下层,设计了大量的停车位,方便员工和客户停车。
停车区采用智能停车系统和良好的照明设计,方便车辆的进出和安全性的掌控。
4.其他辅助设施:大楼配备了现代化的电梯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无线网络和安全监控系统等,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五、节能设计1.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和外墙保温技术,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采用LED照明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第1篇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项目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XX平方米。
建筑高度为XX米,层数为XX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工程主要包括住宅、商业、地下车库等部分。
本设计说明针对住宅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原则1. 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2. 保障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美观;3. 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使用效率;4.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5. 注重施工可行性。
三、建筑设计1. 建筑布局:住宅部分采用南北朝向,以利于采光、通风和日照。
住宅单元设计为两梯四户,保证居住舒适度。
2. 户型设计:住宅户型多样,包括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两厅等多种户型。
户型设计注重实用性,充分考虑居住者的生活习惯。
3. 建筑外观:住宅外观简洁大方,采用现代设计风格。
外墙材料选用环保、耐候性好的材料,确保建筑寿命。
4. 室内装修:室内装修采用环保材料,注重空间感、舒适度及实用性。
四、结构设计1. 结构形式:住宅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 框架设计:框架柱截面尺寸为XX×X Xcm,梁截面尺寸为XX×XXcm,满足荷载要求。
3. 剪力墙设计:剪力墙厚度为XXcm,以满足抗震和抗侧力要求。
4. 基础设计: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满足承载力要求。
五、设备设计1. 供水:住宅采用市政供水,室内采用分户计量,保证供水安全。
2. 供电:住宅采用市政供电,室内采用分户计量,满足用电需求。
3. 供气:住宅采用市政天然气,满足生活需求。
4. 通风:住宅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通风。
5. 电梯:住宅设置两部电梯,分别服务于住宅和地下车库。
六、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施工噪音和扬尘。
3. 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安全隐患。
4.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进度。
5. 施工过程中,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方利益。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服装设计说明范文,以便设计师们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能够清晰地传达其设计意图和要求。
本说明范文涵盖了以下内容:设计主题、灵感来源、设计要素、材料选择、款式和剪裁、配色方案以及预期效果等等。
2. 设计主题本次服装设计的主题是“自然与城市的碰撞”。
我们希望通过将自然元素与城市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时尚感。
这一主题灵感来源于当代都市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3. 灵感来源设计师在寻找灵感时,考虑到了自然景观和城市风景的组合。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花卉、动物纹样以及城市建筑的轮廓等等,提取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融合到服装设计中。
4. 设计要素本次服装设计的主要要素包括:植物花卉纹样、动物纹样、城市轮廓、对比色彩和对比材质等。
通过将这些要素巧妙地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达到自然与城市碰撞的效果。
5. 材料选择为了体现出自然与城市的碰撞,我们选择了一些富有质感的材料,如丝绸、麻布和合成纤维等。
这些材料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凸显出自然与城市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舒适和耐用的特性。
6. 款式和剪裁本次服装设计采用了简洁、流畅的款式和剪裁。
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合理布局和比例控制,使服装展现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
同时,注重设计细节,通过裙摆、袖口、领口等部位的设计,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7. 配色方案在配色方案上,我们运用了大胆的对比色彩。
通过将明亮的自然色调与鲜明的城市色彩相结合,创造出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效果。
同时,采用渐变色和色块的组合,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和动感。
8. 预期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这款服装设计,展现出自然与城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穿着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灵动和城市的活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时尚态度和个性魅力。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服装设计说明范文,希望能够帮助设计师们更好地传达设计意图和要求。
通过明确的设计主题、灵感来源、设计要素、材料选择、款式和剪裁、配色方案以及预期效果等内容,能够帮助设计师们更好地进行服装设计,并实现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