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耳疾病的局部给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6.07 KB
- 文档页数:3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耳病,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耳聋,常常伴随耳鸣或头晕等症状。
据统计,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约为每年1-3例/10000人,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来证实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有必要开展本研究,系统评估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听力恢复和减少听力损伤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支持。
我们还将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生活贡献力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或观察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我们招募了一定数量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并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和身体检查。
2. 实验设计:我们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3. 治疗方案:治疗组接受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剂量和频次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4. 观察指标:我们主要观察研究对象的听力水平、耳聋症状改善情况、听力恢复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情况。
5. 数据分析: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的差异性,评估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蔡沁明;柴人杰;陈钢钢;陈阳;冯宁宇;冷杨名;刘宇鹏;陆玲;任冬冬;汪照炎;王国鹏;王巍;吴学文;夏明;熊浩;徐磊;张宏征;张杰;张天虹;赵宇;孙宇【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30)1【摘要】鼓室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耳科局部给药方式,指通过将药物递送入中耳,经圆窗膜或卵圆窗扩散分布到内耳从而达到治疗或诊断效果。
近年来,鼓室给药技术在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分泌性中耳炎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疾病的诊治。
目前,国内外对鼓室给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尤其是给药时机及治疗方案尚未有统一标准。
为了促进鼓室给药技术规范化,我们特组织了国内在鼓室给药领域经验丰富,有卓越建树中青年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从鼓室给药操作规范出发,系统总结了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庆大霉素鼓室给药、鼓室内注射造影剂膜迷路MRI成像及其他药物鼓室给药四个方面,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鼓室给药技术的应用。
【总页数】11页(P1-11)【作者】蔡沁明;柴人杰;陈钢钢;陈阳;冯宁宇;冷杨名;刘宇鹏;陆玲;任冬冬;汪照炎;王国鹏;王巍;吴学文;夏明;熊浩;徐磊;张宏征;张杰;张天虹;赵宇;孙宇【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相关文献】1.鼓室给药在耳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2.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的临床研究3.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效果4.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5.儿童合理应用口服H_(1)抗组胺药的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鼓室注射Gd-DTPA后内耳MRI增强强度与造影剂浓度关系体外试验初步探讨华清泉;董昶;刘阳;林伟;孙建军【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MRI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Gd -DTPA concentr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RI contrast agent in inner ear.Methods Tubes fill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d-DTPA were scanned through MRI using 3D-T1 FSE sequence, signal intensities(SI) were obtained using GE workstation, then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 and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SI and Gd-DTPA concentration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When Gd-DTPA concentration was low,SI correlated well with concentration of the Gd-DTPA(Y=23 388X+8 120.1 ,r2 =0.96 ,Y represents SI;X represents Gd-DTPA concentration,unit mmol/L). Conclusion Signal intensity in inner ear which was enhanced by Gd-DTPA through transtympanic delivery can be converted in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d-DTPA,which could be another way for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in inner ear.%目的为探讨鼓室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内耳增强显影的造影剂药物代谢动力学,设计体外试验探索造影剂浓度与核磁信号增强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配制不同浓度Gd-DTPA溶液,行3D-T1FSE序列扫描后使用核磁工作站读取图像信号强度(SD,并将其与造影剂浓度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 Gd-DT-PA在较低浓度范围内(≤1mmol/L),ST与造影剂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得到回归方程:Y=23388X+8120.1(决定系数r2=0.96,Y为SI;X为Gd-DTPA浓度,单位mmol/ L).结论应用此体外试验所得的回归方程,将鼓室注射造影剂后内耳扫描获得的增强信号强度转化为造影剂浓度,即可用来研究造影剂内耳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1(019)003【总页数】4页(P244-247)【关键词】钆喷酸葡胺;磁共振成像;药物代谢动力学;鼓室局部给药【作者】华清泉;董昶;刘阳;林伟;孙建军【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430060;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海军总医院影像中心;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3;R696.1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特发性内耳疾病,由于目前的临床检查对其诊断价值的特异性不高且无法行内耳活检,故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典型症状。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9月第18期总第168期China's rural health,September 2019,No.18,Total No.168 94对比局部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孙晓强 王 伟(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 276200)【摘要】目的:对比局部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组(47例)和全身组(4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扩血管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全身组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局部组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注射,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与全身组比较,局部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6.0%vs. 34.0%)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vs. 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全身静脉给药相比,鼓室注射局部予以激素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更佳。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全身应用;局部应用;激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9-0094-01突发性耳聋是指突发且原因不明,不少于相邻2个频率听力降低20dB以上,伴有眩晕和耳鸣,除第VII对脑神经外的神经症状。
耳鸣是突发性耳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带来极大影响,而采取有效治疗方式是临床耳鼻喉科研究的重点[1]。
本研究对局部或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提高治疗方案,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组(47例)和全身组(47例)。
全身组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2~64)岁,平均年龄为(49.2±10.0)岁,耳鸣时间为(4.3±2.4)d;局部组中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49.0±10.2)岁,耳鸣时间为(4.1±2.6)d。
治疗耳朵疾病的单味药
在现在信息科技的发展下,对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人们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听力收到阻扰,有时候人们往往认为是暂时性的,所以并无太多在意,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对听力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对于治疗耳朵疾病具有多方法,也有很多见效快的单味药,改善耳鸣、耳聋,改善听力有一定效果,特别是一些补肾中药,疗效更加显著。
中医讲究“肾开窍于耳”的理论,因此治疗耳朵的疾病应由肾入手,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
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之功。
研究发现,本品与其他补肾药物配伍,能治疗肾虚耳鸣、耳聋,可保护和改善肾功能。
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
药理研究表明,补固脂有改善耳蜗血液循环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听力下降、肾虚耳鸣、耳聋的有效药物之一。
骨碎补:有补肾、接骨、活血之功。
临床观察发现,骨碎补煎剂与硫酸链霉素同用,能明显减轻硫酸链霉素的耳毒性反应。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
研究发现,茯苓降低血中及内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减轻耳毒性药物对内耳的损害。
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之功。
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耳蜗血流量,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及能理供应。
葛根: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之功。
研究表明,葛根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内耳细胞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
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扩张血。
耳石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研究耳石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平衡障碍。
本文将就耳石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研究进行探讨。
一、鉴别诊断耳石症主要分为前庭耳石症和后庭耳石症两种类型。
前庭耳石症主要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后庭耳石症则主要表现为运动诱发性眩晕,如头部转动或改变体位会引发眩晕症状。
对于耳石症的鉴别诊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辅助诊断。
1. 眩晕症状分析: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症状分析,了解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诱因和减轻因素等,以及是否伴有听力下降,可以初步判断是前庭耳石症还是后庭耳石症。
2. 前庭功能检查:可以通过热、冷刺激法或运动试验来检测前庭功能。
例如,冷刺激法中,在人耳道内滴入冷水或冷空气,观察患者的水平凝视眼震和眩晕症状,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前庭功能异常。
3. 图像学检查:可以采用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内耳结构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内耳病变,排除其他病因。
4. 前庭电图检查:通过检查前庭电图,了解前庭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二、治疗研究1. 保守治疗对于耳石症的轻度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
如运动习惯的调整,避免头部快速转动,减少症状的发生。
另外,一些物理疗法,如前庭康复训练、震动治疗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耳石症的治疗。
2. 药物治疗针对耳石症的症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眩晕症状。
如抗组胺药物、镇静剂或抗吐药物等。
但这些药物仅仅是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的耳石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前庭神经切断术,通过切断前庭神经与脑干的连接,减少眩晕的发生;二是前庭神经离断术,通过切断前庭神经纤维,从而解除眩晕症状。
但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需要慎重考虑。
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耳石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针灸、中药内服等。
这些方法在一些患者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内耳疾病,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内耳功能异常或损伤导致的疾病。
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同时疾病的治疗难度也很大。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探讨。
一、发病机制内耳是人体感受声音、平衡、方向等重要信息的一个器官,由前庭器和耳蜗组成。
内耳疾病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
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2、药物因素:包括某些抗生素、利尿剂、抗癌药物等。
3、代谢因素: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遗传因素:遗传性耳聋、病毒性感染导致的耳聋等。
5、坏死性因素:如声毁性内耳疾病、突发性耳聋等。
以上五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内耳损伤从而引发内耳疾病。
二、治疗方法内耳疾病的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目前,内耳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内耳疾病治疗方法,如抗病毒药、肾上腺素类药物、抗抑郁药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内耳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且药物副作用也需要考虑。
2、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内耳疾病,特别是坏死性内耳疾病和唇裂腭裂等先天性内耳畸形,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并需要考虑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工作。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内耳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听力和平衡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听力康复、平衡康复和言语康复等。
4、其他治疗方法:除了以上三种治疗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等。
这些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但需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总之,内耳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和治疗方法的适宜性。
对于内耳疾病的预防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导致内耳损伤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内耳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患者积极参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理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