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_》中的赋比兴
- 格式:ppt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17
氓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许多把诗歌当做艺术的人都熟悉“氓赋比兴”手法。
“氓赋比兴”是一种在艺术创作中极重要的观念,它为艺术的创作带来了许多的灵感。
以下我们将深入了解氓赋比兴手法。
“氓赋比兴”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它源于中国古典文学。
“氓赋比兴”指的是作者在艺术创作之中,融合多种语言、文字风格及色彩,充分展现出作品的完美艺术性。
它更强调形式上的构思,把重点放在作品结构上,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艺术独创性。
“氓赋比兴”手法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多种语言、文字风格及色彩,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氓赋比兴”不仅仅可以赋予诗歌制作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可以把作品的整体韵味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之更加完美。
首先,“氓赋比兴”在艺术创作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很高,需要引入多种文字风格及色彩来增强诗歌的语言表述。
用它来创作可以使作者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或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可以在歌词中把抒情与豪迈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在描绘中把华丽的文字搭配细腻的色彩,体现出异样的情调。
其次,“氓赋比兴”手法也能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可以使作品展现出更多的艺术特质,还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多的革新性,把古典文学中的文笔和现代文学中的文笔结合在一起,把作品的灵魂更好地表达出来,更好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
最后,“氓赋比兴”可以把作品的结构、篇幅都完善的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作者的艺术能力,以及作品的完整性。
它可以帮助作者把多种文体的形式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把作品完整地考量,为作品带来完美的艺术性。
以上就是“氓赋比兴”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可以利用它引入多种文字风格、色彩,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赋予诗歌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它也能把整体的韵味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作品的结构及篇幅完善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艺术独创性,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为艺术的创作带来灵感和新思维。
诗经《氓》的原文及译文注释诗经《氓》的原文及译文解释《氓》这首诗的女仆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苦痛。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经《氓》的原文及译文,期望能挂念到大家!诗经《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行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翻译忠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简洁。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境况,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氓》中的古代文学知识
1.赋、比、兴:在《氓》中,赋是直接陈述和铺陈,如诗中对弃妇的劳作和
遭遇的描述。
比是比喻,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
兴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淇水、桑树等自然景象来表达弃妇的情感。
2.自然景象描写:诗中通过淇水、桑树等自然景象来表达弃妇的情感和心境,
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象征女子年老色衰的悲哀。
3.语言特色: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比兴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
赋比兴手法在《诗经》的运用《诗经》,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啊!其中赋比兴的手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诗歌艺术的大门。
先来说说“赋”。
这“赋”呀,就像是直白的倾诉,把心里想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比如说《卫风·氓》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多直接,没有拐弯抹角,就把那男子憨厚的样子和前来的目的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
这不就像咱们跟好朋友聊天,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嘛!再讲讲“比”。
“比”就像是给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让它更加吸引人。
像《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把美人的手、皮肤、脖子、牙齿分别比作嫩草芽、凝结的油脂、天牛的幼虫、瓠瓜的籽,一下子就让这美人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咱们眼前。
这难道不像我们形容一个东西,说它像啥像啥,然后就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样子?最后聊聊“兴”。
“兴”就像是一阵春风,轻轻吹开诗歌的花朵。
比如说《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欢快地叫着,然后引出了后面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春天的花开了,心情好了,就想起了好多美好的事儿。
你想想,要是没有赋比兴,《诗经》还能这么美,这么让人陶醉吗?就像做菜没有调料,能好吃吗?《诗经》里的那些爱情、劳动、战争,要是没有赋比兴的点缀,能这么生动,这么让人感同身受吗?赋比兴的运用,让《诗经》里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它们有的明亮直接,有的含蓄委婉,有的充满想象。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有时简单直接,有时需要点暗示,有时又得靠想象。
咱们读《诗经》,感受赋比兴的魅力,不就是在和古人对话,领略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吗?这不就像穿越时空,和他们手拉手一起漫步在诗歌的花园里吗?所以说啊,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那可真是妙不可言!让《诗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欣赏!。
《氓》理解性默写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怀有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重到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诗经.卫风.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子无良媒”;回顾婚姻生活,自认没有差错,可是对方“士贰其行”,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4.《氓》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1.《氓》中以鸠为喻起兴后,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直接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女子在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不再相信爱情。
6.《氓》中写男子沉迷爱情,则“犹可说也” ,女子沉迷则会“不可说也” ,这是用爱情的失败得出的人生道理。
7.《氓》中写女子遭遇家暴回到娘家,面对兄弟的遭遇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美满婚姻的象征。
《氓》中表现女子对与男子偕老心怀怨愤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9.《氓》中以神态的动作来表现女子期盼见到心上人的急切心情,见之则“载笑载言” ,未见则“泣涕涟涟”。
10.《氓》中“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两句写女主人公见到氓时又说又笑,真纯痴傻,让人生怜。
11.《氓》中写即使要结束这段情感时,女主人公仍心怀眷恋,用让人动容的口吻回忆童年时光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下)如冰恋枫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是说了女子年龄增长,容颜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其实并非真老,“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
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
”不管是哪种解释,女人都不可能老掉牙,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心力憔悴,未老先衰,所以色衰爱弛。
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
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
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诗的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由于他的辛苦操持。
使得男子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在外做事,可惜,“贵易友,富易妻”,日子富有了丈夫便饱暖思淫欲,开始喜新厌旧,变得暴戾冷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耻笑。
《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朱熹说女主人公“淫奔”,是道学家的古板气息,我们可以嗤之以鼻;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氓》中女子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女子的压迫。
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这位女子开始时是在集市上与一平民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的,后来又乘垝垣相望,显然与礼有悖,终遭丈夫的休弃,兄弟的讥讽。
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旧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最终导致了自己处于孤立无援助的境地。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在《诗经》中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弃妇诗”,整首诗就是一个女子在絮絮叨叨地倾诉她怎样被男人引诱许婚、怎样结婚、男人变心、怎样离婚的过程。
因为被主流释义先入为主,每次读都对女主人公惨遭抛弃产生深深地同情,最近读了蒋勋老师的《从〈诗经〉到陶渊明》中对《氓》的解读,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写的并不单纯是女子被始乱终弃的故事,而是恋爱和婚姻的真相。
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形式写的,可以分为三部分,正好对应了一段感情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后,离婚。
恋爱是忧伤诱人的蜜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的前两节讲的是初遇、恋爱、结婚。
氓,是流民的意思,先秦时代,有些地方农耕制度尚不完善,很多人的生活居所还是流动的。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小伙子是外乡来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形容那个“氓”的神情,呆呆的,很老实。
那个外乡来的小伙子站在不远处笑嘻嘻地望着我发呆,他是抱着布来换我的丝的。
诗经的赋比兴
1. 哎呀呀,诗经里的赋就像是直接给你展示一幅清晰的画面呀!比如说《氓》里描述那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不是直接把那男子的样子和行为展现在你眼前了嘛!
2. 嘿,比可有意思啦!就像用一个东西去比喻另一个东西,让你更好理解呀。
像《硕鼠》用硕鼠来比喻剥削者,“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多形象啊!
3. 哇塞,兴真的好神奇呀!像《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引出了后面的爱情故事呢,这手法多巧妙呀!
4. 你想想看,赋是不是就像把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给你呀,比如《七月》里详细描述各种劳作场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多真实呀!
5. 比不就像给你搭了个桥,让你一下子就明白那些抽象的东西嘛!像《小雅·鹿鸣》中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来比喻欢快的氛围,是不是很妙呀!
6. 兴不就是那轻轻的一勾,就把你的兴趣勾起来啦!像《桃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多吸引人呀!
7. 诗经里的赋啊,那就是直截了当告诉你呀!像《君子于役》里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简单明了地表达了思念呢!
8. 比这玩意儿真的很有趣呀,它能让你对一些东西恍然大悟呢!就像《卫风·淇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形容君子,太贴切啦!
9. 兴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呀!《蒹葭》开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下子就把那种意境营造出来了,厉害吧!
10. 诗经的赋比兴呀,真是太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啦!它们让这些古老的诗歌变得那么生动,那么有魅力呀!就像一个个宝藏等我们去发掘呢!
我的观点结论:诗经的赋比兴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它们让诗经丰富多彩,充满韵味,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欣赏。
《诗经·卫风·氓》中赋比兴手法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本文结合《诗经·卫风·氓》的内容,对其中采用的赋比兴手法详加分析,并阐释其对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所附原文在参考其它译注的基础上重新选注。
附原文及注释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3。
匪我愆期4,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5,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6。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9。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0。
1.氓(méng):民,指诗中的男子。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2.“匪来”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婚事。
匪:同“非”。
即:就。
谋:商量。
3.子:对男子尊称。
涉:渡过。
淇:卫国河名。
今河南淇河。
顿丘:卫国邑名,今河南浚县西。
4.愆(qiān):错过,延误。
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5.将(qiāng):愿,请。
无:通“毋”,不要。
6.乘:登上。
垝(guǐ)垣(yuán):断墙,倒塌的墙。
垝:倒塌。
垣:墙壁。
复:返。
关:关卡,关门。
复关:这里指代经过关门的男子。
7.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她初时不见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8.载(zài):于是,又(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
9.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卦象,卜筮的结果。
咎(jiù):不吉利,灾祸。
咎言:凶辞。
10.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
这几句说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1。
于嗟鸠兮12,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3。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4。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5。
氓赋比兴的所有句子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译文: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译文: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浅析《卫风·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受到的评价历来都很高。
风,又称国风,是《诗经》风、雅、颂三部分之一。
“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朱熹《诗集传》)众所周知,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经》中的婚恋题材作品是极富情采的篇章,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真正爱情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同时,诗歌涉及到婚恋之中的各种情感,相思与欢娱,离别与怅恨,波折与苦痛,应有尽有,对爱情中的各种表现和心理变化描摹得真挚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氓》这首长诗,把女子恋爱、结婚、婚后生活和被遗弃的遭遇完整地描述出来,表现了她命运的不幸和性格的刚强。
一、《氓》的主旨及表现方法(一)《氓》的思想主旨《毛诗序》:“《氓》,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诲。
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泆也。
”《齐说》:“弃妇自悔恨之辞。
”《诗集传》:“此淫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女始终为情误,固非私奔失节者比,特其一念之差,所托非人,以至不终,徒为世笑。
士之无识而失身以事人者何以异?是故可以为戒也。
”《氓》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不断重演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是一位女子通过回忆讲述的爱情悲剧。
全诗共六章,第一章写男子求婚的情景。
第二章写女子对男子的痴情眷恋以及结婚的欢乐。
第三章笔锋一转,以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以免被醉倒为比,劝说年青女子不要过分耽溺于情爱之中,男子耽于情爱,可以自我解脱,而女子沉陷其中就难以自拔,会造成深深的痛苦。
四、五两章回顾了婚后生活,她艰辛操劳,累死累活,但换来的却是男子性情的反复无常,态度的前后不一,甚至虐待施暴,以至于休弃。
凶顽不仁的男子。
诗的最后一章,她又回忆起男子“及尔偕老”信誓旦旦的表白,言犹在耳情已失,男子的“二三其德”令人痛心。
诗经的赋比兴的含义
1. 哎呀呀,赋比兴里的赋呀,就像是直接给你拍一张照片,不加修饰地把事情呈现出来!比如说《氓》里描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就是很直白地在说那个小伙子看起来痴痴的,抱着布来换丝呀!
2. 嘿,比呢,就好像是拿一个东西去和另一个东西作比较,让你更清楚明白!像《硕鼠》里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多形象呀!
3. 哇哦,兴可有意思啦!它就像是个引路人,引出后面要说的事儿。
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引出君子追求淑女的事儿,多巧妙呀!
4. 赋比兴里的赋啊,不就是把场景直接摆在你眼前嘛!就像《采薇》里写“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不是让你一下子就看到在采野菜呀!
5. 你想想看呀,比不就是用熟悉的东西来帮你理解不熟悉的嘛!《桃夭》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桃花的美丽来比喻新娘的漂亮,这多好懂呀!
6. 兴呀,那就是个神奇的开头呀!好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然后就开始了那浪漫的追寻,多有意思呢!
7. 赋不就是实实在在地描述嘛,像《七月》里详细地讲各种劳作,多具体呀!
8. 比就像是给你搭了个桥,让你一下就从这边跨到那边理解了!比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用燕子来比喻离别,真妙呀!
9. 兴可是个巧妙的引子呢!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接着就开始说采芣苢的事儿啦!
10. 赋比兴真的好神奇呀!赋就是平铺直叙,比就是生动比较,兴就是巧妙引领呀!我们读诗经可少不了它们呢!
我的观点结论:赋比兴是诗经中非常重要且独特的表现手法,让诗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氓》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以“桑”设喻,比喻女主人公两个阶段的状态。
由桑叶从润泽到枯黄的变化,引出女主人公的生活的变化,这种手法能引发读者联想,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明确:运用了赋的手法,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对婚姻的悔恨和辛酸,谴责了“氓”的负心背叛。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淇水有岸,池沼有边,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限制。
(一说,这两句话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妇人认为自己如和男子“偕老”,就会有无边的痛苦。
)女主人公已经认识到氓无法与自己相伴到老,想到氓连昔日的情谊、铮铮的誓言都不顾,自己还有什么可留恋的,诗句加强了女主人公对氓决绝的态度。
重点解读1.第一章表现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明确: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她的温柔,同时也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张本。
“秋以为期”写女主人公的迁就与结婚的仓促,在一个应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女主人公私订“秋以为期”,表现出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性格。
2.第三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以“桑”起兴,以“桑”“鸠”设喻。
“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以“鸠”“无食桑葚”为喻,劝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比”的运用,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
“士之耽兮……不可说也”,写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枯黄坠落,既显示了女主人公年龄和容颜由盛到衰,又暗示时光的推移。
3.第四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这段婚姻有什么认识?明确: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主人公在反省后,得到一条惨痛的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情女子负心汉,也暴露出“氓”负德变心的丑恶嘴脸和卑劣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