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凉都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46.79 KB
- 文档页数:1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摘要:一、六盘水概况介绍二、六盘水凉都的特点1.气候特点2.自然资源3.文化特色三、六盘水旅游攻略1.景点推荐2.出行建议3.特色美食四、六盘水的发展前景正文:【一、六盘水概况介绍】六盘水,位于我国贵州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六盘水被誉为“中国凉都”,是我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人们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二、六盘水凉都的特点】1.气候特点:六盘水凉都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夏季平均气温仅为20℃左右,被誉为“天然空调”。
2.自然资源:六盘水市境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水资源包括瀑布、湖泊、溪流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黄果树瀑布。
森林资源丰富,有多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韭菜坪国家森林公园等。
3.文化特色:六盘水市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如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习俗和歌舞表演。
此外,六盘水还拥有世界著名的考古遗址——盘县化石群,见证了我国古生物的繁荣。
【三、六盘水旅游攻略】1.景点推荐:六盘水市内有众多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天池、天生桥、韭菜坪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出行建议:六盘水市交通便捷,可通过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等方式到达。
市区内出行可选择公共交通或出租车。
夏季是六盘水最热的季节,游客出行时要注意防晒、补水。
3.特色美食:六盘水美食丰富多样,特色小吃有烙锅、羊肉粉、豆花米线等。
当地还有一些特色菜肴,如苗家酸汤鱼、布依族五色糯米饭等。
【四、六盘水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首个气候资源城市,六盘水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六盘水将继续发挥气候优势,打造国际避暑度假胜地。
同时,加大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发展绿色旅游业。
此外,六盘水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六盘水这座美丽的“凉都”不仅拥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文化风情。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摘要:一、引言二、六盘水凉都的简介三、诗词中六盘水凉都的描绘四、诗词中反映的六盘水凉都特点五、总结正文:【引言】六盘水,位于我国贵州省,被誉为“凉都”。
这里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文人墨客以六盘水为题材,留下了许多描绘其美景和清凉的诗篇。
本文将挑选几首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带您领略其韵味。
【六盘水凉都的简介】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
这里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丘陵等,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六盘水因地理位置独特,夏季平均气温仅20℃左右,被赞誉为“凉都”。
【诗词中六盘水凉都的描绘】1.唐婉《夜泊牛渚怀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以六盘水的柳树为描绘对象,表现了春风中柳枝摇曳的美景,反映了六盘水春季的生机盎然。
2.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以六盘水的山岭为背景,表现了山峰的壮丽景色,体现了六盘水地貌的多样性。
【诗词中反映的六盘水凉都特点】1.清凉宜人:由于六盘水地理位置独特,夏季凉爽,诗词中多表现清凉舒适的意境。
2.山水美景:六盘水的山岭、水系丰富多样,诗词中多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3.生机盎然:诗词中展现了六盘水春夏季节的生机勃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等景象。
【总结】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盘水凉都的自然美景和清凉宜人的气候特点。
诗词中所描绘的六盘水凉都,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
中国凉都六盘水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
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州省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所以地形比较特殊,大多属于山地丘陵地带,喀斯特地貌为主,贵州省就是利用这种罕见的地形地貌开发旅游业。
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既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
现在如今是是互联网时代离不开大数据,而我们国家的唯一的大数据中心座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的贵安新区,同时贵安新区也是国家级示范区,中国三大运营商及各大互联网大头都在贵安新区建立数据中心,可想而知贵州发展大数据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今天小编想说的是贵州最不容小觑的城市:六盘水。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贵州省下辖市。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州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
它以煤炭工业为主,因此被誉为“江南煤都”、“高原明珠”;同时这里也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构成了市内的重要经济发展。
特产有风猪、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是贵州省第三大城市,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国家西部大开发南、贵、昆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而六盘水地处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交汇点,有“四省立交”的美誉。
加上六盘水的交通也是很完善的,六盘水月照机场,沪昆高铁经过六盘水,大大减少了人们出行旅游的时间。
六盘水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境内有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玉舍滑雪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韭菜坪景区、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等多处著名景点,六盘山因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连续多次入选国家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
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北京]久阳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
六盘水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
该市炎热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有四季美不同的特色旅游风光。
2005年经中国气象有关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品牌。
生物种类繁多自然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钻、硫铁矿、硅砂、石灰石、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
煤储量居全省之首。
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
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
境内水资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
199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61亿立方米,重复主算量22.61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转化频繁。
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化学类型简单,以低矿化度重碳酸盐类淡水为主,除局部轻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适合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
过境客水主要为北盘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
北盘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13亿立方米,总量36.5亿立方米。
由于河流切割深,农田灌溉难于利用。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6.65万千瓦,平均每平力公里土地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7.66千瓦。
可开发水力资源70.6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9.84%。
野生果类有刺梨、猕猴桃、棠梨、山楂。
贵州最凉爽的地方——避暑胜地之旅在炎炎夏日,寻找一处清凉之地是许多人的向往。
而贵州,这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凉爽的气候,成为了夏日避暑的理想之地。
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贵州最凉爽的地方,带您领略这片自然风光的魅力。
一、六盘水六盘水被誉为“中国凉都”,是贵州最凉爽的地方之一。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气候凉爽宜人。
六盘水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壮美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清澈的湖泊和奇特的山峰,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感受浓厚的民族风情。
二、贵阳贵阳市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
贵阳夏季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相较于其他城市较为凉爽。
在贵阳,您可以游览美丽的花溪公园、甲秀楼等景点,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酸汤鱼、豆腐脑等美食。
此外,贵阳市内还有许多购物中心和夜市,让您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尽情购物。
三、安顺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夏季平均气温在23摄氏度左右。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等自然景观,还有独特的屯堡文化、苗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在安顺,您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溶洞等自然奇观,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米粉、蜡染等美食和手工艺品。
此外,安顺市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博物馆,让您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四、毕节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夏季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左右。
这里有独特的丹霞地貌、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毕节,您可以游览美丽的织金洞、威宁草海等景点,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羊肉粉、荞麦面等美食。
此外,毕节市内还有许多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让您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尽情购物和娱乐。
五、遵义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夏季平均气温在24摄氏度左右。
这里有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在遵义,您可以参观红军长征起点、茅台酒厂等历史文化遗址和景区,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羊肉火锅、豆花面等美食。
此外,遵义市内还有许多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让您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尽情购物和娱乐。
中国凉都--六盘水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西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划定的特区。
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
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销两个特区设县,保留一个至今,即六枝特区。
2013年末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285.9万,人均GDP仅次于省会贵阳。
六盘水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
该市炎热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有四季美不同的特色旅游风光。
2005年经中国气象有关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品牌。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构成了市内的重要经济发展。
特产有风猪、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六盘水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有中国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先后获得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多项荣誉。
六盘水是一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城市,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因夏季气候凉爽舒适,平均气温仅19.7摄氏度,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
当前,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正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壮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倾力打造集“峰丛湿地城市”、“凉爽舒适城市”、“休闲运动城市”、“美食购物城市”于一体的“中国特色休闲旅游城市”,力争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城市。
中国唯一的“凉都”六盘水!太让人骄傲了!在全国各地开启“火炉”模式时有那么一个地方显得格格不入在这里夏天不怕中暑就怕着凉空调卖不掉不说还要盖棉被因为这儿常年均温只有19.5℃堪称是中国的避暑天堂了它还是中国气象学会认证的“中国凉都”它就是贵州的六盘水中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正所谓你在火炉露着腰我在凉都裹棉袄六盘水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凉爽舒适级气候达223天以上这里是个天然的大空调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6%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2万个是名副其实的氧吧蓝天白云常相伴峰丛湿地绿相融是许多人心中洗涤疲惫心灵的最佳栖息地、健康人生的疗养地它地处山区深处经济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不仅气候资源十分优渥矿产资源的含量也非常惊人其中以煤炭的储量最多高达700亿吨有着“西南煤海”的赞誉同时还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它虽处在深闺却拥有众多令人惊喜的风光这里有西南最大、最高的高原草场乌蒙大草原这里有世界最高的桥梁北盘江第一桥这里有世界第一大的铜排鼓布依神鼓这里有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这里有世界第一深竖井深达424米的盘县白雨洞这里有中国第一天坑水城花嘎天坑这里有世界上最高公路天生桥水城金盆天生桥这里有“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这里还有色彩神迷又动人的高山、湖泊更难得的是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57%还拥有全世界最集中的喀斯特地貌深藏不露的六盘水可谓是美不胜收“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让人眼花缭乱、忘乎所以01 走进有世界最高桥梁的北盘江北盘江作为珠江的源头河流之一从高原出发一路翻涌奔腾像一把巨斧将群山深深地劈开劈出了狂野高深的北盘江大峡谷造就了沿路无数的风景也养育了沿岸的无数生灵北盘江大峡谷由于人烟稀少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和原始森林于一体既有长江三峡的秀丽险峻也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壮美抬头便是北盘江第一桥是闻名于世的“世界最高桥梁”桥高565m桥面到谷底有200层楼高真不愧是“云端上的大桥”驾车行驶其间在峡谷与云海中穿行仿佛穿越一般壮美得令人惊叹02 走进自“夜郎”传说的源头牂牁江牂牁江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中国凉都简介嘿,朋友,今天想给你唠唠中国凉都呢!中国凉都那可是个超棒的地方,在贵州呢。
这地方啊,一提起就感觉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
你想啊,在大夏天,到处都热得像火炉的时候,凉都就像一个清凉的小世界。
那里的气候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夏天的时候,温度特别宜人,不冷不热的,就像一直在空调房里,但是又没有空调那种干巴巴的感觉。
风一吹,凉丝丝的,那是一种很自然、很舒服的凉意。
晚上睡觉的时候,你都不用开风扇,盖个薄被子,舒舒服服地一觉到天亮,连梦都是甜甜的。
凉都的山水也是一绝。
山是那种青葱翠绿的,看起来就特别有生机。
山上的树啊,就像一把把大绿伞,遮天蔽日的。
水呢,清澈得很,像镜子一样。
你要是去水边玩,能看到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像在跟你捉迷藏。
有些地方的水还形成了小瀑布,水从高处落下来,溅起一片片水花,那声音就像大自然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
当地的美食也能把你的胃给牢牢抓住。
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每一种都充满了浓浓的地方风味。
比如说羊肉粉,那羊肉炖得烂烂的,粉也特别劲道,再加上独特的调料,吃一碗,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还有烙锅,各种食材放在锅里烙,发出滋滋的声音,香味能飘出老远,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这里的人也特别热情。
你走在路上,随便跟一个人问路,他们都会特别热心地给你指路,有时候还会跟你唠上几句家常,就像你是他们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他们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那种笑容特别有感染力,让你也不自觉地跟着笑起来。
在凉都,你可以找个小院子,坐在那里喝喝茶,看看周围的风景,听听鸟儿的叫声。
或者去山上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里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能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恼,让你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反正啊,中国凉都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只要你去过一次,就一定会爱上它的。
六盘水市——中国凉都,贵州省第三大城市,素有西南煤都之称,地处云贵川交接,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有“凉都”之美誉。
六盘水市现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界于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 、东经之间,总面积992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
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钟山区的大湾镇飞地嵌于毕节地区西南部。
目录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烹饪文化民俗文化特产文化宗教文化历史古迹地理位置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
水岭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
历史简介今六盘水市境史前是古人类的重要栖息地。
贵州省目前发现的早期智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
盘县大洞出布在六盘水市。
盘县大洞出土的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土的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石呈现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被命名为“大洞人”。
大洞出土的石制品显示出勒瓦类哇类似技术。
水城硝灰洞出土距今8万年的人城硝灰洞出土距今8 牙化石具有早期智人特征,被命名为“水城人”。
硝灰洞出土的石制品系用“锐棱砸击法”打制而成。
六枝桃砸击法”打制而成。
六枝桃花洞出土有距今一万多年的花洞出土有距今一万多年的晚期智人“桃花洞人”的股骨化石,用“锐棱砸击法” 打击的石制品和穿孔贝壳等历史沿革今市境为夜郎国地战国时期今市境为夜郎国地设立郡县汉代设立郡县隋朝时期改郡为州唐代今市境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二州俱为羁縻州。
于矢部内附,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普安路总府;元时期于矢部内附,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普安路总府;罗殿国内附,被命为普定万户,旋改普定府;罗氏鬼国内罗殿国内附,被命为普定万户,旋改普定府;罗氏鬼国内附,普安安抚司改为普安州明时期普安安抚司改为普安州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六盘水市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六盘水市1987年撤销水城特区,设立六盘水市钟山区和水城县。
中国凉都,全国文明城市,江南煤都,全球著名避暑城市,编写一段这里没有夏季炎热的高温,最热的时候气温也不会超过30度,这里被称为“中国凉都”。
这里是为全国文明城市,全球著名避暑城市。
她就是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凉都的六盘水市。
六盘水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年均温13至14℃,1月均温3至6.3℃,7月均温19.8至22℃。
六盘水的凉并不是某座山或某一小区域凉快,它是整个六盘水辖区内都凉快。
六盘水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境内有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玉舍滑雪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韭菜坪景区、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等多处著名景点,六盘山因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连续多次入选国家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
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江南煤都”。
过去,六盘水“吃煤饭”“念煤经”。
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非但没能带动六盘水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让六盘水陷入了困境。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六盘水进行了艰难的突围。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亦是六盘水转型的方向所在。
满山的“致富果”“井喷”的旅游业,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屡建奇功,也让六盘水渐渐摆脱了对煤炭的单一依赖。
日前,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候,走进六盘水,解码其转型发展之道。
“夜郎国”面临转型压力《史记》里说“夜郎者,临牂牁江……”据说,此中的夜郎者就是六盘水。
那时的夜郎国,是汉帝国邻近的一个小国家,位于今天的贵州省西部,包括六盘水及其周边的一些区域。
由于交通不便,跟外界基本没有交流,所以它的国君还闹出了“夜郎自大”这样的千古笑话。
以前,说起六盘水,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煤炭。
六盘水的煤炭远景储量达844亿吨,探明储量220亿吨。
长江以南,江南缺煤,独富贵州。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六盘水凉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三、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四、总结正文【引言】六盘水凉都是我国贵州省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被誉为“中国凉都”。
它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诗词来领略六盘水凉都的风采。
【六盘水凉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六盘水凉都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这里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日凉爽,秋高气爽,冬季无严寒。
正是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六盘水凉都成为了避暑胜地。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1.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和凉爽,展现了六盘水凉都宜人的气候。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六盘水凉都地区的自然风光,四季更替,生机盎然。
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寓意着六盘水凉都的地理位置优越,登高望远,美景尽收眼底。
4.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形容了六盘水凉都地区的山川地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总结】通过以上诗词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六盘水凉都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
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是人们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的城市
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的避暑城市是贵州省六盘水市。
六盘水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我国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六盘水市是贵州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贵州省西部的乌蒙山区。
六盘水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秦统一中国后,为巴郡汉阳县属地。
六盘水市的气候介绍:
市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年均温13至14℃,1月均温3至6.3℃,7月均温19.8至22℃。
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
无霜期200至300天。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平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表水体(不计界河水)25.5亿立方米。
文稿凉都简介六盘水气候宜人。
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58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19.8℃,是消夏避暑的胜地,全年凉爽舒适级和舒适级以上的时间为223天以上,2005年8月,中国气象学会向六盘水市政府颁布了“中国凉都·六盘水”证书。
六盘水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南、北盘江流域两岸、八担山片区孕育着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
已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在建省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还有一批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煤六盘水地下埋藏着“百年挖不完”的地下乌金,现已探明煤炭储量174亿吨,炼焦煤储量占江南地区的80%,煤层气储量1.4亿立方米,占贵州总储量的45%。
凉都彝族火把节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在今天的山地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的考察中发见到这个节日“祭火”的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
凉都汽车拉力赛4000公里,是中汽联赛事主管计算出的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在六盘水举办4年来,车手们在雄奇险峻、秀丽妩媚的六盘水山路上驾驶赛车驶过的行程。
将继续承办全国汽车拉力赛,拉力赛与六盘水的缘分就此奠定。
于是,六盘水拉力赛创造了多个第一。
每年一到夏季,全国众多车迷就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六盘水,咳速停、万宇、佳通、斯巴鲁、上海333、庆阳等豪门车队,韩寒、林志颖、刘曹东、徐浪、魏红杰等车坛名将不仅在六盘水群雄逐鹿,更是将在六盘水凉爽怡人的夏季、雄奇险峻的山道上进行的极速狂飙看作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中国凉都”六盘水市近年来,“到六盘水避暑去”已经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气候资源独特。
境内最高海拔2900米,最低海拔586米,立體气候明显。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凉爽舒适级气候达223天以上,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在六盘水,不仅可以享受19℃的夏天,还可以纵情畅游千年牂牁江,探寻古夜郎文化的悠远神秘;探秘世界最大千年古银杏部落,感悟生命的坚韧顽强;远眺世界第一高桥—都格北盘江大桥,惊叹中国云端上的奇迹……除了这些,野玉海、梅花山、乌蒙大草原、大洞竹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六盘水位于贵州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
当地历史文化悠久。
距今3亿至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板块运动、海洋抬升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群。
六盘水市也是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
1993年考古发现距今20多万年的“盘县大洞人”,是贵州发现的最早智人,大洞人遗址也因此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水城硝灰洞发现距今8万年的“水城人”、六枝桃花洞发现距今1万年的“桃花洞人”,同样证明了六盘水的悠久历史。
六盘水在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属地,留下了神秘的古夜郎文化;秦统一中国后,为巴郡汉阳县属地;汉代,中央王朝在六盘水境内设立郡县,并驻军推行屯田政策,大批移民迁入该地区;隋代,改郡为州;唐承隋制,今市境内,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二州为羁縻州;明代,实施改土归流,中原文化逐渐渗入;清雍正年间,基本完成改土归流,中央政权直接对县级政区进行统治。
今天的六盘水“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水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是一座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也是我国首座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说的正是六盘水的四季美景。
我爱的凉都
六盘水市位于中国贵州西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
全市国土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98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310万。
城市建成区5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60万。
六盘水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有煤、铁、铅、锌、铜、银、金、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煤层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已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煤种全、煤质好、易开采,素有“江南煤都”、“江南煤海”之称。
市内有
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水城水泥股份公司、盘县发电厂、盘南发电厂、野马寨发电厂等骨干企业,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制造是全市的经济支柱。
200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9〕55号)将六盘水市列为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区试点。
六盘水气候宜人。
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58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19.8℃,是消夏避暑的胜地,全年凉爽舒适级和舒适级以上的时间为223天以上,2005年8月,中国气象学会向六盘水市政府颁发了“中国凉都·六盘水”证书。
六盘水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南、北盘江流域两岸、八担山片区孕育着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
已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在建省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还有一批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六盘水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川、滇、黔、桂结合区域中部,是“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贵昆铁路、内昆铁路、水柏铁路、株六复线、盘西铁路、六盘水南编组站,六沾复线正在建设。
以水黄高等级公路、GZ65号国道主干线、水盘公路、盘百公路为主干,县乡村三级公路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六盘水市在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凸现。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0.64亿元,同比增长15.8%;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07.89亿元和49.31亿元,同比增长28.34%和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51亿元,同比增长3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34亿元,同比增长18.6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918.9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50,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8%。
这就是凉都,我爱凉都,凉都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