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的萌发(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新鲜的豆类种子如豌豆、黄豆等;
2.透明玻璃瓶、湿纸巾、盘子等实验用具;
3.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发芽,生长为植物的过程。
2.实验操作(15分钟)
a)每组学生准备一小瓶,将湿纸巾放入瓶中;
b)将豆类种子放入湿纸巾中,适量添加水;
c)在自然光下摆放瓶子,并记录观察每天的变化。
3.实验记录(15分钟)
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并在笔记本上做好实验记录。
4.讨论及总结(20分钟)
a)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萌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b)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概括种子的萌发过程。
5.实验报告(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加深对种子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在实践中学习、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种实验案例更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进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难度和深度。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下5.1《种子萌发》第二课时教案(板书课题)(刘老师工作室制作)[教学意图及效果]集中学生注意力,确立本课学习活动主题。
2.探究实践一、制订研究计划,证明假设1.提问:你是否种过植物,它发芽了吗?在什么条件下发芽的?学生:我种过葫芦,把种子埋在地下,然后浇水,过几天它就发芽了。
2.提问:通过大家交流,你觉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阳光、水、空气,还需要合适的温度。
[教学意图及效果]结合生活中种植的经验,寻找种子萌发条件的线索。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是不是这些因素影响种子萌发。
研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要一个真空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们无法来操作,因此我们这节课主要研究阳光、温度和水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
提问:怎么用实验证明这三个因素会影响种子萌发?如果我想研究水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怎么做?小组讨论、交流:这个实验需要两个人来做,准备两粒种子种到土里,一粒种子浇水,另外一粒不浇水,看一看哪个会发芽。
提问:你觉得她的这个想法可行吗?4.谈话:就像我们同学说的,需要通过对两粒种子进行比较,看哪个条件下的种子会萌发,才能判断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关于水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设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请你来阅读设计公告牌,思考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学生阅读设计公告牌。
[教学意图及效果]利用设计公告牌这个脚手架,为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提供帮助。
5.提问:通过阅读实验公告牌,谁能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学生: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不给种子浇水,对照组给种子浇水,但是这两粒种子都要受到阳光照射,放到相同的温度下。
提问:为什么要放到相同温度下且都受到阳光照射?学生:如果不放到相同温度下,最后不知道是温度还是水影响了种子萌发。
谈话:为了我们实验的公平,通过设计公告牌可以看出在这个实验中既要有改变的量也要有不变的量,但改变的量只有一个,如果我们所有因素都改变了,就像大家说的,不能够比较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种子萌发。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种子萌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生动形象地引入生命无处不在,植物也是生命的一种。
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吃到植物,人们用植物也可以制作出各种衣物以保护自身。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植物的种子,种子萌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不知道什么是种子萌发的,但是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它。
2. 学习新知识首先,我们用显微镜看一下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里有一颗小小的胚芽,还有一些营养物质,胚芽可以长成一棵植物。
在雨水和阳光的作用下,种子的壳子会裂开,植物开始从地下探出头来,往上生长。
而在种子壳裂开之前,营养物质的作用达到最大。
3. 科学探究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有很多的原理、过程,但是这些原理、过程有没有什么关联呢?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
我们把一颗种子从外面看不出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容器里面,不断地加水,几天之后就能看到小小的芽正在往上生长,根往下扎。
根据上述介绍的原理、过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种子含有很多的“储备物”,也就是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为胚芽生长提供能源。
再加上适宜温度的作用,胚芽的呼吸加快,营养物质得到了充分利用。
这时,就可以看到种子中的萌芽了。
4. 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现在,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同学都可以拿到两颗干净的黄豆。
我们使用纸巾插在小盆里,然后将黄豆放在纸巾上,再淋上适量的水。
大家可以贴上自己的名字,每天观察一下,看看豆子的变化。
5. 活动总结通过这一次的实际操作和理论认识,你们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并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你们发现科学的乐趣,也了解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调查一下你身边的植物有哪些常见的种子,向同学们报告,并说一下你对种子萌芽过程的见解。
种子的萌发教案初中生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掌握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1. 植物种子的样本;
2. 显微镜;
3. 纸杯、湿纸巾、芽苗;
4. 课件或教材。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和种子分开,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保护和营养功能。
3. 实验:将一些植物种子放在潮湿的纸巾上,观察其萌发过程。
利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发芽后的内部结构变化。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吸水、分裂和生长等阶段。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6. 小结: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植物的萌发对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如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并比较。
教学反思:
1. 整体设计不宜过于复杂,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
2. 实验操作要简明易懂,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种子萌发过程;
3. 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种子的萌发教案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种子)师:对。
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板书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师:老师在课前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芸豆、莲子、玉米、松。
)。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展示植物种子的名称。
师:对,很好。
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
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二、种子的结构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浸泡过24小时的种子,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解剖观察,并且结合以下问题以及课本插图5-1,将你们解剖好的植物种子粘帖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上!并且将种子各部分名称标上去。
然后请几组同学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种子的结构。
学生准备观察师:观察植物种子,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师: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解剖观察植物种子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1、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3、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4、对于种子本身而言,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解剖观察(5min)请学生上讲台讲述(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师:跟大家讲得一样,大豆以及其他豆类种子结构就是CAI展示大豆种子的结构。
初一生物(下)第二章种子的萌发(3课时)第一节种子的结构(1课时)导学指要学习目标1、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明确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种子的结构及各结构的主要功能的基础知识。
2、明确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树立事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观点。
3、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比,培养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内容简析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种子的结构以及各种结构的作用;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2、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节。
只有知道了种子的结构,理解种子各结构的作用,才能很好地学习后面关于种子的成分、种子的萌发等有关知识。
在种子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胚,一个胚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3、本节课中,观察玉米种子以及其子叶这两点是难点内容。
自我测评一、填充题1、种子的结构中,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__。
2、种子的胚中具有1片子叶的植物叫做_____植物。
种子的胚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_____植物。
3、在浸软的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后,看到剖面上大部分变成了_________色。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你看到玉米种子里的子叶与哪个结构相连( )A、种皮B、胚芽C、胚根D、胚轴2、玉米种子中子叶的作用是( )A、保护胚B、贮存营养C、发育成幼苗D、转运营养物质3、下列不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A、花生B、高粱C、大豆D、绿豆4、一粒种子能够长成一棵植物,下列哪项条件能保证实现( )A、有两片子叶的种子B、完整胚乳的种子C、有完整胚的种子D、有一片子叶的种子5、解剖玉米种子的正确方法是( )A、在种子侧面,从中央纵切B、在种子正面,从中央纵切C、在种子侧面,从中央横切D、在种子正面,从中央横切三、识图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1、填序号:胚_____胚根_____胚轴_____子叶_____种皮_____胚乳_____果皮和种皮_____2、菜豆种子的胚由图中______组成。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重点)②阐明种子各部分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难点)①通过观察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鼓励学生培育幼苗,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培养种子萌发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和比较,自己归纳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由于学生亲自培育,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很容易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背诵教材学到的,所以印象会非常深刻。
在学生进行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回忆种子的结构,呼吸作用和识别幼苗的结构,最终让学生在这之间建立关系,从而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联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得知,当幼苗长出第一片绿叶,就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逐渐积累,同时,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慢慢消耗,子叶或胚乳消失,学生同时也明白了在农业中选用子粒饱满,完好无损的种子。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分组进行培育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
(菜豆和玉米种子数粒,玻璃杯或塑料瓶,其他废弃装置等,清水。
)每小组分工合作,隔两天种下菜豆和玉米种子数粒,细心培育。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挂图。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展示作品激发兴趣3分钟过渡:同学们对以上知识掌握的很牢固,这节课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延伸,充分利用我们的感官来感受种子萌发时的神奇。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粒种子怎样发育成幼苗的。
(板书)种子的萌发2学习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重点)②阐明种子各部分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难点)展示作品1.每小组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装置展示出来。
对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表示赞扬,从而体会农民的辛苦。
2.评选最优秀一组,说说培养过程。
作品展示:1作品展示:2器皿在家随意选择。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
它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也为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一活动,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探究的尝试和感悟。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科学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
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
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1、从实验中观察、找到种子相应的结构
2、说出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究和教师精讲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
教案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会关爱他人
教案重点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案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二)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或蚕豆)种子和玉M种子
2、FLASH:(1)植物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3、视频文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3段)
教案过程
作业
利用两个花盆,用沙子栽培两株植物,一株只浇水,另一株除了浇水外,还施加少量的氮肥,定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