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98.36 KB
- 文档页数:2
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湿地保护形式的创新和丰富。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向全社会传播湿地保护、恢复、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方法,并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但在众多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作中,宣教内容没有特色,缺乏宣教设施,宣教方式单调雷同现象仍较为突出。
本文从科普宣教体系概况、宣教存在问题以及宣教建议等方面,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进行探索,以期为我国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南侧,黄河北岸,面积为12222公顷,由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敕勒川5个片区组成,是沿黄高纬度寒冷干旱地区大型国家湿地公园。
多年来,湿地公园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湿地资源保护工作。
2016年8月,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包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经过多年的保护,湿地生物种群、数量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5种,陆生脊椎动物225种,其中,鸟类17目51科228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
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为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素材。
二、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概况1.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完善湿地科普宣教设施,建立了占地2057平方米的集办公、宣教、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楼1处,湿地科普长廊、观鸟台、亲水栈道等科普活动场所也逐步建成,并设置了导览图、指示路标、警示牌、动植物解说牌等400余块。
另外,建成水文水质及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布设鸟类监测样点15个、植物调查样地95个、水文水质监测点23个、土壤监测点4个,定期开展湿地资源调查与水样监测,并配备了高倍望远镜、800毫米定焦相机、无人机、气相色谱仪等专业生态探索设施,以便于各项科研监测与宣教活动的开展。
关于加大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的分析探讨闫美华(包头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内蒙古包头014030)[关键词]黄河湿地;生态建设;包头市[摘要]包头市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并具有离城区较近、景观特色鲜明等特点。
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功能,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包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河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几年来,已杜绝了大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落户于沿黄大堤内外,沿黄景观大道、蓄洪区、景观风貌区、生态保护区、绿化带已逐步开始建设。
但黄河湿地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我们就如何加快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P3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10)12-0025-02黄河湿地是包头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包头市湿地类型较为丰富,面积较大,是内蒙古西部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大的地区之一。
全市现有湿地36026.3h 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3%,其中:黄河滩涂湿地29339hm2,占湿地面积的8114%,分布于黄河沿线;湖泊和内陆湿地6687.3h m2,占湿地面积的18.6%,主要分布于大青山北部地区,其中城区湿地和城郊湿地面积较大,多数湖泊、河流、沼泽地因特有的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难得的宝贵资源。
自2007年包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河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战略以来,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日新月异,南海子生态环境已得到改善,天鹅及其他水禽在南海子的繁殖和迁徙数量逐年增加,为全市湿地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沿黄大堤内外已杜绝了大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落户,沿黄景观大道、蓄洪区、景观风貌区、生态保护区、绿化带逐步开始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基于此,我们对如何加快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讨。
浅析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功能发表时间:2019-07-09T17:05:11.350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作者:徐悦丽1 王开宇2 [导读] 本文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介绍,阐述了近年来建设对周边人文社会的影响,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1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内蒙古包头 014030 2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本文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介绍,阐述了近年来建设对周边人文社会的影响,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黄河湿地公园人文生态功能引言: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其独有的生态功能在整个生物圈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对于土生土长的包头人来说,干净、美丽的黄河湿地就是他们心灵的后花园。
因此,保护好黄河湿地,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是他们永恒的事业。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包头市市区南侧、黄河北岸。
总面积1.2万公顷,自西向东由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和敕勒川5 个片区组成,涉及包头市九原区、稀土高新区、东河区和土默特右旗4 个旗(县)区,见(图1)。
图1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维管束植物种类46科136属215种;5个植被型;野生脊椎动物242种,其中鸟类16目44科228种。
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生物多样性丰富,珍惜濒危物种众多。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片包头人心中的“后花园”,经过多年建设,2016年8 月,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包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见图2)由于公园距离包头市区较近,在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加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服务功能,服务当地居民,为居民创造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也至关重要。
图2目前,湿地公园建成之后有如下人文生态功能:1.开发各类生态旅游项目遵循“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持湿地公园原生态景观,适度开发不同主题的生态旅游项目。
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策略作者:王凯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湿地主要指的是不问其人工或天然、暂时或长久性的泥炭地、湿原、沼泽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咸水、半咸水或淡水,或流动或静止的水体,涉及低潮时水深低于6cm的水域,包括池塘、河口、湖泊、滩涂、水稻田、水库、河流、红树林、珊瑚礁等类型[1]。
作为地球生态环境中的关键内容,湿地与海洋、森林共同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发挥着保护海岸、美化环境、控制土壤侵蚀、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促淤造陆、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1 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内蒙古境内分布有以黄河流域、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为主的很多季节性与永久性河流,涵盖大小不等的近千个湖泊,全区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从荒漠和草原到森林、从盆地和平原到山地和高原均有分布。
通常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1.1 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野生动植物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源泉。
湿地中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思想创造的重要内容。
保护湿地的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水域生态和陆地生态的特征,属于水陆互相作用的自然过渡带,有“天然物种库”“天然水库”“生命摇篮”“地球之肾”之称。
森林和湿地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水是湿地系统的灵魂,森林是湿地之水的来源,森林只有密切配合湿地,才能发挥出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效益[2]。
可以说,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水这三者将湿地与森林两大生态系统紧密相连,通过两大系统的互补与协调来改善生态状况。
1.3 有利于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我国湿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涂等多种地域,跨越温、寒、热多种气候带,生物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157加强黄河湿地保护提升包头城市品质刘翠玲(中共包头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014060)摘要:本研究将包头市黄河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准绳,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路径,在综合应用结构式访谈、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定性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从生态空间、湿地资源、生态修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梳理了现阶段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包头;沿黄湿地;保护;建设;城市品质城市品质是自然物质品质与社会人文品质协调发展的一种 复合人居系统状态,城市品质的提升依赖于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相 辅相成'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 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向来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多方面的生 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包头黄河湿地作为包头城市发展繁荣的生存空间,不仅具有 自然物质品质之属性,而且富含社会人文品质之蕴意,是包头提 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
从自然物质品质上讲,黄河湿地为包头 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来源,是城市发展的 刚性保障,其健康与否直接关乎城市发展的品位与质量。
从社会 人文品质上讲,黄河湿地承载着深厚的湿地文化和浓郁的生态文 化,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忆,其价值效应直接影响城市整 体面貌与发展内涵。
因此,黄河湿地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湿地 文化的持续传承构成了包头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利用现状1.1黄河湿地生态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黄河湿地总体表现出生态空间萎缩现象。
一方面,由于黄河水量的持续减少及非常规性改道,周边农牧民的无组织耕 种和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使得包头黄河段湿地面积逐渐减小,功 能退化。
另一方面,包头市湿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边界 划定工作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存在一种概念性范围认知,生态空 间没有法律法规所认可的边界标志,致使湿地被他用或挤占现象 突出。
内蒙古包头湿地遥感动态监测及生态系统变化分析内蒙古包头市位于中国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其中湿地资源尤为丰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包头市的湿地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湿地的退化、水质污染等问题。
科学监测和及时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的湿地信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大量数据支持。
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的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技术,对包头市湿地的动态监测和生态系统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为包头市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内蒙古包头湿地资源概况内蒙古包头市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湿地资源。
包头市的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湿地、沼泽、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
这些湿地资源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保障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湿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1. 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是进行湿地监测和生态系统变化分析的基础,包括航拍影像、卫星影像等多种形式。
通过获取不同时间、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全面了解湿地资源的分布、变化情况。
2. 遥感影像处理遥感影像处理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分类等过程。
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得到湿地资源的信息,比如湿地的边界、面积、湿地类型等数据。
三、内蒙古包头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1. 湿地面积变化通过对一系列时相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包头市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据分析发现,包头市的湿地面积在过去的十年中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城市扩张、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退化和破坏。
2. 水质变化湿地的水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湿地水域的水质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包头市湿地的一些水域受到了农业污染和工业排放的影响,导致水质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小白河湿地风光资源保护l'O R K^f i n r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小白河湿地水环境质量分析郝静颐内蒙古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湿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 是自然界中具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之一: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休闲 的场所:湿地又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 种基因库”。
湿地的保护管理影响到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生态基础。
一、调查区概况小白河湿地作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属于稀缺的内陆半干旱中纬度湿地,是包括湖泊、沼泽、芦苇塘以及以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 合性湿地生态系统。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包头 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小白河湿地作为其 中一个片区,位于包头市正南方,离市区仅20公里,《内蒙古林业》2020年第4期23资源保护>I O!\«.O I J A r〇m:S T K V是包头市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对包 头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小白河湿地公园总 面积为2282公顷,湿地面积为1308公顷。
小白河 湿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昆都仑河与四道沙河,其次为地下水和大气降水。
现有资料显示,昆都仑 河与四道沙河是包头地区两条最大的入黄河流。
每 年汛期(6〜9月),处于昆都仑河防洪体系上游的 昆都仑水库会根据汛情向昆都仑河泄洪。
在非汛期,昆都仑水库没有下泄流量,但是昆都仑河仍保持有 少量水流。
四道沙河与位于包头市北面的截洪沟、三道沙河一起组成防洪体系,汛期承接两岸雨(洪)水。
非汛期河道内水源主要为食品、化工、稀土等 工厂排出的废水。
2007年2月,昆都仑河上游开始实施昆都仑河 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防洪工程、景观蓄水工程、人 工湖群工程,并建设昆都仑河湿地公园,造成昆都 仑河水面变窄,进入小白河湿地水量大幅减少。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区段的三个片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
小白河和南海湖片区在2012-2018年湿地面积逐年增加。
昭君岛片区2018年湿地面积明显增加。
同时探讨湿地土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一、引言包头黄河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污净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好珍贵的湿地资源、协调好湿地利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1年底,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正式发文批准成立,2016年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
湿地公园总面积12222 hm2,包含五个片区。
目前,湿地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体系基本建成,湿地公园的建设也较好地发挥了湿地保护、科研、科普宣教与社区发展等功能。
二、研究目的本文针对受人为影响较显著的三个片区——昭君岛、小白河和南海湖为研究区域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片区内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全面、准确掌握湿地公园内土地利用现状,为下一步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湿地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1 研究内容以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区段的三个片区,每三年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
探讨湿地土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2研究方法按照2007年8月10日发布实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1010-2007),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
其中一类分级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和其他土地等。
市三区湿地公园内土地类型主要包括湿地、林地、耕地、草地、建筑构筑(将公园内建筑用地归为一大类)。
调查采用GPS现地核查与卫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
共调查湿地公园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三个片区。
3.2 调查结果南海湖片区2012-2018年湿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和建筑构筑逐渐减少。
保护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保护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黄河湿地自然保
护区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这
个自然区域,以确保它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1.了解黄河湿地的价值
我们必须认识到黄河湿地有多么宝贵。
它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
包括珍稀的濒危动植物。
它也是水源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
了解这个范围的重要性将激发人们保护这个地区的意识。
2.加强监管和执法
政府应该加强对黄河湿地的监管和执法,以消除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假如有人故意破坏生态系统,要依法惩处。
此外,我们也可以提
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习惯和行为。
3.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护自然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此,
可以制定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和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福利,使得人民的生产生活不致因
为保护生态而受到负面影响。
这么做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并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4.加强科学研究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湿地,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环境的信
息和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因此,应该加强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培
训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保护黄河湿地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
公众需要认真对待湿地保护工作,要推进文化建设,强化公民意识,
提高人民保护湿地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黄河湿地这个自然
的宝藏,从而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内蒙古包头湿地遥感动态监测及生态系统变化分析内蒙古包头市地处黄河上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这里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
而内蒙古包头湿地作为这一地区的重要生态系统,在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包头湿地进行动态监测及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更有助于掌握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包头湿地资源概况包头湿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包括观音山湿地、乌市湿地、日家湾湿地、大桥湿地等,总面积达到约500平方公里。
这些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珍贵的生态保护区和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由于城市和工业发展的不断扩张,包头湿地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动态监测及生态系统变化分析成为当务之急。
二、包头湿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对地表信息进行非接触式观测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时效性等优点,适用于包头湿地的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获取卫星影像、空中摄影图像等方式,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像解译、信息提取,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湿地植被信息、水体变化、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数据,为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包头湿地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可以了解到该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湿地植被的覆盖状况、水体的变化情况等。
在这方面,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湿地面积的准确测量,还可以根据不同波段的影像数据对湿地植被进行分类提取,得到湿地植被生长状态和覆盖程度的详细信息。
遥感技术还可以利用多时相影像数据,判断水体面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湿地的水文情况,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四、包头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五、包头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包头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以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内蒙古包头湿地遥感动态监测及生态系统变化分析内蒙古包头市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城市。
湿地是包头市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包头市的湿地资源,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采用遥感技术对湿地进行动态监测和生态系统变化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包头湿地资源概况包头市地处内蒙古高原,气候以干旱为主,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
由于地处黄河上游,包头市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
包头市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乌兰海区域,主要有白泉湿地、南泉湿地、小江河湿地等。
这些湿地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生态旅游资源。
2. 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一种手段,其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获取快捷、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湿地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湿地面积、植被覆盖状况、水体分布情况等信息,实现对湿地的动态监测和生态系统变化分析。
3. 包头湿地遥感动态监测实践近年来,包头市政府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采用了遥感技术对包头市的湿地资源进行了动态监测实践。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可以清晰地获取到不同时间段内包头市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以及植被和水体的分布变化情况。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深入分析湿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系统变化分析及对策建议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为包头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客观的依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湿地资源的退化情况、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以及水体质量的变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比如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优化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控制污染源等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包头市的湿地资源。
5. 对包头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在湿地保护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动态监测和变化分析中的优势,建立完善的湿地监测系统,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