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 MSC206(81)决议通过的FSS Code第5章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修正案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章通则1适用范围1.1本规则适用于经修正的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2章所提及的消防安全系统。
1.2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于2002年7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的消防安全系统。
但是,除另有明文规定外,2002年7月1日以后通过的本规则修正案,应仅适用于在该修正案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
参考文件:IMO决议:1.Res.MSC.292(87)2定义2.1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2.2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3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系指经修正的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2章所确定的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
2.4就本规则而言,在公约第II-2章中所提供的定义也适用。
3等效物和现代技术的使用为了适应现代技术和消防安全系统的发展,主管机关可以批准非本规则规定的消防火安全系统,只要其满足公约第II-2章F部分的要求。
4有毒灭火剂的使用所采用的灭火剂,主管机关认为其本身或在预期使用条件下,将发生一定数量有毒气体足以危害人身者,不准使用。
第2章国际通岸接头1适用范围本章详细规定了公约第II-2章所要求的国际通岸接头的技术要求。
2技术要求2.1标准尺寸国际通岸接头法兰的标准尺寸,应符合下表要求:国际通岸接头标准尺寸表2.1名称尺寸外径178mm内径64mm螺栓节圆直径132mm法兰槽口直径为19mm的孔4个,等距离分布,在上述螺栓节圆直径上,开槽口至法兰盘外缘法兰厚度至少为14.5mm螺栓及螺母4副,每只直径16mm,长度50mm2.2材料和附件国际通岸接头应用钢或其他等效材料制成,并设计成能承受1.0N/mm2工作压力。
其一端应为平面法兰,另一端则有永久附连的配合船上消火栓和消防水带的接口。
国际通岸接头应与1只承受1.0N/mm2工作压力的任何材料的垫片及4只长度为50mm、直径为16mm的螺栓4只、直径为16mm的螺帽和8只垫圈一起保存在船上。
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18.760一线手记 Site Notes船舶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数量的核定方法久之,部分船东、机务、甚至主管当局检查官和船检认为称重时必须要将钢瓶移离原来的位置。
其实,这样的理解存在误区。
缘何会容易出现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很大程度源于业界对一些相关公约和法规的了解不深有很大关系。
其中以下三点需要高度关注。
一是在公约和法规对装置的配备要求方面,SOLAS 公约81修正案已明确“应设有设施,以便船员能贾建雄 CCS浙江分社建造海工处验船师,主要从事轮机、消防建造检验及研究。
先后在宁波、舟山等地从事船舶建造检验、营运检验和产品检验等工作。
在国内核心期刊、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28篇。
近日,某轮在接受中间检验期间进行了固定式CO 2灭火系统的定期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笔者见证了整个过程,当时船上环境温度高达38℃。
在进行钢瓶称重时,验船师提出钢瓶未从原来位置移开不符合要求,且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中采用超声波液位测量法直接称重,同样不符合要求,应该先检测气瓶本体温度是否超过31℃。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不是个案。
船舶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尤其是固定式CO 2灭火系统称重是船舶营运过程中一项重要而极为普遍的工作。
长期以来,船舶多采用台秤检测灭火剂的重量,这样的检测设备决定了特定的检测方式:需要将CO 2钢瓶逐个从原存放架上移下来再放到台秤上。
后来,采用杠杆秤越来越普遍,但是杠杆秤需要特定的挂钩(支点),瓶组上部往往受空间限制等原因造船时没安装此支点,且钢瓶紧固在瓶组架上、瓶与瓶之间间隙很小,因此称重时也需将钢瓶移离原来的位置。
久而安全地检查容器内的灭火剂数量”,之后公约指向FSS 并一直有此规定。
针对中国旗海船,1992《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也有与81修正案同样的规定;之后,法规历经修订但要求均一致。
需要特别说明上述要求针对所有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
MSC.98(73)决议(2000年12月5日通过)通过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海安会,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28(b)条关于本委员会的职责,注意到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Ⅱ-2章的修订(以下简称“本公约”),认识到有必要继续强制应用,经修订的本公约第Ⅱ-2章所要求的消防安全系统,注意到本委员会以MSC.99(73)决议特别通过了经修订的本公约第Ⅱ-2章,其使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按照本公约的规定成为强制性要求,业已审议了在其73次会议上建议的FSS规则的文本,1.通过了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其文本载于本决议的附件中;2.敦请本公约各缔约国政府注意:在经修订的本公约第Ⅱ-2章生效后,FSS规则将于2002年7月1日生效;3.要求秘书长将本决议案核证无误的副本及其在附件中所载的FSS规则的文本分发给各缔约国政府;4.进一步要求秘书长将本决议案的副本及附件分发给非本公约缔约国的本组织成员国政府。
含MSC.206(81),MSC.217(82),MSC.292(87),MSC.311(88)附件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目录前言第1章 通则第2章 国际通岸接头第3章 人员保护第4章 灭火器第5章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第6章 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第7章 固定式压力水雾和细水雾灭火系统第8章 自动喷水器,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第9章 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第10章抽烟式探火系统第11章低位照明系统第12章固定式应急消防泵第13章脱险通道布置第14章固定式甲板泡沫系统第15章惰性气体系统第16章固定式碳氢化合物气体探测系统(MSC.292(87),2012年1月1日生效)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前言1本规则旨在为经修正的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公约第Ⅱ-2章所要求的消防安全系统提供特定工程技术规定的国际标准。
22002年7月1日或以后,根据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的本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将作为强制性要求。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目录序言第1章 总则第2章 国际通岸接头第3章 人员保护第4章 灭火器第5章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第6章 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第7章 固定式压力水雾和细水雾灭火系统第8章 自动喷水器、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第9章 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第10章 取样探烟系统第11章 低位照明系统第12章 固定式应急消防泵第13章 脱险通道的布置第14章 固定式甲板泡沫系统第15章 惰性气体系统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前言1本规则的目的是为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2章所要求的消防安全系统提供具体工程规范的国际标准。
2在2002年7月1日或以后,本规则对于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所要求的消防安全系统将具有强制性。
本规则今后的任何修正案都必须按该公约第VIII条规定的程序予以通过并生效。
第1章 总则1适用范围1.1本规则适用于经修正的《1974年安全公约》第II-2章所述消防安全系统。
1.2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本规则适用于2002年7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的消防安全系统。
2定义2.1主管机关系指船舶的船旗国政府。
2.2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3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系指经修正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2章中定义的《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
2.4就本规则而言,公约第II章规定的定义同样适用。
3等效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为了给消防安全系统的现代技术和开发留有余地,如果能满足公约第II-2章F部分的要求,主管机关可以认可本规则中未予规定的消防安全系统。
4毒性灭火剂的使用如果主管机关认为,无论是本身还是在某种可能条件下,某灭火剂的使用会释放有毒气体、液体和其它物质,其数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应禁止使用。
第2章 国际通岸接头1适用范围本章具体规定了公约第II-2章所要求的国际通岸接头的规范。
2工程规范2.1标准尺寸国际通岸接头法兰的标准尺寸应符合下表要求:表2.1国际通岸接头标准尺寸┏━━━━━━━━━┯━━━━━━━━━━━━━━━━━━━━━━━━━━━━┓┃名称│尺寸┠─────────┼────────────────────────────┨┃外径│178 mm ┃┠─────────┼────────────────────────────┨┃内径│64 mm ┃┠─────────┼────────────────────────────┨┃螺栓圈直径│132 mm ┃┠─────────┼────────────────────────────┨┃法兰槽口 │直径为19 mm的孔4个,等距离分布在上述直径的螺栓圈上,开槽┃┃│口至法兰盘的外缘┃┠─────────┼────────────────────────────┨┃法兰厚度│至少为14.5 mm ┃┠─────────┼────────────────────────────┨┃螺栓和螺母│4副、每副的直径为16 mm,长度为50 mm ┃┗━━━━━━━━━┷━━━━━━━━━━━━━━━━━━━━━━━━━━━━┛2.2材料和配件国际通岸接头应用钢材或其它等效材料制成并设计成能承受1.0 N/mm2的工作压力。
第MSC.339(91)号决议(2012年11月30日通过)通过《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海上安全委员会,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关于本委员会的职能,注意到MSC.98(73)决议通过的《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以下称“FSS规则”),其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称“公约”)第II-2章已成为强制性规则,还注意到公约第VIII(b)条和第II-2/3.22条关于修正FSS规则的程序,在其九十一届会议上审议了按公约第VIII (b)(i)条提出和分发的FSS规则的修正案,1. 按公约第VIII(b)(iv)条规定,通过《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修正案,其文本载于本决议附件;2. 按公约第VIII(b)(vi)(2)(bb)条规定,决定该修正案须于2014年1月1日视为已被接受,除非在此日期之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公约缔约国政府或拥有商船合计吨位数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数50%的缔约国政府通报其反对该修正案;3. 提请公约各缔约国政府注意,按公约第VIII(b)(vii)(2)条规定,该修正案须在按上述2被接受后,于2014年7月1日生效;4. 要求秘书长按公约第VIII(b)(v)条规定,将核准无误的本决议及其附件中修正案文本的副本分发给所有公约缔约国政府;5. 还要求秘书长将本决议及其附件的副本分发给非公约缔约国的本组织成员。
***附件《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第3章人员保护1 现有2.1.2由下列二个新段落替代:“2.1.2.1 呼吸器应为1具自给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其瓶内储气量应至少为1,200 l,或1具其他型式的自给式呼吸器,其可供使用的时间至少为30 min。
呼吸器所有的空气瓶应能互换。
2.1.2.2 压缩空气呼吸器应设有听觉报警和视觉或其他装置,以在瓶内储气量降至不少于200 l前向使用者发出警报。
”第5章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2 在2.1.1.1的第二句后,新增句子如下:“未采用至少A-0级分隔分开并设有独立通风系统的相邻处所应视为同一处所。
固定式CO2灭火系统基础知识讲解● 固定式CO2灭火系统,最后的防线固定式CO2灭火系统作为船舶固定灭火系统中的较为重要的一种,也是《船舶设备安全证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作为船舶的机器处所、装货处所、燃油设备处所、液货船的货油泵舱等处所发生火灾后的最后措施,保证该系统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对保障人命财产、船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固定式CO2灭火系统,你需要知道的二氧化碳系统由CO2气瓶、瓶头阀、集合管、遥控释放站、施放阀、释放报警控制装置、声光报警器、压力表、喷嘴等主要部件组成。
固定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集中存放在专用的CO2站室内,通常将CO2钢瓶分成若干组,每组不超过12瓶,各组分别设有释放装置,根据被保护舱室的容积不同,施放相应数量的CO2。
钢瓶漆以红色并写有“CO2”字样。
此外,还应清晰、永久地标明容器重量、容积、液压试验压力、试验日期、出厂编号和检验印记。
目前,二氧化碳钢瓶主要有两种:68L和40L。
按结构可分为刺破式和杠杆式两种,刺破式是通过闸刀垂直或水平移动刺破瓶头阀的工作膜片而释放气体;杠杆式是通过放开压杆保险装置,利用灭火剂自身压力推开压杆而释放气体。
(手动杠杆式瓶头阀)(气动杠杆式瓶头阀)(CO2水平方向刺破阀)(CO2垂直方向刺破阀)二氧化碳系统报警施放装置通常是通过安装在二氧化碳间、遥控施放箱、拉索箱门分配阀上的行程开关的闭合来来实现报警功能。
泵舱间气动声响报警是利用行程开关的闭合控制供气电磁阀来实现报警功能。
(施放报警控制箱)(二氧化碳系统基本布置图)●国际公约及国内法规1、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规定:(1)500GT及以上的船舶上,设有燃油锅炉或燃油装置的A类机器处所;(2)设有内燃机的A类机器处所;(3)设有总输出功率不少于375KW的汽轮机或闭式蒸汽机的处所,无论其用于主推进或用于其他目的,如果该处所为周期性无人值班;(4)1000GT及以上客船的装货处所(除载运危险货物外);(5)2000GT及以上货船的装货处所(除载运危险货物外);(6)油船货泵舱以及超过4M2的油漆间和易燃液体物料间等,一般均装设固定式CO2灭火系统。
固定式灭火系统的公约要求SOLAS公约2000年修正案C部分-火的抑制第10条灭火4 固定式灭火系统4.1 固定式灭火系统的类型4.1.1 本条第5段所要求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可以为以下任何系统:.1 符合《消防安全系统规则》规定的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2 符合《消防安全系统规则》规定的固定式高倍泡沫灭火系统;和.3 符合《消防安全系统规则》规定的固定式压力水雾灭火系统。
4.1.2 如果安装了非本章要求的固定式灭火系统,该灭火系统应满足本章有关条款和《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的要求。
4.1.3 禁止使用以卤代烃1211、1301和2402以及全氟化碳为灭火剂的灭火系统。
4.1.4 一般而言,主管机关应不允许在固定式灭火系统中使用蒸汽作为灭火剂。
如果主管机关允许使用蒸汽,应只用于限定区域内作为所要求灭火系统的附加灭火措施,并应符合《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的要求。
4.2 固定式灭火系统的关闭装置如使用固定式灭火系统,可以允许空气进入或允许气体排出的受保护处所的开口应能够从该处所外部予以关闭。
4.3灭火剂储存室如果灭火剂储存在受保护处所的外面,则应储存在前防撞舱壁后面的舱室内,且该舱室不作其他用途。
这种储存室的任何入口应最好开向开敞甲板,并独立于受保护处所。
如果储存室位于甲板以下,则储存室的位置不得低于开敞甲板下一层,并应能由梯道或梯子从开敞甲板直接进出。
位于甲板下或未设从甲板进出布置的处所,应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用于排出处所底部的废气。
通风系统的大小应能做到至少每小时换气6次。
入口的门应向外开启,并且在这种储存室和毗连围蔽处所之间构成限界面的舱壁和甲板,包括门和关闭其任何开口的其他措施,均应为气密。
在应用表9.1至9.8时,上述储存室应被视为控制站。
(需要应急照明)4.4 其他灭火系统的水泵除那些服务于消防总管的泵外,为本章所要求的灭火系统供水的泵、其电源及其控制应安装在该系统所保护的处所的外部,且应布置成在所保护的处所失火时,不会造成该系统停止工作。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的修正案文章属性•【缔约国】海上安全委员会•【条约领域】民事•【公布日期】2006.05.18•【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伦敦正文《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的修正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1届会议于2006年5月18日分别以第MSC.206(81)号决议通过,2010年7月1日生效)第5章-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现有第5章案文由下述案文代替:“1适用范围本章具体规定了公约第II-2章要求的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规范。
2 工程规范2.1 总则2.1.1 灭火剂2.1.1.1 若要求灭火剂的数量能保护一个以上处所,则供使用的灭火剂数量不必超过所保护的任何一个处所所需要的最大数量。
该系统应配备通常为密闭式控制阀,且其布置可以将灭火剂输送至相应的处所。
2.1.1.2 在计算所需灭火剂的数量时,被转换为自由空气量的启动空气接收器的量应算入机器处所的总量中去。
或者,可以从安全阀接一根排放管,直接引向露天。
2.1.1.3 应为船员配备安全检查灭火容器中灭火剂数量的设备。
2.1.1.4 贮存灭火剂的容器、管路及其相关的受压部件,应考虑到其位置和使用中可能遇到过的最大环境温度按照主管机关同意的实用压力规则来设计。
*2.1.2 安装要求2.1.2.1 灭火剂分流管的布置以及喷嘴的位置应能使灭火剂得以均匀分布。
应使用主管机关认可的计算技术计算系统流量。
2.1.2.2 除非主管机关另行许可,用于贮存除蒸汽以外的灭火剂的压力容器,应按照公约第II-2/10.4.3条规定置于被保护处所的外面。
2.1.2.3 系统的备件应存放在船上并使主管机关满意。
2.1.2.4 对于阀门布置接入封闭管路的部分,这些部分应配备压力释放阀,且阀门外端应通向露天甲板。
2.1.2.5 被保护处所中所有排放管、设备和喷嘴的构造材料的熔点温度应超过925℃。
管路及其相关设备应得到足够的支撑。
2.1.2.6 应在排放管中安装能够进行第2.2.3.1款要求的空气试验的设备。
航海知识-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1.船舶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特点: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船上最重要的灭火设施之一,其具有释放方便、灭火效率高等特点,同时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比空气重、不导电、不腐蚀以及扩散性、浸透性强的特性,适用于机舱、泵舱、油漆间和货舱等封闭处所的电气、油类及其它可燃物质的火灾,灭火后对处所内的机械、电气、货物的损伤最小。
但二氧化碳气体能使人员窒息,其在运输、储存、保养、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人员受到意外伤害事故,操作人员害怕操作和不熟悉的现象较普遍。
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将规定数量灭火剂释放到被保护处所(规定的空间内)“三个规定/三个一定”2.船舶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法规要求---2011规则—部分举例《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1、《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规则 2011)第2-2章构造——防火、探火与灭火1. 一般规定1.4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1.4.1一般要求:(1) 不准使用其本身或在预期使用条件下会发出一定数量有毒气体足以危害人身的灭火剂;(2) 灭火剂分配管路的布置以及喷嘴的设置应能保证灭火剂均匀分布;(3)应设有设施用以关闭可能使空气进入或气体从被保护处所泄出的所有开口;——被保护处所的关闭装置;(4) 在任何处所中,空气瓶内含有的自由空气量如因失火释放在该处所内将会严重影响固定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可要求额外增加灭火剂数量;(5) 对于任何滚装处所和经常有人员在内工作或出入的处所,应设有施放灭火剂的视觉和听觉的自动报警装置。
听觉报警应位于在所有机器工作的状态下在整个被保护处所内都能听见的位置,且应通过调节声压或声调使该报警与其他听觉报警区分开来。
释放预报警应自动开启,如通过打开释放舱室的门启动。
报警所需的时间长短应为撤离该处所所需的时间,但是无论如何在灭火剂被释放前应不少于20s。
普通货物处所及仅配有局部释放装置的小型处所(如压缩机房、油漆间等)不必配备这种报警;对于载运闪点不超过60℃(闭杯)的原油或石油产品液货船的货泵舱,其施放灭火剂的自动声响报警装置若为气动,则供应的空气应为燥和清洁的;若为电动,则应布置在货泵舱外面,除非使用的是认可的本质安全型的声响报警装置;——声光报警、报警时间等。
上海市船舶检验处注册验船师考试试题(B级)第一部分B级案例分析一、单项选择题:轮机1、某货船机舱内设有如下水泵:舱底泵1台、排量为60m3/h;总用泵1台、排量为100 m3/h;消防泵1台、排量为60 m3/h;主机海水冷却泵2台、排量为30 m3/h;其中舱底泵、总用泵和消防泵均可用于舱底、压载和消防用,其管路之间均用隔离阀分隔。
在检验中,验船师发现该船机舱未按规范要求设分值:A 舱底泵;B 总用泵;C 消防泵;D 主机海水冷却泵之一。
答案 D船体2、当船舶的布置、结构、容积、处所的用途、乘客总数、勘划的载重线或准许的吃水等方面发生变动,致使总吨位或净吨位必须变化时,验船师必须对该船吨位重新丈量。
在某船其他方面均未改变,下列哪种情况改变后会引起该船的总吨位和净吨位改变?A 因航区改变,致使该船夏季干舷增加;B 集装箱船在航区改变后,增加了在舱盖和甲板上集装箱装载量;C 货舱舱口围板加高;D 空舱根据规范要求改为压载舱。
答案 C电气3、某船在营运检验时,验船师要求对应急发电组及应急配电板进行试验。
在正常情况下,该船应急配电板通过相互连接的馈电线由主配电板供电,在应急情况下,当主电源供电失效时,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之间的连接自动切断。
但在试验中,当主电源供电失效时,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之间的连接不能自动切断,最后在手动切断的情况下进行了该项试验,验船师要求该船立即修理。
请问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的连接馈电线应在何处设过载和短路保护,并在主电源供电失效时应能在何处能将其自动切断?A 主配电板上,主配电板上;B 主配电板上,应急配电板上;C 应急配电板上,主配电板上;D 应急配电板上,应急配电板上。
答案 B船体、轮机、电气4、起重设备在换证检验时应进行吊重试验,按规定的试验负荷进行吊重试验,重物吊离甲板后保持悬挂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A 5;B 10;C 15;D 20答案 A5、某设计公司2008年9月设计1艘15000DWT散货船,船艏甲板设有面积8.6M2油漆间,在采用何种灭火系统时与审图验船师交流。
船舶固定式灭火系统简介摘要:船舶固定式灭火系统是为了提高船舶安全性、预防船舶火灾而设计安装的保护设施,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介绍通常船舶上采用的固定式灭火系统。
关键词:船舶消防系统;泡沫灭火;二氧化碳灭火1.引言火灾是一种对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给人们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的事故。
航行于海上的船舶如果发生火灾,后果更为严重,由于船上地方狭小、设备集中、载有易燃物品,因而扑救条件比陆上差,人员脱险也较陆上困难,且很难得到快速的救援。
因而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施救,因此,船舶消防系统是船舶保证安全的重要系统。
2. 船舶消防系统概述船舶消防系统是为了预防船舶火灾,保护船上人员货物安全的设备系统。
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要求,船舶上除了必备的消防水系统,手提式灭火器,还必须设置符合《消防系统安全规则》的固定式灭火系统[1]。
固定式灭火系统的分类根据灭火介质的不同,一般分为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固定式压力水雾灭火系统等三种,每艘船根据其大小、航行区域、载货种类相应设置一种或几种固定式灭火系统[2]。
本文简要介绍了船舶上比较常用的是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和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2.1 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按其发泡倍数分为三种:发泡倍数低于20倍的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介于21~200倍之间的为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介于201~1000倍之间为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其中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具有发泡倍数高、灭火效率强、灭火迅速,极强渗透性等特点。
能快速充满大空间的火灾区域,阻断火灾的燃烧蔓延等特点,不但适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对于扑灭油类火灾更为合适。
因此船舶中除了机器处所外,货油舱甲板上也常采用泡沫灭火系统[3]。
泡沫液的灭火原理主要体现在冷却、窒息和隔离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泡沫原液和海水按比例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中混入空气而产生泡沫。
泡沫群大量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的表面与空气隔绝,同时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降低燃烧物附近氧气的浓度,起到窒息灭火作用。
即将生效的IMO及IACS新要求佚名【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11页(P140-150)【正文语种】中文●IMO公约、规则修正案、标准、导则清单决议号决议名称条款名称生效日期要求概要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强制MSC.201(81) 通过对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SOLAS第Ⅱ-2章2010-07-01 1、在第9.4.1.3.3之后补充认可的水雾喷嘴。
2、对经MSC31(63)次会议修正的第15条末尾一句进行了修改。
所有船舶乘客≥12的客船和总吨≥500的货船是MSC.201(81) 通过对经修正的1975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SOLAS第III章2010-07-01 1、对客船增加了配备婴儿救生衣的要求。
对于航程少于24h的客船,要求配备乘客总数的2.5%的婴儿救生衣,航程超过24h,则要求为每个婴儿配备一件;2、如成人救生衣设计没适合大尺寸人员(体重140公斤,腰围1750mm),则还应提供足够数量的适用这些人的救生衣。
所有船舶(除婴儿救生衣为客船外)乘客>12和总吨≥500是MSC.201(81) 通过对经修正的1976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SOLAS第Ⅳ章2010-07-01删除了涉及到1.6GHz示位标的内容。
同时,关于极轨道卫星的相关定义已不能准确反映COSPAS-SARSAT提供的业务(COSPAS-SARSAT同时提供中轨道静止卫星服务),对相关文字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所有船舶乘客>12和总吨≥300是MSC.201(81) 通过对经修正的1977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SOLAS第Ⅴ章2010-07-01考虑到海上置换压载水可能引起的盲区或水平视野的下降,新增了保持了望等措施。
所有船舶LBP≥55且总吨≥150是MSC.206(81)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2010-07-01 对整个第5章进行了修改,主要新增对控制装置的联锁要求,新增对CO2高压钢瓶的ISO参考标准、安全装置、安装后试验以及低压CO2灭火系统(如结构、压力试验和检验、安全阀、压力表和关闭阀、制冷装置、故障声响和视觉警报等)的要求。
安全检查复习题船舶证书和文书的检查一、单选题1、有散货船,现有证书到期日,2004年4月20日,展期至:2004年7月20日,换证检验完成日:2004年6月15日,则新证书有效期:A、2009年4月20日2、客船适航证书的有效期限不超过B、2年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船舶污染管理规则》的要求,自A、2003年1月1日起,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船、150总吨以上的气体运输船舶装运化学品船舶生效4、船舶载重线证书适用于国内航行的船长C、20米及以上的民用排水型海船,但不适用于非营业性游艇和运动艇以及高速船。
5、海上防止油污证书适用于A、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
6、《高速客船安全操作证书》年度审核在证书签发日期的每周年前后C、45天进行。
7、气胀式救生筏的有效期为1年,到期进行检验,公约规定经主管机关同意后可延长为C、17月8、沿海航行的所有D、400总吨及以的船舶和经核定可载运15人或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份船员须遵守的垃圾管理计划和船舶垃圾记录簿9、CO2气瓶应具有充装单位出具的气体所存重量记录,记载船上设置的固定式CO2灭火系统的CO2储备是的记录,在没有明显渗漏的情况下,海次称重有效期有效期为一般均为A、二年。
10、高速船的舱底外部检查一般应C、1年进行一次11、船舶签证簿用完后,应随船保存B、2年12、某货船,现有证书到期日,2005年5月3日,换证检验完成日:2005年1月2日,则新证书有效期到B、2010年1月25日13、卫星应急示位标应B、1年检测一次。
14、临时SMC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B、6月二、多选题1、沿海航区船舶应配备的图:B、航行图C、沿岸航行图D、港图2、高速客船必须具有经主管机关审核同意的哪些资料:A、《航行运行手册》B、《船舶操作手册》C、《船舶保养手册》3、在船舶检验簿中,客船必须持有下列哪些单页证书?A、海上防污油污证书C、海上船舶载重线证书D、海上客船适航证书4、船舶具有哪些情况时,海上防止油污证书即告失效?(A B)A、未经船检认可,对所要求的结构,设备进行重大变更的B、未按规定进行期间检验的5、船舶具有哪些情况时,船舶载重线证书即告失效(A、B、C、D)A、船体上层建筑发生实质变更,以致有必要增加干舷B、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C、船体结构强度降低到不安全的程度D、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期间检验的6、500总吨的油船应配备以下哪些记录(A、B、D)A、油类记录簿(机器处所)B、油类记录簿(装货处所) D、垃圾记录簿7、海上吨位证书失效条件(A、B、D)A、船舶布置发生改变B、船舶的容积发生改变D处所的用途发生改变三、是非题1、客船适航证书的有效期不超过5年(X)2、如换证检验是在证书到期前3个月内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日期起生效(X)3、国内证书航区分为;远海航区、近洋航区、沿海航区、遮蔽航区(X)4、航运公司经主管机关临时审核后,由主管机关签发不超过12个月“临时DOC证书”(√)5、海上适拖证书适用于从事拖航的拖船,有效期一般为单程1航次(√)6、国内沿海500总吨以上的中国籍和沿海运输船舶必须进行保险或取得其他财务保证,沿海船舶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海商法》规定的有关船舶的民事责任限额(X)7、按照海事局最新的规定,设计在静水时速为25海里及以上,在内河通航水域35公里以上的船舶为高速船(X)8、高速客船必须具有船检机构认可的航线运行手册、《船舶操作手册》、《船舶保养手册》、《维修计划》(X)船员管理部分一、判断题1、适任证书中有沿海航区未满500总吨船长、大副、二副、三副的职务(X)2、持有近洋航区的适任证书不能在沿海航区的船舶上任职(X)3、丁类适任证书是指近岸航区的适任证书。
5.2.4船长和高级船员是否熟悉船舶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位置、用途和操作?该设备是否状况良好且立即可用?控制站是否展示了释放程序和操作须知?问题主题机器处所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船舶类型油轮、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液化天然气船重组船舶检查问卷顺序船尾系泊甲板、应急站出版物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安全委员会.1/通函.1318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保养和检查导则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国际航运公会:《国际油轮和终端安全指南》第六版目标确保船员能在失火的情况下按照《船上紧急计划》作出有效反应。
行业指南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国际航运公会:《国际油轮和终端安全指南》第六版5.3.2.2二氧化碳一个二氧化碳系统通常由一组较大气瓶组成。
气体通过管路从气瓶歧管输送至扩散的喷嘴。
释放二氧化碳之前,应发出警报,警告该舱室的人员,让他们有时间撤离。
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安全委员会.1/通函.1318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保养和检查导则本导则按照《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2/14.2.1.2条之规定为所有船舶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提供最低建议保养和检查水平,旨在证明该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导则用来补充灭火系统厂家批准的保养说明。
某些保养程序和检查可由适任的船员执行,而其他一些应由专门受过此类系统保养培训的人员执行。
船上保养计划应指明建议哪部分检查和保养应由培训过的人员完成。
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且立即可用。
保养和检查应适当考虑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后按照船舶的保养计划实施。
船上保养计划应包含在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并应基于系统厂家的建议包括:1.保养和检查程序和说明。
2.要求定期保养和检查的进度表。
3.建议的备件清单;和4.检查和保养记录,包括维持系统在可用的状态下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该导则列明的规定适用于:●每月检查。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的修正案第5章-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现有第5章案文由下述案文代替:“1 适用范围本章具体规定了公约第II-2章要求的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规范。
2 工程规范2.1 总则2.1.1 灭火剂2.1.1.1 若要求灭火剂的数量能保护一个以上处所,则供使用的灭火剂数量不必超过所保护的任何一个处所所需要的最大数量。
该系统应配备通常为密闭式控制阀,且其布置可以将灭火剂输送至相应的处所。
2.1.1.2 在计算所需灭火剂的数量时,被转换为自由空气量的启动空气接收器的量应算入机器处所的总量中去。
或者,可以从安全阀接一根排放管,直接引向露天。
2.1.1.3 应为船员配备安全检查灭火容器中灭火剂数量的设备。
2.1.1.4 贮存灭火剂的容器、管路及其相关的受压部件,应考虑到其位置和使用中可能遇到过的最大环境温度按照主管机关同意的实用压力规则来设计。
*2.1.2 安装要求*ISO出版物-9809/1:可填充式无缝钢气筒(设计、构造和试验);ISO-3500:无缝钢二氧化碳筒。
对于船上的固定式灭火装置,具体说明船上固定式灭火装置使用的无缝钢二氧化碳筒的主要外部尺寸、附属件、填充速率和标识,以便加快相互交换能力;ISO-5923:防火-灭火剂-二氧化碳;ISO-13769:气筒-戳记标识ISO-6406:无缝钢气筒的定期检查和试验;ISO-9329,第1部分:压力用无缝钢管-技术交付条件-第1部分:具有特定室温性能的非合金钢;ISO-9329:第2部分:压力用无缝钢管-技术交付条件-第2部分:具有特定升温性能的非合金钢和合金钢;ISO-9330,第1部分:压力用焊接钢管-技术交付条件-第1部分:具有特定室温性能的非合金钢;ISO-9330,第1部分:压力用焊接钢管-技术交付条件-第2部分:具有特定升温性能的非合金钢电阻和电导焊接非合金钢管和合金钢管;2.1.2.1 灭火剂分流管的布置以及喷嘴的位置应能使灭火剂得以均匀分布。
应使用主管机关认可的计算技术计算系统流量。
2.1.2.2 除非主管机关另行许可,用于贮存除蒸汽以外的灭火剂的压力容器,应按照公约第II-2/10.4.3条规定置于被保护处所的外面。
2.1.2.3 系统的备件应存放在船上并使主管机关满意。
2.1.2.4 对于阀门布置接入封闭管路的部分,这些部分应配备压力释放阀,且阀门外端应通向露天甲板。
2.1.2.5 被保护处所中所有排放管、设备和喷嘴的构造材料的熔点温度应超过925℃。
管路及其相关设备应得到足够的支撑。
2.1.2.6 应在排放管中安装能够进行第2.2.3.1款要求的空气试验的设备。
2.1.3 系统控制要求2.1.3.1 向被保护处所输送灭火剂所需的管路应装有控制阀,且控制阀上应清楚地标明管路所通往的处所。
应作出适当布置防止由于疏忽将灭火剂释放入处所。
如装有气体灭火系统的货物处所被用作旅客处所时,在使用期间应切断气体的连接。
管路可穿过居住处所,但管路应有相当的厚度,且其气密性在安装后要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头不低于5N/mm2。
此外,穿过居住处所的管路只用焊接,并且不得在此类处所内开设排水口或其他开口。
管路不得穿过冷藏处所。
2.1.3.2 应装有自动音像报警装置,在任何滚装处所和人员通常工作或出入的其他处所释放灭火剂时能自动报警。
声音报警装置的位置应能在所有机器工作的状态下在整个被保护处所内都可以听得见,且通过调节声音的压力或声音的格式使该报警装置与其他声音报警装置区分开来。
释放前报警应自动启动(例如,通过打开释放箱的门)。
警报鸣响时间应根据撤离该处所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但不论如何在灭火剂释放前不得少于20秒。
在仅设有就地释放控制的传统货物处所和小处所(诸如压缩机房、油漆间等)则无需安装此种报警器。
2.1.3.3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应便于取放、操作简单,并应成组地安放在尽可能少的不会被受保护处所火灾所切断的位置。
为了人员的安全,在每一位置都应备有关于系统操作的清楚说明。
2.1.3.4 除非主管机关允许,不得使用灭火剂自动释放装置。
2.2 二氧化碳系统2.2.1 灭火剂的数量2.2.1.1 除非另有规定,货物处所可用的二氧化碳数量应足以放出体积至少等于该船被保护的最大货物处所总容积的30%的自由气体。
2.2.1.2 机器处所所携带的二氧化碳数量应足以放出体积至少等于下列两者中较大者的自由气体:.1 被保护的最大机器处所总容积的40%,该容积不包括机舱棚上部,该部分从舱棚的一个水平面起算,该水平面的面积等于或小于从舱顶到舱棚最低部分的中点处的舱棚水平截面面积的40%;或.2 包括舱棚在内的被保护的最大机器处所总容积的35%。
2.2.1.3 对于2000总吨以下的货船,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器处所未完全隔开,被视为一个处所,则上述第2.2.1.2款所述的两个百分比数可以分别减至35%和30%。
2.2.1.4 就本款而言,自由二氧化碳的容积应以0.56m3/kg计算。
2.2.1.5 机器处所的固定管路系统应能使85%的气体可在2分钟内注入该处所。
2.2.2 控制装置二氧化碳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设置两套独立的控制装置,以将二氧化碳释放至被保护处所,并确保报警装置的启动。
一套控制装置用于开启将气体输送至被保护处所的管路的阀门,另一套控制装置应用于将气体从贮存容器中排出。
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确保其可按照此顺序操作;及.2 两套控制装置应位于一个标明具体所控制处所的释放箱内。
如果放置控制装置的箱子上加锁,则一把钥匙应放在控制箱附近明显位置的设有可击碎玻璃罩的盒子里。
2.2.3 安装试验在对系统进行安装、压力试验和检测后,则须进行下述:.1 所有管路和喷嘴内自由气流的试验;和.2 报警设备的功能试验。
2.2.4 低压二氧化碳系统若为符合本条规定安装了一低压二氧化碳系统,则应适用下列要求:2.2.4.1 系统控制装置和冷藏设备应位于贮存压力瓶的处所内。
2.2.4.2 液体二氧化碳的额定数量应在1.8至2.2N/mm2的工作压力下贮存在瓶内。
容器内通常的液压应限制在提供足够的蒸汽空间以允许液体在根据压力释放阀设定所取得的最大贮存温度下的膨胀,但不得超过容器容积的95%。
2.2.4.3 应提供装置用于:.1 压力测量;.2 在不超过释放阀设定时的高压报警;.3 在不低于1.8N/mm2时的低压报警;.4 对筒进行填充的带有止回阀的支线管路;.5 排放管;.6 安放在筒上的液化二氧化碳的数量显示器;.7 两个安全阀。
2.2..4.4 两个安全释放阀的布置应使其中一个阀门与瓶连接时另外一个即可关闭。
释放阀的设定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1.1倍。
每个阀门应能使在压力升高不超过设定压力20%的条件下释放灭火状态下产生的气体。
应从安全阀门直接排放至外面。
2.2.4.5 筒和永久性装有二氧化碳的通外管路应有绝缘装置以防止设备在切断能源后,在45℃的环境温度且初始压力等同于冷藏装置启动压力的情况下安全阀在24小时内工作。
2.2.4.6 筒应配备两套完全独立的自动专用冷藏装置,每套冷藏装置均配有一压缩机和相关的主马达,蒸汽机和冷凝仪。
2.2.4.7 每套冷藏装置的冷藏能力和自动控制器应保证在温度高达32℃和周围气温高达45℃持续24小时在海上工作的条件下所需要的温度。
2.2.4.8 每一套电气冷藏装置应由主电源汇路排通过单独的馈电线供电。
2.2.4.9 如必要,供给冷藏机的冷却水应至少由两个循回泵提供,其中一个循回泵作为备用。
备用泵可以是用作其他用途的泵,但是备用泵用作冷却的用途不得干扰船舶的任何其他基本功能。
冷却水应至少取自两处海水接口处,最好一处在左舷和一处在右舷。
2.2.4.10 应在截门阀隔离的每一处管路部分且压力累积可能超过任何部件设计压力的地方,安装安全释放装置。
2.2.4.11 在下述条件下,应由中央控制站给出声音和图像报警:.1 根据第2.2.4.2款,筒中压力达到低限值和高限值时;.2 任何一个冷藏装置不能工作时;.3 达到筒中最低允许的液体水平。
2.4.4.12 如果系统要为一个以上的处所工作,则应设置二氧化碳排放数量控制装置,如在控制位置的自动计时器或精确的数量标识器。
2.4.4.13 如果配备了自动控制二氧化碳额定数量排入被保护处所的装置,则其也应可以进行人工控制。
2.3 蒸汽系统的要求供给蒸汽的一个或数个锅炉每小时应能对最大一个被保护处所的总容积每0.75m3至少供给1kg的蒸汽。
除了要符合上述要求外,该系统在所有方面应由主管机关确定并使主管机关满意。
2.4 使用燃料燃烧后的气态产物的系统2.4.1 总则如在船上生产除二氧化碳或第2.3款所允许蒸汽以外的气体,并用作灭火剂,则该系统应符合2.4.2款的要求。
2.4.2 系统的要求2.4.2.1 气态产物气体应是燃料燃烧后的气态产物,其氧气含量、一氧化碳含量、腐蚀成分以及任何固体可燃成分的含量均应降至允许的最小量。
2.4.2.2 灭火系统的能力2.4.2.2.1 如在固定式灭火系统中使用此种气体作为保护机器处所的灭火剂,它应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灭火剂的固定式系统提供等效的保护。
2.4.2.2.2 如在固定式灭火系统中使用此种气体作为保护货物处所的灭火剂,应有足够数量的此种气体,使每小时能供给自由气体的体积至少等于最大一个被保护处所总容积的25%,并能持续供气72小时。
2.5 机器处所和货泵舱的等效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等效于第2.2至2.4款中规定的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应由主管机关根据本组织制订的导则予以认可。
*”****参见《批准机器处所和货泵舱等效于〈安全公约〉提及的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修正导则》(MSC/Circ.848号通函)和《批准机器处所等效于〈安全公约〉提及的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固定式烟雾灭火系统的导则》(MSC/Circ.1007号通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