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艺复古风个人作品集作品展示
- 格式:pptx
- 大小:15.37 MB
- 文档页数:14
法国的保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尤其是看到整个欧洲历来的艺术大师在人生起伏中留下的心血作品,心情是很激动的,这是艺术之间一种能产生共鸣的文化激情碰撞吧,虽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但国画、书法、油画给人的震撼是一样的。
摩尔人物油画《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1868年画布油画,61×88.30厘米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英国,1841―1893年摩尔出生在约克郡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庭。
父亲威廉·摩尔和哥哥亨利·摩尔(1831―1895,著名风景画家)引导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19世纪五十年代,他到了伦敦,先在肯辛顿艺术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学院,1860年前往巴黎和罗马深造。
渐渐地,摩尔形成了着色轻柔,线条细腻的独特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摩尔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充分表现了他在调理线条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创造力。
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沃尔特·佩特称之为“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画面上并没有明示出音乐家们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么特别之处。
把现代乐器画进作品里,目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较真儿”,同时又把画家为了突出作品时代性的意图表现了出来。
欧洲古典主义人物油画《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画布油画,84×129.50厘米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1830―1896年《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第一次展出,这意味着画家莱顿朝着开创古典题材的创作道路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对这位画家解决构图比例的高超技艺的一次总结。
画中四个女人的位置平衡、匀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创造出一套个人独有的透视法,让画中人物的不同比例变得一目了然。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东方艺术之美探索80个展现东方之韵的艺术作品东方艺术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美学内涵。
在这个以创意和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时代,让我们一同探索80件展现东方之韵的艺术作品,领略东方艺术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第一部分: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的绘画巨作,展现了古代京城繁华景象,平实传神的画风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世界。
2.《女儿墙》——明代名家文徵明创作,以细腻而准确的笔触描绘女儿墙的绝美景致,传递出东方意境的独特魅力。
3.《百鸟朝凤》——康熙皇帝御题的作品,艺术家郎世宁以华彩画技勾勒出百鸟在枝头欢快歌唱的场景,表达出东方文化中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
4.《黄山松涛图》——清代名家任伯年的作品,通过神秘的青墨山岳和绵延的松涛,展示了东方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和韵律。
5.《鹤舞图》——五代胡和尚的作品,以端庄雅致的笔墨和舞动的线条勾勒出起舞的鹤鸣幽谷,将东方哲学中对自然与和谐的思考注入艺术之中。
第二部分:雕塑艺术1.《佛顶如来》——南朝梁代顾恺之的作品,雄伟而庄严的佛像形象,完美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2.《黄金鸡》——明代名家吴彬的作品,以精湛的金工技艺塑造出呼之欲出的金鸡造型,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福运和幸福的祈愿。
3.《十二生肖》——明代名家邓石如创作的一组雕塑作品,通过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形象,生动展现了东方文化中对生肖与岁月的神圣崇敬。
4.《荷花仙子》——著名雕塑家于非闲创作,以优美婉约的形态雕塑出荷花仙子的形象,体现了东方艺术中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5.《虞美人》——宋代名家张择端的作品,以细腻流畅的线条表现端庄美丽的虞美人形象,彰显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和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陶瓷艺术1.青花瓷器——宋代瓷器的代表作,以蓝色的墨彩在白瓷上勾勒出优雅的花鸟图案,展示了东方陶瓷艺术独有的韵味。
2.汝窑瓷器——北宋时期的瓷器名窑,釉面温润如玉,充满古韵和自然之美,是东方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3.龙泉青瓷——南宋龙泉窑创烧,瓷质细腻光润,釉色深绿,以水墨画笔触般的自然线条勾勒出充满生气的动植物形象。
明代复古诗派作家李梦阳作品赏析
李梦阳(1627~1689),字叔夜,花甲,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乾隆年间复古诗派唐宋派诗人。
李梦阳和刘禹锡、薛道衡是乾隆时期复古诗派三大宗师。
他的诗歌多
以唐诗宋词的结构、思想和意象继承唐宋元明抒情诗的优美风格,写
诗追求审慎冷静,淡雅婉转,以词圣杜甫为典型代表。
他的诗歌多以
抒发情感的处世态度为主,表达怀旧的态度和对古历史翻开的怀疑及
痛楚情绪。
李梦阳的著名诗作有《春晓》《登峰楼》《言志》《野客落日》等等。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诗作《登峰楼》:
龍門偉景佳,洆流清泠泠。
步行正佳妙,登峰沐秋風。
《言志》
山林靈氣凝,客心空依依。
枝柯繁影迟,世凋令人痴。
《野客落日》半山栽荆杞,西风吹乾坤。
野客拂衲衣,
夕阳入泠泠。
文艺复古人体摄影作品大全
人们在谈论人体摄影这一敏感话题时总会将灵魂与肉体、崇高与低俗、美丽与丑恶划分得一清二楚,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百姓大众都能讲出几句原则性很强的话。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文艺复古人体摄影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文艺复古人体摄影作品
《文艺复古的软妹纸人体艺术欣赏》风格文艺复古,充满情绪韵味。
她的作者是台湾摄影师RICOR,他拍摄的菲林底片充满独特的味道,将自然光线的层次发挥彻底,结合环境特点,打造出迷人的环境情绪人像,《文艺复古的软妹纸人体艺术欣赏》作品中的人像常有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与浪漫之美。
艺术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欣赏指南简介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探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几个经典艺术作品,并提供一些欣赏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作品。
1. 荷花池上日出图简介荷花池上日出图是中国明代画家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华丽的画风和生动传神的描绘而闻名。
背景与历史在19世纪初期,齐白石被邀请前往广州参观荔枝湾公园时,他对那里秋天早晨景色中的荷花池感到惊叹。
回到北京后不久,他开始着手创作《荷花池上日出图》。
欣赏指南•注意观察画面中的主题:太阳冉冉升起、波光粼粼的水面、婀娜多姿的荷花等。
•欣赏画家运用墨色和水墨融合的技巧,创造了层次感和特别的质感。
•关注齐白石对细节的处理,比如栩栩如生的荷叶纹理、庭院内建筑的精细描绘等。
2. 蒙娜丽莎简介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全球最知名的艺术品之一。
背景与历史达·芬奇于1503年开始着手创作这幅肖像画,并在他生前一直没完成。
它以其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而闻名于世。
欣赏指南•观察蒙娜丽莎那突显出来的神秘微笑,思考它可能传递给观众的情感和信息。
•注意画中背景所描绘的细节,如远处山岳、河流等元素,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整体气氛和景深感。
•欣赏达·芬奇在肖像技法上的匠心独运,如光影处理、色调层次等。
3. 星空之夜简介《星空之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而闻名。
背景与历史梵高在1889年创作了这幅画作,当时他住在法国圣雷米的精神病院,这幅作品是他在那里所绘制的。
欣赏指南•观察到画面中无尽细小点缀成一片星云和闪耀的明星,感受到它们传递出来的浩渺宇宙和寂静安详。
•注意画家通过弯曲且有力度的线条表现出树木、房屋等物体,并结合鲜艳对比色进行准确勾勒。
•感受到梵高通过颜色运用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如蓝色所代表的忧郁、黄色所代表的希望等。
千娇百媚:古代仕女画大师作品(4)《妆靓仕女图》苏汉臣团扇绢本设色纵25.2厘米横26.7厘米(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苏汉臣(1094—1172),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
南宋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因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
传世作品有《货郎图》《秋庭婴戏图》《杂技戏孩图》等。
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
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
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
苏汉臣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以人物画见长,此图的构图以及人物特征都体现了南宋特色,大约作于十二世纪中期。
《杨贵妃上马图》团扇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6.3厘米(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多为画家偏好的画题。
此团扇画玄宗骑在马上,回顾杨贵妃,四宫女正扶持贵妃上马。
杨贵妃的娇柔体态,带有宋人审美意蕴。
宫殿庭院以界画形式画之,有院体画风。
《杨贵妃上马图》钱选长卷纸本设色纵29.5厘米横117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
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
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
图中共绘十四人,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
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
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男女侍图》壁画纵125厘米横140厘米河北宣化县辽张世卿墓张世卿墓建于辽天庆六年(1116),墓主曾官辽右班殿直检校国子祭酒。
墓室规模和壁画与庆陵不相上下,保存基本完好。
壁画内容多为日常生活起居、歌舞行乐及四时之景。
这幅壁画中,二男二女四个侍者似在恭侯主人起身洗濑,手中持长帛、团扇、水盆等物,以大色块的渲染和细利的线条结合,富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本文转自:/classroom/7546.htm复古拍摄我想回到那一天摄影师:张东旭我想回到那一天我想回那一天张东旭北京时尚新锋摄影学校整组作品简单却不单调,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抢眼的装饰、也没有用太多的道具,但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表达了对那时岁月的追忆,也让读者联想到更多的意义。
经常能从电影、电视等题材和故事中感受到抗日时期人们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一种团结、淳朴、真切的感情。
这种感情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将情愫寄托在那个年代,所以我想借助那个时期的道具、服装、人物形象等来表达一种团结、单纯、信任的真实情感,同时我也想借助自己的作品来呼唤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和谐的情感。
在这组片子里,我们选取了不同党派以及普通百姓的服装,试图表达不同利益和身份人们的同一目标——团结抗日。
运用很多娱乐类和纪实类的道具,例如乐器、相机,来表现当时人们愉快的生活状态。
场景选取那个时期的建筑,色调符合照片所需的主题色彩,营造整张照片的气氛。
模特美姿我们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让模特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自然地并且融合时尚感地去表现那个年代的自由生活状态。
用光方面为闪光和自然光的结合,大部分为自光拍摄,闪光灯作为补光。
在拍摄过程中,焦距运用16-35、24-70、85这三种,光圈则运用F2、F2.8、F5.6、F8这四种。
拍摄时,前期的选景是首要的困难,我们需要的是被原始保留的那个时期的建筑,同时还要符合拍摄的色调和风格,我们找了很多天,最终才找到合适的场景。
大部分照片运用大场景构图,主要是为了营造出那个时代的气氛,给人以视觉冲击,试图记录一个个场景中发生过的故事。
整个拍摄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拍摄当天天气非常火热,为模特选取的服装却都是棉衣之类的厚重衣服,拍摄当天天气非常火热,为模特选取的服装却都是棉衣之类的厚重衣服,模特们很辛苦,站在烈日下坚持拍摄,汗流夹背,需要不停地补妆,但是他们个个都很敬业,当然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这组照片。
《青苹果乐园》是一部复古舞蹈作品,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的魅力。
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一、作品概述《青苹果乐园》是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背景的复古舞蹈作品,由一支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舞蹈团队演出。
作品中融合了爵士舞、摇滚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展现了当时美国流行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主题《青苹果乐园》的主题是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的怀旧与致敬。
通过舞者们的表演,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音乐、时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唤起了观众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向往。
三、作品结构《青苹果乐园》采用分场景的表演结构,每个场景都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展开,如摇滚乐、传统美式舞蹈等。
通过舞蹈编排和舞台布景的设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富有怀旧氛围的场景中,营造出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四、舞蹈编排在《青苹果乐园》中,舞者们的舞姿优美、动作矫健,整个舞蹈编排动感十足,富有时代感。
通过舞者们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之中。
五、服装和道具《青苹果乐园》在服装和道具的选择上也非常讲究,舞者们穿着当时的流行服饰,如宽大的摇滚衫、修身的连衣裙等,舞台上还搭配了一些经典的道具,如老式通联方式、美式汽车等,为整个舞台呈现增添了浓厚的怀旧感。
六、观赏亮点《青苹果乐园》中有许多值得观众期待的亮点,如舞台布景的精美、音乐的动听、舞蹈编排的精彩等。
舞者们饱满的表演也是整个作品的一大看点,他们通过舞蹈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美国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之中。
七、观众感受观众在观赏《青苹果乐园》时,会被带回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时光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轻松、愉快和自由。
作品将怀旧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
《青苹果乐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复古舞蹈作品,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的再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怀旧情怀的视听空间。
舞者们的精彩表演、精美的服装和道具、动感的音乐以及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构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舞蹈盛宴。
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易从书画艺术01-27 16:31 大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一直一来对于女子画像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中国女子有着独特的东方气质,优雅含羞,矜持温婉。
中国人不喜欢太过强硬的措施,爱好和平,表现在艺术审美上也集中体现在其色彩的应用上,和谐于灰色调之中,毫不张扬,中国画的精髓精神在于“善”,以善为美,以物比德。
我们看到的这两幅来自何文铮的的国画工笔仕女图,就集中了真善美的意蕴,传神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的优雅气质,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作品!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易从网表示:仕女图在画家的笔下,展现出了他的优雅、温婉、犹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看到这样的女子,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几幅当代名家古典仕女图精品:李兰君八尺横幅人物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图片来源易从网)一、金陵十二钗李兰君八尺横幅人物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主要的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风格清新俏丽,画中人物婀娜多姿,用色淡雅简约,人物神态刻画的极有韵味。
这幅长篇仕女图作品,画家精心塑造仕女的形象,衣衫飘飘,典雅端穆,追随远古高逸的审美趣味,取精用宏,画出了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四大美人四条屏人物画名家覃日群国画作品(图片来源易从网)二、古代四大美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不仅在我国妇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
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仕女图中的四大美女,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室内设计作品集案例室内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功能性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是对空间的装饰和布置,更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在当今社会,室内设计作品集案例的呈现已经成为了设计师们展示自己风格和能力的重要方式。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室内设计作品集案例来了解一些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以及它们的设计理念和特点。
案例一,现代简约风格的居家设计。
这个案例是一个现代简约风格的居家设计,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的精心规划和布局,打造出了一个简约而不失温馨的家居环境。
在客厅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搭配舒适的家具和装饰,营造出了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在卧室的设计中,设计师注重了舒适性和私密性,采用了柔和的色彩和温馨的灯光,打造出了一个舒适而私密的休息空间。
整个居家设计以简约、舒适为主题,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品质和舒适。
案例二,工业风格的办公空间设计。
这个案例是一个工业风格的办公空间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原始的工业元素,打造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办公环境。
在空间的布局和装饰中,设计师采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和工业风格的家具,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工业气息的办公空间。
在办公桌和椅子的选择上,设计师注重了舒适性和实用性,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而高效的工作环境。
整个办公空间设计以工业风格为主题,体现了现代企业的活力和创新。
案例三,复古风格的餐厅设计。
这个案例是一个复古风格的餐厅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复古元素,打造出了一个充满怀旧情怀的餐饮环境。
在餐厅的装饰和布置中,设计师采用了大量的复古家具和装饰,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用餐空间。
在灯光和音乐的选择上,设计师注重了舒适性和氛围营造,为顾客提供了一个舒适而愉悦的用餐环境。
整个餐厅设计以复古风格为主题,体现了怀旧情怀和浪漫气息。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作品集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特点。
室内设计作品集案例的呈现不仅可以展示设计师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意,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室内设计的灵感和参考。
室内作品集案例一、案例一:单身汉的简约工业风公寓。
这个单身汉,我们就叫他阿强吧。
阿强的公寓原本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空间,没啥特色,就像那种你看一眼就会忘掉的路人甲房子。
1. 客厅改造。
客厅一开始那叫一个乱啊,老式的沙发又丑又占地方。
阿强想要那种酷帅的工业风,于是把沙发换成了深灰色的简约款,坐上去硬邦邦的,但是看起来超级有质感。
地面呢,原本的瓷砖太普通,直接铺上了做旧的木地板,再加上一块大大的黑色毛茸茸地毯,脚踩上去那感觉,就像踩在云朵上的钢铁侠,酷且柔软。
墙面上,阿强可没少下功夫。
他把一部分墙砸掉,做成了裸露的红砖墙面,再配上几盏黑色金属壁灯,灯光一打,那氛围,就像是在废旧工厂里发现了宝藏一样神秘又迷人。
电视墙就更酷了,用黑色的金属框架搭了一个架子,电视直接挂上去,下面再摆几个阿强收藏的旧唱片和一些造型奇特的小摆件,就像一个小小的艺术展示区。
2. 卧室变身。
卧室原本的床又大又笨,阿强直接换了一张铁艺床,黑色的床架配上白色的床单,简单又时尚。
床头上方,挂了一幅自己画的城市夜景图,虽然画得有点抽象,但也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丝艺术气息。
衣柜也被他改成了开放式的衣架,用钢管搭起来,挂上他那些五颜六色的潮牌衣服,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时尚秀场。
3. 厨房革新。
厨房之前是那种传统的白色橱柜,阿强觉得太单调。
他把橱柜门都拆了,换成了透明的玻璃,里面摆放的那些彩色餐具就成了最好的装饰。
灶台旁边的墙面,贴上了黑白相间的马赛克瓷砖,不仅好看,还特别容易清洁。
再加上一个大大的不锈钢水槽,洗东西的时候那水哗哗哗的,就像在给这个工业风厨房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
二、案例二:文艺女青年的复古北欧风小家。
这位文艺女青年叫小敏。
她的房子不大,但她想要打造出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暖的小天地。
1. 客厅的温馨角落。
小敏的客厅以淡蓝色为主色调,沙发是浅蓝色的布艺沙发,上面堆满了各种花色的抱枕,有小碎花的,有格纹的,就像一个个彩色的小云朵。
地上铺着一块米白色的羊毛地毯,毛茸茸的,光脚踩上去就像被温柔地拥抱。
他学画十几年,却成了摄影师。
他独创“新文人画摄影”,复兴东方美学。
他被誉为中国时尚界独一无二的摄影诗人,他说:要做中国人自己情绪里的东西。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孙郡”,大多数网页显示“教程:如何做出孙郡的工笔画风”、“孙郡镜头下的明星”等内容。
是的,这几乎成为了他的身份标识。
摄影大师荒木经惟曾说过:“随着快门的开启,时间被凝固下来,作为‘此时此刻’的记录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成为永远。
”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摄影这种瞬间记录带来的永恒魅力。
被誉为“摄影诗人”的孙郡,他独创的“新文人画摄影”将中国工笔画技法和文人画精神带入摄影而自成一派,作品里的人事物皆呈现出空灵悠远、古典诗意的意境,独特的风格受到众多明星和时尚大刊的青睐。
看过孙郡的摄影作品的人,往往第一眼就会被惊艳到。
然后会对那纯粹无杂质的画面、层次丰富的色彩、清晰交代的每一个细节产生疑问——“这是,画出来的吗?”这些看起来最不像真实的作品,却是真真切切地一次成型拍摄出来的。
孙郡近乎执拗地坚持着摄影的本质:真实的再现。
不人为在已经拍摄好的画面上增繁删简,守护住拍摄的那一瞬间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草、木乃至空气之间发生的“微妙的反应和变化”,并将之永恒定格。
只在后期,针对拍摄完成的黑白照片进行手工上色,像工笔画一样一层层地去渲染,平均每幅作品上色完成即需要20天的时间。
在西方古典绘画的真实性再现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进步而诞生的摄影艺术,与几乎所有西方艺术形式一样侧重视觉表现和情感的强烈传达,这种倾向体现到时尚摄影上则更为直接:妆容夸张、色彩张扬、构图极富冲击力。
中国的绘画艺术却从不刻意强调“写实”与“再现”,无论是山水画中的“师法自然”,还是工笔画强调的“格物”“写真”,中国画,画的都是胸中之境、心中之景;画面所见的“真实”,是画家已经提炼了无数层的经验和感受。
“意境”和“神韵”这两个玄乎又玄的词,则更决定了中国画含蓄蕴藉的美学风度。
将传统绘画的这种“提炼”和“含蓄”,与摄影这一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由受过多年中国画教育的孙郡来完成这一过程,似乎是水到渠成。
油画-名人佳作林风眠之《古代仕女篇》油画-名人佳作林风眠之《古代仕女篇》林风眠林风眠的仕女和裸女,不同于任何古今仕女画和西方式的裸体作品。
他用毛笔宣纸和典雅的色泽,捕捉着一种幻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
如果说古典仕女画多传达压抑和遮蔽着的爱欲,西方裸体多表现张扬着和敞开了的爱欲,林风眠的作品就介于两者之间,表现的是升华了的爱欲,感觉朦胧化了的女性美和肉体美。
感官刺激淡化了,对肌肤质感的描绘转移为对姿致情态和文化气质的塑造。
爱欲的流露敞开了,但又是东方的、中国的、潜意识的。
它有古典仕女的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无珠光宝气的华贵,亦无堆粉积脂的香艳;一方面流溢着异性的温馨,又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欲物欲的厌倦。
并无“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感怀,却可以感觉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老传统的影响。
不妨说,这是林风眠创造的融古今中外为一体的女性美。
林风眠《游园》彩墨画67x65cm 20世纪50年代林风眠庭院秋色林风眠(1900-1991)?庭院秋色67 × 67 cm?26 3/8 × 26 3 /8 in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说明: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以及有房子的风景画,这幅作品则是二者兼具。
忧郁的仕女、茂密的树木、特征鲜明的江南建筑、层叠的山峦,所有这些具有中国典型特征的要素被林风眠描绘成具有诗意的效果。
浓郁的色彩中又具有西方绘画的影子。
他笔下的仕女形象具有“符号化”的特质,是他探索独特的绘画风格的结果,从中彰显了中国女子的阴柔之美。
林风眠花园中的两个秀女林风眠《古典仕女》36x36 cm 纸本彩墨镜片1963年作林风眠《古典仕女》36x36 cm 纸本彩墨镜片1963年作此幅《古典仕女》看出林风眠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在古装人物和戏曲人物仍在先前风格的基础上推进,出现了以泼墨为主的画法,用笔变化较多的风格以及全以细笔中锋勾勒人物景物结构轮廓,再染以淡墨淡色的古装与戏曲人物在画法上更近传统,仍保持着单纯明快的一贯作风,绝不类同于任何一个古、近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