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收入-支出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80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 总需求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节俭悖论(网上查阅资料)二、判断正误1、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消费也为零。
2、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APC APS MPC MPS +>+。
3、如果消费函数为,,0C Y αβαβ=+>,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经济处于均衡时,边际消费倾向必然等于边际储蓄倾向。
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正,那么边际储蓄倾向为负。
6、简单的封闭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边际储蓄倾向,则1元的投资增加将增加2元的可支配收入。
7、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1,则乘数为+∞。
8、增加自主性消费将使储蓄增加。
三、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国民收入增加( )A 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 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 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 消费下降,储蓄下降2、下列表达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APS+MPS=1B APC+APS=1C APC+MPS=1D APC+MPC=1 3、在消费曲线与45°线的交点上( )A MPC 为1B APC 为1 C 储蓄等于消费D 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4、如果陈梅的收支相抵点对应的收入为10000元,她的MPC 为0.75,则在她的实际的可支配收入为16000元时( )A 其消费支出为14500元B 其消费支出为15500元C 其消费支出为13000元D 其储蓄为2500元5、如果消费函数为C=20+0.8Y ,其中C 和Y 分别为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那么当Y 为多少时平均消费倾向为1( )A 80元B 100元C 160元D 200元6、下述哪项不会引起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A 家庭拥有的财富急骤增加B 家庭的收入增加C 预期会出现经济衰退D 耐用消费品出现短缺7、个人所得税增加会使( )A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都向下移B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都向上移C 消费曲线向上移,储蓄曲线向下移D 消费曲线向下移,储蓄曲线向上移 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计划储蓄等于实际投资9、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A 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10、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经济中,若现期GDP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l 20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A 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B 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C GDP处于均衡水平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11、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 边际消费倾向0.6B 边际储蓄倾向0.1C 边际消费倾向0.4 D边际储蓄倾向0.312、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A 向下移动曲线变缓 B向上移动斜率不变C 向上移动曲线变陡 D向下移动斜率不变13、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 自发性消费B 储蓄C 可支配收入D 总消费14、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A C+I=C+SB I+G=S+XC I+G=S+TD I+G+(X-M)=S+T+Kr1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A 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B MPC和MPS都是直线C 在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D 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16、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 ( )A GDP没有变动的趋势B 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 非自愿的存货累积为0D 以上说法都正确17、假定某国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应增加()亿元A 10B 20C 50D 10018、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A 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减低而变小B 自主支出增加C 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大而变大D 自主支出减少19、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C总需求大于潜在GDP D总需求小于潜在GDP20、在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投资的增加使储蓄(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21、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 —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为( )A 0.8B 1.25C 4D 522、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 )A 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C 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D 企业储蓄减少250亿美元23、假定在封闭经济中,在只考虑家庭与企业的条件下,当国内总产出水平为2,800 亿元时的消费和投资分别为2,400 亿元和500 亿元,由此可知( )A 储蓄为100 亿元B 非计划投资将为-100 亿元C MPC 为0.8D 非计划投资将为100 亿元24、在某封闭经济中,在只考虑家庭与企业的条件下,当均衡产出水平为6,200 亿元时的实际投资为620 亿元,则该产出水平上的平均储蓄倾向为( )A 0.10B 10C 0.62D 无法确定25、开放型经济中,在均衡GDP 水平上( )A 净出口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B 进口总是大于出口C 出口总是大于进口D 出口总是等于进口26、在经济中,在什么情况下GDP 处于均衡( )A 储蓄曲线与45°线相交时B C+I+M=S+T+GC S+T+M=I+G+XD S+I+X=G+T+C27、GDP 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的关系是( )A GDP 的均衡水平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B GDP 的均衡水平就是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C GDP 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D 除了特殊失衡状态,GDP 的均衡水平通常是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28、某国经济GDP 为1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1亿元,对外贸易赤字1亿元,储蓄额2亿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B 计划投资为2亿元C 实际投资为2亿元D 国民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四、假定一国经济模型如下:,,(1),d d Y C I G NX C Y Y t Y NX X mY αβ=+++=+=-=-,,,,t m αβ已知,,,I G X 为外生变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X 的增长会降低政府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处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值,经济学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2)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3)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以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恒常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家庭借以取得收入的财富可由两种财富构成,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部分构成。
由于人力资本无法从统计资料测得,因此弗里德曼引入恒常收入的概念,把恒常收入视为财富(人力和非人力)的预期收入的现值,恒常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2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解: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t b K g --=111 所以()[]t b Y K Y G g--∆=∆=∆11代入已知参数得: ΔG=750×[1-0.9(1-1/3)]=300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的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
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所以,税收增加250美元。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均衡产出理论均衡产出模型假设1、两部门经济2、凯恩斯定律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4、只研究短期图形投资等于储蓄(事前)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函数: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MPC=dc/dy0<MPC<1平均消费倾向APC APC=c/y线性消费函数:c=α+βy储蓄函数(短期)s=s(y)边际储蓄倾向MPS=ds/dy平均储蓄倾向APS=s/ys=-aα+(1-β)y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3点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棘轮效应消费具有不可逆性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生命周期与永久收入假说的区别和联系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α+i)/(1-β)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Y0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加入政府部门;定量税(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y=(α+i+g-βt)/(1-β)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y=(α+i+g-βt+x-m0)/(1-β+y)乘数理论推导含义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乘数:自主性总支出增加1单位时,均衡产出的变动量。
图解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乘数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GDP缺口和通缩、通胀缺口。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二)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基本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函数乘数投资乘数定量税比例所得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C>MPC。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5、作为国民收人均衡条件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一致的。
()6、经济均衡既可表示为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又可表示为实际投资与储蓄相等。
()7、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8、如果前期期末储蓄存量为零,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当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1。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0、公司未分配利润可视为一种储蓄。
()11、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12、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13、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14、由居民户消费函数进行简单加总,即可得出社会消费函数.()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16、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
17、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18、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3、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递减;递减B.递减;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递减4、已知国民收入为20亿美元,政府预算有2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2亿美元,储蓄额为4亿美元,则()。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6. 边际消费倾向;7.均衡收入;8.意愿投资;9.意愿消费二、单项选择题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没关系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1.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2. 下列()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部分第⼆部分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1.简单国民收⼊决定的基本理论背景:凯恩斯的国民收⼊决定的分析是在所谓“萧条经济”的背景下展开的。
在“萧条经济”的条件下,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总需求是制约经济规模的短边因素,因此经济社会能够以不变的价格⽔平提供与总需求相当的供给量。
本章的另外⼀个重要假设是“投资外⽣”。
由于假定企业投资是⾃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因此我们不必过早地讨论投资的决定问题,对国民收⼊决定问题的分析也就可以局限在产品市场的简单背景下。
2.均衡国民收⼊满⾜的条件:这是本章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
在本章,均衡国民收⼊的条件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般地,这个条件可以表述为“总需求(更精确地讲,是合意的总⽀出)等于总供给”,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两部门经济:i=s (或 y=c+i)三部门经济:i+g=s+t (或 y=c+i+g)四部门经济:i+g+x=s+t+m (或 y=c+i+g+x-m)可以看出,这三种情况下的均衡条件在形式上是很有规律的:左边的三个等式,等号的左边都是“总注⼊”,右边都是“总漏出”;括号内与之等价的三个等式,等号左边的y代表“总供给”,右边各项的和则代表“总需求”或“合意的总⽀出”。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总注⼊”等于“总漏出”,同时也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经济浴缸”⾥的⽔位就总是不变的,即宏观经济是均衡的,此时的收⼊(产出)也就是均衡的收⼊(产出)。
3.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存在⼀条基本⼼理规律,即:⼈们的消费决定于现期的、绝对的、实际的收⼊⽔平,收⼊越多,消费也越多,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增加得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实际分析中,通常假设消费与收⼊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函数形式为:c =α+βyd,式中,c为消费,α为⾃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d为可⽀配收⼊。
根据可⽀配收⼊收⼊、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可得储蓄函数:s = -α+(1-β)yd,式中,s代表储蓄,1-β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第二讲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模型假设(1)二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
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2.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图2-1均衡产出的决定图2-1中,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 s=表示。
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 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只有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即在于此。
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y c i g x m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
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6. 边际消费倾向;7.均衡收入;8.意愿投资;9.意愿消费二、单项选择题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没关系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1.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2. 下列()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1、从简单到复杂——这是分析的一种方法2、简单经济的假设①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
②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③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数学表达:Y=C+I2、图形表达:ACY3、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用I=S表示。
(注意这里的I是计划投资而不是实际投资)第二节消费函数一、家庭消费函数1、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要分析总支出。
2、消费是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响消费的因素①居民可支配收入:Y d =Y-T②物价水平。
③利率。
④收入分配。
⑤消费者的财产。
⑥其他因素。
4、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5、消费函数①概念:所谓消费函数,是指居民户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般情况下,消费函数只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②数学表达:C=C(Y)6、消费曲线:7、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①概念:MPC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APC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②递减规律8、线性消费函数:C=a+bY二、储蓄函数1、储蓄及其影响因素2、储蓄函数3、①概念: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4、②数学表达:S=S(Y)5、③图形表示——储蓄曲线:6、边际储蓄倾向MPS和平均储蓄倾向APS7、①概念:MPS表示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APS表示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8、②递增规律9、线性储蓄函数:S=S0+s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二者之和总等于总收入2、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则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3、APC和MPC之和恒等于1,APS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