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最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大陆阿托品压抑法与遮盖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meta分析马玲珍;胡健;张磊【摘要】目的对中国大陆地区阿托品压抑法与遮盖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两位独立作者(马玲珍、胡健)应用中文检索词“(“弱视”)AND(“阿托品”)AND(“遮盖”)”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应用英文检索词“(“Amblyopia”[Mesh])AND(“Atropine”[Mesh])AND(“patching”OR“occlusion”)”于PUBMED进行检索,起始时间未限制,终止时间为2015年10月31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评阅和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分析.规定α=0.05.结果纳入文献10篇,均为中文.受试对象共1538例.经数据合并分析,阿托品组与遮盖组治疗弱视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25%,固定效应模型,OR=1.26[0.94,1.71],P=-0.13),阿托品组依从率大于遮盖组(I2=43%,固定效应模型,OR=2.64[1.83,3.81],P<0.000 01),阿托品组未发生矫正视力下降的现象,遮盖组遮盖性弱视发生率5.2%(15/290).结论与遮盖法相比,阿托品压抑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效果相似,但依从性更好,不会发生遮盖性弱视.【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5页(P205-209)【关键词】弱视;阿托品;遮盖;meta分析【作者】马玲珍;胡健;张磊【作者单位】北京美尔目医院眼科,北京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100853;北京美尔目医院眼科,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4+4弱视属于儿童常见病。
最近不同研究显示,中国学龄儿童的弱视患病率为0.93%〔1〕,中国东部学龄前儿童(3~6岁)弱视患病率为1.20%(95%CI=[0.92,1.48])〔2〕。
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一、选择题:A1型:(25道)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D.共有5条E.共有7条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A.上转B.下转C.外转D.内旋E.外旋3.动眼神经支配(E) 1.11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D.1,3岁E.3岁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8.用角膜映光(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A) 5.11A.≥10ΔB.≥15ΔC.25°D.15°E.10°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E) 1.22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D.内直肌E.上斜肌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A.20°B.30°C.25°D.15°E.10°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A.同视机检查B.遮盖一眼C.散瞳检查D.斜视角检查E.胸锁乳突肌检查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6.11 A.3条B.4条C.2条D.1条E.无限制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D) 1.11A.内直肌B.L直肌D.下斜肌E.下直肌16.AC/A比率的正常值平均为(E) 1.23A.3B.4C.5D.6E.3~617.麻痹性斜视的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其遵循(B) 3.34 A.Sherrington法则B.Hering法则C.Donders法则D.Listing法则E.以上均不是18.内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B)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19.外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D)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20.下列哪项不是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D) 1.23A.眼球运动障B.瞳孔散大C.角膜知觉消失D.视力障碍E.调节麻痹21.低视力是指双眼最佳矫正视力(C) 1.11A.低于0.2B.低于0.5C.低于0.3D.低于0.4E.低于0.122.左眼内直肌麻痹时复视像分离的最大方向在(C) 3.34 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侧方D.右上方E.正上方23.在各种眼外伤中,不易合并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是(A) 3.12B.眼球顿挫伤C.爆炸伤D.严重的结膜撕裂伤E.角膜穿通伤24.直肌附着处的巩膜厚度为(C) 1.33A.0.1mmB.0.8mmC.0.3mmD.0.5mmE.0.4mm25.肌腱长度最短的眼外肌是(D) 1.22A.外直肌B.内直肌C.上直肌D.下斜肌E.上斜肌A2型题:(10道)1.一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90°→0.9,左:+8.00DS+2.00DC×85°→0.3,应诊断为(E) 5.11A.屈光不正B.斜视性弱视C.形觉剥夺性弱视D.屈光不正性弱视E.屈光参差性弱视2.患儿内斜视,眼球外转明显受限,试图内转时睑裂变窄,最可能的诊断是(B) 5.33A.外展神经麻痹B.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C.共同性内斜视D.固定性内斜视E.内斜视合并上睑下垂3.患儿双眼上睑下垂并有复视,朝轻暮重,最可能的诊断是(C) 5.33A.先天性上睑下垂B.共同性斜视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麻痹E.上直肌麻痹4.患儿5岁,外眼及眼底未发现异常,眼位正,裸眼视力:右:0.3,左:0.1,矫正视力:右:0.8(+3.00D+1.00C ×90°),左:0.3(+7.00D+1.75C×90°),主要治疗方法为(D) 6.11A.注视器训练B.激光治疗C.不戴眼镜,只做弱视训练D.配戴矫正眼镜联合健眼遮盖E.药物治疗5.一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病人,中间带(nullpoint)在右侧,双眼配戴三棱镜时,其三棱镜底的方向A.底均向右B.底均向左C.一眼底向右,一眼底向左D.底均向内E.底均向上6.一交替性外斜视患者,视力:右:1.0,左:1.0,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处于偏斜位时,其偏斜眼可出现(D) 3.11A固定性抑制B.旁中心注视C.复视D.机动性抑制E.视觉混淆7.男,50岁,以复视就诊,复视像检查: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右眼,最可能的诊断是(C) 5.12A.左上直肌麻痹B.右上直肌麻痹C.右上斜肌麻痹D.右外直肌麻痹E.左外直肌麻痹8.女,7岁,右眼+20°,矫正视力:右0.1,左1.0,眼前节及眼底未发现异常,不可能的诊断是(D)5.11 A.弱视B.屈光不正C.内斜视D.先天性白内障E.屈光参差9.一麻痹性斜视病人的复视像检查:其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左眼.应考虑哪条眼外肌麻痹(D) 5.11A.右上直肌B.右下直肌C.左上斜肌D.左下直肌E.右上斜肌10.一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可能由于(D) 3.11A.玻璃体混浊B.术中神经损伤C.两眼视力差别较大D.粘连E.视网膜病变A3型题:(16道)女,73岁,有高血压病史,主诉复视3天.检查:眼位:33cm:+5°L/R6°,眼球运动:双眼向右下方注视时左眼落后最明显,Bielschowsb检查:左(+),同视机检查:1. 诊断为(C) 5.22A .左上直肌不全麻痹B .右上直肌不全麻痹C .左上斜肌不全麻痹D .右外直肌不全麻痹E .左外直肌不全麻痹2.为寻找病因应进一步做(A) 4.11A .神经科及内科检查B .眼部CTC .试验性用药D .眼外肌肌电图E .ERG3.如保守治疗效果无效,患者仍症状明显,何时可采取手术方法矫正斜视(B) 6.11A .病情稳定1个月后B .病情稳定6个月后C .病情稳定3个月后D .病情稳定2个月后E .病情稳定半个月后女,60岁,双眼复视一周,有高血压病史。
弱视是什么症状
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双眼或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现象,同时患者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
其主要症状包括:
视力下降:这是弱视最直接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单眼视力下降。
患者由于双眼屈光度不同,导致出现高度的视力下降。
这种视力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阅读、识别远处物体等。
畏光:弱视患者的光感系统有一定退化,虹膜对于光度的控制有所失调,导致患者畏光,同时伴有烦躁症状。
看东西时歪头眯眼:患者为了看清事物,会采取歪头或眯眼的姿势。
斜视:部分患者会同时合并单眼恒定性内斜或外斜,这被称为斜视性弱视。
拥挤现象:指的是当眼睛的注视点与邻近的视标之间比较接近时,患者可能无法分辨这些视标,出现单个字看得清,但和其他字放在一起就看不清楚的情况。
立体视觉发育不全甚至缺失:部分弱视严重的患者空间立体视觉功能可能发育不全,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和深度,进而可能影响到日常活动,如行走或运动。
除了上述症状,弱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眼球震颤、对比敏感度下降等其他症状。
请注意,这些症状并非所有弱视患者都会出现,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易视界,您身边的护眼专家!。
爱护眼睛小学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方案、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爱护眼睛小学教案8篇在写教案之前,要对学生的预备知识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教案制定好了,以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护眼睛小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两种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对比目的: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对两种弱视眼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功能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弱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状况,为临床弱视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敏感的检查指标。
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斜视性弱视30例(3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使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RG,mfERG)方法检测60例弱视儿童。
对治疗前后、两种不同弱视的mfERG峰值振幅密度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mfERG第一环与第二环峰值振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环至第五环峰值振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前后各环峰值振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存在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两种不同类型的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异常未见明显差异。
弱視是十分常見的儿童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2]。
弱视常发生在出生后的早期,由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使双眼视功能紊乱。
弱视主要是中心视力的异常,周边视力可以正常,许多学者多年来采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的方法来研究弱视眼的视网膜功能,结果不一甚至相悖。
在90年代后期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入临床,开始较为精确地检测特定部位的视网膜功能[3-4]。
本文对60例两种不同类型弱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fERG检测,从而进一步了解弱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特点及为临床弱视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到本院就诊确诊为斜视性弱视30例(3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年龄4~12岁,平均(7.26±5.37)岁。
入组患儿均常规进行远近视力、眼位、眼底、裂隙灯、阿托品散瞳验光检查,所有患儿均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弱视治疗。
西宁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医助转正考试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A1型:(25题)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 )A,共有4条 B.共有6条 C.共有8条D.共有5条 E.共有7条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 )A.上转 B.下转 C.外转D.内旋 E.外旋3.动眼神经支配( )A.外直肌 B.内直肌 C.内斜肌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 )A.1岁以内 B.2岁以内 C.6个月以内D.1,3岁 E.3岁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 )A.见于轻度远视眼 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 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 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 )A.多数有甲亢病史 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 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 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 B.患眼上睑下垂 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 E.下直肌可嵌入骨折处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 )A.25° B.15° C.20° D.5° 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 )A.上斜肌麻痹 B.散光眼 C.下直肌麻痹D.共同性外斜视 E.内直肌麻痹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 )A.≥10Δ B.≥15Δ C.25°D.15° E.10°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A.上直肌 B.下直肌 C.下斜肌D.内直肌 E.上斜肌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 )A.20° B.30° C.25° D.15° E.10°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 )A.同视机检查 B.遮盖一眼 C.散瞳检查D.斜视角检查.胸锁乳突肌检查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 )A.3条 B.4条 C.2条 D.1条 E.无限制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 )A.内直肌 B.外直肌 C.上斜肌D.下斜肌 E.下直肌16.AC/A比率的正常值平均为( )A.3 B.4 C.5 D.6 E.3~617.麻痹性斜视的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其遵循( ) A.Sherrington法则 B.Hering法则 C.Donders法则D.Listing法则 E.以上均不是18.内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 )A.5.0mm B.5.5mm C.6.5mm D.6.9mm E.7.7mm 19.外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 )A.5.0mm B.5.5mm C.6.5mm D.6.9mm E.7.7mm 20.下列哪项不是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 )A.眼球运动障 B.瞳孔散大 C.角膜知觉消失D.视力障碍 E.调节麻痹21.低视力是指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A.低于0.2 B.低于0.5 C.低于0.3 D.低于0.4 E.低于0.1 22.左眼内直肌麻痹时复视像分离的最大方向在(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右侧方D.右上方 E.正上方23.在各种眼外伤中,不易合并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是( )A.化学烧伤 B.眼球顿挫伤 C.爆炸伤D.严重的结膜撕裂伤 E.角膜穿通伤24.直肌附着处的巩膜厚度为( )A.0.1mm B.0.8mm C.0.3mmD.0.5mm E.0.4mm25.肌腱长度最短的眼外肌是( )A.外直肌 B.内直肌 C.上直肌D.下斜肌 E.上斜肌A2型题:(9题)1.一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90°→0.9,左:+8.00DS+2.00DC×85°→0.3,应诊断为( )A.屈光不正 B.斜视性弱视 C.形觉剥夺性弱视D.屈光不正性弱视 E.屈光参差性弱视2.患儿内斜视,眼球外转明显受限,试图内转时睑裂变窄,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外展神经麻痹 B.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 C.共同性内斜视D.固定性内斜视 E.内斜视合并上睑下垂3.患儿双眼上睑下垂并有复视,朝轻暮重,最可能的诊断是( )A.先天性上睑下垂 B.共同性斜视 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麻痹 E.上直肌麻痹4.患儿5岁,外眼及眼底未发现异常,眼位正,裸眼视力:右:0.3,左:0.1,矫正视力:右:0.8(+3.00D+1.00C×90°),左:0.3(+7.00D+1.75C×90°),主要治疗方法为( )A.注视器训练 B.激光治疗 C.不戴眼镜,只做弱视训练D.配戴矫正眼镜联合健眼遮盖 E.药物治疗5.一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病人,中间带(nullpoint)在右侧,双眼配戴三棱镜时,其三棱镜底的方向( )A.底均向右 B.底均向左 C.一眼底向右,一眼底向左D.底均向内 E.底均向上6.一交替性外斜视患者,视力:右:1.0,左:1.0,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处于偏斜位时,其偏斜眼可出现( )A.固定性抑制 B.旁中心注视 C.复视D.机动性抑制E.视觉混淆7.女,7岁,右眼+20°,矫正视力:右0.1,左1.0,眼前节及眼底未发现异常,不可能的诊断是( )A.弱视 B.屈光不正 C.内斜视D.先天性白内障 E.屈光参差8.一麻痹性斜视病人的复视像检查:其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左眼.应考虑哪条眼外肌麻痹( )A.右上直肌 B.右下直肌 C.左上斜肌D.左下直肌 E.右上斜肌9.一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可能由于( )A.玻璃体混浊 B.术中神经损伤 C.两眼视力差别较大D.粘连 E.视网膜病变A3型题:(5题)男性,8岁,3岁发现斜视,5岁经散瞳验光后配戴远视眼镜并治疗弱视,戴镜后眼位偏斜度减小,但未完全屈光矫正,裸眼:33cm: +50Δ,5m:+45Δ ;戴镜:33cm:+30Δ ,5m:+25Δ 9. 应诊断为( ) A.先天性内斜视B.非调节性内斜视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D.屈光调节性内斜视E.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2.对这类型的斜视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A.只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 B.不戴镜,手术矫正眼位D.戴低矫眼镜 C.戴过矫眼镜E.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后,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度男,9岁,3岁外斜,眼位:5m:-30Δ ,向上25°:-40Δ ,向下25°:-10Δ 。
弱视治疗工作总结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睛疾病,通常指的是视力低于正常水平但又不能完全被称
为失明的情况。
弱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因此弱视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弱视治疗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对弱视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视力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患者的视力状况
和弱视类型。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采用了多种治疗手段,包括眼部按摩、视力训练、药物治疗等。
这
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还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弱视的病情和治疗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了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
乐观的心态,这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比如治疗手段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也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为更多的弱视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儿童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治疗措施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远视引起的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方法的矫正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在规范的验光条件下进行配镜矫正,根据矫正处方的不同分为全矫组、欠矫组以及渐变多焦镜组各70例,均进行戴镜治疗。
结果三种矫正方法的平均治愈时间为全矫组(18.16±5.12)mo、欠矫组(19.26±5.24)mo、渐变镜组(15.68±4.27)mo,渐变多焦组数据与其他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规范验光的条件下,采用渐变多焦的矫正治疗方式对弱视患儿事视力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它的应用为治疗儿童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了新的治疗是思路,应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远视;屈光不正;弱视;矫正现阶段,儿童弱视的出现频率不断升高,屈光不正特别是由于中、高度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是诱发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1]。
此类弱视的特征是不仅会使患者远视力受影响,其近视力也较为低下,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目前,对于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的常规治疗办法是通过规范化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结合精细作业等辅助治实现对患儿视力的调整[2]。
在视力矫正过程中选用何种矫正方式能够提升对此类弱视的治疗效果是当前眼科治疗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选取125例该类弱视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探讨此类弱视的矫正方法以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其中男性患儿112例224眼,女性患儿98例196眼,初诊年龄为4岁-13岁,平均年龄为(7.2±3.6)岁,所有患儿随访期满24个月,且均未出现斜视情况。
弱视治疗一旦弱视的诊断成立,并且排除了异常视网膜对应,但是在还未能确定该弱视为器质性或先天性时,可以开始使用遮盖治疗。
首先给予最好的屈光不正矫正后,治疗可以从健眼开始,同时使弱视眼成为视觉刺激成像的唯一来源。
完全性遮盖意味着用眼罩遮盖全眼。
Opticlude遮盖片常常被使用。
如果眼罩只是放在眼镜的一片镜片前,那么光线仍能从边缘进入,当眼镜摘下后,原来健眼作为注视眼的那种视觉模式仍然存在。
带有弹性带子的眼罩常用于此。
遮盖健眼,如果对于学校里的孩子弱视眼的视力可能为20/200,这种方法显然不实用。
弱视眼应该在学校里遮盖,健眼在家里遮盖。
如果健眼被持续性遮盖时,有可能会导致遮盖性弱视。
这意味着健眼的视力开始下降,有可能导致遮盖性弱视。
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可采用交替性遮盖。
对于2~3岁的儿童,可遮盖健眼两天左右,然后改为遮盖弱视眼一天。
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健眼遮盖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例如:遮盖六天摘除一天的遮盖方式。
遮盖三到六个月后,视力会有适当的改善,应考虑弱视眼是否有旁中心注视,或患者为器质性弱视,即意味着治疗困难。
如果患者为旁中心注视,则可以尝试间歇性遮盖三个星期,即使弱视眼持续被遮盖三周。
如果视力有所改善或改为中心注视,则可以遮盖更长时间。
如果此法无效,则增视法也许能使旁中心注视改为中心注视。
一旦视力改善到20/40左右,也许会停滞不前,没有进一步的视力好转时,要开始更多的积极治疗,如单眼的手眼协调、眼球运动、扫视等治疗方案都应该被采用。
同时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和融合功能的训练也应该采用。
通过各种遮盖,健眼的视力有轻微的下降,遮盖应该被去除。
健眼的视力比弱视眼的视力有轻微的下降。
换句话说,当双眼同时睁开时,弱视眼看到的比健眼看到的清楚。
在弱视眼,治疗应该继续来提高视力。
如果弱视为斜视性的,当抗抑制治疗进行的时候,好眼应该被遮盖。
D-1弱视患者的家庭治疗【需要材料】:遮盖片【时间】:随机【方法】:弱视眼由于废用而使视物模糊,因此,坚持下列步骤可以有助于刺激弱视眼和增加获得正常视力的学习途径。
美国眼科学会弱视临床指南解读(全文)2017年11月,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AO)发布了最新版弱视临床指南(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PPP)[1]。
该指南是国际上有关弱视诊治和弱视患者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涵盖弱视的定义、危险因素、分类、诊断、治疗和护理计划及预后等,新版弱视PPP的发布将在弱视的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弱视PPP制定背景作为对其会员和公众所提供的服务,AAO秉承循证医学的思想,依据临床研究所提供证据的分级标准,编写眼科PPP系列,并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定期更新内容。
新版弱视PPP基于美国儿童眼病研究小组(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PEDIG)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将近年弱视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融于指南中,新版指南的内容不仅体现开放性,而且强调了诊疗建议的重点,语言更为严谨规范,其实用性进一步增强。
2 弱视PPP主要内容及解读2.1 弱视的定义和分类弱视多为单眼,很少为双眼发生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下,通常见于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弱视是一种视觉图像处理异常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极少有累及眼或视路的结构异常,且患者视力低下不能仅归因于结构异常的作用。
弱视眼同时伴有对比敏感度和调节功能异常。
弱视眼的对侧眼并不正常,但其病变都很细微。
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性弱视(包括屈光参差性和双侧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包括屈光介质混浊和上睑下垂所致的弱视)和遮盖性弱视4种类型。
解读:新版弱视PPP在定义中首次强调弱视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继续强调弱视的异常不应只关注视力以及弱视眼,还应关注视功能的其他要素,比如对比敏感度和调节功能,弱视眼的对侧眼并非"好眼"、"正常眼"。
在分类中,新增了遮盖性弱视,这种由于治疗不当所致的弱视临床上并不少见,适当减少遮盖量或压抑药物使用频次可减少遮盖性弱视发生。
第八章弱丽见桷查雨Ⅱi全断第一节弱视发病机制与双眼视觉一、弱视概念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阻碍与抑制而未能得到适宜的视性刺激引起的发育障碍与退化。
包括形觉、色觉、光觉及空间立体觉。
诊断标准中应当排除视觉中枢与传导径路中的其他病变,排除发育性与癔症性视力低下,排除体征尚未出现时疾病早期阶段的眼球本身病变。
基层普查与防治弱视时,由于条件有限不能确诊弱视时不必勉强确诊,可注明疑诊弱视或初步印象为弱视。
(一)弱视是视觉感受系统疾病视觉感受系统是能够完成视觉感受功能的器官联合体。
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上丘、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
可分为中枢部与周围部。
资料表明:①在黑暗条件下饲养的猩猩,其视网膜神经细胞有形态的变化。
②存在于视网膜中心凹的X细胞,如对其不予以鲜明结像刺激时,则从细胞开始到外侧膝状体及视中枢将出现病理变化。
③猴弱视动物模型,从组织学证实了Hubel和Wiesle的观察,且发现剥夺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引起的视皮质和外侧膝状体组织学改变是一样的。
④对弱视病人的VEP观测印证了上述学者的动物实验。
用棋盘方格图形反转刺激弱视病人,弱视眼VEP值低于正常眼。
⑤用图形刺激时见到弱视眼VEP幅值降低。
⑥对斜视性弱视病人用闪光VEP、ERG同步记录发现,弱视眼VEP潜时延长,幅值低于正常眼。
⑦视网膜中心凹的X型神经节细胞与精细空间分辨力是高级视功能的基础。
X型神经节细胞的适宜刺激为周界清晰,聚焦准确的小视标。
斜视眼的X神经节细胞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聚焦清晰的刺激将影响其发育并产生精细空间分辨力障碍而成为弱视。
在猫斜视模型的外侧膝状体观察到,正常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依其电生理反应并可分为x型和Y型,斜视猫外侧膝状体中接受斜视眼视网膜x型细胞传人的神经元反应异常,人的弱视主要是中央视力降低。
由于斜视与屈光参差造成视网膜成像模糊,影响了x型细胞系统的功能而致弱视。
弱视是视觉系统的疾病,包括视网膜到视皮层的病变。
史上最全斜弱视知识孩子看东西的时候喜欢眯眼,千万不要简单认为这是近视,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弱视的征兆。
许多孩子的弱视被轻易认为是近视,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一斜弱视的定义斜视: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
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弱视: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
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
二儿童斜视常伴弱视的原因弱视儿童中最常患的是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斜视与弱视往往“形影不离”。
为什么儿童斜视常伴有弱视呢?从症状上看,斜视是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
两者的关系如马车上的两个轮子,屈光不正则像车轴,串联斜视和弱视的两个车轮。
正因为斜视发生后造成双眼视轴不平衡,双眼黄斑发育也不对称,因而引起了复视和混淆视,这样大脑皮层在处理这种不适感觉时,就抑制了由斜视眼传出的视觉信号。
由于长期使用一眼注视,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视力下降或发育停顿而形成弱视。
三斜弱视造成的后果如果斜视不治疗,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丧失,引起孩子弱视,重度弱视可以发展到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四斜弱视的明显症状1、怕光。
2、患者自述看不清楚,视物眯眼。
3、看东西距离太近。
4、有只眼睛偶尔或经常向内或向外偏转。
5、每次需要用眼时,例如看电视,头会出现向某一方向偏转、倾斜,或下巴压低、抬高等不良姿势。
6、有重影现象,一物看成两物。
7、阅读时常看错行,或看书写字时会有相反或倒置的现象。
8、眼手协调能力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
9、眼外观异常。
例如眼睑下垂、黑眼球有白斑、两眼大小不一、瞳孔大小或形状不一。
10、眼睛的活动不正常。
如出现奇怪的跳动,这很可能是一种眼球震颤,容易造成视力不良。
屈光度与视力对照表,史上最全!一、远视的分类按屈光程度分类:远视眼分类远视屈光度范围轻度远视>+0.75DS——≤+3.00DS中度远视>+3.25DS——≤+6.00DS高度远视≥6.00DS二、近视的分类1.近视按屈光程度分类:儿童轻度近视>0.25D——≤2.00D儿童中度近视≥2.25D——≤4.00D儿童高度近视≥4.25D2.近视眼按视力分类:儿童轻度近视≥0.5——≤0.8儿童中度近视≥0.25——≤0.4儿童高度近视≤0.2青年轻度近视≥0.5——≤0.9青年中度近视≥0.3——≤0.4青年高度近视≤0.253.近视眼的临床分类类别单纯性近视高度近视病因多基因隐形遗传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发病因素与遗传、发育、营养、环境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也不能忽视环境因素或促进因素。
屈光度一般在6.00度以下,但对于年龄≤9岁,屈光度≥-1.50DS者(包括年龄超过9周岁,按每年1.00DS递减至9周岁时,屈光度仍≥-1.50DS者)除外。
一般在600度以下,但对于年龄≤9岁,屈光度≥-1.50DS者(包括年龄超过9周岁,按每年1.00DS递减至9周岁时,屈光度仍≥-1.50DS者),如任其发展,90%将成为高度近视。
视力视力损伤逐渐进行,多与屈光度成正比例,远视力可矫正至正常。
视力损伤严重,多与屈光度不成正比例,远视力更差,矫正视力多不理想,视野及暗适应等功能均不正常。
年龄多在7岁以后发病,进展慢,12岁到18岁为高速发展期,18到20岁基本停止发展。
多在2-3岁发病,进展快,持续进行性深,12岁到18岁进展期更明显,20岁后仍然发展。
4.生理部分:类别单纯性近视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多无眼底病变,少有并发症。
多有豹纹状,视盘旁弧形斑等病变及各种并发症。
发病机理供血障碍,营养不良,组织变性。
供血障碍,营养不良,组织变性。
发病率小学生40%,中学生60%,大学生65% 5%预后预后较好,但高度近视没有严格界限,因此要控制发展,恢复视力。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通过连续全遮盖法治疗的疗效评价发表时间:2017-09-07T15:26:46.9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张宏艳[导读] 视觉发育异常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
屈光参差性弱视可导致儿童视觉异常。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目的:评价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通过连续全遮盖法治疗的疗效。
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筛选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64例纳入研究。
患儿均接受连续全遮盖法治疗。
观察患儿弱视眼改善情况以及矫正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儿矫正视力比治疗前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
经连续全遮盖法治疗半年后,视力提升≥1行占93.75%,视力提升≥2行占76.56%;视力平均提升3.81行。
治疗1年后,视力提升≥1行占100%,视力提升≥2行占87.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弱视眼中采用连续全遮盖法能够明显提升视力,改善矫正视力。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全遮盖法【中图分类号】R77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83-02 视觉发育异常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
屈光参差性弱视可导致儿童视觉异常。
相关研究认为,压抑健眼能够提升弱视眼的视力[1]。
本研究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全遮盖法,来改善其弱视眼的视力,效果显著。
现将研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筛选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60例(60眼)纳入研究,均为单眼患病,排除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斜视患儿。
入选的患儿性别比例是男:女=38:26,年龄范围介于3~13岁之间,年龄均值(6.9±2.6)岁。
其中中度弱视者56例(56眼),重度弱势者8例(8眼)。
1.2 方法患儿在治疗前均在本院接受正规的验光检查,并采用适当的屈光矫正。
除睡眠时间外,连续遮盖非弱视眼,并进行精细作业训练。
斜视第一节斜视分类一、根据融合状态分类:隐斜、显斜(恒定性斜视&间歇性斜视)二、根据眼球运动和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的变化分类: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限制性)三、根据注视眼的分类:交替性斜视、单眼性斜视。
四、根据斜视发生的年龄分类:先天性斜视(出生和生后发现“婴儿型斜视”)&后天性斜视。
五、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类:水平斜视(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上斜视、下斜视&旋转斜视“内旋转斜视”“外旋转斜视”)。
第二节斜视检查法一般检查:询问病史和主诉: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既往照片、诱因,斜视出现的状态、是否复视(单眼、双眼),喜闭单眼、歪头等;斜视是否出现在精神不集中或疲劳时。
既往治疗及手术史,是否戴镜、家族史、代偿头位等。
视力检查和屈光状态:远近视力、裸眼、矫正视力。
15岁以下儿童需充分麻痹睫状肌。
眼科系统检查一、眼科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1)遮盖-去遮盖(单眼遮盖-去遮盖实验),发现显斜视,鉴别隐斜和显斜视。
从内向外动——内斜从外向内动——外斜由上回到正位——上斜方法:用遮挡板遮闭一眼,观察另一眼眼的运动情况。
另一眼注视眼前目标,遮挡超过5秒时间后,将遮挡板撤离该眼,并观察该眼的运动情况。
距离:33cm和5m打破融合要充分,遮盖至少5秒,移动速度要快。
必须双眼均做此检查。
2)交替遮盖:遮盖板迅速在两眼之间交替遮盖,保持两眼总有一眼被遮盖,以防止两眼融合,否则双眼视功能破坏不充分,或刚刚打破的双眼视由于两眼测试眼外肌的力量,检查斜视度数,矫正斜视,检查伪盲。
Hirchberg法:1mm ≈7°或15△,相对粗的斜视定量法。
瞳孔边缘2mm 15°30△虹膜面4mm 30°60△角膜缘6mm 45°90△Krimsky法:(荧光+三棱镜)用于视力差,缺乏注视能力者。
屏法屏法1、诊断眼位斜视度检查法:诊断眼位斜视角的定量检查,分析判断麻痹性斜视受累肌肉,有助于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
一般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及处方常见错误分析李丽华;裴颖【摘要】@@ 1 处方原则rn1. 1一般性原则rn1.1.1 MPMVA原则:即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原则rn1.1.2双眼平衡原则:确保双眼平衡或主导眼清晰原则rn1.1.3双眼调节等量、同步原则rn1.1.4调节、集合功能协调一致原则rn双眼的搁节不等量、不同步可能会造成屈光参差、单眼弱视等,凋节和集合的异常可能会引起视疲劳、近距离阅读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在配镜处方时,应根据个体的年龄、调节和集合的状况,或改变球镜,或给予下加,或附加三棱镜,或建议视觉训练.【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3页(P114-116)【作者】李丽华;裴颖【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1 一般性原则1.1.1 MPMVA原则:即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原则1.1.2 双眼平衡原则:确保双眼平衡或主导眼清晰原则1.1.3 双眼调节等量、同步原则1.1.4 调节、集合功能协调一致原则双眼的调节不等量、不同步可能会造成屈光参差、单眼弱视等,调节和集合的异常可能会引起视疲劳、近距离阅读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
在配镜处方时,应根据个体的年龄、调节和集合的状况,或改变球镜,或给予下加,或附加三棱镜,或建议视觉训练。
1.2 按照屈光不正分类的处方原则1.2.1 近视眼的处方原则1.2.1.1 假性近视假性近视不需要配镜。
假性近视散瞳后,近视消失或减少,其消失或减少的屈光部分不能处方配镜,可以选择:a.散瞳:3次/周。
b.调节功能训练:可以使用双面镜联合视力卡,配合字母表训练。
1.2.1.2 真性近视真性近视必须通过及时配镜来矫正视力。
a.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而引起的近视,建议配戴RGP为主。
轴性近视尤其是青少年轴性高度近视,戴框架眼镜时,视网膜周边部会产生像散,这种远视性离焦会使巩膜出现适应性增长,使眼轴加长、近视增长。
国际眼科纵览2020 年12 月第 44 卷第 6 期lnt Rev Ophthalmol,Dec. 2020,Vol. 44, No.6•373 •.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小康.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历程回顾胡爱莲张旭赵伟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05通信作者:胡爱莲,Email:halzxf@【摘要】低视力康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障、家庭等多个领域本文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状况与病因分析、低视力康复人才培养、辅具助视器的研发与应用、定向行走、视觉康复体系建设、公共健康教育、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
迄今为止,我国的低视力康复工作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整体上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由医疗机构、残疾人联合会、康复辅具中心和教育体系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的低视力康复服务体系,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仍面临较大挑战(国际眼科纵览,2020,糾:J7J-378)【关键词】低视力;康复;助视器D0I: 10. 3760/cma. j. issn/1673-5803. 2020. 06. ()01A review of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work in ChinaHu Ailian, Zhang X u, Zhao WeiffiBeijing Institute o f Ophthalmology %Beijing Key Labomtory oj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ly, Beijing 10000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u Ailian, Email:halzxf@ siruL com【A b stract】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is a systematic work, involving med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family and other fiel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work in China, including the prevalence and etiology of visual disability, personneltrai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isual aids, orientation and mobility training, constRiction of visual rehabilitation system,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By far,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work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for about 40 years, with relentless exploration and advancement, now the workpattern of k t led by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assum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artic ipated bywhole society” has been formed. A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seni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been establish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China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Devices and Technology Center and education system, (h it Rei Ophthalmol, 2020 , 44 :373-378)【Key words】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visual aidsDOI: 10. 3760/cma. j. issn/1673-5803. 2020. 06. 001人们对于外界物体的感知80%是通过视觉获 得的,视觉残疾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精 神、社会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会给家庭、社会 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简介
弱视治疗目前是个难题,6岁前治愈几率较大,弱视应该如何治疗成为广大患者的心结,弱视发病的种类非常多,那么弱视治疗种类也是相应的,只有从弱视病因、弱视治疗原理和弱视治疗手段去分析,才是最科学的,也是弱视治疗最好的方法。
常规弱视
治疗要点
(1)弱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弱视是视力发育不良,就像扭曲的树苗一样,越早矫治越容易康复。
(2)合理戴眼镜:要求整天戴(时戴、时不戴会降低疗效,甚至无效)。
注意:远视或散光初戴镜视力大多比不戴镜差,可感到地下高低不平、头晕或晃动,属正常,坚持戴3~7天适应后,视力会升上来。
而近视初戴镜视力虽好,但随近视发展,视力会越来越差。
(3)选用与病情相符的弱视仪治疗:从发病机理看,弱视表现为视细胞的“萎缩”和视细胞“睡觉”,可以用弱视仪中的“图标”锻炼“萎缩”的视力或用“色光”唤醒“睡觉”的视细胞而治愈。
弱视仪可按视标精细度、有无强化功能及防近视增记忆功能等分为5代,第1~2代为一般厂家生产的综合型弱视仪,适合一般易治性弱视。
第3代以上为兼有强化增视、防近视、增记忆功能的复合型弱视仪,适合难治性弱视及难愈性弱视。
分代标准参考中国目前最大的近视、弱视治疗仪厂家:广州市博视医疗保健研究所
(4)遮盖健眼(即视力正常眼):当双眼视力相差2排以上时,盖住视力达0.9以上的健眼,可以解除健眼对差眼的抑制,让差眼得到更多锻炼而提高视力。
当双眼视力长期不长时,可以交替遮盖双眼,变“双眼看”为“单眼看”以增加注视力度而促进派视力增长。
“高度远视性”弱视
1、特点
(1)为难治性弱视;
(2)可造成调节性内斜视。
2、治疗要点
(1)早治疗,最早可1~2岁开始,6岁以后效果较差,需4~5代强化增视弱视仪。
(2)戴2/3远视度数眼镜,
(3)早用第3代以上有双焦飞点或双焦飞光等强化增视功能的弱视仪治疗,3次以上/日。
(4)视力<0.3,多用色光功能。
可定制高度远视低视力专用视标,加用“辅助镜”训练,视力升到0.3以上后多做“飞点、飞光”训练。
(5)双眼视力达0.5以上后,早作立体视训练。
“高度远视伴有内斜”弱视
1、特点
(1)为难治性弱视;
(2)常一眼视力较好,另一眼视力较差;
(3)戴全矫镜可矫正斜视,但不利差眼视力提高。
2、治疗要点
(1)戴全度数矫正眼镜3个月矫正斜视:如斜视矫正了,减少150度后用第三代以上复合仪治疗,3次/日。
如
斜视不能矫正,戴2/3远视度数眼镜后优先治愈无斜眼,然后盖无斜眼治斜眼。
(2)视力<0.3,多用色光功能。
可定制高度远视低视力专用视标,加用“辅助镜”训练,视力升到0.3以上后多
做“飞点、飞光”训练。
“高度近视性”弱视
1、特点
(1)为难治性弱视。
(2)治疗过程中,近视发展较快;
(3)常终身发展;(4)致盲性:视网膜变性、出血、裂孔、脱离。
2、.治疗要点
(1)早治疗,(2)戴全度数矫正镜
(3)联合使用远化镜(最好融合在弱视仪镜头中)。
(4)眼肌运动训练。
(5)联合弱视仪,弱视编程治疗
“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
1、特点
(1)为难治性弱视。
(2)抑制较重(来自好眼及大脑中枢的抑制)。
2、治疗要点
度数较高的眼抑制较重,度数较低的眼基本正常。
(1)盖正常眼。
(2)选用3~5代以上复合弱视仪,可定制低视力专用训练图标。
(3)早期以二维或三维色光治疗为主,但可采用定制的低视力专用训练图标强化训练。
“斜视性”弱视
1、特点
(1)可形成偏心注视,导致视力低于0.2,而成为难愈性弱视。
(2)可造成调节性内斜视。
(3)可导致斜视术后容易复发。
2、治疗原则(不同种类的斜视治疗方法不同)
(1)、双眼交替性斜视(内斜或外斜):其弱视一般较轻,治疗同常规。
(2)、斜视伴中心注视:优先治愈较好的眼后,遮盖好眼,并用三代以上复合型弱视仪治疗。
(3)、斜视伴偏心注视:盖好眼,治斜眼,多用色标(最好是移动色标如灵敏度色标,光刷等)功能纠正偏心注视。
用辅助镜+视角放大阈值视标(定制,第三代以才有此功能)。
(4)、高度远视伴内斜视:试戴全远视度数矫正镜3个月,如能完全矫正斜视,逐渐减少远视度数,同时进行弱视治疗。
如不能完全矫正斜视,常规配镜,优先治疗好眼,当好眼治愈后才能盖好眼治斜视。
确保至少有一只眼是健眼(视力1.0以上)。
可以同正常人一样应付日常工作和学习。
“眼球震颤”弱视
眼球震颤是最严重的眼病之一,属于难愈性弱视,虽不能治愈,但可以增加视力,最好可增加到0.5~0.8。
因为眼球震颤眼看东西是抖动的,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常伴有偏头或斜视,故治疗时需遵照眼颤病特殊要求(视力观察、配镜、调镜架、戴镜、治疗仪器选择及眼颤视标的定制、治疗时头位等方面的要求)才能争取获得好的效果,其视力增加通常较慢,家长须有耐心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1、特点
(1)为难愈性弱视。
(2)易导致或伴有斜视(3)易形成偏头看等。
2、治疗要点
(1)配镜的度数较常规减少50到100度(近视按常规配镜)
(2)偏头验配眼镜,镜片顶点距尽可能<10mm,以便减少因镜片晃动而加重物像晃动的作用。
(3)尽早用双目式弱视仪,最好用第3代以上。
4~5代复合仪可以定制眼球振颤专用训练视标。
(4)多作偏头减颤下的弱视治疗。
(5)鼓励偏头减颤注视。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
1、特点
(1)可为难治性,也可为难愈性弱视。
(2)易导致外斜视(废用性)。
(3)易导致眼球震颤。
2、治疗要点
(1)尽早戴镜(可在1岁前开始)。
(2)尽早用特殊色光功能治疗。
(3)能辩认视标后在辅助镜下做“等级视力--对比敏感度”增视治疗。
“先天性青光眼(术后)”弱视
1、特点
(1)为难愈性弱视。
(2)视神经十分脆弱,视力容易丧失。
(3)常有残留高眼压。
(4)常伴有近视。
2、治疗要点
(1)早治疗,(2)如有近视,需全部矫正
(3)继续控制眼压(4)针对性编程+弱视仪治疗。
(5)色光类弱视仪治疗,当视力大于0.3时,加阈视标治疗。
参考资料:刘东光教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