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原理共5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55
生产线平衡8.1 生产线平衡8.1.1 基本概念将作业分成可控制的作业包分配给各个工作地,每一个工作地有一个或者两个工人操作,决定如何将作业分配给工作地这一过程叫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分到各个工作地的时间大致相等。
达到生产线完全平衡的障碍主要在于组成具有同样加工时间的作业包是困难的。
1)由于对设备要求不同或一些活动不相容,把这些活动分配到一个作业包是不行的。
2)基本作业的时间差异通过作业分组解决不了。
3)所要求的技术顺序也可能妨碍作业组合。
考虑到下面三个操作:把第一个操作和第三个操作分配到一个工作地时该工作地的时间正好等于第二个工作地的时间,但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8.1.2 生产线的节拍节拍是指将完成单位产品所需要的作业分配到各工作地,各个工作地完成其上作业所容许的最大时间,如果节拍是2分钟,那么该生产线将每两分钟完成一个产品。
例如有一套工序,可能最小的节拍等于最长的那个作业时间(1分),可能最大作业时间等与各作业时间之和(0.1+0.7+1.0+0.5+0.2=2.5)。
很明显,最大节拍是所有的作业在一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最小作业节拍是分别在五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
最小和最大节拍确定了生产线可能的产量范围,产量=OT/CTO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CT=节拍假定一生产线一天运转8小时(480分),节拍为一分钟,则产量为OT/CT=480单位,当节拍为2.5分时,产量= OT/CT=192单位,假如无平行活动(两条生产线),那么产量必定介于192和480之间。
若计划期产量确定后,可计算出节拍。
CT=OT/D D ——计划期产量例如,产量是每天480单位,节拍是每天480分/每天480单位=1.0分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出工作地数的理论最小值:min N t /CT =∑t ∑—各作业时间之和假如计划产量为480,那么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少需要的工作地数目为完成单位产品时间2.5分/节拍1分=2.5 取整数3。
生产线平衡原理1. 简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线平衡是一种优化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方法。
生产线平衡原理是指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和工作站,使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能够均衡地完成任务,达到最高效的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2. 生产线平衡的原理生产线平衡的核心原理是追求任务分配的均衡性,即使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量相等,制约生产线效率的瓶颈工作站得到优化,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线的高效运转。
2.1 任务分配任务分配是生产线平衡的核心。
在进行任务分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合理地进行分配,以降低工作站之间的任务差异。
•任务的周期性:任务的周期性可以帮助确定任务分配的时间间隔,避免产生工作站之间的任务积压。
•任务的依赖关系:如果存在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合理安排任务的先后顺序,确保前置任务完成后再分配后续任务。
•任务的时间需求:根据任务的时间需求,合理安排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并避免任务超时和工作站之间的等待时间。
2.2 工作站优化工作站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技能培训:提供针对不同任务的相关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多样化的技能,并减少任务之间的转换时间。
•工作站设备和工具的合理配置:根据任务的不同需求,合理配置工作站的设备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站布局和空间利用:合理规划工作站布局,减少不必要的物料运输和工作站之间的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3. 生产线平衡的实施方法在实施生产线平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时间研究法时间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测量工作站的运作时间来分析任务分配和工作站优化的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1.记录每个工作站的任务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测量每个任务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间隔时间。
3.分析任务分配情况,确定工作站之间的任务差异。
4.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任务分配和工作站优化方案。
3.2 平衡图法平衡图法是一种通过绘制生产线的平衡图来分析任务分配和工作站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