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8
景观环境Landscape & Environment– 190 –1 固废监测工作的问题分析1.1 未设置全面的监测对象。
根据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制造业固废监测仅对污染物排放非常严重的企业适用。
比如,中石化企业,排放标准非常明确。
然而当前,生活垃圾也成为了固废关键来源,《环境保护法》对所有单位以及个人均需要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应该将个人纳入到排污工作的监测对象中。
但是在工作实践中,环保部门主要针对排污企业开展定期监测工作,对于个人固废监测还没有制定有效措施,因此我国在监测对象方面缺乏全面设置。
1.2 针对危险固废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对于环境检测工作,危险固废属于重点内容,对于国家危险固废名录中的固废以及满足危险固废检测标准的均属于危险固废。
我国针对危险固废监测与处理工作制定了GB18484-2001、5085.3—2007文件、GB5085.1—2007文件等,虽然在不断探索与努力中,我国危险固废处理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然而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对于危险固废填埋监测工作,在样品采集规范以及地下水点位确定的说明不够详细,在固废有害物迁移规律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因此虽然可以获得相关数据,然而无法将相关地区环境质量波动原因进行充分反映。
对于固废安全评价工作,因为毒性浸出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环境部门对于企业填埋场无法进行准确评价。
1.3 检测方法与设备不够先进。
固废监测以及处理工作主要目的是保证固废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技术水平以及监测设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主要采购进口设备来满足工作需求,对于固废检测工作,主要通过分光光度计开展,然而该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损坏问题,同时维护难度较大,因此,使得检测活动的难度增加。
在气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设备主要根据说明书使用,准确度确认缺乏规范标准,因此无法将仪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 提高固废环境监测水平的策略2.1 优化监测对象。
Chapter4固体废物监测教学目的①固体废物的概念;②固体废物分类方法;③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④鉴别废物是否有害的标准;⑤有害固体废物特性;⑥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⑦固体废物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制备;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分析方法、有害物质毒理学研究方法;教学重点①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②理解固体废物分类方法;③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④理解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教学方法课内安排2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教材:230-261;多媒体课件:讲授提纲4.1 固体废物概述4.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4.1.2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通常指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极性毒性等。
我国对危险物的鉴别、分类分为两个步骤:(1)将《名录》中所列废物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2)通过《鉴定标准》将危险性低于一定程度的废物加以豁免。
固体废物标识图4.1.3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组成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来源包括厨房垃圾、普通垃圾、庭院垃圾、清扫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垃圾等。
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很复杂,通常包括食品垃圾、纸类、细碎物、金属、玻璃、塑料等。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利用四种方式。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2.1 样品的采集4.2.1.1 工业固体废物的采集( 1 )采样工具包括:尖头钢锹、钢尖镐(腰斧)、采样铲(采样器)、具盖采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样袋。
( 2 )采样程序①确定采样单元个数。
②确定采样量。
③采样,并填写采样记录表。
( 3 )采样单元数决定采样单元多少的因素:①物料的均匀程度:物料越不均匀,采样单元应越多。
②采样的准确度:采样的准确度要求越高,采样单元应越多。
最小采样单元数可以根据物料批量的大小进行估计,如图所示(见234页):(4) 采样量采样量可根据切乔特经验公式计算。
固体废物检测检测与分析固体废物检测检测与分析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对固体废物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检测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废物处理与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固体废物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废物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含量和分布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和生物监测等。
其中,化学分析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可以详细了解废物中有害物质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法、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物理测试则主要用于测量废物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密度、熔点和熔融温度等。
而生物监测主要用于检测废物中的微生物、动植物等生物组成,以评估废物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其次,固体废物检测检测与分析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它在废物处理与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废物经过合理的处理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
其次,它还可以用于废物资源化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检测与分析废物中的有价值物质,可以发掘利用废物资源的潜力,并实现废物的再生利用。
此外,固体废物检测检测与分析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追踪等研究领域。
最后,固体废物检测检测与分析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其检测与分析工作更为复杂和困难。
不同种类的废物会包含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有害物质,因此需要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检测与分析。
其次,废物样品的精确采集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废物在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采集方法和样品保存措施。
另外,废物检测与分析还面临仪器设备的更新和人员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总之,固体废物检测检测与分析在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废物处理与管理以及废物资源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1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监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工业废物;3生活垃圾;4危险废物;5急性毒性;6腐蚀性;7浸出毒性;8垃圾热值;9高热值;10低热值;11渗沥水;12传染性废弃物;13病理性废弃物;14反应性;15放射性;16易燃性二、填空题1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殊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它的危害状况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危险固体废物特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燃性指含闪点低于_________的液体,的液体,或经摩擦、或经摩擦、或经摩擦、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性质。
5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是指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 ≤____或pH ≥____________的废物。
6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活度大于__________________者称为放射性废物。
7废渣堆采样法要求:在渣堆两侧距堆底________________处划第一条横线,然后每隔______________划一条横线;划一条横线;再每隔再每隔_____________划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作为采样点。
8制样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废监测方案固废监测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固体废物,固废监测方案成为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介绍了一套固废监测方案,目的是实时、准确地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为有效的固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方案概述固废监测方案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三个部分。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进行实地采样,收集固体废物的相关信息。
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报告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以便有效的固废管理。
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固废监测方案的第一步。
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实地采样。
3.1 传感器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垃圾桶或垃圾场中的传感器,自动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
传感器可以监测垃圾桶的容量、重量、温度等信息。
采集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分析。
3.2 实地采样实地采样是通过人工抽样的方式,实时获取固体废物的样品。
采样点可以设立在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固体废物处理场所。
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方法的标准化,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准确反映固体废物的性质。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固废监测方案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4.1 数据清洗和整理首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掉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然后,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标准化,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
4.2 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数据清洗和整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可以分别统计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并进行趋势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固体废物的变化规律,为固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报告生成报告生成是固废监测方案的最后一步,通过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相关部门和机构。
5.1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含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结果。
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相关信息,例如垃圾分类情况、废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等。
固体废物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
一、引言
1、固体废物采样和监测是固废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检测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以确保政府安全监管的要求,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并为政府制定更为严格的废物处理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2、固体废物中包含大量的有害物质,因此,采样和监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求采样和监测必须满足严格的质量要求,以最低的有害物质排放量来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二、采样要求
1、固体废物采样的样品容量要求满足检测质量要求,样品容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常规采样量为10千克,采样中每份样品要经过混合,以取得样品的代表性。
2、固体废物采样的样品收集要按照科学管理原则,样品的采集要经过取证,由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并实行采样记录。
采样人员应当注意采样过程的安全,确保采样安全无害。
三、采样步骤
1、现场采样:现场采样是指在原始废物环境中,采样人员根据采样计划按规定采样,并当场处理采样样品。
根据废物的性质和现象,采样人员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尽量选择来自整体废物中的全层样品,避免采样样品的不全面和不具有可比性。
2、现场采样室处理:在现场采样室处理中,采样人员要根据采样样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
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固体废物是一种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的污染物质。
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固体废物的存在和处理方式对保护环境、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旨在评估废物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1. 采样和分析:为了了解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我们需要采集样品并进行化学分析。
这可以通过从不同来源的废物中采集样品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来实现。
2. 监测站点的建立:为了观察固体废物的潜在污染效应,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监测站点建立监测系统。
这些站点应该涵盖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固体废物,并在监测过程中考虑地理因素。
3. 监测参数:必要的监测参数包括废物组成、重金属含量、有机化合物水平以及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我们可以确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固体废物的环境控制固体废物的环境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1. 固体废物分类:将固体废物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废物的组成和性质。
根据分类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2. 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将可以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以便再利用。
例如,可回收物质如纸张、塑料瓶和金属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加工变成新的产品,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 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选择和采用环境友好的废物处理技术是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
例如,物理处理方法如堆填和焚烧,化学处理方法如氧化和还原,生物处理方法如堆肥和厌氧消化等。
4. 强化法规和政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制定,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这将有助于推动固体废物管理理念的普及和执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固体废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有一些机遇可以推动其发展:1. 挑战:废物数量的持续增长,对处理能力的压力不断增加;处理技术的不完善和高成本;传统废物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等。
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1. 序言固体废物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以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国际标准以及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以期为更好地管理固体废物提供参考。
2. 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对于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这些标准能够帮助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了解固体废物产量、组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3. 国际标准为了促进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许多国家都参考或采用了一些国际组织制定的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制定了《固体废物统计手册》,其中包含了固体废物分类的详细指南。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一系列与固体废物管理相关的标准,如ISO 14020系列,其中包括了固体废物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指南。
4. 美国的实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的国家之一。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固体废物统计手册》,对固体废物进行详细分类,并要求各州和企业按照该手册进行数据报告。
此外,美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如《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和《危险废物管理法》,以加强对固体废物管理的监管。
5. 日本的实践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因此对于固体废物管理非常重视。
日本制定了严格而详细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法,并实施“3R”(Reduce、Reuse、Recycle)。
该要求企业和个人在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并鼓励废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日本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废物分类标识系统,方便公众正确分类和投放固体废物。
6. 中国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固体废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固体废物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1.引言固体废物的采样和监测是保护环境、评估污染源和控制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
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固体废物采样和监测的方法和程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采样方法2.1随机采样法随机采样法适用于大批量固体废物的采样。
采样时需随机选择取样点,并进行多次采样以获取代表性样品。
2.2分层采样法2.3定量采样法定量采样法适用于需进行定量分析或计算的固体废物样品。
采样时需控制采样量和采样区域,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准确反映全样品的特性。
3.采样装置和容器3.1采样装置应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和抗污染性,可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造成影响。
常用的采样装置包括采样枪、钳子、铲子等。
3.2采样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和防漏性,可防止样品的挥发、泄漏和外界物质的污染。
常用的采样容器有塑料袋、玻璃瓶、铁桶等。
4.采样过程控制4.1采样前,需了解被采样物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和装置。
4.2采样时需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4.3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不同样品需使用不同的采样工具和容器,避免样品之间的混合和污染。
4.4采样结束后,对采样现场进行清理,确保采样点的环境整洁。
5.监测方法5.1物理性监测物理性监测包括固体废物的颜色、形状、密度、重量等参数的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目测法、比重法、重力法等。
5.2化学性监测化学性监测包括废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光谱分析法、色谱法、荧光法等。
5.3生物学监测生物学监测主要通过对废物样品中的生物指标进行测定,如细菌数量、生物种群结构等。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法、PCR法等。
6.数据分析和处理采样和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相关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7.结论本技术规范对固体废物采样和监测提供了相应的规范和指导,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固体废物治理和环境保护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固废监测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固废监测制度应遵循全程管理、源头控制、分类处理、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原则,确保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四条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固废监测制度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固废污染环境危害的认识,促进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固废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固废监测水平。
二、固废监测与管理第六条产生固废的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固废的种类、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贮存场所等信息,并定期更新。
第七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申报信息,对产生固废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固废的产生、利用、处置等情况,对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第八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固废运输活动的监督管理,要求运输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废泄露、溢出和异味等对环境的污染。
第九条利用、处置固废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固废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对利用、处置单位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固废贮存场所的监督管理,要求单位严格执行贮存场所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固废渗漏、扬尘等对环境的污染。
三、监测与报告第十一条产生、利用、处置固废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废监测制度,对固废的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贮存量等进行定期监测,并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固废产生、利用、处置单位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第十三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开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固废检测标准方法
固体废物的检测标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3. 固体废物二恶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4.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
5. 易然性鉴别,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然性鉴别GB 》,鉴别项目:固体/液体/气体易然性鉴别。
6. 反应性鉴别,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反应性鉴别。
如需更多关于“固废检测标准方法”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相关文件或询问相关专业人士。
固体废物处置在线监测方案1. 背景介绍固体废物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来用途的物质,其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流程环节中,可能出现问题导致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对于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在线监测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保障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
2. 在线监测借助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于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设备,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设施,在线监测其运行状态,达到对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的实时监测和异常预警。
在线监测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温度•湿度•PH值•溶氧量•流量•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填埋场气体成分•废气排放3. 监测方案3.1 温度、湿度和PH值监测通过温度、湿度、PH值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填埋场和垃圾焚烧设备内的温度、湿度和PH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溶氧量监测利用溶氧传感器测量处理过程中水体中的溶氧量,确保水体缺氧或者富氧等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
3.3 流量监测通过对填埋场和垃圾焚烧设备出水口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实时掌握,确保废水排放的质量符合标准。
3.4 重金属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监测通过重金属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监测设备监测处理过程中废物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5 填埋场气体成分监测利用气体传感器对填埋场氡气等有害气体成分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填埋场气体成分异常。
3.6 废气排放监测通过对垃圾焚烧设备的尾气和废气进行实时监测,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实时掌握,确保排放的质量符合标准。
4. 总结固体废物处理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在线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防和减缓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
同时,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废物处理企业的操作行为,保障固体废物的可持续处理。
固体废物主要检测项目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不可再利用或不易处理的固态废弃物。
为了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固体废物进行检测,以了解其组成、性质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以下是固体废物主要检测项目的介绍:1. 检测项目:重金属含量固体废物中常含有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它们具有高毒性和累积效应。
通过测定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评估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2. 检测项目:有机物含量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可以产生臭味、产生毒性物质或引发火灾。
检测有机物含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废物的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检测项目:pH值固体废物的pH值可以反映其酸碱性。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可能导致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系统。
测定废物的pH值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检测项目:湿度固体废物的湿度可以影响其稳定性和可处理性。
湿度过高可能导致废物腐烂、发酵或产生有害气体。
通过测定废物的湿度,可以确定适宜的处理方法,并减少环境风险。
5. 检测项目:颗粒大小固体废物的颗粒大小可以影响其处理和处置方式。
大颗粒废物可能需要机械处理,而细颗粒废物可能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测定废物的颗粒大小可以为废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固体废物进行上述检测项目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废物的性质和潜在风险,为环境保护和废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废物的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固体废物处置在线监测方案固体废物处置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为了确保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合理利用,建立固体废物处置在线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将探讨固体废物处置在线监测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固体废物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
固体废物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固体废物处置在线监测方案是为了及时掌握固体废物处置的情况,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
二、目的1.及时掌握固体废物处置的情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风险;2.实时监测固体废物堆场渗滤液、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情况,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3.提高固体废物处置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4.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和措施。
三、内容1.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包括渗滤液、废气和废水的监测设备,以及风速、气象等环境因素的监测设备。
2.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3.建立监测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及时报警和预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4.制定监测指标和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固体废物处置的监测指标和标准。
四、实施方法1.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在固体废物堆场的关键位置安装渗滤液、废气和废水的在线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通过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3.建立监测中心:设立一个统一的监测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
4.制定监测指标和标准:根据固体废物处置的特点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监测指标和标准,并进行监测数据的合理解释和评估。
第4章固体废物监测本章教学内容4.1概述4.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3危险特性的监测4.4生活垃圾特性分析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有害工业固废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固废样品的采样和制备;3了解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4掌握生活垃圾的特性;5了解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固废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活垃圾特性分析本章难点:固废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危险特性分析4.1概述4.1.1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其危害:(1)固体废弃物:指人们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固体和泥状废物,分为危险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弃物。
(2)危险固体废物及其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等。
凡具有一种或多种以上危险特性者,即可称为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固体废弃物危害:我国每年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90亿元人民币,而资源损失——每年固体废物中可利用而未被利用的资源价值就达250亿元。
4.1.2固体废弃物分类及城市生活垃圾⑴固体废弃物分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化学性质:无机、有机形状:固体、泥状危害:一般、有毒(危险)来源:工业、矿业、城市垃圾、农业⑵城市生活垃圾来源、组成和处理的方法来源:主要包括厨房垃圾,普通垃圾,庭院垃圾,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垃圾(如医院传染病房,放射性治疗系统,核试验室等排放的各种废物)等。
组成: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很复杂,通常包括食品垃圾、纸类、细碎物、金属、玻璃、塑料等。
处理方法: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包括热解和气化)、堆肥和再生利用四种方式。
4.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采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所采样本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使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
4.2.1工业固体废物的采集⑴采集工具:包括尖头钢锹、钢锤、采样探子、采样钻、气动和空探针、取样铲、带盖盛样桶或内衬塑料薄膜的盛样袋等。
⑵采样程序:①确定采样单元数:物料越不均匀,准确度要求越高,单元应越多。
②确定采样量:切乔特经验公式Q=k d a(缩分公式)计算。
(见下表)③选用采样方法:现场采样;运输车及容器采样;废渣堆采样法。
⑶选用采样方法:现场采样:确定样品的批量,按计算出采样间隔,进行流动间隔采样。
注意事项:采第一个份样时,不准在第一间隔起点开始,可在第一间隔内确定。
运输车及容器采样:在运输一批固体废物时,当车数不多于该批废物规定的份样数时车应采份样数按下式计算:每车应采样单元数(小数进整数)=规定采样单元数/车数;当车数多于规定的份样数时,按规定(下表)选出所需最少的采样车数后从所选车中各随机采集一个份样。
在车中,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车厢的对角线上,端点距车角应大于0.5m,表层去掉30c m。
废渣堆采样法:在渣堆两侧距堆底0.5m处画第一条横线,然后每隔0.5m划一条横线;再每隔2m划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做为采样点。
4.2.2城市生活垃圾的采集(1)采样工具50L搪瓷盆、100k g磅秤、铁锹、竹夹、橡皮手套、剪刀、小铁锤等。
(2)方法与步骤采样点的确定:在市区选择2-3个居民生活水平与燃料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居民生活区作为点;再选择一个或几个垃圾堆放场所为面,定期采样。
方法与步骤:①将50L容器(搪瓷盆)洗净、干燥、称量、记录,然后布置于点上,每个点若干个容器;面上采集时,带好备用容器。
②点上采样量为该点24h内的全部生活垃圾;面上的取样数量以50L为一个单位,要求从当日卸到垃圾堆放场的每车垃圾中进行采样(即每车5t),共取1m3左右(约20个垃圾车)。
③将各点集中或面上采集的样品中大块物料现场人工破碎,然后用铁锹充分混匀。
④混合后的样品现场用四分法,把样品缩分到90~100k g为止,即为初样品。
4.2.3样品的制备(1)制备目的:是将原始试样制成满足实验室分析要求的分析试样,即数量缩减到几百克、组成均匀(能代表原始样品)、粒度细(易于分解)。
(2)制样工具:粉碎机(破碎机)、药碾、钢锤、标准套筛、十字分样板、机械缩分器(3)工业样品制样的步骤:包括破碎、过筛、混均、缩分。
粉碎:以减小样品的粒度。
可用机械或手工粉碎。
将干燥后的样品根据其硬度和粒径的大小,采用适宜的粉碎机械、分段粉碎至所要求的粒度。
筛分:使样品95%以上处于某一粒度范围。
根据样品最大粒径选相应的筛号,分阶段筛出全部粉碎样品,筛上部分应全部返回重新粉碎,不得随意丢弃。
混合:使样品达到均匀:混合均匀的方法有堆锥法、环锥法、掀角法和机械拌均法等,使过筛的样品充分混合。
缩分:将样品缩分,以减少样品的质量。
采用圆锥四分法进行缩分。
圆锥四分法:即将样品置于洁净、平整板面(聚乙烯板、木板等)上,堆成圆锥形,将圆锥尖顶压平,用十字分样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分,保留任意对角的两等分,重复上述操作至达到所需分析试样的最小质量。
(4)城市垃圾制样的步骤:包括分检、破碎、混均缩分。
4.3危险特性的监测危险性监测分为:急性毒性(LD50)、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4.3.1急性毒性(L D50)(1)毒性大小的评定:能引起小鼠(大鼠)在48h内死亡半数以上者,并参考制定有害物质卫生标准的实验方法,进行半致死剂量(LD50)试验,评定毒性大小。
(2)急性毒性鉴别方法:①将100g制备好的样品置于500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即固液1∶1),振摇3min,在常温下静止浸泡24h后,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留待灌胃实验用;②以10只体重18-24g的小白鼠(或体重200—300g的大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若是外购鼠,必须在本单位饲养条件下饲养7-10天,健康者,方可使用。
实验前8-12h和观察期间禁食;③灌胃采用1(或5)mL注射器,注射针采用9(或12)号,去针头,磨光,弯曲呈新月形,进行经口一次灌胃,灌胃量为小鼠不超过0.4mL/20g(体重),大鼠不超过1.0mL/100g(体重);④对灌胃后的小鼠(或大鼠)进行中毒症状的观察,记录48h内实验动物的死亡数目。
根据实验结果,如出现半数以上的小鼠(或大鼠)死亡,则可判定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
4.3.2易燃性鉴别方法(1)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60℃的液态废物和经过摩擦、吸湿等自发的化学变化或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有着火趋势的非液态废物,由于燃烧剧烈而持续,以至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特性。
鉴别易燃性的方法是测定闪点。
(2)鉴别易燃性的仪器:常用的配套仪器有温度计和防护屏。
温度计:采用1号温度计(-30—170℃)或2号温度计(100— 300℃)。
防护屏:镀锌铁皮制成,高550-650mm,宽以适用为度,屏身内壁漆成黑色。
(3)测定步骤:按标准要求加热试样至一定温度,停止搅拌,每升高1℃点火一次,至试样上方刚出现蓝色火焰,立即读出温度值,该值即为测定结果。
操作过程的细节可参阅GB261—77[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4.3.3腐蚀性鉴别方法(1)腐蚀性:指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使接触物质发生质变,使容器泄漏而引起危害的特性。
(2)鉴别方法:主要是鉴别酸碱性,用pH计测定4.3.4反应性测定方法(1)反应性: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固体废物不稳定,极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或与水反应猛烈;或形成可爆炸性的混合物;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特性。
测定方法包括撞击感度实验、磨擦感度实验、差热分析实验、爆炸点测定、火焰感度测定、温升实验和释放有毒有害气体试验等。
(2)释放有害气体的测定方法:250mL高压聚乙烯塑料瓶,另配橡皮塞(将塞子打一个6mm的孔),插入玻璃管;振荡器采用调速往返式水平振荡器;100mL注射器,配带6号针头。
(3)硫化氢气的测定、氰化氢气的测定。
4.3.5浸出毒性(1)浸出毒性:是指固体废物按规定的浸出方法的浸出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规定值,从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特性。
鉴别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有水平振荡法和翻转法。
(2)浸出办法:水平振荡法:固定在水平往复式振荡器上,在室温下振荡8h,静置16h后取下,经0.45μm滤膜过滤得到浸出液,测定污染物浓度。
翻转法:固定在翻转式搅拌机上,在室温下翻转搅拌18h,静置30min后取下,经0.45μm滤膜过滤得到浸出液,测定污染物浓度。
4.4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垃圾的粒度:分级采用筛分法﹡淀粉的测定:垃圾在堆肥处理过程中,需借助淀粉量分析来鉴定堆肥的腐熟程度。
﹡生物降解度的测定:COD、BOD试验方法﹡垃圾热值的测定:热值是废物焚烧处理的重要指标,分高热值和低热值。
热值的测定可以用量热计法或热耗法。
⑴粒度采用筛分法:将一系列不同的筛目的筛子按规格序列由小到大排列,筛分时,依次连续摇动15min,依次转到下一号筛子,然后计算每一粒度微粒所占的百分比。
如果需要在试样干燥后再称量,则需在70℃的温度下烘干24h,然后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筛分。
⑵淀粉测定方法:是利用垃圾在堆肥过程中形成的淀粉碘化络合物的颜色变化与堆肥降解度的关系。
①当堆肥降解尚未结束时,淀粉碘化络合物呈蓝色。
②当降解结束即呈黄色。
堆肥颜色的变化过程是深蓝-浅蓝-灰-绿-黄。
分析试验的步骤是:①将1g堆肥置于100mL烧杯中,滴入几滴酒精使其湿润,再加20mL36%的高氯酸;②滤纸(90号纸)过滤;③加入20mL碘反应剂到滤液中并搅动;④将几滴滤液滴到白色板上,观察其颜色变化。
⑶生物降解度的测定分析步骤:①称取0.5g已烘干磨碎试样于500mL锥形瓶中;②准确量取20mL c(1/6(K2Cr2O7))=2mol/L重铬酸钾溶液加入试样瓶中并充分混合;③用另一支吸管量取20mL硫酸加到试样瓶中;④在室温下将这一混合物放置12小时且不断摇动;⑤加入大约15mL蒸馏水;⑥依次加入10mL磷酸、0.2g氟化钠和30滴指示剂,每加入一种试剂必须混合;⑦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在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是从棕绿-绿蓝-蓝-绿,在等当点时出现的是纯绿色;⑧用同样的方法在不放试样的情况下做空白试验;⑨如加入指示剂时易出现绿色,则试验必须重做,必须再加30mL重铬酸钾溶液;⑩生物降解物质的计算BDM=1.28(V2- V1)VC/V2式中:BDM——生物降解度;V1——试样滴定体积(mL);V2——空白试验滴定体积(mL);V——重铬酸钾的体积(mL);C——重铬酸钾的浓度;1.28——折合系数。
⑷垃圾渗滤液监测:参见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