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共32页
- 格式:ppt
- 大小:6.85 MB
- 文档页数:32
投标文件目录(一)运维服务方案 (1)1.项目背景 (1)2.运维服务范围 (1)3.运维服务方案 (1)4.运维人员及工具保障 (18)5.运维服务方式 (19)6.运维服务时间 (19)7.安全运维承诺 (19)8.服务报告 (20)9.运维服务需求清单 (20)10.代维人员日常巡检要求 (24)11.运维考核评分表 (25)12.售前、售后服务内容及响应时间 (27)13.人员培训计划及方案 (28)(二)运维服务人员保障 (30)1.项目组织管理 (30)2.人员配备及职责划分 (30)3.人员沟通管理 (31)(一)运维服务方案1.项目背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雪亮工程)二期工程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任务为对应城市6个街道、10个镇、1个铁路派出所辖区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安装建设,建设内容包含3275个前端监控点位(2875个高清摄像头、微卡口150个、300个人脸识别高清摄像头和100个标准卡口摄像头),于2021年底完成后,转入运行维护阶段,维护内容包含3275个前端监控点位维护。
2.运维服务范围本合同的运维服务范围为招标方在【应城市】建设的包括雪亮工程二期项目等全部项目的:1、【前端、服务器、存储、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客户端、终端】等硬件设备、配件与线路;2、【平台、应用及支撑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云数据资源池、数据库网络边界、用户认证、漏洞管理】等软件系统;3、【手井、杆件基础、杆件接地、杆件(含杆号)、补光灯、横臂/抱箍/支架、电源、护罩、设备箱(含箱内设备、锁具、接线板、空开、防雷器、自动重合闸等)等与监控点相关的所有附属设备及设施,和周围影响或遮挡视频图像的分环境(例如树木、油烟等)】,【以及取电线路】;4、招标人为使用方提供的备品备件;5、【招标人建设的17个派出所等环境及基础设施】。
维护对象中软、硬件设备清单见《维护设备清单》(见后)。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发布日期:2012-10-12肇庆新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地处鼎湖区中部,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市,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是肇庆市各功能区紧密连接的主要纽带,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发展腹地,是珠三角联通大西南各省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珠江西岸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2008年,国务院正式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肇庆市全境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
近年来,肇庆市经济建设不断提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向着“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广泛深刻变化,广东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
加快建设肇庆新区,是广东从长远发展出发,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肇庆市作为珠三角主体城市的先行示范作用,遵循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并引领新型城市化模式,培育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对我国大西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对广东省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肇庆市鼎湖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以西的莲花镇、永安镇、凤凰镇、广利街道、桂城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周边相关区域,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科学划定协调区范围,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蚬岗镇。
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
规划区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本规划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肇庆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加快建设肇庆新区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目录总则 (1)第一章用地规划要求第一节建设用地位置范围1.1.1 建设用地边界 (2)1.1.2 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2)第二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1.2.1 建设用地分类 (4)1.2.2 用地性质的可兼容性 (10)1.2.3 建筑性质分类 (10)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1.3.1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11)1.3.2 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11)1.3.3 人口密度 (11)1.3.4 容积率 (12)1.3.5 建筑密度 (12)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面积2.1.1 定义 (13)2.1.2 建筑面积计算办法 (13)第二节建筑高度2.2.1 定义 (15)2.2.2 计算方法 (15)2.2.3 建筑高度的规划设计要求 (17)第三节建筑退让建设用地边线距离2.3.1 定义 (18)2.3.2 建筑退让规划道路红线距离 (18)2.3.3 建筑退让绿化控制线 (21)2.3.4 建筑退让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距离 (21)第四节建筑间距2.4.1 定义 (22)2.4.2 建筑间距的系数 (23)2.4.3 建筑间距的计算方法 (25)2.4.5 其它间距 (29)第五节竖向设计2.5.1 设计地面的形式 (30)2.5.2 设计标高确定 (30)第三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第一节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要求3.1.1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 (32)3.1.2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基本思路 (32)第二节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要求3.2.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32)3.2.2 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33)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要求3.3.1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36)3.3.2 重点保护区的规划要求 (36)3.3.3 建设控制区的规划要求 (37)3.3.4 道路市政规划要求 (38)3.3.4 环境规划要求 (38)3.4.1 旧城整体格局保护 (38)第四章绿化环境规划设计要求第一节技术术语4.1.1 城市绿化规划指标 (45)4.1.2 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统计口径 (45)第二节建设工程绿化面积要求 (46)第三节建设工程绿化面积计算办法4.3.1 一般规定 (46)4.3.2 地下设施实行覆土绿化的计算办法 (47)4.3.3 居住小区公共绿地的计算方法 (47)4.3.4 屋顶绿化的计算方法 (48)第四节名木古树保护4.4.1 定义 (48)4.4.2 后退树干距离 (48)4.4.3 后退树冠距离 (48)第五节城市绿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申报要求4.5.1 申报项目类别 (49)第五章交通规划设计要求第一节城市道路规划5.1.1 道路等级 (50)5.1.2 典型道路断面示意 (50)5.1.3 道路交叉口的抹角拓宽 (51)第二节停车位5.2.1 基本要求 (58)5.2.2 机动车 (58)5.2.3 自行车 (60)第三节交通组织5.3.1 建设用地内的交通组织及道路规划设计要求 (61)5.3.2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 (61)5.3.3 居住区的道路交通 (62)5.3.4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道路交通 (63)第六章市政设施规划要求第一节给水6.1.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原则 (64)6.2.1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原则 (65)6.2.2 城市供电电源程规划 (65)6.2.3 城市电力线路规划 (66)6.2.4 城市变电所规划 (69)6.2.5 开关站规划 (71)6.2.6 公用配电所规划 (71)6.2.7 城市用电负荷及电压规划 (71)第三节通讯6.3.1 城市邮政设施规划原则 (71)6.3.2 邮政局所 (72)6.3.3 移动电话网规划 (73)6.3.4 微波通信规划 (73)6.3.5 有线电视广播线路规划 (74)第四节热力6.4.1 城市热源规划 (74)6.4.2 城市供热管网规划 (76)6.5.1 城市气源规划 (78)6.5.2 城市燃气输配设施规划 (79)第六节排水 (81)第七节环境卫生设施6.7.1 城市垃圾转运规划 (82)6.7.2 公共厕所规划 (83)第七章公共设施配套要求第一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7.1.1 基本原则 (85)7.1.2 布局要求 (85)7.1.3 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86)7.1.4 非规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92)第二节村镇公共服务设施7.2.1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 (92)7.2.2 公共建筑项目的配置 (93)7.2.3 各类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 (94)第三节人防工程7.3.1 人防工程设计原则 (94)7.3.2 人防工程建设指标及设计要求 (94)第八章附则第一节设计责任 (96)第二节有关用语 (96)第三节申报各阶段图纸要求8.3.1 规划意见书阶段 (96)8.3.2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96)8.3.3 项目初步设计 (97)8.3.4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 (97)8.3.5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 (98)第四节图面要求8.4.1 总平面图 (98)8.4.2 平面图 (99)8.4.3 立面图 (100)8.4.4 剖面图 (101)8.5.1 指标计算方法 (102)8.5.2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03)第六节其它要求 (104)第七节图纸折叠要求 (104)总则1 目的为了指导设计单位正确作出北京地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总结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制定本通则。
第一章总则第1. 1条为推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技术规范,结合蒲江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 2条本规定适用于蒲江县城城市建设区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寿安镇可参照执行,其中本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部分。
第1. 3条《蒲江县城市形态分区图》根据县城城市建设区内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
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第2.1.2条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根据表2.1.2的规定确定其兼容范围。
第2.1.3条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单独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面积;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规模及位置。
注:1.×禁止兼容;◎兼容比例不超过50%;●兼容比例100%;□本表中市场用地指一、二级批发市场及危险品等特种市场用地。
特种市场用地的兼容性须经规划批准,一、二级批发市场自动兼容比例不超过50%。
农贸市场用地可兼容用地类别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执行,兼容比例不超过50%;▲第一、二分区住宅用地兼容商业比例不超过20%,第三分区住宅用地兼容商业比例不超过10%,第四分区专题研究确定。
强度分区情况见本规定第2.2.1条。
2.兼容的比例是指兼容类的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的比例;3.本表所涉及的规划管理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4.本表未涉及的规划用地性质不得自动兼容;5.规划控制指标按主导性质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