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简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8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具有“自动”功能的装置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14~11 世 纪 在 中 国 、 埃 及 和 巴 比 伦 出 现 的 自 动 计 时 器——水钟,又称漏刻、漏滴或漏壶等。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公 元 4 世 纪 , 希 腊 柏 拉 图 (Platon) 首 先 使 用 了 “控制论”一词。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1. 稳定性理论的建立
1868年,英-麦克斯韦(J.C.Maxwell)发表了“论调速器” 一文,对它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控制系统的品质可用 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可用特征方程根的位置和形 式来研究。当属最早的理论工作。
1877年英-劳斯(E.J.Routh)和德-胡尔维茨(A.Hurwitz)先后 提出了根据代数方程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Biblioteka Baidu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展起来的, 前后经历了较长时间,成熟于50年代中期。
经典控制理论最初被称为自动调节原理,适用于 较简单系统特定变量的调节。随着后期现代控制理论 的出现,故改称为经典控制理论。
1954年我国-钱学森在美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一书,书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奠定了工程控 制论的基础。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2. 频域法与根轨迹法的建立
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主要有: ➢ Bell实验室工程师布莱克(H. S. Black) ➢ 美国物理学家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1889-1976) ➢ 前苏联学者米哈依洛夫 ➢ Bell实验室的数学家伯德(Hendrik Bode, 1905-1982) ➢ 美国数学家维纳(Norbert Wiener, 1894-1964)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动控制的应用 :
❖ 开始多用于工农业生产:如压力、张力、温度、流量、 位移、湿度、粘度等自动控制;
❖ 后来进入军事领域:如飞机自动驾驶、火炮自动跟踪、 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自动控制;
❖ 目前已涉及到更多领域:如社会经济(模拟经济管理 过程、经济控制论、大系统、交通管理、图书管理 等) ,生物工程(如生物控制论、波斯顿假肢、人造 器官等)。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2. 频域法与根轨迹法的建立
1932年美籍瑞典-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根 据频率响应判别反馈系统暂态特性的准则。
1948年美-伊文思(W.R. Evans)根据反馈系统开环 和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由开环传递 函数求闭环特征根的简便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这种方法称为根轨迹法。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1. 稳定性理论的建立
➢ 苏联自动调整理论的奠基人 И.А.维什聂格拉斯基(18311895)
➢ 英国数学家劳斯(E. J. Routh, 1831-1907) ➢ 德国数学家胡尔维茨(A. Hurwitz, 1859-1919) ➢ 俄国数学力学家李亚普诺夫(A. M. Lyapunov,1857-1918)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
主要内容:
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5.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 用物理装置对工艺过程或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控制, 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 变化。
1892年俄-李雅普诺夫出版了专著“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 问题”,提出了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正定性及其导数的负定 性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从而建立了动力学系统的一般稳 定性理论。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1. 稳定性理论的建立
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主要有:
➢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 ➢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1736-1813) ➢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1749-1827) ➢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2. 频域法与根轨迹法的建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 例如:
军舰上的大炮和高射炮组,其伺服机构迫切需要 自动控制系统的全程控制。对于迅速变化的信号,控 制系统的准确跟踪是最重要的。
因此促进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巨大发展。先后出现 了奈奎斯特、伯德的频率法和依文思的根轨迹法。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2. 频域法与根轨迹法的建立
1948 年 美 国 维 纳 (N.Wiener) 出 版 了 专 著 《 控 制 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系统 地论述了控制理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推广了反馈的 概念,为控制理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的出 版标志控制学科的诞生。
1765年,俄国人普尔佐诺夫(I. Polzunov)发明了 浮子阀门式水位调节器,用于蒸汽锅炉水位的自动 控制。
1788年,瓦特(James Watt, 1736-1819)由蒸气冲 动水壶盖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他给蒸气机 添加了一个“节流”控制器即节流阀,它由一个离 心“调节器”操纵,用于调节蒸气流,以便确保引 擎工作时速度大致均匀,这是当时反馈调节器最成 功的应用。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经典控制理论
1. 稳定性理论的建立
对于早期的控制系统,其目的多用于恒值控制, 主要的设计原则是静态准确度和防止不稳定,而暂态 响应的性能是次要的。
这一时期,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系统的稳定性和稳 态偏差,采用的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解析法,它们是 在时间域上进行讨论的,通常称这些方法为控制理论 的时间域方法,简称时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