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区域因素研究——以福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17.79 KB
- 文档页数:5
区域雷灾易损性及其区划的实证分析
严春银;吴高学;朱建章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7(23)1
【摘要】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和区划的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严春银;吴高学;朱建章
【作者单位】南昌市气象局,南昌,330046;南昌市气象局,南昌,330046;南昌市气象局,南昌,3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以重庆市为例 [J], 蒋勇军;况明生;匡鸿海;高方;何凌云;曹晓林;熊奎
2.基于承灾体特性筛选雷灾易损性的区划评价指标 [J], 傅春华;林少松;顾宇丹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区域雷灾易损性评价 [J], 王赟;王洪祥;满永恒
4.区域雷灾分布特征及易损度区划 [J], 殷娴;肖稳安;冯民学;焦雪;王振会;李霞
5.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J], 尹娜;肖稳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灾害易损性可以广义定义为一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由于暴露在灾害、压力或扰动下而可能经历的伤害。
所谓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可能是一个地区、社群、社区、生态系统或个人等等。
易损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灾害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灾害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对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灾害医学的易损性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所以灾害易损性分析必不可少。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事故、火灾、地震、医院感染、供氧、供电、供水故障、信息网络突发事件、电梯意外事件7种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7方面对上述风险进行了分析排序,并对应地制定了我院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危害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3、造成心理伤害。
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预防与控制1、提倡广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考核。
二、医疗纠纷事故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1. 简介灾害易损性分析是指评估和量化灾害对特定区域及其人口、财产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通过对该区域的物理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本文将介绍灾害易损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2. 数据收集在进行灾害易损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理信息、气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建筑物信息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域的特点,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3. 确定指标在灾害易损性分析中,需要确定一些指标来评估灾害对特定区域的潜在危害程度。
常见的指标包括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结构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到。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确定了指标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灾害对研究区域的潜在影响。
5. 易损性评估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灾害易损性的评估。
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得分,可以得出灾害易损性的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判断不同区域的易损程度,以及确定哪些区域需要采取更多的防灾减灾措施。
6. 结果解释和应用最后,需要对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可以将评估结果制作成图表或报告,以便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域的易损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提高区域的灾害应对能力。
7. 结论灾害易损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通过数据收集、指标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易损性评估以及结果解释和应用等步骤,可以得出灾害易损性的评估结果,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雷电灾害潜在与现实易损性分析及区划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袁湘玲;王振会;肖稳安;束玉【摘要】提出雷电灾害的潜在易损性和现实易损性概念,利用黑龙江省1959-2008年的雷暴日资料及1999-2008年的雷电灾害资料,结合黑龙江省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4级区分法对各指标进行了分级,并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高级为1.0,高级为0.8,中级为0.5,低级为0.2.对黑龙江省各地市4个评估指标的等级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权重平均值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后通过对黑龙江省各地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形成黑龙江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结果表明: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绥化潜在易损度和现实易损度皆高,综合易损度为极高易损区.伊春、大兴安岭、黑河潜在易损度很高,而现实易损度最低,故综合易损度为高易损区.鹤岗、鸡西潜在易损度较低,现实易损度较高,综合易损度为中易损区;七台河潜在易损度最低,但现实易损度高,综合易损度同样为中易损区.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潜在易损度和现实易损度皆低,综合易损度为低易损区.%According to lightning disaster frequency, thunderstorm days,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data of 12 cities in Heilongjiang during 1959 ~2008, vulnerability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vulnerability zoning of lightning disaster are made. Annual mean thunderstorm days( M), lightning disaster frequency( P), economic vulnerability module (D)and vital vulnerability module(L) are presented as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of thunderstorm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m,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tructures of thunderstorm disasters inHeilongjiang province are given. The four indice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degrees with a given value as follows: the extreme high degree is 1.0, the high degree is 0. 8, the intermediate degree is 0. 5, and the low degree is 0.2.The comprehensive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of lightning disasters are obtained by adding the degree values of the four indices. Then the comprehensive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twelve cities is also graded as four degrees, which are defined as the maximal damageable area, the high damageable area, the medium damageable area and the low damageable area. Finally, vulnerability zoning of the lightning disaster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vulnerability degree values of the twelve cities in Heilongjia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Harbin, Qiqihar and Suihua belong to the maximal damageable area. Yichun, Daxinganling and Heihe belong to the high damageable area. Hegan, Jixi and Qitaihe belong to the medium damageable area. The rest cities belong to the low damageable area.【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雷电灾害;潜在易损性;现实易损性;易损度区划;黑龙江省【作者】袁湘玲;王振会;肖稳安;束玉【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黑龙江省气象局防雷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9;P427.32+10 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1],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穿斗式木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地震易损性分析穿斗式木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地震易损性分析摘要:随着近年来地震频发,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进行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穿斗式木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易损性。
本研究对于促进穿斗式木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极强的特点。
建筑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穿斗式木结构是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并且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通过试验研究与地震易损性分析,进一步了解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易损性。
2. 试验方法与结果2.1 试验样本的准备与试验方案确定选择一定数量的穿斗式木结构样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样本。
样本的制作过程中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为了验证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我们设计了地震模拟试验方案,模拟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于样本上。
2.2 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穿斗式木结构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地震作用。
(2)在试验过程中,部分穿斗式木结构出现裂缝和变形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其整体稳定性。
(3)对于较大强度的地震,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限。
3. 地震易损性分析3.1 影响穿斗式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对穿斗式木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其抗震性能:(1)木材的质量和使用年限;(2)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3)建筑所处地震区域的地质条件。
(4)外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2 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通过地震易损性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穿斗式木结构的易损性主要集中在连接部位和边缘区域。
(2)穿斗式木结构易受地震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如土体液化、滑坡等。
基于统计学方法福建滑坡灾害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的一个省份,该省地势复杂,地形分布不均,容易受到灾害的影响。
其中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延伸范围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探究福建滑坡灾害的影响因子,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有关福建省滑坡灾害的数据,包括各地区的滑坡发生数量、发生时间、滑坡等级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收集各地区的气候和地质信息,如降水量、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等。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找出影响福建滑坡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并进行相关性研究。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福建省滑坡灾害发生数量与气候因素和地形地貌有关。
具体来说,降雨量是影响福建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地会因水分过多而变得松散,进而引发滑坡。
同样地,地形地貌也是影响福建滑坡灾害的因素之一。
急流、峡谷和山峰等地形地貌,不仅增加了滑坡发生的概率,还会增大滑坡带来的损失和危害程度。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滑坡事件的发生时间,找出滑坡发生的季节性规律。
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滑坡灾害的发生集中在雨季和梅雨季,尤其是在6-7月份。
这一规律也进一步
印证了降雨量是导致福建省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福建省滑坡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和地形地貌有关,而且具有季节性规律。
为了减少福建省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加强气象、水文和地质监测,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探究摘要:我国约70%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区,是全球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地质灾害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加强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治理。
下面本文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某县区内地质灾害和高陡边坡数量较多,单点灾害规模小,但受上部风化土层厚度不一、强度差异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灾过程具渐进性、突变性,发灾时间具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1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1.1滑坡滑坡是该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本次调查滑坡77处,占灾害总数53%,其数量多,涉及面广,遍布该县14个乡镇街道。
主要表现出坡面开裂、坡体下沉、地面隆起、建筑物变形等特征。
这部分滑坡在后缘和前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蠕滑变形迹象。
部分滑坡目前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动力作用下,较易形成整体滑动,危及居民生命安全。
地下水活动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地下水活动规律与路径很难准确判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针对地下水活动,要做好地质调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疏导,可以采取排水盲沟设计将地下水按照一定路线引入安全范围,减少其对滑坡的影响。
应定期对地质灾害区域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边坡失稳。
同时,要加强对矿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具备相关资质与手续,按照要求开展矿产生产,加强边坡管理与维护。
最后,应做好监督检查,防止破坏山体,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1.2崩塌据调查统计,该县区内崩塌以土质崩塌为主,岩质崩塌占少数,单体评价为低-中风险。
区内崩塌多产生于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的中上部,坡高多数在8m~15m,少数高度达到20m以上,坡度常达到55°以上。
崩塌规模一般均较小,但突发性强,危险和危害程度均较大,一旦发生灾害,高势能转化为强大的冲击能量,破坏力大,影响面广。
医疗组织灾害易损性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灾害对医疗组织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研究医疗组织的灾害易损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医疗组织在面临灾害时的易损性情况,为灾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独立决策的方法,不依赖用户协助。
以LMM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采用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研究过程中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研究结果
经过独立研究,发现医疗组织的灾害易损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地理位置:医疗组织的地理位置与灾害风险直接相关。
位于地震、洪水等高风险地区的医疗组织易受灾害影响。
2. 建筑结构:医疗组织的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决定了其抵御灾害的能力。
老旧建筑和设备容易受到灾害破坏。
3. 应急准备:医疗组织的应急准备水平对于应对灾害至关重要。
缺乏灾害应急预案和培训会增加易损性。
4. 人员素质:医疗组织的员工素质和培训程度影响其应对灾害
的能力。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易受灾害影响。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为提高医疗组织的灾害抵御能力,应采取以下
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建设医疗组织,避免高风险地区。
2. 加强医疗组织的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的维护,确保其能够抵
御灾害。
3. 制定完善的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4. 提高医疗组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培训水平,增强应对灾害的
能力。
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可为医疗组织的灾害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帮
助提高医疗组织的抵御能力和应对能力。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一、背景灾害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自然风险,它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有效地降低灾害的发生和损失,必须对灾害危险性和城市区域易损性进行科学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可能引起灾害的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因此,本文将对灾害易损性分析进行详细说明。
二、导入灾害易损性是指区域内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受到的灾害威胁的脆弱程度。
易损性高的区域,发生灾害时受灾程度和损失将更加惨重,而降低易损性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灾害的危害范围。
灾害易损性分析是对受灾区域相关要素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对区域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三、指标选择及评价方法灾害易损性分析,可以从灾害发生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城市规划建设属性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指标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常用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受灾区域的特点和脆弱性。
1、自然属性指标(1)地质条件:包括区域地形、地质构造、土层厚度、岩性等自然属性,作为判断土地承载力、地形地貌稳定性、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危险的决定性因素。
(2)气象条件:指受灾区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等自然属性,作为判断洪涝、干旱、风灾等气象灾害发生危险的决定性因素。
(3)水文条件:主要包括河流、水库、山泉、地下水等湿地环境,归纳总结出内涝、洪涝等灾害的易损分析指标,为提出治理建议提供数据支持。
2、社会经济属性指标(1)财产、资产:指受灾区域内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及财物等有形无形资产,受灾程度常直接影响受损资产的价值。
(2)人口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数量,是分析人口集聚性和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3)教育程度和医疗水平:指受灾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教育程度和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反映一个区域的承受及恢复能力。
3、城市规划建设属性指标(1)城市化率: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该指标越高,随之而来可能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就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