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诚实守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第3课时《诚实守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能力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明确: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诚信(一)诚信的含义活动一:解读诚信阅读教材,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目标导学二:诚信的意义(二)诚信的重要性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教师讲述: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我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
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教师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某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某公司为何宣告破产?2.通过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五单元主题:守信一、概述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守信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和责任,更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需要积极培养和践行守信的品质。
二、什么是守信1. 守信是指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2. 守信是指遵守法规、尊重规则、讲道德和诚信。
三、守信的重要性1. 守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只有信守承诺,社会才能运转良好。
2. 守信是个人品质的表现。
守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和尊重。
3. 守信是文明社会的象征。
一个讲信用的社会更容易吸引投资和合作。
四、怎样培养守信1. 培养孩子守信的意识。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守信的重要性。
2.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让孩子体验守信的快乐与责任。
3. 营造守信的环境。
在学习和生活中,营造一个守信的氛围,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守信。
五、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守信,为什么要守信。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守信的重要性。
3. 能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守信的快乐。
六、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守信通过课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守信精神。
2. 守信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视瓶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守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守信的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守信的乐趣。
七、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守信和不守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守信的思考。
2. 播放视瓶播放一段有关守信的视瓶,让学生了解守信对社会的重要性。
3. 讲解老师讲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守信精神,并引发学生对守信重要性的讨论。
4.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身边的守信故事,并进行共享和交流。
5. 游戏设计一些守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体会守信的乐趣。
八、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守信的理解和表达。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守信的表现。
3. 老师对学生的守信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对守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守信的品质。
第8课以诚养心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名言含义。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明白诚实是修养身心之道,是传承中华美德之道。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诚实守信的事例,努力达到知行合一。
学习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诚实守信的事例,指导学生的言行,是本课的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诚实对人、诚信做事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内容解读本课摘取了《荀子》《大学》中有关诚信的经典名言。
这两则名言蕴含了做人做事、修养身心的道理,从中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理解名言含义,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修养身心之道,做人要心底坦荡、诚心诚意、光明磊落。
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经典故事,播放相关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朗读。
让学生在熟练记诵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两个版块理解课文。
让学生学会借助已有材料进行学习,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文巧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自然真诚。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为什么君子修身养心没有比诚信更好的了呢?”借助“诗文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教育学生要内心真诚,用诚信指导自己的言行。
讲故事、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故事的形式,让诚实守信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灵。
还可以设计情景演练的环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体验诚实守信带给自己的快乐。
“认识汉字”版块选取了“心”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心”是一个象形字。
对“心”的理解有三种:一是指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即心脏”;二是指思想意识、情感等;三是指位置或地位,借代引申为中央、枢纽等。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九讲《诚实守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中关于诚实守信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诚实守信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3.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弟子规》中关于诚实守信的教诲。
2.培养幼儿的诚实守信意识和行为准则。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解析–弟子规中的诚实守信教诲–什么是诚实守信,为什么要诚实守信•教学案例–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幼儿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互动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体会诚实守信的快乐•歌曲欣赏–听歌曲,引导幼儿理解诚实守信的内涵2.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诚实守信的道理。
•互动讨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诚实守信的看法。
•游戏互动:设计各种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诚实守信。
•绘本阅读:使用绘本辅助教学,加深幼儿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诚实守信的话题,引发幼儿对课题的兴趣。
第二阶段:正文(30分钟)1.讲解故事:讲述与诚实守信相关的生动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含义。
2.互动游戏:设计诚实守信相关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歌曲欣赏:聆听诚实守信主题的歌曲,让幼儿通过音乐感受诚实守信的美好。
第三阶段:总结(10分钟)•鼓励幼儿发表对诚实守信的见解,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游戏表现来评价孩子对诚实守信的理解和态度。
2.收集故事讲解、游戏互动和歌曲欣赏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为幼儿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诚实守信》教案内容,希朧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主要涉及的是课程标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另外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模块,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涉及到诚信原则。
除此之外,还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框。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诚信无价”,通过“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栏目,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律层面理解诚信的含义,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知”。
第二目“践行诚信”,承接上一目内容,主要阐述了如何践行诚信,引导学生把诚信原则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重在““行”。
两目结合,让学生真正把诚信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诚实守信之人。
学情分析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
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现象或多或少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加强诚信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题的重要课题。
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
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不惜弄虚作假;对问题的认识片面不深刻,也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
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认知发展都要求加强诚信教育。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生活中遵守诚信民法原则。
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质。
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
责任意识:建设诚信社会,人人有责。
把诚信原则落实于行,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做诚信的人。
幼儿园礼仪教案《做好事要诚实守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尤其对于幼儿来说,这个品质更是至关重要。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园应该注重对幼儿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诚实守信教育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做好事要诚实守信》的幼儿园礼仪教案。
一、教育目标1. 帮助幼儿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对别人说实话,遵守约定。
2. 帮助幼儿形成高尚的品德观念,提高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1. 故事启发故事能够启迪幼儿的思维和注意力,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经常伴随着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适合幼儿听的寓言故事和儿童故事,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狐狸买糖》等。
2. 游戏体验游戏体验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游戏的体验能够给予幼儿身心乐趣和兴奋,也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最佳方法。
可以玩一些针对诚实守信的小游戏,比如《猜谎言》、《记忆达人》等。
3. 视觉展示良好的视觉展示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老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幼儿诚实守信的知识贴纸和卡通形象,或者使用一些形象化的图片和漫画等。
让幼儿能够直观地领会和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和作用。
4. 实验探索幼儿最喜欢的莫过于实践和探索,小实验能够引发幼儿知识的想象和创造力。
可以选择一些针对诚实守信的探索性实验,比如《纸条传情》、《果汁泡泡》等。
5.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幼儿园最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幼儿充分体验生活场景和社会交往。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体验和情景效果的诚实守信情景,比如《送了一份礼物》、《约定协议》等。
三、教育实施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应该是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营造积极阳光、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
老师需要在幼儿园内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氛围,使幼儿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
2. 注重幼儿思维和感受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幼儿思维和感受的引导和关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守信的重要意义,明白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守信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方法。
-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习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讲述、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守信的内涵。
-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守信的行为,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守信品质的尊重和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守信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守信的重要意义,掌握守信的具体行为表现。
-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习惯。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守信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守信。
- 引导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坚守守信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 选取一些与守信相关的经典故事,如《曾子杀猪》《狼来了》等,通过生动的讲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情境模拟法- 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如借东西、答应别人的事情等,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体验守信和失信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守信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对守信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 提供一些守信和失信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从中总结出守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危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歌曲《诚信之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诚信吗?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守信。
(二)讲解守信的意义1. 教师讲述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妻子就哄他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做一个诚信的人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
2、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
3、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情感:1、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3、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行为: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2、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讲原则,作出承诺后努力兑现。
教学重难点:怎样做到诚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从古到今也有很多形容诚信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些呢?现在大家来说一说。
投影:比一比,谁最棒!(形容诚信的词语)(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投影: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开诚布公恪守不渝表里如一推心置腹以诚相见披肝沥胆一言之信物微志信言而有信……过渡:这些诚信的词语往往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总结而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的故事。
二、欣赏视频——《道德模范颁奖》(投影出示问题)思考:武秀君被评为道德模范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体会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事例,让学生得出答案,从而让学生接受教育。
三、小小故事会说一说:有关诚信的故事或者现实生活中身边有关诚信的例子。
课前准备好,学生将收集的故事与全班分享(通过收集诚信的故事和例子,让学生体会诚信的意义,诚信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领悟怎么去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合作探究交流七个同学为一组,指定组长,每个人都要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学会寻求别人的帮助,主动积极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讨论,互通有无,互相启发,对于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归纳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生积极发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应如何做到诚信(教师小结: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做到:一诺千金、实事求是、善良正直、诚恳实在、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履行约定等)六、情感升华:诚信宣誓投影我宣誓:言必行,行必果。
人家的,就要还给人家。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六、情境表演,体验诚信。
1、剧本表演《诚信摆渡人》。
四人小组讨论、表演。
2、讨论小结:你们认识到“诚信”对于我们一生的重要性
了吗?没有了诚信,我们将一无所有,言而有信,万事皆虚,诚信才是人生真正的摆渡人啊1
3、明确: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凡出言,信为先”。
4、回忆:看着自己诚实树上诚信的表现,想想自己有没有
不诚信的行为。
5、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询问“为什么不够诚
实?”“有了不诚实行为后你有什么感受?”“现在你怎么
想?”等问题
6、(面对学生诚实的回答,老师做到不批评,也可补充自
己一时没做到诚实的事例,相信孩子们更会信服;同学做到
不嘲笑。
)表扬那些敢于承认错误同样是诚实的孩子。
七、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或同学曾答应过别人什么做到了吗?给自己
和同学点个“赞”,
实话实说
拾金不昧
实事求是
坦荡正直
信守承诺 公私分明 敢作敢当 ……
乐陵市阜平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备课人:郭盼盼。
《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诚信的定义与内涵2. 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3. 诚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4. 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5. 如何在校园中践行诚信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诚信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案例分享:介绍一些有关诚信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感受诚信的力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践行诚信。
4. 诚信游戏:设计一些有关诚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诚信的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诚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表现。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资源:1. 诚信相关案例资料。
2. 诚信游戏道具。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诚信的案例和故事,准备PPT演示文稿。
2. 设计诚信相关的互动游戏和讨论话题。
3. 准备奖惩机制,以激励学生积极践行诚信。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诚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诚信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互动和思考。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诚信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5.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诚信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诚信故事,引起学生对诚信的兴趣。
2. 讲解诚信:介绍诚信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3. 案例分享:呈现几个真实的诚信案例,让学生感受诚信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诚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诚信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6. 游戏互动:开展诚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诚信的重要性。
第8课以诚养心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名言含义。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明白诚实是修养身心之道,是传承中华美德之道。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诚实守信的事例,努力达到知行合一。
学习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诚实守信的事例,指导学生的言行,是本课的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诚实对人、诚信做事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内容解读本课摘取了《荀子》《大学》中有关诚信的经典名言。
这两则名言蕴含了做人做事、修养身心的道理,从中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理解名言含义,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修养身心之道,做人要心底坦荡、诚心诚意、光明磊落。
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经典故事,播放相关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朗读。
让学生在熟练记诵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两个版块理解课文。
让学生学会借助已有材料进行学习,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文巧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自然真诚。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为什么君子修身养心没有比诚信更好的了呢?”借助“诗文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教育学生要内心真诚,用诚信指导自己的言行。
讲故事、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故事的形式,让诚实守信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灵。
还可以设计情景演练的环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体验诚实守信带给自己的快乐。
“认识汉字”版块选取了“心”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心”是一个象形字。
对“心”的理解有三种:一是指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即心脏”;二是指思想意识、情感等;三是指位置或地位,借代引申为中央、枢纽等。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八课诚信交友教学目标:1、理解“诚信交友”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诚信交友”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诚信交友”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诚信交友”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实守信是约定俗成的交友原则与情感基础。
孔子认为,结交三种朋友对自己有益处,包括“友直、友谅、友多闻”。
所谓“友直”就是要结交正直的朋友,即那些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无谄媚之色的人。
关于“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
”谅,就是诚实。
具有“谅”之美德的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
“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丰富。
孔子还认为,结交三种朋友对自己有害处,包括“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便辟”就是喜欢诌媚逢迎的人,这种人没有是非原则,他们交友的目标就是从中得利。
“善柔”的人,当面和颇悦色,恭维奉承,背后传播谣言,恶意谤。
“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巧舌知簧,却腹内空空。
二、新课教学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注释:三省:多次反省。
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减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学问是否温习了呢?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注释:①谅:诚实。
②便辟:即便,善于逢迎献的人。
③便:用花言巧语逢迎人。
语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明友、见多识广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泰伯》注释:①侗:幼稚,无知。
②愿:谨慎。
③悾悾:诚实、诚恳。
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少年班会教案设计
目标
通过本次班会,让少年们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坚持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处理诚实守信困境的能力。
时间
30分钟
材料
- PPT
- 白板和马克笔
- 少年们的互动参与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少年们回顾什么是诚实守信,并让他们分享一些诚实守信的例子。
- 提出问题,让少年们思考:为什么诚实守信是重要的?
2. PPT讲解(10分钟)
- 使用PPT介绍诚实守信的定义和重要性。
- 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少年们更好地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
3. 情景模拟(10分钟)
- 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情景卡片。
- 小组成员根据情景卡片上的场景,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诚实守信。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
4. 班会总结(5分钟)
- 请几位少年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诚实守信的困境,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一些建议。
- 强调诚实守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少年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扩展活动
- 鼓励少年们在家中和学校中寻找更多的诚实守信的例子,并与班级分享。
- 组织一个小组活动,让少年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无。
传统文化天地有信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有信用、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诚信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步骤:开场(5分钟)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传统文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学生: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道德等方面的总和。
教师:非常好,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传统文化有哪些表现形式呢?学生: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艺术等等。
讲解传统文化内涵(15分钟)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包括了我们的历史、哲学、道德、艺术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灵魂。
我们身为中国人,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学生:我们要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学习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20分钟)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学生:我们要学习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
4. 诚信教育(15分钟)教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做到言行一致,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
学生: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5. 总结(10分钟)教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也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做一个有文化自信、有民族自豪感、有信用的人。
关于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诚信,人就不能在社会上光明磊落地生存下去。
诚信是一种敢于负责的基本品行,也是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
所以我们待人要诚信。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一起来看看吧!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的: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做事要讲信用,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的诚实守信传统,提高少年儿童的诚信文明,使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3、通过这次班会,学习诚信这一道德准则,使同学们知道诚信是人生路上一个永远的朋友,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完善自我,努力做到说话做事事实在在、表里如一。
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课前准备:1、教师:课件准备,组织学生收集诚信故事,《从小讲诚信承诺书》。
2、学生:收集诚信、故事及有关诚信的格言、古训。
活动要点:1、讲故事。
2、诚信调查,制定诚信调查表,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调查。
3、联系实际,指导行动。
4、总结班会,纠正同学的错误行为,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深化班会主题。
5、签《从小讲诚信承诺书》活动过程:一、老师讲话,引入班会课主题同学们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即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
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到。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诚实的人往往被人误解,会说谎的人却能事事顺利。
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见,有的人甚至还以不诚信、会欺骗而沾沾自喜。
那么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诚信,作为小学生又应该如何坚持诚信呢?今天我们班会课的主题是:“从小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