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多道能谱仪的研制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17
基于QTC技术构建的便携式伽马能谱仪赵丹;闵苹;李金凤;徐健;杨龙泉【摘要】目前便携式伽马能谱仪通常采用ADC(模数转换)对脉冲峰值采样的方法实现能谱数据采集功能.该类仪器稳定性好,但其电路复杂、功耗较大,而且价格比较昂贵.基于QMCA4001-50N模块,采用QTC(电荷-时间转换)技术构建便携式伽马能谱仪,在保证伽马能谱仪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能够使其电路结构简洁、功耗降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期刊名称】《世界核地质科学》【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5页(P526-530)【关键词】QTC(电荷-时间转换);时间测量;便携式伽马能谱仪【作者】赵丹;闵苹;李金凤;徐健;杨龙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10082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9.14目前便携式伽马能谱仪通常采用ADC(模数转换)对脉冲峰值采样的方法实现能谱数据采集功能,该类仪器稳定性好,但其电路复杂、功耗较大,而且价格比较昂贵。
采用QTC(电荷-时间转换)技术构建便携式伽马能谱仪,在保证伽马能谱仪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可使能谱采集电路结构简洁、功耗降低、整机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研制基于QTC技术的便携式伽马能谱仪是非常必要的。
QTC技术即为电荷-时间转换技术,图1为电荷-时间转换电路的简化原理图。
由图1可见,输入的负脉冲信号经反向有源整流电路整流后,通过电阻R3对电容C1进行充电,充电电荷量Q与输入脉冲包含的电量成正比。
宇宙是最终的实验室(续)——阿尔法磁谱仪2升空
佚名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11(030)007
【摘要】阿尔法磁谱仪2( AMS - 02)体内有一颗强大的“中国心”—一块“MADE INCHINA”、内径约1.2m、重约2.6t、中心磁场强度1.09×105 A/m 的环形巨大永磁铁(图5),这是由中科院电工所、高能物理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联手打造的.
【总页数】2页(P前插1-前插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阿尔法磁谱仪2”升空搜寻反物质和暗物质 [J], 若然
2.“奋进”号谢幕之旅运送“阿尔法磁谱仪2”升空 [J], 无
3.意义重大的太空物理实验(续)——“阿尔法磁谱仪2”明年2月升空寻找反物质[J], 本刊编辑部
4.意义重大的太空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2”明年2月升空寻找反物质 [J], 本刊编辑部
5.宇宙是最终的实验室——阿尔法磁谱仪2升空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谱仪原理能谱仪(Spectrometer)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或辐射发射、吸收、散射经过分析元件后的光谱来分析物质或能量的仪器。
能谱仪可以用于化学、物理、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广泛应用于分析材料的成分、性能、结构以及同位素、核素、宇宙射线等的研究。
本文将对能谱仪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光谱的基本原理光谱是指将光按照波长或频率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可见光谱是人眼可见的光线中的折射或反射后在色散系统中被分解的谱线。
光谱分为线谱、带谱和连续谱。
线谱是由一些锐利的亮线组成的谱线,如氢光谱中的红线、蓝线等;带谱是由一些比较宽的和不一定锐利的谱带组成的谱线,如分子带谱;连续谱是由一个范围内的所有波长和频率的光组成的谱线,如白炽灯的光谱。
光的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个线性关系:λ=c/v,其中λ为光的波长,v为光的频率,c是光速。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它们的波长λ和频率v都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折射。
折射是由于不同介质中光的速度不同,光线通过介质时受到速度的限制而发生改变。
能谱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或辐射发射或吸收经过分析元件(例如光栅、衍射晶体等)后的光谱来分析物质成分或辐射能量的仪器。
能谱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能量选择部分、信号检测部分和数据分析部分。
1. 能量选择部分能量选择部分主要作用是将某一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线从其他光线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分析和检测。
其中包含一些元件,如衍射晶体、光栅等,这些元件可以使光线沿不同的方向散射。
而由于不同方向的光在经过分析元件之后有所区别,所以可以通过调整元件的位置来选择特定的光线。
2. 信号检测部分能量选择部分所选出的光线被转化成电信号并被送到信号检测部分。
这个部分主要由光电倍增管、电子多道分析器、数字量测器等组成。
光电倍增管使用光电效应将光子转化为电子并放大信号,多道分析器将不同能区段的信号分离出来并进行计数,数字量测器将计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
科技成果——多通道磁共振成像谱仪控制台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项目简介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医用磁共振成像谱仪控制台,采用独立的四通道接收和单通道发射技术,可实现MRI的并行成像技术,并对MRI系统信噪比和成像速度有大的提高,可用于中低场和高场医用MRI系统。
主要性能特点
控制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多CPU结构、带有DSP和FPGA;
梯度控制:24位数字化梯度波形控制,带有数字化预强调控制,时间分辨率1us;
射频脉冲控制:16位数字化任意波形控制,频率分辨率0.1Hz,相位分辨率0.1度;
信号检测:全数字模式,采样率最高可达100MSPS;
采样精度16Bit,数字本振频率精度32Bit;数字本振相位精度16Bit;
网络:带有标准以太网接口,具备远程操作能力。
应用范围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核磁共振分析仪。
项目所处阶段中试
市场前景
目前国产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谱仪控制台均从国外进口,该技术可替代进口,并有助于磁共振成像生产企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开发、其他。
多网格平台上的高能物理数据共享
程耀东;汪璐;陈刚
【期刊名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年(卷),期】2009(030)010
【摘要】当前,高能物理网格计算平台主要依赖于单一的网格中间件与操作系统.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异构资源需要被整合进来.因此,如何在多个平台上(包括不同的网格中间件与操作系统)共享高能物理网格数据是一个基本的研究课题.本文在不改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一个网格数据共享系统.基于该系统用户可以透明的在多个平台上管理和共享海量数据.本文主要描述这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方法、性能优化以及使用场景.
【总页数】4页(P1940-1943)
【作者】程耀东;汪璐;陈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北
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高能物理网格门户的设计与实现 [J], 刘全明;于传松;孙功星;陈桢黾
2.基于桌面网格技术的高能物理计算系统 [J], 阚文枭;王聪;徐琪;杜然;Andrei
Tsaregorodtsev;陈刚
3.高能物理网格中动态自适应副本选择算法 [J], 程耀东;马楠;于传松;陈刚
4.面向高能物理计算的网格文件系统 [J], 程耀东;汪璐;刘爱贵;陈刚
5.高能物理网格环境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技术研究 [J], 孙智慧;齐法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陶瓷标准样品的研制朱继浩;冯松林;初凤友;冯向前;谢国喜;闫灵通;李丽【摘要】;简要叙述了一套17种陶瓷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和制作过程,并对烧成试样进行了EPMA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烧成试样与占瓷胎具有相近的物相结构(或基体),且胎体致密度高、吸水率低,主成分分布均匀(X射线束斑直径为2 mm,a=0.05),完全能够满足用作陶瓷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预期可将这套标准样品用于古瓷胎中Na2O,MgO,A12O3,SiO2,K2O,CaO,TiO2和Fe2O3等主成分的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保证为古陶瓷研究和科学鉴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0(030)011【总页数】6页(P3143-3148)【关键词】射线荧光光谱法;古陶瓷;标准样品;电子探针;均匀性【作者】朱继浩;冯松林;初凤友;冯向前;谢国喜;闫灵通;李丽【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由于具有分析准确度高、速度快、分析元素的浓度范围广、样品前处理简单以及无损检测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古陶瓷研究领域[1-3]。
然而,在分析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基体效应、物理参数的精度、仪器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XRF无标样定量分析方法(如基本参数法)的准确度还不够理想[4],必须使用以标准样品为基础的相对比较法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
基于PSoC3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的研制彭建盛;李兴;秦志强;徐咏【期刊名称】《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年(卷),期】2012(032)007【摘要】根据国内对γ能谱仪性能的需求,研制了一款基于PSoC3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它以PSoC3为主控核心,NaI(Tl)闪烁晶体为γ探测传感器,使用PSoC3的内置模拟、数字资源及少量外部功能模块,采用新型的触摸感应按键和TFT触摸屏为主要操作界面.通过对137Cs实际测试使用后,能谱仪实现了高达4 096道γ能谱测量、显示能谱图、测量数据分析保存等功能,具有功耗低、集成度高、显示直观、体积小和操作简洁等特点,可用于野外现场测量和地学领域的应用.【总页数】6页(P829-833,855)【作者】彭建盛;李兴;秦志强;徐咏【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102413;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广西宜州546300;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102413;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广西宜州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817.2【相关文献】1.基于PDA和蓝牙的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 [J], 于新华;赖万昌;张震;陈小强;王广西;杨强2.新型便携式微机多道γ能谱仪的研制 [J], 赖万昌;葛良全;吴永鹏;林延畅;肖刚毅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便携式伽玛能谱仪研制 [J], 彭晓光;付广;蔡晓波;王倞豪4.基于Android和蓝牙的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的设计 [J], 魏雄;王仁波;瞿金辉;周焕银;彭新村5.基于Gaussian-LM算法的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自动稳谱研究 [J], 段金松;李婷;王玮;麻金龙;武旭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aI(TI)多道γ能谱全谱数据处理与软件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核能与同位素应用的广泛发展,γ-ray 能谱测量技术成为研究自然界、材料科学、核物理学等领域的常用手段,在核安全、核辐射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用于γ-ray 能谱测量的探测器多种多样,其中 NaI(Tl) 探测器因为具有高能量分辨率、较高的探测效率和较低的造价,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γ-ray 能谱测量研究中。
在核能与同位素应用、γ-ray 能谱测量等领域中,多道γ-ray 能谱测量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多道γ-ray 能谱检测系统利用多道分析技术获得精确的γ-ray 能谱形状信息,其谱峰面积可以用来确定核素的数量,谱线能量可以用来确定核素种类。
对多道γ-ray 能谱全谱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选题的意义在于:1)研究和完善 NaI(Tl) 探测器多道γ-ray 能谱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2)探究现有数据处理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设计一个流程更加合理的全谱数据处理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NaI(Tl) 探测器多道γ-ray 能谱测量全谱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 NaI(Tl) 探测器多道γ-ray 能谱测量实验平台的建立。
通过选用高品质的 NaI(Tl) 探测器、高分辨率的多道分析器、精确的高压稳定电源和精确的放大器等多个部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 NaI(Tl) 探测器多道γ-ray 能谱测量实验平台。
2. 多道γ-ray 能谱测量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调整多道分析器的设置以获得准确的能谱图像,测量不同核素的γ-ray 能谱,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合适的数据样本。
3. 多道γ-ray 能谱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实践。
将多道γ-ray 能谱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峰搜索、背景修正、能量校准等处理,得出全谱图并计算不同γ-ray 能量的峰面积以及不确定度估计。
张文裕及其科学贡献——纪念张文裕诞辰100周年第31卷第8期2010正物理教师PHYSICSTEACHERV ol_31No.8(2010)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张文裕及其科学贡献纪念张文裕诞辰100周年李响王晓义崔军凯(1.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8;2.许昌县实验中学,河南许昌461000) 2010年是张文裕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我国宇宙射线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先驱之一,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1张文裕生平1910年1月9日,张文裕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沿海山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在9岁时,由于祖父的坚持,父母勉强把张文裕送到县城的时化小学读书.1923年,在小学老师帮他争取到培元中学的奖学金的条件下,张文裕才得以再次挣脱父母要其回村务农的阻拦进入了中学学习.高中毕业时,张文裕由于辍学半年没有拿到毕业证书,虽然他的门门功课都优秀.有幸的是,培元中学的校长写了一封推荐信给燕京大学的谢玉铭教授(谢希德院士的父亲),推荐张文裕投考燕京大学物理系.1927年,张文裕以优异的成绩被燕京大学物理系录取.LlJ1931年张文裕毕业就做了研究生并兼半时助教.1933年,张文裕获得硕士学位.1934年,张文裕考取了第3届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5年夏,张文裕经过严格的考试被时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卢瑟福(E.Ruther[ord)收为博士生.LIj当得知张文裕未曾接触过核物理,也没有自己的研究题目后,卢瑟福就安排他学习基础科目并指定了《辐射的量子理论》和《原子碰撞理论》两本必读书.这样张文裕就开始了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研究生活.【2J卢瑟福治学严谨,处事民主,待人谦和,平易近人,关心学生等作风都对张文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张文裕先在埃利斯(C.D.Ellis)研究组,后转到了考克饶夫(J.D.Cockcroft)研究组工作.-4』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失陷.张文裕写信给英国庚子赔款董事会,申请提前回国参加抗日.朱家骅董事长回信要求先完成学业.急于共赴国难的张文裕提出了提前考试的要求,在考克饶夫的主持下,张文裕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但基础课的考试却师出不利.张文裕又经过3个月准备,最终通过了博士学位考试.…卢瑟福对张文裕提前考试回国的做法不以为然,并亲自劝说他留下继续研究.-4J可是,爱国心切的张文裕却不肯改变主意了.在等待毕业典礼的期间,为了回国抗日的需要,张文裕自费到德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学习了探照灯和测音机技术. 1938年11月底,张文裕回到中国.可是,回国之后张文裕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经吴有训教授介绍,张文裕到四川大学物理系任教,后来到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并兼课于云南大学物理系.张文裕在国内首先开设了核物理课程——"天然放射性和原子核物理",听课的有杨振宁,唐傲庆,虞富春,梅镇岳等.』回国后张文裕与相恋已久的燕大同学王承书于1939年9月在吴有训教授的主持下于昆明喜结连理.1941年, 王承书获得美国奖学金而赴美国师从统计物理学家渥伦伯(G.E.Uhlenback)学习和工作.【】J1943年秋,张文裕在莱登伯(denberg)介绍下到普林斯顿大学帕尔麦(也译为巴尔摩)实验室(即现在的亨利实验室)212作.正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7年中,张文裕作出他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张原子".1949年,张文裕转到普渡大学工作.新中国成立使他备受鼓舞,他也接到叶企孙和吴有训先生的回国召唤电报, 却因夫人王承书临产而未能成行.直到1956年10月13 日,张文裕一家才得以获准离开美国回到中国.…这年底, 张文裕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宇宙线室主任,研究员.次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 年,他代表中国科学院参加了李政道,杨振宁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随后出席了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会议. 1961年,张文裕任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国组组长,领导中国科学家开展基本粒子物理研究.1965年, 他随中国组撤回后一直为建造中国自己的高能物理实验基地而努力.1973年2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 张文裕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1981年,国家调整高能基地建设方案,张文裕亲自主持方案论证,在确定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能区选择上起到了关键作用.J1992年11月5日,张文裕逝世,终年82岁.2张文裕的主要科学贡献2.1建造a能谱仪和发明火花室——"张室"在普林斯顿,张文裕和罗森布鲁姆(S.Rosenblum)合作设计了a能谱仪.后来罗森布鲁姆回国,张文裕就利用普里斯顿的一台废回旋加速器上的大磁铁建造了能谱仪.这台a能谱仪的分辨率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用这台a能谱仪,张文裕精密测出了钋,镭和钍元素的a能谱,还发现了至今不能解释的钋的a能谱在能量低于主峰处有好几条精细结构.而且这台a能谱仪还采用了他发明的多丝a一火花室作为探测器记录粒子穿过的信息.多丝a一火花室后来被称为"张室",是张文裕的又一件重要发明."张室"的最初想法由罗森布鲁姆提出,张文裕则完成了设计,加工和建造. "张室"只对游离大的a粒子灵敏,可以排除p粒子的影响, 一37—Vlo1.31No.8(2010)物理教师PHYSICSTEACHER第3l卷第8期2010缸当a粒子进入时产生肉眼可见的火花."张室"是最早的火花室,是粒子探测器的创新,可以测出1000Gs磁场中lGs的变化.叶铭汉院士曾评价说,张先生当时不仅在核物理思想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探测器技术和电子学技术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2.2发现"张原子",开创原子研究新领域早在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预言了介子的存在.1937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C.D.An.de黼)从宇宙射线中发现了介子,但质量与汤川秀树预言的有差异.到1947年,英国物理学家鲍威尔(C.F.Powel1)用核乳胶照相法在宇宙射线中的发现表明安德森发现的是介子,汤川秀树预言的是7c介子.介子质量较小,是穿透性粒子.介子质量较大,是有核作用的粒子.基于此,费米(E.)和惠勒(J.wheeler)从理论上预言了金属原子俘获宇宙射线一子形成介子原子的存在.面对前苏联有"介子弹"的传言,美国军方和原子能委员会资助普林斯顿大学对它进行研究.最后任务落在了张文裕的头上.张文裕否定了传言中电磁透镜聚焦法,改用自己建造的中型云室来研究子被物质的吸收.在几万对照片上没有发现核力"爆炸"引起的"星"形径迹,也没有发现金属箔停止宇宙射线一子后放射出质子或a粒子,却发现有低能电子放射出来.这些证据不仅否定了介子武器的谣传,也否定了介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传统看法.【7J接下来的研究使张文裕在实验中发现了子被核俘获的机制.张文裕先后在云室中安放了11层的金属箔片,其中铝箔片厚0.002英寸和0.032英寸,铁箔片厚0.028英寸,铅箔片厚0.018英寸.安放3种金属箔片的云室分别运行了1064h,640h和930h.在选出的停止介子中,会衰变产生电子,没有电子的则是一.3组实验分别得到l2,14和27个停止在云室中的一事例.在27个停止在铅片中的事例中有7个发现有1~5MeV的射线由停止点发出,表现为他产生的电子或电子对的方向对准了停止点.在铁片中的这类事例没有在铝片中观察到.这个实验解释为:一被原子核俘获构成介子原子,一在波尔轨道间跃迁发射出1--5MeV的7射线.【8J张文裕的实验与费米和惠勒的理论相互印证.这就是张文裕第一个用实验发现了介子原子,简称原子,后被称为"张原子".这一发现开创了肚原子研究新领域和奇异原子研究的新领域.2.3建造中国大云山,推进中国宇宙线物理研究1956年张文裕回到祖国的怀抱后,他就积极投身到祖国的科学事业中.由于张文裕的积极倡议云南罗雪山的宇宙射线实验室添加两个大型方云室,研究宇宙高能物理大云雾室工程被批准,时称为"311工程",经张文裕等的努力,该工程终于1956年11月建成.该云室是由上,中,下三大云室组成,中间磁云室高,宽各1.7m,磁铁质量200t,建在海拔3222m的山上,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先进的宇宙线高山云室之一.在张文裕的指导下,年轻的研究者于1972年用这套装一38一置发现了一个质量为质子质量10倍的可能是重粒子的事例.2.4在中苏联合研究中结出硕果1961年到1964年,张文裕被派往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接替王淦昌任中国组组长,领导一个联合研究组工作.当时,由于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扩大化,我国科研人员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工作受到排挤.在张文裕的领导下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张文裕使用王淦昌等人建造的丙烷气泡室,利用联合所加速器10GeV的质子束研究共振态.他把共振态分为核子和超子激发态,提出了一个跃迁图,并对A.超子与核子的散射过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平均动量为2.7Ge,,/c的A.超子和质子散射的总截面积和分布角,填补了当时这个方面研究的空白.…2.5创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基地1965年,中国从杜布纳联合所退出以后,以张文裕为首的中国高能物理学家们就为建造自己的高能物理实验基地而不断努力.同年5月,时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的张文裕把"关于高能物理和高能加速器规划方案"第3稿送所领导审阅起,就开始了一场长达近20年的创建中国高能研究基地之路.粉碎"四人帮"之后,高能物理研究所耗资近10亿元的50GeV的质子加速器方案,被中央批准为"八七工程",并开始了预制研究.但在1980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中不得不下马了.这时,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美签订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协议",并由张文裕任中方主席召开了两次合作会议. 为了保住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基地,张文裕再次与39位科学家上书中央领导人.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央作出了"高能不断线"的批示,保住了1亿元预制研究经费.张文裕带领大家积极寻找高能建设之路,在美方的建议下,国内外专家的慎重论证下,决定上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一选择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找到了生机,也为中国高能物理在世界高能物理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莫定了基础.3张文裕留给我们的启示张文裕先生专心科研,淡泊名利,堪为一代实验科学大家.叶铭汉院士这样评价张文裕:张先生一生对科学实验研究孜孜不倦,治学严谨.为人谦逊,宽厚,平易近人.对我国科学事业,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一直十分关怀.他一直是我爱戴的导师,长辈.他为我们树立了献身科学事业的榜样.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两位得主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曾是张文裕的学生.此外,张文裕在美国带过许多的研究生,这些人有的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有的任职于美国能源部.张文裕从1958年开始在中国科技大学做兼职教授,并讲授普通物理这一重要的基础课程.后来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系主任,为该系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贡献了很大的精力.更令人感动的是,生活一直十分简朴的张文裕逝世后把自己所积蓄的10万元人民币分两部分,一部分捐给了第31卷第8期2010年物理教师PHYSICSTEACHERV1.31No.8(2010)一种测算电灯灯丝温度的实验方法尤爱惠陈显盈(1.浙江永嘉实验中学,浙江永嘉325100,2.浙江永嘉第二职业学校,浙江永嘉325100)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以提供照明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一般为钨丝)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以上(钨丝熔点达3000℃以上),与烧红了的铁丝一样而发出光来.既然灯丝的温度很高,那么能否通过实验测算电灯灯丝的温度呢?其温度与电压及功率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就介绍一种测量灯丝温度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为R=R0(1+at),式中R表示温度为t℃时的电阻,R0表示0℃时的电阻,a表示0℃电阻温度系数.自炽灯的灯丝为钨材料,其电阻温度系数口=0.00482可调图1℃_..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测得U和J后,根据t=一1(其中R=TU)可求出灯丝的温度,从而得到温度£与电压U一一对应的数值,就可以描绘出£一U曲线,从而直观地看出温度与电压的关系;另外也可以通过P=UI 求出功率,从而分析灯丝温度与功率的关系.2实验数据我们以一盏"220V,60W"的自炽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实验,有关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电压和电流分别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得到.由温度计和万用表分别测得室温(15℃)和室温时的电阻(64Q),可算出0℃时的旦一1电阻R.==6012.此时,其他温度值可由£=}计算得到.最后,根据表1数据得到的t—U和t—P曲线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表1宁号电压【,/V电流J/A电阻R/0功率P/W温度t/E1O064015(室温)2100.O812512253200.1020o2484440O.123335945560O.1442981275680O.165oo1315217100O.185********81400.2263631199391800.2572045228210220O.27815592610|rc3000280o2O0OJ50O10005oof厂C慢J,/较快./I/7●图23实验结论nl020图3从表1,图2及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盏电灯灯丝的温度会随着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增大而升高,当电压达到220V,功率为59W时,温度已升高到2610℃.同时,灯丝温度与电压和功率并非成线性关系,t—U和t—P曲线的斜率都会随着电压或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刚开始,温度(15 ℃~1521℃)随着电压(0~80V)的增大而较快升高,而随着功率(0~13W)的增大而很快升高,即此段t—U曲线比t—P曲线相对平缓一些;而当温度(1521℃~2610 ℃)较大时,虽然还会随着电压和功率的增大而升高,但是跟刚开始比较升高趋势都相对缓慢一些(即曲线斜率变小),这是由于温度越高,灯丝散热也越快,从而阻碍温度过快升高.(收稿日期:2010一o3—29)"希望工程",另一部分交了党费.这是张文裕为祖国桃李满天下的美好未来的又一个贡献!参考文献:1何景堂.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四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18,119,120—121,124,1252张文裕.关于卢瑟福的点滴回忆.物理,1987(9):571—5753张文裕.关于选着及回忆.现代物理知识,1992(6):46—47张文裕.关于选着及回忆.现代物理知识,1992(8):43—45张文裕.关于选着及回忆.现代物理知识.1992(10):37—38叶铭汉.纪念张文裕先生.现代物理知识,1995(6):36—38阎康年.子原子的发现过程和奇异原子物理的产生.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45—49况浩怀,霍安祥.张文裕发现原子.现代物理知识,2002(4):52(收稿日期:2010—03—22)一39—。
中科院完成功研制多款高性能芯片
佚名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超高速数模混合电路研发团队在超高速模数/数模转换器(ADC/DAC)、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相关芯片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总页数】1页(P2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3
【相关文献】
1.中科院半导体所成功研制视觉芯片 [J],
2.中科院化学所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J], 王丽英
3.中科院化学所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J], 王丽英
4.中科院固体所成功研制高性能电阻型薄膜气敏器件 [J],
5.我国芯片技术获重大突破——上海交大研制成功高性能DSP芯片“汉芯一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合作研制成功超高分辨力光电子能谱仪
佚名
【期刊名称】《光学仪器》
【年(卷),期】2005(27)6
【摘要】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许祖彦研究员共同领导的中方研究组和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Watanade和Shin两位教授领导的日方研究组,经过3年的共同努力,首次研制成功能量分辨力优于1meV的超高分辨力光电子能谱仪,用其直接观察到超导电子态。
【总页数】1页(P79-79)
【关键词】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力;研制成功;中日合作;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东京大学;Shin;直接观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838.3
【相关文献】
1.世界首台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研制成功 [J], W.KX
2.世界首台超高分辨率光电子能谱仪研制成功 [J],
3.世界首台超高分辨率光电子能谱仪研制成功 [J],
4.世界首台超高能量分辨力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诞生 [J],
5.国际第一台超高能量分辨率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研制成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悟空”(DAMPE)获得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王海名
【期刊名称】《空间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8(38)1
【摘要】中国科学院2017年11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取得首批重大
科学成果。
利用DAMPE采集到的数据获得了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中国;探测器;空间科技
【作者】王海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8.13
【相关文献】
1.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获得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J],
2.太阳宇宙线高能电子能谱的形成 [J], 黄永年;汪学毅
3.日本创造高能宇宙线电子能谱直接测量新纪录 [J], 王海名
4.“悟空”号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太电子伏(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J], 王晋岚
5.中国“悟空”获世界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