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二)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二)

题型:

一、单选(15’)

二、多选(10’)

三、名词解释(30’)

四、简答题(30’)【5—6个】

五、论述题+案例分析(25’)【各一个】

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产业政策(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产业政策法的概念: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二、产业政策法的构成:

产业政策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所构成相一致,产业政策法的基本制度体系也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法律制度、产业组织政策法律制度、产业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产业布局政策法律制度所构成。其中,产业结构政策法律制度和产业组织政策法律制度是产业政策法基本制度体系中两个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

1、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2、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政策。主要包括竞争(反垄断)政策、直接规制政策和中小企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法律制度就是对这些方面的产业政策进行法律调整而形成的。

第二部分:财政

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又称国家财政、公共财政、公共经济、政府经济,是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进行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职能:

1、分配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3、宏观调控职能

4、监督职能

三、、财政的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财政分配的公平,主要指社会公平,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

2、经济原则:指通过财政活动来更好地管理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去更好地实现国家职能。

3、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相结合的原则:前者指以支定收,以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为根据组织财政收入;后者指以收定支,在财政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根据合理有效的财政收入的总量决定财政支出的总量,支出不能超过收入。

收支平衡原则。

四、财政体制:

1.财政管理体制法

2.财政活动程序法

3.财政收支管理法

五、预算的概念:

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政府预算或财政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六、预算的分类:

1依形式分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2、依内容分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七、预算的收入和支出

(一)预算收入

1、预算收入项目:

(1)税收收入(2)依照规定应该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3)专项收入(4)其他收入

2、预算收入范围: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二)预算支出

1、支出项目: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体。国家管理。国防。各项补贴。其他。

2、范围划分:中央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

八、预算程序:

(一)预算的工作程序

1、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国务院应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部署。各地方政府应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2、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收入入库、支付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

3、决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二)预算的管理程序

1、预算编制:指制定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年度计划。

2、预算编制的形式。复式预算的编制原理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支按性质分别对应汇集,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平衡表”。其优点: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预算资金分配格局的变化;有助于对预算资金进行分类、分析和控制,可清晰反映预算平衡状况和预算赤字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调整。复式预算通常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和其他预算几个部分。编制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有国务院规定。

3、预算审查和批准

4、预算执行

5、预算调整

6、决算: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包括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个部分,按我国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

九、国债

(一)概念: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国家作为债务人,根据还本付息的信用原则,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筹集财政资金,取得财政收入。

(二)发行:

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2、公募拍卖方式

3、连续经销方式

4、直接推销方式和综合方式。

(三)偿还:

1、还本方式

可选择使用的国债偿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期逐步偿还法

(2)抽签轮次偿还法

(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

(5)以新替旧偿还法。

2、还本资金来源

一般而言还本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种:

(1)设立偿债基金

(2)通过预算列支

(3)举借新债

3、付息方式

国债的付息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

(1)按期分次支付法

(2)到期一次支付法

(四)方式:

1、公募法

2、承受法

3、出卖法

4、支付发行法

5、强制摊派法

十、转移支付:

(一)概念: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二)中国有没有转移支付,应如何建设?(论述)

1、我国现状:

我国虽未出台转移支付法,但已有转移支付的实践,我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类:

(1)一般转移支付,或称体制转移支付,是在现行财政体制之下所实施的转移支付。它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

(2)专项转移支付。即为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经济目标或专项任务,由上级财政提供的专项补助。

(3)特殊转移支付。是在发生不可抗力或国家进行重大政策调整时,由上级政府支付的特殊补助。

(4)税收返还。即中央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将集中的部分税收收入返还给地方。2、如何建设:

(1)立足我国国情,确定完善目标及其基本原则

1)我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国情基础。

我国在完善转移支付的外部条件方面所具有的国情特点表现为:

①我国政府职能范围和承担事权的特殊性。

②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特点。

③我国尚属不发达国家,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制约着转移支付的可动用资金。④地方政府既得利益刚性较强,调整难度大。

⑤转移支付配套体制的不完善。

2)确立转移支付的完善目标及其原则。

①转移支付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或水平的均衡。②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原则: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范化、法制化原则;完善转移支付的渐进性原则。

(2)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外部条件

1)挖掘财源、适度提高“二个比重”。

2)科学划分事权是建立科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