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877.50 KB
- 文档页数:51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其具有调节代谢作用,允许作用,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挽救了无数的病人,但与其有关的各种不良作用亦造成不少问题,而且目前滥用严重,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迫在眉睫。
一、糖皮质激素的常见用药误区(1)把糖皮质激素用作退热药发热是人体针对病毒、细菌感染的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38.5℃)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源的反应并能抑制白细胞致热源的生成和释放,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医生为了尽快使患者体温明显降低,多选用激素(多为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然而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促使感染扩散,使病情加重,延长自然病程。
在发热原因未明前,不可滥用,以免掩盖症状使诊断发生困难。
(2)用于预防输液反应输液反应主要是由致热源引起,糖皮质激素可抑制PEG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体温升高,可以有效缓解发冷、寒战、发热、出汗等输液反应。
有些医生为了预防输液反应,经常加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如此使用不合理,因为激素本身也有致过敏的可能,并不是对因治疗。
(3)把糖皮质激素用作止痛剂因为激素能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浸润和渗出,并使细胞间质的水肿消退,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所以有些因风湿病引起腰痛、关节痛的患者,就长期将糖皮质激素当成止痛药,且盲目加量,这是不妥的,因为激素抑制机体防御机能,使自身正常免疫能力降低,易于加重感染,且长期大剂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多。
(4)其它不合理比如把激素当作抗生素使用、局部滥用、用法不当、配伍不合理、制剂和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准确等方面。
二、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一) 严格掌握适应证1.严重感染与休克。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等。
3.过敏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等。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一、概述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苗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1)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具有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1按来源分为内源性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外源性的: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2、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长效:地塞米松3、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静脉、局部外用、吸入4、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区别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氢化可的松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可的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肝脏代谢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药代动力学吸收差异氢化可的松生物利用度高于可的松,因此同等疗效,氢化可的松的用量小于可的松代谢差异氢化可的松无需转化,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及急性或严重应激状态药效学与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活性适用于生理替代疗治疗用于药理作用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副作用明显5、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区别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泼尼松龙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泼尼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代谢中相互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药代动力学一代谢差异,肝功能障碍患者直接使用活性成分泼尼松龙药效学一作用完全相同,可等剂量交换6、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过敏作用抗毒抗休克作用内分泌系统疾病替代治疗、紧急情况抢救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联合化疗方案组分之一肾脏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伴有休克或与感染有关的脏器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7、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疾病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创伤修复期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8、药物相互作用避孕药、雌激素: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少非苗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反应增加免疫抑制剂抗胆碱药排钾利尿药9、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10、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I1糖皮质激素常见不合理使用主要类型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重复给药。
用于治疗哮喘的糖皮质激素及用法指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及其用法指南。
一、糖皮质激素的分类糖皮质激素主要分为两类: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型糖皮质激素。
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它能够通过吸入方式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具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等优点。
常见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包括: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
2. 口服型糖皮质激素口服型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哮喘发作时的急性缓解,也可以用于控制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常见的口服型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多种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抑制炎症、减轻肺部病变的作用。
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作用。
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在开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2. 清洁口腔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前,应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并漱口,以防止药物残留在口腔内。
3. 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通常需要使用吸入器。
在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正确使用吸入器。
4. 坚持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患者应坚持按时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四、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相对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 逐渐减量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医生会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患者在减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避免突然停药口服型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使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性质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对于病情危重者,可能需要使用冲击疗法;对于
轻症患者,则应用小剂量短疗程;而对于像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疾病,糖皮质激素可能作为“桥治疗”应用,剂量和使用时间都有严格限制。
2.遵循首剂足量,缓慢减量,长期维持的原则。
糖皮质激素的减量过程应根据病情、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判断,避免突然停药或减量过
快导致病情反复。
3.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感染、消化道溃疡、血糖、血压、电解质等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
4.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
5.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遵医嘱定期检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6.糖皮质激素软膏的使用也需要特别注意,应根据皮损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浓度和剂型,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
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糖皮质激素使用制度的主要内容,临床医生和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严格遵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糖皮质激素管理制度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药物,可有效缓解许多炎症和过敏反应。
但是,激素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因此需要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确保使用激素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一、使用指征1.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3. 治疗炎症性疾病,如皮肤炎症、肠炎等。
4. 治疗肿瘤和肿瘤相关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二、激素使用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激素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
2.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激素,容易导致内分泌、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副作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生化指标。
3. 合理使用激素可以有助于缓解疾病症状,但过度使用激素可能仅仅是掩盖了症状,而非治愈了疾病,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4. 注意激素的停药,应在合适的时机逐渐减量,避免出现激素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
三、激素管理制度1. 医院应建立起激素管理制度,规范激素的开药、使用和医嘱审核。
2.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如果患者需要延长用药时间或提高剂量,需要再次咨询医生并重新制定治疗计划。
3. 医生开具激素处方必须符合规定,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医院等信息,并写明激素名称、剂量、使用频次和用药时间,如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或应对特殊情况应注明。
4. 药房根据患者处方的要求,发放规定剂量和规定维持时间的激素药品。
同时,要求患者或家属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进行记录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5. 建立患者激素用药档案,按照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建立规范的复查记录和病历,并及时向上级医院报备。
四、激素剂量停用小结1. 逐渐降低激素剂量,在减药过程中如出现激素依赖性反应时,应停止降低剂量,恢复原有剂量,延长降低剂量的时间。
2. 利用其他药物协助剂量停用,如醛固酮拮抗剂、ACEI和ARB类降压药等。
3. 在激素剂量降至低水平时,应缓慢减药并观察患者症状。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及副作用预防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炎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
但是,糖皮质激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因此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预防非常重要。
一、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1. 根据医生指导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处方药,使用前应该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病因等因素,合理地选择剂量、使用频率和疗程。
2.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型:糖皮质激素有多种剂型,包括口服、外用、注射和雾化等。
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
3. 控制用药时间和疗程: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应该尽量控制使用时间和疗程。
一般来说,糖皮质激素的短期使用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激素依赖性、Cushing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等。
4. 逐渐减少剂量:为了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当病情好转时,可以逐渐减少剂量并最终停药。
过快或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弹或出现戒断症状。
5. 避免频繁更换剂型:频繁更换糖皮质激素的剂型可能导致剂量不稳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稳定使用一种剂型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和副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预防1. 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剂量和疗程,可有效降低副作用的发生概率。
2. 梳理病史和注意禁忌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史和禁忌症,避免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
3. 定期复查和监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压、血糖、骨密度等项目的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副作用的损害。
4. 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中药等,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5.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激素相关的副作用。